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习评价】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第3章《电路探秘》 拓展性学习评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学习评价】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第3章《电路探秘》 拓展性学习评价(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八上第3章《电路探秘》拓展性学习评价
答题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1) (2)
(3)
17.(1) , ;
(2) ;
18.(1) ;(2) ;(3) ;
19.
20.(1)   
(2)   
(3) ;
21.(1)   (2)    (3)   
22.(1)   (2)    (3)   
三、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23.(1)
(2)   。
(3)   
(4)   
24.(1)
(2)   。
(3)
(4)  。
25.(1)   
(2)
(3) 
(4)  。
26.(1)   (2)   
(3)  ,  
27.(1)    (2)   
(3)    (4)    。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28小题6分,29小题5分,30、31、32小题各8分,共35分)
28.
29.(1)
(2)
(3)
30.(1)
(2)
31.(1)②   
③   
(2)   
32.(1)
(2)   
(3)       
(4)②   
③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3章《电路探秘》拓展性学习评价
解析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小红同学用气球(由橡胶制成)与头发摩擦几下,松手后气球“粘”在头发上。其原因是(  )
A.气球上的负电荷转移到头发上
B.头发上的正电荷转移到气球上
C.气球和头发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D.气球和头发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答案】D
【解析】人们规定,用毛皮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气球与头发摩擦后,摩擦过程中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气球上,气球得到电子带负电,则头发失去电子的带正电;相互靠近时出现了气球“粘”在头发上的现象,是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故A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如图,带负电的云层靠近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时,向避雷针剧烈放电形成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层带负电是由于失去了大量正电荷 B.云层带负电是由于摩擦创造了负电荷
C.放电时电荷从避雷针向云层方向移动 D.放电时电流方向是从避雷针流向云层
【答案】D
【解析】AB.云层带负电是由于云层与空气摩擦而带电的,在摩擦的过程中云层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B错误;
CD.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放电时,负电荷从云层流向避雷针,电流方向是从避雷针流向云层,故C错误,D正确。
3.某款家用蒸汽洗地机设计为:开关S1控制电机M1和M2同时工作,实现洗地和污水回收;开关S2单独控制电阻R加热水产生蒸汽;一旦机器发生倾倒,开关S3断开整个电路。下列电路图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开关S1控制电机M1和M2同时工作,说明开关S1、M1和M2串联,或者M1和M2并联且开关在M1和M2的干路上;开关S2单独控制电阻R加热水产生蒸汽,则电阻R与两个电动机并联,开关在电阻支路上;一旦机器发生倾倒,开关S3断开整个电路,则开关在整个电路的干路上。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4.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与L2串联
B.开关S只控制L1
C.L1、L2的电流分别是0.3A、0.2A
D.L1、L2的电流分别是0.5A、0.3A
【答案】C
【解析】AB.由图中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有两条流经路径,一条经过电流表A1、小灯泡L1、电流表A、开关S回到电源负极,一条经过小灯泡L2、电流表A、开关S回到电源负极,故可知L1与L2并联,开关S控制干路,电流表A1测流过L1的电流,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故AB错误;
CD.由题意可知,干路电流为I=0.5A,流过L1的电流为I1=0.3A,故由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得,流过L2的电流为I2=I-I1=0.5A-0.3A=0.2A
故C正确,D错误。
5.有ABC三根完全相同的导线,将A导线剪去一半,电阻变为R1;将B导线均匀的拉伸到原来长度的两倍,电阻变为R2;将C导线从中间对折,电阻变为R3。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R1>R2>R3 B.R2>R1>R3 C.R2>R3>R1 D.R3>R1>R2
【答案】B
【解析】有ABC三根完全相同的导线,将A导线剪去一半,电阻变为原来的一半,即R1比原来小,将B导线均匀的拉伸到原来长度的两倍,长度增加,横截面积减小,电阻变大,R2比原来的电阻大;将C导线从中间对折,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电阻变小,但与减去一半比,长度相同,横截面积更大,电阻更小,说明电阻R3小于R1,则三个电阻的关系
故ACD错误,B正确。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滑到最右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
【答案】C
【解析】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接在滑片上,测滑动变阻器右边的电压,电流要经过整个滑动变阻器,滑片从最左端滑到最右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大小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测量范围内电阻变小,测量范围内电压变小,则示数变小,故ABD错误,C正确。
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电路中各元件正常工作,两个相同的电流表(均有,两个量程)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一段时间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突然变为原来的1/5,若定值电阻或出现了断路故障,其它元件均完好。针对故障电路的观察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为零 B.电流表的示数一定大于的示数
C.一定是电阻出现了断路故障 D.一定是电阻出现了断路故障
【答案】C
【解析】分析电路可知,、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A.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不为零,故A错误;
BCD.两个相同的电流表(均有,两个量程)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根据并联电流规律,可知电流表选用大量程,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且电流表示数是电流表示数的5倍。一段时间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突然变为原来的,则电流表和电流表示数相等,所以故障是电阻出现了断路故障。故C正确,BD错误。
8.如图所示,两只灯泡都不亮。在闭合开关且不拆开导线的情况下,将M接电源“+”极, N依次试触A、B接线柱,发现电压表示数前后两次相等,且接近3V。若故障是由两灯引起的,则可能是( )
A.L1、L2都短路 B.L1、L2都断路 C.L1短路且L2断路 D.L1断路且L2短路
【答案】D
【解析】闭合开关,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灯泡不亮,说明灯泡短路或电路中有断路故障。在闭合开关且不拆开导线的情况下,将M接电源“+”极,N依次试触A、B接线柱,发现电压表示数前后两次相等,且接近3V,若故障是由两灯引起的;当N接A时,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3V,说明L1可能断路;N接B时,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3V,说明此段电路有可能断路。若L1短路,则电压表无示数;若L2短路,则L1能亮;因此判断为L1断路,L2短路。
9.如图,电路中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图线①;断开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图线②。把记为,下列能正确表示图线①、②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闭合开关S,电阻R0被短路,电压表测量R两端电压,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 由U=IR可知,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故图线①过原点;断开开关S,电阻R0与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量R0与电阻R两端电压,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则电压表最小值为R0两端电压,即U0,由U=IR+IR0可知,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且图线②过(0,U0)点,故B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
10.图甲所示的是恒温式热线风速仪的结构示意图,将一根细金属丝置于圆柱形通道内,设定其工作温度为t0。使用时接通电路,金属丝升温到t0,风流过通道时,会带走部分热量,风速仪通过改变流过金属丝的电流维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此时单位时间内金属丝产生的热量与风带走的热量相等,风速仪通过测量金属丝两端的电压、风进入通道时风的温度,从而实现对风速的测量。已知风速越大、金属丝和风的温度差越大,单位时间内风带走的热量越多;当风速一定时,单位时间内风带走的热量与金属丝和风的温度差成正比。金属丝电阻R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假设空气密度始终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丝升温到t0的过程中阻值不变
B.流入风速仪的风的温度不变时,所测风速增大,金属丝两端的电压增大
C.若风速仪测得的电压越大,流入风速仪的风的温度越高,则风速越大
D.若t0=150℃,风速仪测得温度为0℃与30℃的风速相同,则金属丝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
【答案】C
【解析】A、由图乙可知,金属丝升温到t0的过程中阻值变大,故A错误;
B、流入风速仪的风的温度不变时,所测风速增大,风带走的热量增多,为了维持温度不变,需要增大流过金属丝的电流,由于温度不变,金属丝电阻不变,由U=IR可知金属丝两端的电压增大,故B正确;
C、风速仪测得的电压越大,相等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流入风速仪的风的温度越高,金属丝和风的温度差变小,带走的热量少了,为了维持恒温,需要调大风速,故C正确;
D、风速一定时,单位时间内风带走的热量与金属丝和风的温度差成正比,风速仪测得温度为0℃,温度差为Δt1=150℃﹣0℃=150℃
风速仪测得温度为30℃,温度差为Δt2=150℃﹣30℃=120℃
风带走的热量代入数据得
恒温时,单位时间内金属丝产生的热量与风带走的热量相等,所以
由以上分析可知
代入数据得,故D错误;
答案:BC。
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其中一个电路做实验,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逐渐改变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表所示。该实验所用的电路是(  )
I/A 0.08 0.09 0.10 0.14 0.16 0.19
U/V 0.82 0.90 1.05 1.44 1.65 1.94
A.B.C.D.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知,在误差范围内,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几倍,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表示所测部分的电阻保持不变,因而电压表必须接在定值电阻的两端,故B正确,A测的是滑动变阻器的电压,而CD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都不符合题意。
12.图甲为自动气象站中的测温装置,它的测温电路可简化为图乙,其中的“恒流源”是一个特殊电源,电流大小由电源内部结构决定,当电阻R变化时,通过R的电流大小保持不变。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通过数字电压表的示数可反映环境的温度。某次环境温度从20℃上升到30℃,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8mV。当温度的变化值相同时,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值越大,该测温装置的灵敏度越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升高1℃,R的阻值增大1.65Ω
B.通过R的电流为20mA
C.环境温度为20℃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16mV
D.若要增大该测温装置的灵敏度,可换一个电流值更小的恒流源
【答案】C
【解析】根据图像,温度上升80℃,对应电阻增大32Ω,故每升高1℃,R的阻值增大值为32Ω÷80=0.4Ω。故A选项错误。
根据欧姆定律,在恒定电流状态下,U与R成正比,故电压变化量△U与电阻变化量△R成正比,即,两者的比值即为恒定电流的值。从20℃到30℃,电阻增加量为0.4×10Ω=4Ω,故恒定电流值为,B选项错误。
C、环境温度变为20℃时,电阻为108Ω,电流不变仍为2mA,故电压U=IR=2mA×108Ω=216mV,C选项正确。
D、为了增大改装置的灵敏度,应该在温度变化量相同时,变化更大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公式U=IR可知,恒流状态下,电流I越大,电压U变化量越大,装置更灵敏,故应该换一个电流更大的恒流源,D选项错误。
13.图甲所示是小石同学新买的一款握力器的原理图。其中电源电压U=6V且保持不变,力量计由一个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改装而成,定值电阻R1=12Ω,R是一根长为9cm,阻值为18Ω的均匀电阻丝,滑片P与绝缘板相连且同步上下移动。滑片P在a端时,力量计的示数为0N。C是一根弹簧,其所受压力F与压缩量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力量计的示数为0N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A
B.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3A时,力量计的示数为300N
C.定值电阻R1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它的阻值应不小于8Ω
D.某攀岩运动员的最大握力约为600N,可以用此握力器测出该值
【答案】B
【解析】A、由图甲可知,R1与R串联,由电流表改装的力量计串联在电路中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当力量计的示数为0N时,滑片P在a端,R的接入电阻最大:R=18Ω,
根据串联电路规律可得,电路的总电阻:R总=R1+R=12Ω+18Ω=30Ω,
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故A错误;
B、当电路中的电流为I′=0.3A时,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的总电阻:
由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可得,R的接入电阻值:R′=R′总﹣R1=20Ω﹣12Ω=8Ω,
根据R是一根长为9cm,阻值为18Ω的均匀电阻丝,R接入电路的长度L′= 9cm=4cm,
弹簧压缩量:x′=L﹣L′=9cm﹣4cm=5cm,
由乙图可知,受压力F=300N,压缩量x=3cm,受压力F与压缩量x的关系为正比例函数:
F= x,
弹簧压缩量x′=5cm时,力量计的示数(即握力计所受压力):F′=×5cm=300N,故B正确;
C、根据电流表的量程,由欧姆定律可得,R1的最小阻值:,
所以定值电阻R1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它的阻值应不小于10Ω,故C错误;
D、若握力为600N时,握力计弹簧的压缩量:x″=×600N=10cm,
因为弹簧的压缩量大于R的长度L,所以握力计不可用,故D错误。
14.如图是小科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计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的四种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未知,实验中只能闭合或断开开关及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其中能够测量出Rx阻值的电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解:①由电路图可知,S接1或2时,通过电压表的电流的方向会发生变化,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无法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故①不可行;
②根据图可知,闭合S1、S2,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压U;只闭合开关S1,两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x两端电压为Ux;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0=U﹣Ux;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可知,通过Rx的电流为I,则根据Rx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可以求出Rx阻值,故②可行;
③闭合S1、S2时,电路是只有Rx的基本电路,电流表测量通过Rx的电流Ix;闭合S1、断开S2,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I;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式I(R0+Rx)=IxRx可求出Rx的阻值,故③可行;
④闭合S1,S接2时,R0和R串联接入电路中,把R的阻值调到0,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和定值电阻的阻值可以求出电源电压U;闭合S1,S接1时,Rx和R串联接入电路中,把R的阻值调到0,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电流表示数和电源电压,利用R可以求出Rx的阻值,故④可行。
15.如图甲所示为某种跳绳自动计数器的简化原理图。跳绳时,每当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电阻会变大,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信号处理系统相当于一个电压表,能记录AB间每一时刻的电压。若已知电源电压为10V并且保持不变,R2为定值电阻,某一段时间AB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 两端电压为6V时,计数器会计数一次
B.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是R2的4倍
C.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和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电路中电流之比为2:1
D.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和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之比为1:6
【答案】D
【解析】A、由甲图知R1和R2串联,AB间的电压为R2两端的电压,当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电阻会变大,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知,R1两端的电压会变大,电源电压不变,R2两端的电压U2=U﹣U1会变小,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由乙图知,此时R2两端的电压即AB间的电压为U2=2V,故A错误;
B、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2两端的电压为6V,此时R1两端的电压为
U1′=U﹣U2′=10V﹣6V=4V,
R1和R2的电阻之比:,则R1′=R2,即: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R1′是R2的,故B错误;
C、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2两端的电压为6V,此时电路中电流:I′=,
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2两端的电压为2V,此时电路中电流:I=,
则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和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电路中电流之比为:
I′:I=:=U2′:U2=6V:2V=3:1,故C错误;
D、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2两端的电压为2V,此时R1两端的电压为U1=U﹣U2=10V﹣2V=8V,
R1和R2的电阻之比:,则R1=4R2,
则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和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之比为:
R1′:R1=R2:4R2=1:6,故D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小明模拟静电复印原理。他先用丝绸快速摩擦整块塑料板(图甲),使塑料板 ,再用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了一个“中”字(图乙),然后在塑料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细小干木屑,将塑料板缓慢竖起,在重力作用下干木屑下落,“中”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图丙),“中”字能显现出来的原因:一是摩擦过的塑料板能 ,二是 。
【答案】带电 吸引轻小物体 人体是导体
【解析】用丝绸快速摩擦整块塑料板(图甲),电子在丝绸和塑料板之间发生转移,使塑料板带电。由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板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17.在如图所示实验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灯不亮。
(1)为判断电路是否正常,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观察 。
(2)如果在反复调节后,灯仍不亮。若检查发现只有灯和变阻器可能出现故障,观察电表的示数,请说明一种判断方法及故障产生的原因: 。
【答案】(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2)①如果电流表没有示数,可能电路是断路,电压表也没有示数,可能变阻器断路。
②如果电流表没有示数,可能电路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可能灯泡断路。
【解析】(1)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可能是由于电路电阻太大,电路电流太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2)①如果电流表没有示数,可能电路是断路,电压表也没有示数,可能变阻器断路。
②如果电流表没有示数,可能电路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可能灯泡断路。
18.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将湿敏电阻R固定在叶片上,来检测植物叶片含水量的变化,(图中叶片未画出)。已知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叶片含水量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Ω。
(1)由乙图可知,随着湿度H变大,湿敏电阻R的阻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闭合开关S,当植物叶片含水量变低时,电压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4V时,植物叶片的含水量为     。
【答案】(1)变小;(2)变小;(3)60%。
【解析】(1)由图乙可知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着空气湿度变大而变小;
(2)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R0和湿敏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
当植物叶片含水量变低时,湿敏电阻R的阻值增大,根据串联分压原理知湿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大,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3)当电压表示数为4V时,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通过R0的电流:
I0A,
由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可得,通过湿敏电阻的电流:IR=I0A,
由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得,湿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R=U﹣U0=6V﹣4V=2V,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湿敏电阻此时的阻值:R15Ω,
湿敏电阻R的阻值为15Ω时,由图乙知植物叶片的含水量为60%。
19.在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V,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20Ω 2A”字样,电流表所用量程为0~3A,则闭合开关S后,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    。为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     。
【答案】(1)0.6A;(2)3Ω~20Ω。
【解析】由图R1、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1)串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与电源电压都相等,即U=U1=U2=6V,
根据欧姆定律知,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0.6A;
(2)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2A”字样,电流表所用量程为0~3A。
为保证电路安全,干路电流I≤3A,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I1+I2≤3A,
所以I2≤3A﹣I1=3A﹣0.6A=2.4A,
满足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则I2≤2A,
即:2A,
解得:R2≥3Ω,所以R2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3Ω~20Ω。
20.如图是某拉力器设计原理图。硬质弹簧右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起,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源电压U=6V,电阻R0=10Ω,均匀电阻丝MN长为10cm,阻值为20Ω。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00N,弹簧伸长1cm。P与MN间的摩擦不计,在弹性限度内使用弹簧。
(1)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随拉力大小的变化是     (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2)当拉环不受拉力时,滑片P处于M端。闭合开关S,拉动拉环使弹簧伸长2.5cm,则电压表示数为
    V。
(3)若要增大拉力表的测量范围,保证电阻丝MN不变,只允许改动电路中的一个元件,则你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均匀;(2)1;(3)换用量程更大的电压表或用阻值更大的电阻替换R0。
【解析】(1)由图可知,闭合开关,电阻R0和电阻丝MN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电阻丝PM两端的电压,由于电压表内阻很大,相当于断路,当拉力变化,MN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由UV=IRPM可知,电压表示数与电阻丝PM的阻值成正比,而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00N,弹簧伸长1cm,即电阻丝PM的阻值与拉力成正比,所以电压表示数随拉力大小的变化是均匀的;
(2)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由欧姆定律可得,通过电路的电流:I0.2A,
均匀电阻丝MN长为10cm,阻值为20Ω,拉动拉环使弹簧伸长2.5cm,
则滑动变阻器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电阻的阻值:RPM2.5cm=5Ω,
由欧姆定律可得电压表示数为:UV=IRPM=0.2A×5Ω=1V;
(3)若要增大拉力表的测量范围,即增大P的移动范围,在电阻丝MN不变时,可换用量程更大的电压表或用更大阻值的电阻替换R0。
21.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将滑片P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完整过程图像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的     (填“a”或“b”)是电压表V2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像。
(2)电源电压为 V。
(3)小实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替换R1,同样将滑片P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并绘制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完整过程图像。下列选项中可能出现的有     。(可多选)
A.B.C.D.
【答案】(1)b;(2)6 (3)BCD。
【解析】(1)由图甲可知:滑片在最左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因导线电阻为零,所以电压表V2示数为零;滑片向右滑动时,电路为R1和R2的串联电路,V1测R1两端电压,V2测R2两端电压,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增大,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变阻器两端电压增大,因此电压表V2示数增大;所以,滑片在最右端时,电压表V2示数最大;
电阻R1阻值一定,R2增大时,电路总电阻增大,电源电压不变,电流减小;
因此,滑片向右滑动过程中,电压表V2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图线b是电压表V2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线,图线a是电压表V1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线;
(3)当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替换R1,
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左端时,电源电压不变,R2连入电路电阻为零,此时R2两端电压为零,R1两端电压为电源电压U,电路电流最大为:I大,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左端时,则电路中电流I0,即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值一定不为0,故A图象不可能;
②若R1与R2的最大阻值相等,则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此时U1′=U2′U,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I′小I大,故B图象有可能;
③若R1小于R2的最大阻值,将滑片P在最右端时,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U1小′<U2大′;故C图象有可能;
④若R1大于R2的最大阻值,将滑片P在最右端时,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U1小′>U2大′;故D图象有可能。
同学们要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4.5伏,定值电阻3个(分别为5Ω、10Ω、20Ω)。同学们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进行实验,并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次数 1 2 3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4 0.2 0.1
(1)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该实验中控制的电压值是     V。
(2)为了控制电压不变,当把20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是     。
(3)欧姆历经几年的努力,终于于1827年发现了S=rE规律,其中S表示导线的电流强度,r为电导率,E为导线两端的电势差(即电压),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结合教材中的欧姆定律,你认为教材中的电阻R与1827年欧姆定律中的电导率r的关系是    。
【答案】(1)2;(2)25Ω。(3)r。
【解析】(1)由欧姆定律可知,实验中控制的电压值:UV=IR=0.4A×5Ω=0.1A×20Ω=2V;
(2)由图乙可知,实验中使用的定值电阻阻值最大为20Ω,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UV=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U﹣UV=4.5V﹣2V=2.5V,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1.25倍,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0Ω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R滑=1.25×20Ω=25Ω。
(3)S表示导线的电流强度,r为电导率,E为导线两端的电势差(即电压),S表示导线的电流强度,r为电导率,E为导线两端的电势差(即电压),
所以S=rE可表示为I=rU,由欧姆定律知I,则rU,所以r。
三、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23.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3V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为4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0.5A”。
(1)该同学接错了一根导线,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那根导线;
(2)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
(3)该同学完成了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的4次实验,将得到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电压U/V 0.3 0.6 0.9 1.2 15 1.8 2.1 2.4
电流I/A 0.15 0.23 0.30 0.38
分析表中已测出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到实验结论:    。
(4)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该同学利用现有器材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表格里余下的4次实验中,他还能完成    次。
【答案】(1)见解答图; (2)0.22A
(3)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1。
【解析】(1)原电路图中,电流表和电压表串联后与定值电阻并联是错误的,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如下图所示:
(3)由表中数据可知,但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故可得出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由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0.5A”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当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U1=0.3V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应为:
U滑=U﹣U1=3V﹣0.3V=2.7V,
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9倍,根据分压原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R滑=9×4Ω=36Ω>20Ω,所以此实验不能完成;
由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知,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的最大电压为:
U′=0.5A×4Ω=2V,所以电压为2.1V和2.4V的两次实验不能完成,只有电压为1.8V的这一次实验可以完成;
综上所述,表格里余下的4次实验中,他还能完成1次。
24.小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压恒为6V的电源一个,定值电阻6个(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30Ω),规格为“50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小华设计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想用电压表的3V量程测量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他把电压表正确连接在电路中(导线不能交叉);
(2)请你帮小华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5Ω的电阻接在a、b间,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0,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并把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断开开关,把其它五个电阻依次替换a、b间的电阻,闭合开关,    ,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并把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请你帮小华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小华进行实验时,把U0定为2V,然后从小到大更换电阻,当他用30Ω的电阻替换25Ω的电阻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不能调为U0。为继续完成此次探究,其他同学帮他一起设计了如下方案,下列方案可行的一项是     。
A.将原滑动变阻器更换为“60Ω 1A”的滑动变阻器,其余不变
B.将电压为6V的电源更换为电压为10V的电源,其余不变
C.只调节滑动变阻器,使U0为2.25V
【答案】(1)见解答图;(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U0;(3)见上图;
(4)A C。
【解析】(1)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接入电路,注意接线柱正进负出,由图乙可知控制电压为2V,正接线柱选择“3“接线柱,如下图所示:
(2)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压不变,跟换电阻后,应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U0,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并把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由(2)数据,设计表格如图所示:
电阻R/Ω
电流I/A
(4)A、由图可知,电源电压为6V,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2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4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R定:R变=UV:U变=2V:4V=1:2,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定值电阻的2倍,当他们用30Ω的电阻替换25Ω的电阻后,则解得R变=60Ω,如果只更换滑动变阻器,则更换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60Ω,因此该方法可行,故A符合题意;
B、如果重新开始实验,只更换电源,将电压为6V的电源更换为电压为10V的电源,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为2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8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R定:R变=UV:U变=2V:8V=1:4,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定值电阻的4倍,当他们用30Ω的电阻替换25Ω的电阻后,则解得R变=120Ω,因此该方法不可行,故B不符合题意;
C、如果重新开始实验,只改变控制电压U0,使U0为2.25V,电源电压为6V,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2.25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3.75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R定:R变=UV:U变=2.25V:3.75V=3:5,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定值电阻的5/3倍,当他们用30Ω的电阻替换25Ω的电阻后,则解得R变=30Ω×5/3=50Ω,在滑动变阻器的量程内,因此该方法可行,故C正确,符合题意。
25.研究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器材】
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10Ω,1A),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2Ω、4Ω、6Ω、8Ω),开关,导线若干(所有器材均完好)。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检查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
(1)图甲电路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电压表会出现的现象是 ;
(2)找出图甲中连接错误的导线并画“×”,再补充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
(3)正确连接电路,依次接入电阻进行实验,实验中出现如图乙所示情况,为了此次读数更精确,在不更换电路元件的前提下,需要做的调整是 ;
【问题讨论】
(4)为确保电路安全,并能使所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都能完成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最大不能超过 V。
【答案】(1)电流表几乎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3V
(2) (或定值电阻右端接电源正极)
(3)把电流表改接小量程 (4)2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此时电压表串联到电路中,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开路,电路中的电流几乎为零,所以电流表几乎没有示数,电压表此时相当于测量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接近3V。
(2)原电路中,电流表与电阻并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是错误的,电流表应与电阻串联,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电流通过开关回到电源负极,如下图所示:
(3)由图乙指针的偏转情况可知,电流表所接的量程太大,所以要换用0~0.6A的小量程进行实验。
(4)根据题意可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为确保电路安全,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I大=1A
当使用2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U大=I大R=1A×2Ω=2V
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大于2V时,2Ω的定值就不能用来实验,所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最大不能超过2V。
26.某小组同学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多次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小组同学将第一次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中的a、b、c,发现电压表未调零。将电压表调零后,重做实验,第二次测量数据如图乙中的A、B、C。
(1)图丙是该小组在一次测量中的电流表指针位置,其示数为 安。
(2)分析图乙中的第二次测量数据,待测电阻的阻值是 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组同学讨论发现,利用第一次的测量数据,能求出第一次实验中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也能求出被测电阻的阻值。分析图乙,写出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
并说明理由。
【答案】(1)0.30 (2)4.9 (3)0.4V;见解析
【解析】(1)[1]图丙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故示数为0.3A。
(2)[2]根据图乙中的第二次测量数据,由知道
所以,待测电阻的阻值是
(3)[3]延长abc三点的连线,与纵坐标相交于0.4V,根据题意知道,此时电路的电流是0,即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如下图
27.老师给小宁一个暗箱,其表面有两个接线柱M、N,它们之间电阻值恒定不变。小宁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进行实验:在开关S、都闭合和开关S闭合、断开两种情况下,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示数,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电流表示数I随变化的曲线。由上述信息可知:
(1)电源电压U为 V;
(2)为 Ω;
(3)图乙中曲线 (填“A”或“B”)是根据开关S、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
(4)老师告诉小宁,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一个阻值为(值已知),另一个阻值未知,假设为。求的值。(用、表示)
【答案】(1) 6 (2)10 (3)B (4)
【解析】(1)(2)[1][2]当开关S、S1闭合时,RMN短路,只有R1接入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R1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MN与R1串联。由图乙得,B曲线当R1为30Ω时,电流为0.2A,A曲线当R1为20Ω时,电流为0.2A,根据串联总电阻关系,B曲线为开关S、S1闭合,A曲线为开关S闭合,S1断开。电源电压为
解得
(3)[3]开关S、S1都闭合,且电流为0.2A时,R1的阻值为30Ω,所以图乙中曲线B是根据开关S、S1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
(4)[4]因为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R0和Rx,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大,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小,若 R0则R0和RX应串联,所以 Rx=RMN-R0
若 R0>RMN
则R0和Rx应并联,即有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28小题8分,29、31小题各6分,30小题5分、32小题10分,共35分)
28.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灯泡L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6A,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5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闭合开关S,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最大范围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分别绘制了电流表示数与电压表示数、电流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阻值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丙所示。求:
(1)当电路中电流为0.25A时,小灯泡的电阻为多少?
(2)电源电压为多少?
(3)若将电压表量程换为“0~3V”,滑动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多少?
【答案】(1)当电路中电流为0.25A时,小灯泡的电阻为4Ω;
(2)电源电压为12V;
(3)若将电压表量程换为“0~3V”,滑动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18Ω~50Ω。
【解析】图中电路是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
(1)根据乙图的图像可知,当电路中电流为0.25A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V,则小灯泡的电阻为

(2)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6A时,由图乙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为6V;由图丙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10Ω,
根据欧姆定律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R=I1R=0.6A×10Ω=6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可知,电源电压为U=UL+UR=6V+6V=12V;
(3)若将电压表量程换为“0~3V”,则灯泡两端的最大电压为ULmax=3V,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大=0.5A<0.6A;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R小=12V﹣3V=9V;
则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的最小电阻为。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时,由图丙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将减小,当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时,由图乙可知灯泡L两端的电压也减小,由此可知电流表、电压表、灯泡都不会损坏,由此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自身最大阻力,即50Ω,所以滑动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18Ω~50Ω。
29.如图甲所示是测量未知电阻Rx的实验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不变,定值电阻R0=20Ω。
(1)请你不拆改电路,只添加一根导线,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步骤:
①只闭合开关S1,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I1=0.2A。
②闭合开关S1、S2,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I2=    A(如图乙所示)。
③计算出Rx的阻值为    Ω。
【答案】(1)见解答;(2)0.5;30。
【解析】(1)图中缺少电压表,采用并联使得电压相等,故将已知电阻与待测电阻并联,如图所示:
(2)①只闭合开关S1,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I1=0.2A。测量的是Rx的电流;
②闭合开关S1、S2,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使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测量的是干路中的电流,示数I2=0.5A。
③通过R0的电流I'=I2﹣I1=0.5A﹣0.2A=0.3A;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有:I'R0=I1Rx;即:0.3A×20Ω=0.2A×Rx;
解得Rx的阻值为Rx=30Ω。
30.利用两端电压不变的电源、两个电流表、两个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若干,探究在串联电路中,流入第二个灯泡的电流I2与流入第一个灯泡的电流I1是否相等。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答:(1)从电源正极依次串联电流表A1、灯LA、LB、电流表A2、滑动变阻器以及开关回到电源负极,接入滑动变阻器可以多次测量如下图所示:
(2)根据记录的物理量,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所示:
I1/A
I2/A
31.某同学利用滑动变阻器RP、电阻箱R、电压表、电压恒定的电源、开关等器材设计了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请补充主要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端。
②闭合S1,    ,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
③闭合S1,    ,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
④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0。
(2)待测电阻的阻值Rx=     。(用测量量表示)
【答案】(1)②将s2拨到2的位置,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适当位置;③将s2拨到1的位置,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2)R0。
【解析】(1)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端。
②只闭合开关S1,将s2拨到2的位置,此时RP与Rx串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适当位置,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
③闭合S1,将s2拨到1的位置,此时RP与R串联,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
④记录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0。
(2)待测电阻的阻值Rx=R0。
32.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两节新干电池,额定电压为2.5V的待测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若干导线: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变亮;
(2)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字母代号);
A.电流表短路 B.小灯泡短路 C.小灯泡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为2.5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该小组同学们进一步实验,利用电源(电压未知但恒定不变),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电流表、开关等器材,设计了如图丙的电路也能测量Rx的阻值:
①闭合开关S1、断开S2,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
②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
③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待测电阻Rx=     (用R、I1、I2表示)。
【答案】(1)见解答图;(2)B;(3)0.28;8.9;(4)。
【解析】(1)电流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变亮,接入阻值变小,所以应该接右下接线柱,如图所示:
(2)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有短路,电压表无示数,则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因此故障灯泡短路了,答案:B;
(3)乙图中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读数为0.28A。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
(4)据丙图可知,闭合开关S1、断开S2,电路为定值电阻和未知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源电压可表示为U=I1(R+Rx)﹣﹣﹣﹣﹣﹣﹣﹣①
接下来闭合开关S1、S2,电路为未知电阻单独串联,可得电源电压为U=I2Rx﹣﹣﹣﹣﹣﹣②
由于电源电压不变,联立①②可得未知电阻的阻值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1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3章《电路探秘》拓展性学习评价
试题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小红同学用气球(由橡胶制成)与头发摩擦几下,松手后气球“粘”在头发上。其原因是(  )
A.气球上的负电荷转移到头发上
B.头发上的正电荷转移到气球上
C.气球和头发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D.气球和头发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2.如图,带负电的云层靠近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时,向避雷针剧烈放电形成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层带负电是由于失去了大量正电荷 B.云层带负电是由于摩擦创造了负电荷
C.放电时电荷从避雷针向云层方向移动 D.放电时电流方向是从避雷针流向云层
3.某款家用蒸汽洗地机设计为:开关S1控制电机M1和M2同时工作,实现洗地和污水回收;开关S2单独控制电阻R加热水产生蒸汽;一旦机器发生倾倒,开关S3断开整个电路。下列电路图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
A.B.C.D.
4.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与L2串联
B.开关S只控制L1
C.L1、L2的电流分别是0.3A、0.2A
D.L1、L2的电流分别是0.5A、0.3A
5.有ABC三根完全相同的导线,将A导线剪去一半,电阻变为R1;将B导线均匀的拉伸到原来长度的两倍,电阻变为R2;将C导线从中间对折,电阻变为R3。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R1>R2>R3 B.R2>R1>R3 C.R2>R3>R1 D.R3>R1>R2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滑到最右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
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电路中各元件正常工作,两个相同的电流表(均有,两个量程)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一段时间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突然变为原来的1/5,若定值电阻或出现了断路故障,其它元件均完好。针对故障电路的观察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为零 B.电流表的示数一定大于的示数
C.一定是电阻出现了断路故障 D.一定是电阻出现了断路故障
8.如图所示,两只灯泡都不亮。在闭合开关且不拆开导线的情况下,将M接电源“+”极, N依次试触A、B接线柱,发现电压表示数前后两次相等,且接近3V。若故障是由两灯引起的,则可能是( )
A.L1、L2都短路 B.L1、L2都断路 C.L1短路且L2断路 D.L1断路且L2短路
9.如图,电路中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图线①;断开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图线②。把记为,下列能正确表示图线①、②的是(  )
A. B. C. D.
10.图甲所示的是恒温式热线风速仪的结构示意图,将一根细金属丝置于圆柱形通道内,设定其工作温度为t0。使用时接通电路,金属丝升温到t0,风流过通道时,会带走部分热量,风速仪通过改变流过金属丝的电流维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此时单位时间内金属丝产生的热量与风带走的热量相等,风速仪通过测量金属丝两端的电压、风进入通道时风的温度,从而实现对风速的测量。已知风速越大、金属丝和风的温度差越大,单位时间内风带走的热量越多;当风速一定时,单位时间内风带走的热量与金属丝和风的温度差成正比。金属丝电阻R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假设空气密度始终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丝升温到t0的过程中阻值不变
B.流入风速仪的风的温度不变时,所测风速增大,金属丝两端的电压增大
C.若风速仪测得的电压越大,流入风速仪的风的温度越高,则风速越大
D.若t0=150℃,风速仪测得温度为0℃与30℃的风速相同,则金属丝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
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其中一个电路做实验,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逐渐改变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表所示。该实验所用的电路是(  )
I/A 0.08 0.09 0.10 0.14 0.16 0.19
U/V 0.82 0.90 1.05 1.44 1.65 1.94
A.B.C.D.
12.图甲为自动气象站中的测温装置,它的测温电路可简化为图乙,其中的“恒流源”是一个特殊电源,电流大小由电源内部结构决定,当电阻R变化时,通过R的电流大小保持不变。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通过数字电压表的示数可反映环境的温度。某次环境温度从20℃上升到30℃,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8mV。当温度的变化值相同时,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值越大,该测温装置的灵敏度越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升高1℃,R的阻值增大1.65Ω
B.通过R的电流为20mA
C.环境温度为20℃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16mV
D.若要增大该测温装置的灵敏度,可换一个电流值更小的恒流源
13.图甲所示是小石同学新买的一款握力器的原理图。其中电源电压U=6V且保持不变,力量计由一个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改装而成,定值电阻R1=12Ω,R是一根长为9cm,阻值为18Ω的均匀电阻丝,滑片P与绝缘板相连且同步上下移动。滑片P在a端时,力量计的示数为0N。C是一根弹簧,其所受压力F与压缩量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力量计的示数为0N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A
B.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3A时,力量计的示数为300N
C.定值电阻R1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它的阻值应不小于8Ω
D.某攀岩运动员的最大握力约为600N,可以用此握力器测出该值
14.如图是小科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计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的四种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未知,实验中只能闭合或断开开关及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其中能够测量出Rx阻值的电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
15.如图甲所示为某种跳绳自动计数器的简化原理图。跳绳时,每当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电阻会变大,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信号处理系统相当于一个电压表,能记录AB间每一时刻的电压。若已知电源电压为10V并且保持不变,R2为定值电阻,某一段时间AB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 两端电压为6V时,计数器会计数一次
B.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是R2的4倍
C.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和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电路中电流之比为2:1
D.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和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之比为1:6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小明模拟静电复印原理。他先用丝绸快速摩擦整块塑料板(图甲),使塑料板 ,再用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了一个“中”字(图乙),然后在塑料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细小干木屑,将塑料板缓慢竖起,在重力作用下干木屑下落,“中”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图丙),“中”字能显现出来的原因:一是摩擦过的塑料板能 ,二是 。
17.在如图所示实验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灯不亮。
(1)为判断电路是否正常,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观察 。
(2)如果在反复调节后,灯仍不亮。若检查发现只有灯和变阻器可能出现故障,观察电表的示数,请说明一种判断方法及故障产生的原因: 。
18.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将湿敏电阻R固定在叶片上,来检测植物叶片含水量的变化,(图中叶片未画出)。已知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叶片含水量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Ω。
(1)由乙图可知,随着湿度H变大,湿敏电阻R的阻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闭合开关S,当植物叶片含水量变低时,电压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4V时,植物叶片的含水量为     。
19.在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V,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20Ω 2A”字样,电流表所用量程为0~3A,则闭合开关S后,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    。为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     。
20.如图是某拉力器设计原理图。硬质弹簧右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起,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源电压U=6V,电阻R0=10Ω,均匀电阻丝MN长为10cm,阻值为20Ω。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00N,弹簧伸长1cm。P与MN间的摩擦不计,在弹性限度内使用弹簧。
(1)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随拉力大小的变化是     (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2)当拉环不受拉力时,滑片P处于M端。闭合开关S,拉动拉环使弹簧伸长2.5cm,则电压表示数为
    V。
(3)若要增大拉力表的测量范围,保证电阻丝MN不变,只允许改动电路中的一个元件,则你采取的措施是     。
21.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将滑片P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完整过程图像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的     (填“a”或“b”)是电压表V2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像。
(2)电源电压为 V。
(3)小实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替换R1,同样将滑片P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并绘制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完整过程图像。下列选项中可能出现的有     。(可多选)
A.B.C.D.
同学们要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4.5伏,定值电阻3个(分别为5Ω、10Ω、20Ω)。同学们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进行实验,并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次数 1 2 3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4 0.2 0.1
(1)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该实验中控制的电压值是     V。
(2)为了控制电压不变,当把20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是     。
(3)欧姆历经几年的努力,终于于1827年发现了S=rE规律,其中S表示导线的电流强度,r为电导率,E为导线两端的电势差(即电压),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结合教材中的欧姆定律,你认为教材中的电阻R与1827年欧姆定律中的电导率r的关系是    。
三、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23.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3V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为4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0.5A”。
(1)该同学接错了一根导线,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那根导线;
(2)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
(3)该同学完成了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的4次实验,将得到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电压U/V 0.3 0.6 0.9 1.2 15 1.8 2.1 2.4
电流I/A 0.15 0.23 0.30 0.38
分析表中已测出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到实验结论:    。
(4)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该同学利用现有器材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表格里余下的4次实验中,他还能完成    次。
24.小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压恒为6V的电源一个,定值电阻6个(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30Ω),规格为“50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小华设计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想用电压表的3V量程测量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他把电压表正确连接在电路中(导线不能交叉);
(2)请你帮小华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5Ω的电阻接在a、b间,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0,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并把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断开开关,把其它五个电阻依次替换a、b间的电阻,闭合开关,    ,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并把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请你帮小华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小华进行实验时,把U0定为2V,然后从小到大更换电阻,当他用30Ω的电阻替换25Ω的电阻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不能调为U0。为继续完成此次探究,其他同学帮他一起设计了如下方案,下列方案可行的一项是     。
A.将原滑动变阻器更换为“60Ω 1A”的滑动变阻器,其余不变
B.将电压为6V的电源更换为电压为10V的电源,其余不变
C.只调节滑动变阻器,使U0为2.25V
25.研究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器材】
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10Ω,1A),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2Ω、4Ω、6Ω、8Ω),开关,导线若干(所有器材均完好)。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检查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
(1)图甲电路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电压表会出现的现象是 ;
(2)找出图甲中连接错误的导线并画“×”,再补充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
(3)正确连接电路,依次接入电阻进行实验,实验中出现如图乙所示情况,为了此次读数更精确,在不更换电路元件的前提下,需要做的调整是 ;
【问题讨论】
(4)为确保电路安全,并能使所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都能完成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最大不能超过 V。
26.某小组同学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多次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小组同学将第一次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中的a、b、c,发现电压表未调零。将电压表调零后,重做实验,第二次测量数据如图乙中的A、B、C。
(1)图丙是该小组在一次测量中的电流表指针位置,其示数为 安。
(2)分析图乙中的第二次测量数据,待测电阻的阻值是 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组同学讨论发现,利用第一次的测量数据,能求出第一次实验中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也能求出被测电阻的阻值。分析图乙,写出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
并说明理由。
27.老师给小宁一个暗箱,其表面有两个接线柱M、N,它们之间电阻值恒定不变。小宁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进行实验:在开关S、都闭合和开关S闭合、断开两种情况下,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示数,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电流表示数I随变化的曲线。由上述信息可知:
(1)电源电压U为 V;
(2)为 Ω;
(3)图乙中曲线 (填“A”或“B”)是根据开关S、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
(4)老师告诉小宁,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一个阻值为(值已知),另一个阻值未知,假设为。求的值。(用、表示)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28小题8分,29、31小题各6分,30小题5分、32小题10分,共35分)
28.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灯泡L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6A,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5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闭合开关S,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最大范围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分别绘制了电流表示数与电压表示数、电流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阻值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丙所示。求:
(1)当电路中电流为0.25A时,小灯泡的电阻为多少?
(2)电源电压为多少?
(3)若将电压表量程换为“0~3V”,滑动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多少?
29.如图甲所示是测量未知电阻Rx的实验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不变,定值电阻R0=20Ω。
(1)请你不拆改电路,只添加一根导线,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步骤:
①只闭合开关S1,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I1=0.2A。
②闭合开关S1、S2,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I2=    A(如图乙所示)。
③计算Rx的阻值。
30.利用两端电压不变的电源、两个电流表、两个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若干,探究在串联电路中,流入第二个灯泡的电流I2与流入第一个灯泡的电流I1是否相等。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1.某同学利用滑动变阻器RP、电阻箱R、电压表、电压恒定的电源、开关等器材设计了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请补充主要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端。
②闭合S1,    ,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
③闭合S1,    ,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
④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0。
(2)待测电阻的阻值Rx=     。(用测量量表示)
32.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两节新干电池,额定电压为2.5V的待测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若干导线: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变亮;
(2)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字母代号);
A.电流表短路 B.小灯泡短路 C.小灯泡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为2.5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该小组同学们进一步实验,利用电源(电压未知但恒定不变),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电流表、开关等器材,设计了如图丙的电路也能测量Rx的阻值:
①闭合开关S1、断开S2,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
②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
③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待测电阻Rx=     (用R、I1、I2表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10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