资源简介 3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核心 素养 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2.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3.通过实验,掌握平抛运动轨迹的获取过程和方法。知识点一 什么是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2.平抛运动的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知识点二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1.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2.实验原理用卡位法描点并绘制小球的平抛运动轨迹。3.实验器材斜槽轨道、坐标纸、小球、图钉、铅笔、刻度尺、重锤线。4.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器材将实验仪器置于桌面,调节调平螺丝,观察重垂线,使面板处于竖直平面内,卡好定位板。装好平抛轨道,使轨道的抛射端处于切线水平。(2)在描迹记录纸后衬垫一张复写纸或打字蜡纸,并用压纸板将它们紧贴固定在面板上。使横坐标x轴在水平方向上,纵坐标y轴沿竖直方向向下,并注意使坐标原点的位置在平抛物体(钢球)的中心离开轨道处。(3)把接球挡板置于最上方一格。(4)将定位板在某一位置固定好。钢球紧靠定位板释放,球沿轨道向下运动,以一定的初速度由轨道的平直部分水平抛出,下落的钢球打在接球挡板上,小球将挤压记录纸,留下一个印迹点。(5)将接球挡板向下移动一格,重复上述操作方法,得到第二个印迹点,如此继续下移接球挡板,直至最低点,即可得到平抛的钢球下落时的一系列印迹点。(6)改变定位板的位置,即可改变钢球平抛的初速度,重复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便可获得另一系列印迹点。(7)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取下记录纸,将各次实验所记录的点分别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以不同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的小钢球的轨迹图线。5.数据处理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在x轴上作出等距离的几个点A1、A2、A3…,向下作垂线,垂线与抛体轨迹的交点记为M1、M2、M3…用刻度尺测量各点的坐标(x,y)。(1)代数计算法:将某点(如M1点)的坐标(x,y)代入y=ax2求出常数a,再将其他点的坐标代入此关系式看看等式是否成立,若等式对各点的坐标都近似成立,则说明描绘得出的曲线为抛物线。(2)图像法:建立y-x2坐标系,根据所测量的各个点的x坐标值计算出对应的x2值,在坐标系中描点,连接各点看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则说明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6.误差分析(1)用轨迹法时斜槽末端没有水平,使得小球离开斜槽后不做平抛运动。(2)描点不准确。(3)在轨迹上量取某点坐标(x,y)时出现误差。7.注意事项(1)斜槽安装: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若没有明显的运动倾向,斜槽末端的切线就水平了。(2)方木板固定:方木板必须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3)小球释放①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②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4)坐标原点: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要点一 平抛运动概念的理解1.物理学中提出的平抛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即把物体看成质点,抛出后只考虑重力作用,忽略空气阻力。实际中如果物体的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将物体水平抛出的运动也可视为平抛运动。2.平抛运动的性质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恒为g,是匀变速运动,又重力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故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典例1】 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B.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C.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可能是竖直向下的尝试解答 (多选)关于平抛运动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一种在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B.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与恒力方向的夹角保持不变C.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变化的D.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一定越来越小要点二 平抛运动轨迹的描绘【典例2】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1)如图是用横挡条卡住平抛小球,用铅笔标注小球最高点,确定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坐标原点应选小球在斜槽末端点时的 。A.球心 B.球的上端 C.球的下端(2)在此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C.用平滑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D.y轴的方向根据重垂线确定尝试解答 1.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1)图乙是利用图甲装置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判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释放小球时初速度不为0B.释放小球的初始位置不同C.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2)图丙是利用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轨迹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2.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描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实验应有下列各个步骤:A.以O为原点,画出与y轴相垂直的水平轴x轴B.把事先做的有缺口的纸片用手按在竖直木板上,使由斜槽上滚下抛出的小球正好从纸片的缺口中通过,用铅笔在白纸上描下小球穿过这个缺口的位置C.每次都使小球由斜槽上固定的标卡位置开始滚下,用同样的方法描出小球经过的一系列位置,并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就描出了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D.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木板上,并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好斜槽E.在斜槽末端抬高一个小球半径处定为O点,在白纸上把O点描下来,利用重垂线在白纸上画出过O点向下的竖直线,定为y轴(1)在上述实验中,缺少的步骤F是 。(2)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1.(多选)“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下列做法中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使用密度大、体积小的钢球B.尽量减小钢球与斜槽间的摩擦C.让小钢球每次都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D.使斜槽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2.(多选)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中,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不同 B.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不变C.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不变 D.小球每次的运动轨迹不同3.(1)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中,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小球的影响。选择小球时,应选择下列的 。A.实心小铁球 B.空心铁球C.实心小木球 D.以上三种球都可以(2)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中,让小球多次从斜槽上滚下,在白纸上依次记下小球的位置,甲和乙得到的记录纸,分别如图所示,从图中明显看出:甲的实验错误是 。乙的实验错误是 。4.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Q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 。A.斜槽轨道光滑B.斜槽轨道末端水平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2)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3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核心要点·快突破】要点一【典例1】 C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加速度始终为重力加速度,其运动性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落地时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故C正确,A、B、D错误。素养训练 ACD要点二【典例2】 (1)B (2)BD解析:(1)记录点选取的是小球的上端,则确定原点时也要选取小球的上端。(2)斜槽轨道可以不光滑,只要保证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即可。连线时不是连接所有的点,偏差比较大的点要舍去。素养训练1.(1)C (2)B解析:(1)实验中小球做斜抛运动,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故选C。(2)竖直管内与大气相通,为外界大气压强,竖直管在水面下保证竖直管上出口处的压强为大气压强。因而另一出水管的上端口处压强与竖直管上出口处的压强有恒定的压强差,保证另一出水管内压强恒定,从而水速度恒定。如果竖直管上出口在水面上,则水面上为恒定大气压强,因而随水面下降,出水管上口压强降低,出水速度减小。故选项B正确。2.(1)调整斜槽使放在斜槽末端的小球可停留在任何位置,说明斜槽末端切线已水平 (2)DFEABC解析: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影响研究、测量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斜槽末端切线是否水平,而本题提供的步骤中缺少对斜槽的调整。其安装、调整要求是:(a)斜槽末端应伸出桌面边缘;(b)斜槽末端切线应水平,具体操作方法是:调整斜槽,并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若小球可停留在斜槽末端的任何位置,说明斜槽末端切线已调整水平。因此,(1)缺少的步骤F是:调整斜槽使放在斜槽末端的小球可停留在任何位置,说明斜槽末端切线已水平。(2)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DFEABC。【教学效果·勤检测】1.ACD 使用密度大、体积小的钢球可以减小做平抛运动时的空气阻力,故A正确;该实验要求钢球每次抛出的初速度要相同而且水平,因此要求钢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与斜槽间的摩擦对实验没有影响,故B错误,C正确;实验中必须保证小钢球做平抛运动,而平抛运动要求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所以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故D正确。2.AD 小球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则平抛的初速度就不同,故A正确,B错误;由于平抛的初速度不同,因此平抛运动的轨迹也不同,故C错误,D正确。3.(1)A (2)初速度不水平 初速度不相等解析:在实验中,选用实心小铁球可减小实验误差;让小球多次由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从而能记下小球位置。从题中甲的记录纸可看出小球偏向上抛出,说明斜槽末端偏向上,所以不是平抛运动。而乙记录纸上小球位置不在同一轨迹上,说明在多次释放小球时没有满足由同一位置释放,从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4.(1)BD (2)AB解析:(1)实验中没必要要求斜槽轨道光滑,因为本实验是研究平抛运动,只需要每次实验都能保证小球做相同的平抛运动,即每次实验都要保证小球初速度水平且相同,因此选项A错误,B、D正确。挡板高度可以不等间距变化,故选项C错误。(2)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由于铅笔笔尖与笔尾受力不同,铅笔将不能保持始终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运动,而发生倾斜,所以不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故C错误。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可知选项A、B可行,故选A、B。5 / 5(共40张PPT)3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核心 素养 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2.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3.通过实验,掌握平抛运动轨迹的获取过程和方法。目 录01.基础知识·准落实02.核心要点·快突破03.教学效果·勤检测基础知识·准落实梳理归纳 自主学习01知识点一 什么是平抛运动1. 平抛运动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2. 平抛运动的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知识点二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1. 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2. 实验原理用卡位法描点并绘制小球的平抛运动轨迹。3. 实验器材斜槽轨道、坐标纸、小球、图钉、铅笔、刻度尺、重锤线。4. 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器材将实验仪器置于桌面,调节调平螺丝,观察重垂线,使面板处于竖直平面内,卡好定位板。装好平抛轨道,使轨道的抛射端处于切线水平。(2)在描迹记录纸后衬垫一张复写纸或打字蜡纸,并用压纸板将它们紧贴固定在面板上。使横坐标x轴在水平方向上,纵坐标y轴沿竖直方向向下,并注意使坐标原点的位置在平抛物体(钢球)的中心离开轨道处。(3)把接球挡板置于最上方一格。(4)将定位板在某一位置固定好。钢球紧靠定位板释放,球沿轨道向下运动,以一定的初速度由轨道的平直部分水平抛出,下落的钢球打在接球挡板上,小球将挤压记录纸,留下一个印迹点。(5)将接球挡板向下移动一格,重复上述操作方法,得到第二个印迹点,如此继续下移接球挡板,直至最低点,即可得到平抛的钢球下落时的一系列印迹点。(6)改变定位板的位置,即可改变钢球平抛的初速度,重复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便可获得另一系列印迹点。(7)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取下记录纸,将各次实验所记录的点分别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以不同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的小钢球的轨迹图线。5. 数据处理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在x轴上作出等距离的几个点A1、A2、A3…,向下作垂线,垂线与抛体轨迹的交点记为M1、M2、M3…用刻度尺测量各点的坐标(x,y)。(1)代数计算法:将某点(如M1点)的坐标(x,y)代入y=ax2求出常数a,再将其他点的坐标代入此关系式看看等式是否成立,若等式对各点的坐标都近似成立,则说明描绘得出的曲线为抛物线。(2)图像法:建立y-x2坐标系,根据所测量的各个点的x坐标值计算出对应的x2值,在坐标系中描点,连接各点看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则说明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6. 误差分析(1)用轨迹法时斜槽末端没有水平,使得小球离开斜槽后不做平抛运动。(2)描点不准确。(3)在轨迹上量取某点坐标(x,y)时出现误差。7. 注意事项(1)斜槽安装: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若没有明显的运动倾向,斜槽末端的切线就水平了。(2)方木板固定:方木板必须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3)小球释放①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②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4)坐标原点: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核心要点·快突破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02要点一 平抛运动概念的理解1. 物理学中提出的平抛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即把物体看成质点,抛出后只考虑重力作用,忽略空气阻力。实际中如果物体的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将物体水平抛出的运动也可视为平抛运动。2. 平抛运动的性质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恒为g,是匀变速运动,又重力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故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典例1】 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B. 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C.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可能是竖直向下的解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加速度始终为重力加速度,其运动性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落地时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故C正确,A、B、D错误。 (多选)关于平抛运动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平抛运动是一种在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B. 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与恒力方向的夹角保持不变C. 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变化的D. 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一定越来越小要点二 平抛运动轨迹的描绘【典例2】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1)如图是用横挡条卡住平抛小球,用铅笔标注小球最高点,确定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坐标原点应选小球在斜槽末端点时的 。A. 球心 B. 球的上端 C. 球的下端B 解析:记录点选取的是小球的上端,则确定原点时也要选取小球的上端。(2)在此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槽轨道必须光滑B. 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C. 用平滑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D. y轴的方向根据重垂线确定BD 解析: 斜槽轨道可以不光滑,只要保证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即可。连线时不是连接所有的点,偏差比较大的点要舍去。1.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1)图乙是利用图甲装置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判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C A. 释放小球时初速度不为0B. 释放小球的初始位置不同C. 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解析:实验中小球做斜抛运动,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故选C。(2)图丙是利用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轨迹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B 解析: 竖直管内与大气相通,为外界大气压强,竖直管在水面下保证竖直管上出口处的压强为大气压强。因而另一出水管的上端口处压强与竖直管上出口处的压强有恒定的压强差,保证另一出水管内压强恒定,从而水速度恒定。如果竖直管上出口在水面上,则水面上为恒定大气压强,因而随水面下降,出水管上口压强降低,出水速度减小。故选项B正确。2.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描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实验应有下列各个步骤:A. 以O为原点,画出与y轴相垂直的水平轴x轴B. 把事先做的有缺口的纸片用手按在竖直木板上,使由斜槽上滚下抛出的小球正好从纸片的缺口中通过,用铅笔在白纸上描下小球穿过这个缺口的位置C. 每次都使小球由斜槽上固定的标卡位置开始滚下,用同样的方法描出小球经过的一系列位置,并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就描出了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D. 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木板上,并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好斜槽E. 在斜槽末端抬高一个小球半径处定为O点,在白纸上把O点描下来,利用重垂线在白纸上画出过O点向下的竖直线,定为y轴(1)在上述实验中,缺少的步骤F是 。调整斜槽使放在斜槽末端的小球可停留在任何位置,说明斜槽末端切线已水平 解析: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影响研究、测量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斜槽末端切线是否水平,而本题提供的步骤中缺少对斜槽的调整。其安装、调整要求是:(a)斜槽末端应伸出桌面边缘;(b)斜槽末端切线应水平,具体操作方法是:调整斜槽,并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若小球可停留在斜槽末端的任何位置,说明斜槽末端切线已调整水平。因此,(1)缺少的步骤F是:调整斜槽使放在斜槽末端的小球可停留在任何位置,说明斜槽末端切线已水平。(2)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解析: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影响研究、测量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斜槽末端切线是否水平,而本题提供的步骤中缺少对斜槽的调整。其安装、调整要求是:(a)斜槽末端应伸出桌面边缘;(b)斜槽末端切线应水平,具体操作方法是:调整斜槽,并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若小球可停留在斜槽末端的任何位置,说明斜槽末端切线已调整水平。因此,(2)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DFEABC。DFEABC 03教学效果·勤检测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1. (多选)“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下列做法中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 使用密度大、体积小的钢球B. 尽量减小钢球与斜槽间的摩擦C. 让小钢球每次都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D. 使斜槽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解析: 使用密度大、体积小的钢球可以减小做平抛运动时的空气阻力,故A正确;该实验要求钢球每次抛出的初速度要相同而且水平,因此要求钢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与斜槽间的摩擦对实验没有影响,故B错误,C正确;实验中必须保证小钢球做平抛运动,而平抛运动要求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所以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故D正确。2. (多选)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中,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不同B. 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不变C. 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不变D. 小球每次的运动轨迹不同解析: 小球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则平抛的初速度就不同,故A正确,B错误;由于平抛的初速度不同,因此平抛运动的轨迹也不同,故C错误,D正确。3. (1)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中,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小球的影响。选择小球时,应选择下列的 。A. 实心小铁球 B. 空心铁球C. 实心小木球 D. 以上三种球都可以A 甲的实验错误是 。初速度不水平 (2)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中,让小球多次从斜槽上滚下,在白纸上依次记下小球的位置,甲和乙得到的记录纸,分别如图所示,从图中明显看出:乙的实验错误是 。初速度不相等 解析:在实验中,选用实心小铁球可减小实验误差;让小球多次由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从而能记下小球位置。从题中甲的记录纸可看出小球偏向上抛出,说明斜槽末端偏向上,所以不是平抛运动。而乙记录纸上小球位置不在同一轨迹上,说明在多次释放小球时没有满足由同一位置释放,从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4. 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Q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 。A. 斜槽轨道光滑B. 斜槽轨道末端水平C. 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D. 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BD 解析: 实验中没必要要求斜槽轨道光滑,因为本实验是研究平抛运动,只需要每次实验都能保证小球做相同的平抛运动,即每次实验都要保证小球初速度水平且相同,因此选项A错误,B、D正确。挡板高度可以不等间距变化,故选项C错误。(2)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 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B. 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C. 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AB 解析: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由于铅笔笔尖与笔尾受力不同,铅笔将不能保持始终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运动,而发生倾斜,所以不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故C错误。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可知选项A、B可行,故选A、B。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docx 3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