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5 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 教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5 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 教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册

资源简介

5 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过程
B.不计空气阻力,抛出的在空中运动的标枪
C.不计空气阻力,随摩天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孩
D.一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把小球弹出去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
2.(多选)神舟号载人飞船从发射至返回的过程中,以下哪些阶段返回舱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
A.飞船升空的阶段
B.只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返回舱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阶段
C.在大气层外,只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返回舱飞向地球的阶段
D.临近地面时返回舱减速下降的阶段
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意见》,“故意从高空抛弃物品,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可能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图中被抛下的物体所受重力做功为50 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重力势能增加了50 J
B.物体重力势能减少了50 J
C.物体机械能增加了50 J
D.物体机械能减少了50 J
4.(多选)教材中双锥体向“上”滚的迷你实验如图。在书脊上架两根筷子作为轨道,把双锥体放在较低一端的轨道上,你会发现双锥体会向“上”滚动。关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双锥体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上升
B.双锥体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下降
C.调整使两根筷子平行,实验也可能成功
D.将双锥体换成圆柱体,实验不可能成功
5.被称为“亚洲撑竿跳女王”的李玲比赛时的英姿如图所示,撑竿跳运动的过程大概可以分为助跑、起跳、下落三个阶段。已知李玲和撑竿总质量为m,某次比赛中,助跑结束时恰好达到最大速度v,起跳后重心上升高度h后成功越过横杆,落在缓冲海绵垫上,撑竿脱离运动员之后会出现弹跳现象,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取地面为零势能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助跑过程中,运动员所处高度不变,运动员和撑竿整体机械能守恒
B.从运动员离开地面到手脱离撑竿的过程中,撑竿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
C.运动员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Ep=mv2
D.越过横杆后,落到海绵垫上之前,运动员机械能守恒
6.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连接水平面,在水平面上安装半径为R的半圆竖直挡板,质量m的小球从斜面上高为处静止释放,到达水平面恰能贴着挡板内侧运动。不计小球体积,不计摩擦和机械能损失,则小球沿挡板运动时对挡板的作用力是(  )
A.0.5mg  B.mg
C.1.5mg  D.2mg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足球,以速度v由地面被踢起,当它到达离地面高度为h的B点处(取B点处所在水平面为参考平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
A.足球在B点处的重力势能为mgh
B.足球在B点处的动能为mgh
C.足球在B点处的机械能为mv2-mgh
D.足球在B点处的机械能为mv2
8.如图所示,假设运动员从雪道的最高点A由静止开始滑下,不借助其他器械,沿光滑的雪道到达跳台的B点时,速度为多少?当他落到离B点竖直高度为10 m的雪地C点时,速度又是多少?(假设这一过程中运动员没有做其他动作,忽略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9.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用长l和2l的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分别拉起小球使线伸直呈水平状态,然后轻轻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位置时(  )
A.两球运动的线速度相等 B.两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
C.两球运动的角速度相等 D.细线对两球的拉力不相等
10.(多选)一个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表示物体的动能Ek随高度h变化的图像A、物体的重力势能Ep随速度v变化的图像B(图线形状为四分之一圆弧)、物体的机械能E随高度h变化的图像C、物体的动能Ek随速度v变化的图像D(图线形状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11.如图所示,质量m=70 kg的运动员以10 m/s的速度从高 h=10 m的滑雪场A点沿斜坡自由滑下,以最低点B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一切阻力可忽略不计。(取g=10 m/s2)求运动员:
(1)在A点时的机械能;
(2)到达最低点B时的速度大小;
(3)相对于B点能到达的最大高度。
12.一个设计“过山车”的试验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斜面AB与竖直面内的圆形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斜面AB和圆形轨道都是光滑的,圆形轨道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小车(可视为质点)在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滑下,小车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2)运动到B点时小车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5 机械能守恒定律
1.B 运动员匀速下落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抛出的标枪,在不计空气阻力下,只受重力,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故B正确;因为小孩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随高度改变,机械能不守恒,故C错误;压缩的弹簧将小球弹出去的过程中,弹力做正功,小球的动能增加,故小球的机械能增加,所以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
2.BC 飞船升空的阶段,推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故A错误;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阶段,只受重力作用,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故B正确;返回舱在大气层外向着地球做无动力飞行阶段,只有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降落伞张开后,返回舱下降的阶段,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3.B 重力做正功50 J,则重力势能减小50 J,故A错误,B正确;物体抛下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不变,故C、D错误。
4.BD 双锥体滚动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加,则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则重心逐渐下降,选项A错误,B正确;调整使两根筷子平行,则双椎体若沿筷子滚动的话重力势能增加,则不可能向“上”滚动,即实验不可能成功,选项C错误;将双锥体换成圆柱体,则圆柱体若沿筷子滚动的话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这是不可能的,即实验不可能成功,选项D正确。
5.D 助跑加速时,运动员和撑竿的重力势能不变,但运动员和撑竿的总动能增大,则整体的机械能增加,故A错误;从运动员离开地面到手脱离撑竿的过程中,撑竿的形变量先增大再减小,则撑竿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再减小,故B错误;撑竿脱离运动员之后会出现弹跳现象,说明撑竿的弹性势能并没有全部转化为运动员的机械能,那么运动员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必然小于起跳前人和竿的总动能mv2,故C错误;运动员越过横杆后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其机械能守恒,故D正确。
6.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mg=mv2,又F=m,解得F=mg,选项B正确。
7.C 取重力势能在B处为零势能参考平面,所以在B点处重力势能为零;从A到B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2-mgh=m,可得在B处的动能为EkB=mv2-mgh;足球的机械能守恒,在B点处的机械能E机=mv2-mgh,A、B、D错误,C正确。
8.4 m/s 2 m/s
解析:忽略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且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没有做其他动作,则运动员由A点到B点和由B点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均守恒,
由mghA-mghB=m,可得vB=4 m/s
由mghBC=m-m,可得vC=2 m/s。
9.B 当小球到达最低位置时,根据机械能守恒有mgL=mv2,解得v=,知右边小球线速度大,故A错误;向心加速度a==2g,与L无关,所以两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故B正确;角速度ω==,知两球的角速度不等,故C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解得F=mg+ma=3mg,所以细绳对两球拉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
10.ACD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物体的质量为m,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mgh+mv2,所以物体的动能与高度h的关系为Ek=m-mgh,图像A可能正确;物体的重力势能与速度v的关系为Ep=m-mv2,则Ep-v图像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第一象限中的部分),图像B错误;由于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E-h图像为一平行于h轴的直线,图像C可能正确;由Ek=mv2知,Ek-v图像为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第一象限中的部分),所以图像D可能正确。
11.(1)10 500 J (2)10 m/s (3)15 m
解析:(1)运动员在A点时的机械能
E=Ek+Ep=mv2+mgh=×70×102 J+70×10×10 J=10 500 J。
(2)运动员从A运动到B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m,
解得vB== m/s=10 m/s。
(3)运动员从A运动到斜坡上最高点过程,
由机械能守恒得E=mgh',
解得h'= m=15 m。
12.(1)2.5R (2)6mg
解析:(1)小车恰能通过最高点C,则有:mg=
解得:vC=
由A运动到C,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mg·2R+m
解得:h=2.5R。
(2)由A运动到B,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m
解得:vB=
小车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
解得:N=6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运动到B点时小车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mg。
2 / 35 机械能守恒定律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理解物体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条件。 3.会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4.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初步建立能量观念,体会守恒思想。体会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便利性。
知识点一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包括      和      )统称为机械能。
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动能与重力势能间的转化
只有重力做功时,若重力做正功,则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若重力做负功,则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
只有弹力做功时,若弹力做正功,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若弹力做负功,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知识点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    或    做功的系统内,    与    会发生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表达式:m+mgh2=m+mgh1或Ek2+Ep2=      。
3.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只需考虑运动的初状态和    ,不必考虑两个状态间过程的细节,即可以简化计算。
知识点三 关于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实验观察
1.只有    做功是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必要条件。
2.当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做功不能忽略时,重力势能不能完全转化为动能,或动能不能完全转化为重力势能,即机械能不守恒。
【情景思辨】
 结合图中情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忽略空气阻力)
(1)如图甲所示,将箭搭在弦上,拉弓的整个过程,弓和箭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
(2)如图乙所示,在动力作用下在轨道上缓慢上行的过山车机械能守恒。(  )
(3)如图丙所示,蹦床比赛中,运动员(可视为质点)某次离开床垫在空中完成动作的过程,运动员机械能守恒。(  )
(4)如图丁所示,滑草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人与滑板车一起匀速下滑,人与滑板车机械能守恒。(  )
要点一 机械能守恒的判断
1.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1)只有重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只有系统内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3)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4)除受重力和弹力外,其他力也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始终为零。
2.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
(1)做功分析法(常用于单个物体)
(2)能量分析法(常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3)机械能的定义法
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若一个过程中动能不变,势能变化,则机械能不守恒,如匀速上升的物体机械能增加。
【典例1】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A机械能守恒
B.乙图中,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物体B沿光滑斜面下滑,物体B机械能守恒
C.丙图中,不计任何阻力和滑轮质量时A加速下落、B加速上升过程中,A、B系统机械能守恒
D.丁图中,系在橡皮条一端的小球向下摆动时,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尝试解答                                            
1.(多选)在下列几个实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雨滴接近地面时匀速下落
B.铅球在空中飞行(空气阻力不计)
C.物块沿光滑固定斜面向上滑动
D.运载火箭携带卫星飞离地球
2.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木块,A、B之间用一轻弹簧拴接,A靠在墙壁上,用力F向左推B使两木块之间的弹簧压缩并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撤去力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A离开墙壁前,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木块A离开墙壁后,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木块A离开墙壁前,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木块A离开墙壁后,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要点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
项目 表达式 物理意义 说明
从守恒的 角度看 Ek1+Ep1=Ek2+Ep2或E初=E末 初状态的机械能等于末状态的机械能 必须先选零势能面
从转化 角度看 Ek2-Ek1=Ep1-Ep2或ΔEk=-ΔEp 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 不必选零势能面 
从转移 角度看 EA2-EA1=EB1-EB2或ΔEA=-ΔEB 系统只有A、B两物体时,A增加的机械能等于B减少的机械能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
(2)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析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的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初状态和末状态的机械能。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列方程并求解。
【典例2】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圆弧形光滑管道半径略大于小球半径,管道中心到圆心距离为R,A端与圆心O等高,AD为水平面,B点在O的正下方,小球自A点正上方由静止释放,自由下落至A点进入管道,当小球到达B点时,管壁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小球重力的9倍。求:
(1)释放点距A的竖直高度;
(2)落点C与A的水平距离。
思路引导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规律,综合分析求解。
尝试解答
1.质量为m的物体,以水平速度v0离开桌面,若以桌面为零势能面,不计空气阻力,则当它经过离地高度为h的A点时,所具有的机械能是(  )
A.m+mgh B.m-mgh
C.m+mg(H-h) D.m
2.如图所示,水平轻弹簧一端与墙相连处于自由伸长状态,质量为4 kg的木块沿光滑的水平面以5 m/s的速度开始运动并挤压弹簧,求: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2)木块被弹回速度增大到3 m/s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要点回眸
1.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B中的F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苹果从距地面高度为H的树上由静止开始下落,树下有一深度为h的坑。若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不计空气阻力,则苹果刚要落到坑底时的机械能为(  )
A.-mgh B.mgH
C.mg(H+h) D.mg(H-h)
3.如图所示的是为了检验某种防护罩承受冲击能力的装置的一部分,M是半径为R=1.0 m、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轨道上端切线水平,M的下端相切处放置竖直向上的弹簧枪,可发射速度不同的质量m=0.01 kg的小钢珠(可视为质点),假设某次发射的小钢珠沿轨道内侧恰好能经过M的上端点水平飞出,g取10 m/s2,弹簧枪的长度不计,则发射该小钢珠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
A.0.10 J B.0.15 J
C.0.20 J D.0.25 J
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由圆弧AB和圆弧BC组成的光滑固定轨道,两者在最低点B平滑连接。AB弧的半径为R,BC弧的半径为。一小球在A点正上方与A相距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A点沿圆弧轨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1)求小球在B、A两点的动能之比;
(2)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沿轨道运动到C点。
5 机械能守恒定律
【基础知识·准落实】
知识点一
1.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知识点二
1.重力 弹力 动能 势能 2.Ek1+Ep1 3.末状态
知识点三
1.重力或弹力
情景思辨
(1)× (2)× (3)√ (4)×
【核心要点·快突破】
要点一
【典例1】 C 若不计空气阻力,题图甲中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物体A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物体A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错误;题图乙中物体B除受重力外,还受A的弹力,A的弹力对B做负功,物体B机械能不守恒,但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B错误;题图丙中绳子张力对A做负功,对B做正功,代数和为零,A、B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C正确;题图丁中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和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选项D错误。
素养训练
1.BC 雨滴接近地面时匀速下落,空气阻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空气阻力不计,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它的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物块沿光滑固定斜面向上滑动,只有重力做功,物块的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运载火箭携带卫星飞离地球的过程中,燃料对火箭做正功,机械能增大,故D错误。
2.C 木块A离开墙壁前,弹簧的弹力对B做功,则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但是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A错误,C正确;木块A离开墙壁后,弹簧的弹力对A、B都做功,则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但是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B、D错误。
要点二
【典例2】 (1)3R (2)(2-1)R
解析:(1)设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为v1,因为到达B点时管壁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小球重力大小的9倍,所以有9mg-mg=m
又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R)=m
联立解得h=3R。
(2)设小球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v2,落点C与A的水平距离为x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m+2mgR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R=gt2
R+x=v2t
由此可解得x=(2-1)R。
素养训练
1.D 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则A点的机械能等于抛出点的机械能,抛出点的机械能E=m,则A点的机械能等于m,故D正确,A、B、C错误。
2.(1)50 J (2)32 J
解析:(1)对弹簧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pm=m=×4×52 J=50 J。
(2)对弹簧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m+Ep1
则Ep1=m-m=32 J。
【教学效果·勤检测】
1.C 由A图可知,力F对物体做正功,机械能增加,不守恒,故A错误;由B图可知,力F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C图中物体斜面光滑,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只有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D图中斜面粗糙,物体下滑中,摩擦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不守恒,故D错误。
2.B 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苹果刚下落时的机械能为mgH,下落过程中苹果只受重力,机械能守恒,则知当苹果将要落到坑底时,其机械能等于刚下落时的机械能mgH,故选B。
3.B 设小钢珠在M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在最高点,由题意可得mg=m,从发射前到最高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p=mgR+mv2=0.15 J,选项B正确。
4.(1)5∶1 (2)见解析
解析:(1)设小球的质量为m,小球在A点的动能为EkA,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kA=mg ①
设小球在B点的动能为EkB,同理有EkB=mg ②
由①②式得EkB∶EkA=5∶1。 ③
(2)若小球能沿轨道运动到C点,则小球在C点所受轨道的正压力N应满足N≥0 ④
设小球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vC,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N+mg=m ⑤
由④⑤式得:vC应满足mg≤m ⑥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m ⑦
由⑥⑦式可知,小球恰好可以沿轨道运动到C点。
5 / 5(共64张PPT)
5 机械能守恒定律





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理解物体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条件。
3.会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4.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初步建立能量观念,体会守恒思想。体会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便利性。
目 录
01.
基础知识·准落实
02.
核心要点·快突破
03.
教学效果·勤检测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基础知识·准落实
梳理归纳 自主学习
01
知识点一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包括 和 )统称为
机械能。
2.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1)动能与重力势能间的转化
只有重力做功时,若重力做正功,则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若重力做负功,则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
只有弹力做功时,若弹力做正功,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若弹力做负功,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知识点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内容:在只有 或 做功的系统内, 与
会发生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 表达式:m+mgh2=m+mgh1或Ek2+Ep2= 。
3.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只需考虑运动的初状态和
,不必考虑两个状态间过程的细节,即可以简化计算。
重力 
弹力 
动能 

能 
Ek1+Ep1 
末状
态 
知识点三 关于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实验观察
1. 只有 做功是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必要条件。
2. 当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做功不能忽略时,重力势能不能完全转化为动
能,或动能不能完全转化为重力势能,即机械能不守恒。
重力或弹力 
【情景思辨】
 结合图中情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忽略空气阻力)
(1)如图甲所示,将箭搭在弦上,拉弓的整个过程,弓和箭组成的
系统机械能守恒。 ( × )
(2)如图乙所示,在动力作用下在轨道上缓慢上行的过山车机械能
守恒。 ( × )
×
×
(3)如图丙所示,蹦床比赛中,运动员(可视为质点)某次离开床
垫在空中完成动作的过程,运动员机械能守恒。 ( √ )
(4)如图丁所示,滑草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人与滑板车一起匀速下
滑,人与滑板车机械能守恒。 ( × )

×
核心要点·快突破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02
要点一 机械能守恒的判断
1. 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1)只有重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只有系统内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3)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弹性势能、重力
势能的相互转化。
(4)除受重力和弹力外,其他力也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
始终为零。
2. 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
(1)做功分析法(常用于单个物体)
(3)机械能的定义法
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若一个过程中动能不变,势能
变化,则机械能不守恒,如匀速上升的物体机械能增加。
(2)能量分析法(常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典例1】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物体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A机械能守恒
B. 乙图中,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物体B沿光滑斜面下滑,物体B机械
能守恒
C. 丙图中,不计任何阻力和滑轮质量时A加速下落、B加速上升过程
中,A、B系统机械能守恒
D. 丁图中,系在橡皮条一端的小球向下摆动时,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解析:若不计空气阻力,题图甲中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物体A和弹
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物体A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错误;题
图乙中物体B除受重力外,还受A的弹力,A的弹力对B做负功,物体B
机械能不守恒,但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B错误;题图丙
中绳子张力对A做负功,对B做正功,代数和为零,A、B系统机械能
守恒,选项C正确;题图丁中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和橡
皮条的弹性势能,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选项D错误。
1. (多选)在下列几个实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 雨滴接近地面时匀速下落
B. 铅球在空中飞行(空气阻力不计)
C. 物块沿光滑固定斜面向上滑动
D. 运载火箭携带卫星飞离地球
解析:  雨滴接近地面时匀速下落,空气阻力做负功,机械能
减小,故A错误;空气阻力不计,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只受
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它的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物块沿光滑固定
斜面向上滑动,只有重力做功,物块的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运
载火箭携带卫星飞离地球的过程中,燃料对火箭做正功,机械能增
大,故D错误。
2. 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木块,A、B之间用一轻弹簧拴接,A靠在
墙壁上,用力F向左推B使两木块之间的弹簧压缩并处于静止状
态,若突然撤去力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块A离开墙壁前,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木块A离开墙壁后,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 木块A离开墙壁前,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木块A离开墙壁后,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解析: 木块A离开墙壁前,弹簧的弹力对B做功,则A、B组成
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但是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选项A错误,C正确;木块A离开墙壁后,弹簧的弹力对A、B都做
功,则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但是A、B及弹簧组成的系
统机械能守恒,选项B、D错误。
要点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
项目 表达式 物理意义 说明
从守恒的角度看 Ek1+Ep1=Ek2+Ep2或E初=E末 初状态的机械能等于末状
态的机械能 必须先选
零势能面
从转化 角度看 Ek2-Ek1=Ep1-Ep2或ΔEk=-ΔEp 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等于
势能的减少量 不必选零
势能面 
从转移 角度看 EA2-EA1=EB1-EB2或ΔEA=-ΔEB 系统只有A、B两物体时,
A增加的机械能等于B减少
的机械能
2.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
(2)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析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
情况,弄清各力做功的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初状态和
末状态的机械能。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列方程并求解。
【典例2】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圆弧形光滑管道半径略大于小
球半径,管道中心到圆心距离为R,A端与圆心O等高,AD为水平面,
B点在O的正下方,小球自A点正上方由静止释放,自由下落至A点进
入管道,当小球到达B点时,管壁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小球重力的9
倍。求:
(1)释放点距A的竖直高度;
(2)落点C与A的水平距离。
思路引导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
规律,综合分析求解。
答案:(1)3R (2)(2-1)R
解析:(1)设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为v1,因为到达B点时管壁对小球
的弹力大小为小球重力大小的9倍,所以有9mg-mg=m
又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R)=m
联立解得h=3R。
(2)设小球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v2,落点C与A的水平距离为x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m+2mgR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R=gt2
R+x=v2t
由此可解得x=(2-1)R。
1. 质量为m的物体,以水平速度v0离开桌面,若以桌面为零势能面,
不计空气阻力,则当它经过离地高度为h的A点时,所具有的机械
能是(  )
A. m+mgh B. m-mgh
C. m+mg(H-h) D. m
解析: 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则A
点的机械能等于抛出点的机械能,抛出点的机械能E=m,则A
点的机械能等于m,故D正确,A、B、C错误。
2. 如图所示,水平轻弹簧一端与墙相连处于自由伸长状态,质量
为4 kg的木块沿光滑的水平面以5 m/s的速度开始运动并挤压弹
簧,求: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答案: 50 J 
解析:对弹簧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Epm=m=×4×52 J=50 J。
解析: 对弹簧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m+Ep1
则Ep1=m-m=32 J。
(2)木块被弹回速度增大到3 m/s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答案: 32 J
要点回眸
03
教学效果·勤检测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
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
B中的F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
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
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解析: 由A图可知,力F对物体做正功,机械能增加,不守恒,
故A错误;由B图可知,力F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C图
中物体斜面光滑,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只有重力势能和动能
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D图中斜面粗糙,物体下滑
中,摩擦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不守恒,故D错误。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苹果从距地面高度为H的树上由静止开始下
落,树下有一深度为h的坑。若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不计空
气阻力,则苹果刚要落到坑底时的
机械能为(  )
A. -mgh B. mgH
C. mg(H+h) D. mg(H-h)
解析: 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苹果刚下落时的机械能
为mgH,下落过程中苹果只受重力,机械能守恒,则知当苹果将要
落到坑底时,其机械能等于刚下落时的机械能mgH,故选B。
3. 如图所示的是为了检验某种防护罩承受冲击能力的装置的一部分,
M是半径为R=1.0 m、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
道,轨道上端切线水平,M的下端相切处放置竖直向上的弹簧枪,
可发射速度不同的质量m=0.01 kg的小钢珠(可视为质点),假设
某次发射的小钢珠沿轨道内侧恰好能经过M的上端点水平飞出,g
取10 m/s2,弹簧枪的长度不计,则发射该小钢珠前,
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
A. 0.10 J B. 0.15 J
C. 0.20 J D. 0.25 J
解析: 设小钢珠在M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在最高点,由题意
可得mg=m,从发射前到最高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p=mgR
+mv2=0.15 J,选项B正确。
4.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由圆弧AB和圆弧BC组成的光滑固定
轨道,两者在最低点B平滑连接。AB弧的半径为R,BC弧的半径为
。一小球在A点正上方与A相距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A点沿
圆弧轨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1)求小球在B、A两点的动能之比;
答案:5∶1 
解析: 设小球的质量为m,小球在A点的动能为EkA,由
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kA=mg ①
设小球在B点的动能为EkB,同理有
EkB=mg ②
由①②式得EkB∶EkA=5∶1。 ③
(2)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沿轨道运动到C点。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若小球能沿轨道运动到C点,
则小球在C点所受轨道的正压力N应满足N≥0 ④
设小球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vC,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N+mg=m ⑤
由④⑤式得:vC应满足mg≤m ⑥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m ⑦
由⑥⑦式可知,小球恰好可以沿轨道运动到C点。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分层达标 素养提升
1. 下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过程
B. 不计空气阻力,抛出的在空中运动的标枪
C. 不计空气阻力,随摩天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孩
D. 一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把小球弹出去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运动员匀速下落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
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抛出的标枪,在不计空气阻力下,只受重
力,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故B正确;因为小孩在竖直平面内做
匀速圆周运动,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随高度改变,机械能不守
恒,故C错误;压缩的弹簧将小球弹出去的过程中,弹力做正功,
小球的动能增加,故小球的机械能增加,所以小球的机械能不守
恒,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多选)神舟号载人飞船从发射至返回的过程中,以下哪些阶段返
回舱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
A. 飞船升空的阶段
B. 只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返回舱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阶段
C. 在大气层外,只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返回舱飞向地球的阶段
D. 临近地面时返回舱减速下降的阶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飞船升空的阶段,推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故A错
误;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阶段,只受重力作用,重力势
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故B正确;返回舱在大气层外向着地球做
无动力飞行阶段,只有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
能守恒,故C正确;降落伞张开后,返回舱下降的阶段,克服空气
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意见》,“故意从高空抛弃物品,尚未
造成严重后果,……可能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图中被抛下的物体所受重力做功为50 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重力势能增加了50 J
B. 物体重力势能减少了50 J
C. 物体机械能增加了50 J
D. 物体机械能减少了50 J
解析: 重力做正功50 J,则重力势能减小50 J,故A错误,B正
确;物体抛下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不变,故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多选)教材中双锥体向“上”滚的迷你实验如图。在书脊上架两
根筷子作为轨道,把双锥体放在较低一端的轨道上,你会发现双锥
体会向“上”滚动。关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双锥体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上升
B. 双锥体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下降
C. 调整使两根筷子平行,实验也可能成功
D. 将双锥体换成圆柱体,实验不可能成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双锥体滚动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加,则重力势能逐渐
减小,则重心逐渐下降,选项A错误,B正确;调整使两根筷子平
行,则双椎体若沿筷子滚动的话重力势能增加,则不可能向“上”
滚动,即实验不可能成功,选项C错误;将双锥体换成圆柱体,则
圆柱体若沿筷子滚动的话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这是不可能
的,即实验不可能成功,选项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被称为“亚洲撑竿跳女王”的李玲比赛时的英姿如图所示,撑竿跳
运动的过程大概可以分为助跑、起跳、下落三个阶段。已知李玲和
撑竿总质量为m,某次比赛中,助跑结束时恰好达到最大速度v,
起跳后重心上升高度h后成功越过横杆,落在缓冲海绵垫上,撑竿
脱离运动员之后会出现弹跳现象,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
力,取地面为零势能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助跑过程中,运动员所处高度不变,运动员
和撑竿整体机械能守恒
B. 从运动员离开地面到手脱离撑竿的过程中,
撑竿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
C. 运动员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Ep=mv2
D. 越过横杆后,落到海绵垫上之前,运动员机械能守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助跑加速时,运动员和撑竿的重力势能不变,但运动员
和撑竿的总动能增大,则整体的机械能增加,故A错误;从运动员
离开地面到手脱离撑竿的过程中,撑竿的形变量先增大再减小,则
撑竿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再减小,故B错误;撑竿脱离运动员之后会
出现弹跳现象,说明撑竿的弹性势能并没有全部转化为运动员的机
械能,那么运动员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必然小于起跳前人和竿的总
动能mv2,故C错误;运动员越过横杆后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只有
重力做功,其机械能守恒,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连接水平面,在水平面上安装半径为
R的半圆竖直挡板,质量m的小球从斜面上高为处静止释放,到达
水平面恰能贴着挡板内侧运动。不计小球体积,不计摩擦和机械能
损失,则小球沿挡板运动时对挡板
的作用力是(  )
A. 0.5mg B. mg
C. 1.5mg D. 2mg
解析: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mg=mv2,又F=m,解得F
=mg,选项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足球,以速度v由地面被踢起,当它到达
离地面高度为h的B点处(取B点处所在水平面为参考平面)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
A. 足球在B点处的重力势能为mgh
B. 足球在B点处的动能为mgh
C. 足球在B点处的机械能为mv2-mgh
D. 足球在B点处的机械能为mv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取重力势能在B处为零势能参考平面,所以在B点处重力
势能为零;从A到B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2-mgh=
m,可得在B处的动能为EkB=mv2-mgh;足球的机械能守
恒,在B点处的机械能E机=mv2-mgh,A、B、D错误,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图所示,假设运动员从雪道的最高点A由静止开始滑下,不借助
其他器械,沿光滑的雪道到达跳台的B点时,速度为多少?当他落
到离B点竖直高度为10 m的雪地C点时,速度又是多少?(假设这
一过程中运动员没有做其他动作,忽略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取重力
加速度g=10 m/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4 m/s 2 m/s
解析:忽略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且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没有做
其他动作,则运动员由A点到B点和由B点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
均守恒,
由mghA-mghB=m,可得vB=4 m/s
由mghBC=m-m,可得vC=2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用长l和2l的细线悬挂在天
花板上。分别拉起小球使线伸直呈水平状态,然后轻轻释放,当小
球到达最低位置时(  )
A. 两球运动的线速度相等
B. 两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
C. 两球运动的角速度相等
D. 细线对两球的拉力不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当小球到达最低位置时,根据机械能守恒有mgL=
mv2,解得v=,知右边小球线速度大,故A错误;向心加速
度a==2g,与L无关,所以两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故B正确;
角速度ω==,知两球的角速度不等,故C错误;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有F-mg=ma,解得F=mg+ma=3mg,所以细绳对两球拉
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多选)一个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表示物体的动能Ek随高度h变化的图像A、物体的重力势能Ep随速度v变化的图像B(图线形状为四分之一圆弧)、物体的机械能E随高度h变化的图像C、物体的动能Ek随速度v变化的图像D(图线形状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物体的质量为m,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mgh+mv2,所以物体的动能与高度h的关系为Ek=m-mgh,图像A可能正确;物体的重力势能与速度v的关系为Ep=m-mv2,则Ep-v图像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第一象限中的部分),图像B错误;由于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E-h图像为一平行于h轴的直线,图像C可能正确;由Ek=mv2知,Ek-v图像为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第一象限中的部分),所以图像D可能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如图所示,质量m=70 kg的运动员以10 m/s的速度从高 h=10 m的
滑雪场A点沿斜坡自由滑下,以最低点B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
面,一切阻力可忽略不计。(取g=10 m/s2)求运动员:
(1)在A点时的机械能;
答案: 10 500 J 
解析:运动员在A点时的机械能
E=Ek+Ep=mv2+mgh=×70×102 J+70×10×10 J
=10 500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到达最低点B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10 m/s 
解析: 运动员从A运动到B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m,
解得vB== m/s=10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相对于B点能到达的最大高度。
答案: 15 m
解析:运动员从A运动到斜坡上最高点过程,
由机械能守恒得E=mgh',
解得h'= m=1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一个设计“过山车”的试验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斜面AB
与竖直面内的圆形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斜面AB和圆形轨道都是
光滑的,圆形轨道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小车(可视为质点)
在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滑下,小车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
C。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答案: 2.5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小车恰能通过最高点C,则有:
mg=
解得:vC=
由A运动到C,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mg·2R+m
解得:h=2.5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运动到B点时小车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答案:6mg
解析: 由A运动到B,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m
解得:vB=
小车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
解得:N=6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运动到B点时小车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m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