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核心素养训练七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见字如面】横平竖直见严谨,墨润行间显从容。细若秋毫无怠笔,工成字字蕴勤诚。本卷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3分)雕塑家罗丹曾言:“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观察、了解、体会身边的美。学校开展了“探寻鹏城环境之美,感受文学生活之美”的研学活动,请你参与。【任务一:寻深圳之景】第一项研学活动:寻找深圳的四季之美,完成第1-8题。(26分)江春梅分享的深圳之景: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 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 、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 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①jìng mò、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摸一遍,湿润着那②lǜ yīn yīn的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李晚秋分享的深圳之景: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 ,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非常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1. 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2. 文段中三处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选项)(3分)A.酡红如醉 B.淅淅沥沥 C.烟雾迷蒙3. 江春梅分享的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的“生命”的词性是______。(2分)4. 李晚秋分享的语段中画方框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并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5. 王静秋同学摘录的美文中,有一段话顺序错乱,请你帮她将正确的句子序号填入空格。(3分); ; 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①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②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③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7. 寻访深圳美景,传承中华文化。请在横线上补写诗句。(10分)(1)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夕阳西下,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4)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5)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6)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7)曹操登临碣石观沧海,深圳学子亦临深圳湾,远望红树林草木繁茂,不禁吟诵到“ , ”(曹操《观沧海》)。(8)当晨光漫过南澳渔港时,风平浪静,一叶白帆正平稳前进,恰应王湾笔下的“ , ”(王湾《次北固山下》)。8. 为深化同学们对深圳自然景观的认知,激发探索生态文明的热情,学校将邀请深圳大学的王教授于2025年6月20日下午3:00在学校大礼堂给同学们带来题为《幽深美景“圳”撼人心》的专题讲座,请你以学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通知,请全体七年级同学按时参加讲座。(4分)第二项研学活动:寻找深圳的基建之美。“深中通道”可谓是近年来深圳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9-12题。(12分)【材料一】深中通道是连接广东省深圳市和中山市的大桥,是世界级超大的“桥、岛、隧、水下互通”集群工程,路线起于广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立交,与深圳侧连接线对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翠亨新区马鞍岛上岸,终于横门互通。深中通道全长24千米,它距港珠澳大桥 38 公里,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世界级超大“隧、岛、桥”集群工程,其中8 车道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将开创世界先例。下面按从高到低的空间顺序给大家揭秘几个冷知识。最优美的“S”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可是深中通道为啥要建成“S”形 优美的舞者,有柔美的弧线。“S”形的深中通道是不是非常婀娜多姿 设计成“S”形,首先开车不容易犯困。另外,这么宽的海面上,水流不是只有一个方向,桥墩要尽量与水流垂直,才能尽量减少阻力,水流通过率更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说“秤砣虽小,可压千斤”。伶仃洋大桥的两个大锚碇真是“秤砣巨大,可压万吨”。说它“大”,每一个秤砣的底座有17个篮球场那么大,说它“重”,一个秤砣就将近100万吨。大桥的主缆就系在这俩“秤砣”身上。锚碇的作用就是承受拉力,稳定大桥。大桥的自重加上未来桥面车辆,总重量超过10万吨,靠的就是这两颗定盘星。最安心的“洞”深中通道全程八车道,桥面上双向来车可以看见。可是在沉管当中,彼此方向来车是看不见的。在隧道中,在中间用两道支撑隔墙打出了一个隔断,隔断的上中下还有三个孔洞,通电、通讯、消防的线路都在里面,相当于隧道沉管的“神经中枢”。而且这里也是一道安全之门,一旦隧道的一侧发生风险,大家可以通过这里,到达隧道的另一侧。【材料二】七百多年前,伶仃洋见证了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和慷慨悲壮。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将伶仃洋畔的深圳推到世界眼前。现如今,伶仃洋又见证着新时代的开拓进取、砥砺前行。“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眼中笔下的伶仃洋是凄苦的,充斥着一腔悲愤。而如今超级跨海工程——深中通道如鲲鹏展翅飞跃伶仃洋。它的建成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带来巨大改变。9.根据两则材料,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材料一是按照从高到低的空间顺序来介绍深中通道的冷知识的。B.材料一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锚碇的“大”和“重”。C.伶仃洋大桥的主缆就系在这俩“秤砣”身上,锚碇的作用就是让大桥看起来更加壮观。D.深中通道全长 24 千米,距港珠澳大桥 38 公里。10.深中通道要建成“S”形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3分)11.小组成员为【材料一】中缺失的小标题进行补充,有的组员提议补“最重大的锚碇”有的组员认为补“最稳妥的秤砣”更合适,你选择哪个小标题 请说明理由。(3分)12.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请根据【材料二】,补全以下发言。(4分)七百多年前,文天祥眼中笔下的伶仃洋是凄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如今,我眼中的伶仃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觅文学之美】第三项研学活动:在文学作品中去发现美,去觅得中华传统美德。完成第13-24题。(34分)(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6分)13. 对下面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 “杨花”指柳絮,“子规”指布谷鸟(杜鹃),杨花凋落殆尽,杜鹃悲啼,渲染了一种悲伤的别离气氛。B. 李白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到龙标去,非常不舍,在王昌龄临行前写了这首诗亲自送给他。C. 整首诗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D. “我寄愁心与明月”,明月象征着纯洁、高尚,诗人在许多诗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时照亮诗人和友人。14.诗人在这首诗的第一句中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向,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这两个意象的作用。(4分)(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贼。”其邻人之父①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注释】①父(fǔ):对男性长辈的通称。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寒雪日内集_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__(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 (4)天雨墙坏___________1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2)暮而果大亡其财。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两篇文章中两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B. 甲文最后交代兄女(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C. 乙文的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D. 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从不同角度咏雪,乙文从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18. 假如你是这邻人,在知道被怀疑之后,你是否会去跟那“富人”说明真相?为什么?(2分)(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9分)香椿的味道李红霞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远离家乡的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______、炸香椿、______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2分)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22.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2分)(四)阅读名著,回答问题。(7分)23.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温暖人心。请结合阅读体验,完成表格内容。(4分)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评点①____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②______③____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带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 ④_______24. 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温暖的回忆”。下面哪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3分)长妈妈 寿镜吾老先生 衍太太 藤野先生【任务三:书心中美景】25.作文(45分)你是否有注意过,上学路上那株总在墙角探头探脑的蒲公英?午休时透过教室窗户斜斜切进来的阳光,是否会在课桌上织出金色的网?放学时校门口卖烤红薯的老爷爷,他的三轮车后斗里是否永远飘着焦糖色的甜香?其实,最美的风景从不藏在远方。一片被蚂蚁搬家的落叶,窗台上凝结着水珠的绿萝,甚至妈妈晾在阳台的碎花床单被风吹动的褶皱——这些细碎的日常,都是写进作文的珍宝。请结合你对自然的观察与自己的经历,以《我身边的美景》为题,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要求:①以描写、记叙为主;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核心素养训练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一项研学活动【答案】1. (2分) ① 静默 ②. 绿茵茵2. (3分) ①. B ②. C ③. A3. (2分) ①. 比喻 ②. 名词4. (2分)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非常艳丽的凄楚之美。(或: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5.(3分) ② ③ ①6.(4分)通 知全体七年级同学: 为深化同学们对深圳自然景观的认知,激发探索生态文明的热情,我校特邀深圳大学王教授,于2025年6月20日下午3:00在学校大礼堂举办题为《幽深美景“圳”撼人心》的专题讲座。请同学们按时到场参加讲座。学校学生会2025年6月15日【评分标准】4分。格式1分,包括称呼(顶格),发文署名和日期(分行写);通知目的1分;通知内容2分,包括时间、地点、人名(王教授)、讲座(标题)。(10分,错1个字则该句诗不得分)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秋风萧瑟行舟绿水前星汉灿烂归雁洛阳边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静默(jìng mò):不出声。绿茵茵(lǜ yīn yīn):青草茂密浓厚。【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酡红如醉:脸红得像喝醉了一样。B.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C.烟雾迷蒙:形容烟雾弥漫,景物模糊,昏暗,看不分明。第一处空格,形容春雨,根据后边“飘飘洒洒”“缠缠绵绵”的结构,可知用“淅淅沥沥”最恰当;故选B。第二处空格,根据“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形状,用“烟雾迷蒙”最恰当,故选C。第三处空格,根据“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可知用“酡红如醉”的颜色最恰当,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分析。本句把江南春雨比作新娘,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命”表示事物的名称,是名词。【4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非常艳丽的凄楚之美”,句中“非常”“十分”词义重复,应删掉其一。【5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本语段描写的景物是由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先是“天”,再是“白光”,然后是“高粱的穗头”,最后是“叶片”,因此前三句的顺序是②③①。第二项研学活动8.(2分)C9.(3分)①开车不容易犯困;②水流方向不同,桥墩要与水流垂直,减少阻力。【评分标准】一个点1.5分。(3分)示例:选择“最稳妥的秤砣”更合适。因为此处的说明对象是“锚碇”,且文章多次以“秤砣”生动形象地突出锚碇的稳定大桥上所起到作用。选择这个标题,文题相符,文风一致,所以用“最稳定的秤砣”更适合。(言之有理即可)【评分标准】选择“最重大的锚碇”没分。11.(4分,每空2分)①充斥着一腔悲愤,浸透了英雄的血泪,见证了英雄末路的慷慨悲壮②深中通道如鲲鹏展翅,飞跃伶仃洋,展现了新时代的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第三项研学活动(一)13.(3分)【答案】 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理解和赏析。B.根据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遥”,可知李白是听说王昌龄被贬谪到龙标,因此在遥远的地方写了这首诗寄托自己的情思,并非在王昌龄临行前写了这首诗亲自送给他;故选B。14.(4分)【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时令。(1分)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凄凉的氛围,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1分)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1分)既点名题目,又为下两句抒情作铺垫。(1分)(二)【答案】15.(4分) ①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②不久,一会儿 ③大体 ④下雨16. (4分)(1)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2)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重点词有:(1)未若:不如;因:乘;(2)而:连词,无实义;果:果然;亡:丢失17. C (2分)18.(2分)示例一:可以去解释一下,因为这样会让我背负不好的名声,同时侮辱了我。示例二:不去解释,清者自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让时间去证明一切。【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2)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一会儿。(3)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4)句意: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雨:下雨。【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1)未若:不如;因:乘;(2)而:连词,无实义;果:果然;亡:丢失。【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乙文的主旨是批评富人的做法——因两人身份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查针对这种误会的应采取的处理办法。可以去跟那“富人”说明真相,也可以去说明,言之有理。示例一:可以去解释一下,因为这样会让我背负不好的名声,同时侮辱了我。示例二:不去解释,清者自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让时间去证明一切。【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三)【答案】19.(2分) ① 扒香椿 ② 吃香椿20. (3分)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以人的情感,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能够答出香椿芽的状态即可)③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能答出作者对香椿的喜爱即可)21. (2分)①生动传神(能答出“生动传神/准确传神或者生动形象这次都”)。②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能概括出母亲炸香椿时利落、娴熟的手法就可以)③表达了我对香椿的喜爱之情和对母亲勤劳能干的赞美。 【任答两点即可】22. (2分)①香椿本身的味道、②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的划分和总结能力。文章以“香椿”为线索,写出了香椿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和享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①),写春天来临,我盼望着香椿芽的出现;第二部分(②~③),写香椿芽逐渐长大,我用长杆将它们扒下来;第三部分(④),写母亲为我做炸香椿;第四部分(⑤~⑦),写我大口的吃炸香椿,以及母亲为我将它们晒干了可以在四季随意地吃。解答此题按作者的叙述顺序找出事件,并用与示例结构相同的短语概括即可。文章以“香椿”为线索,依次写了我盼香棒,然后是扒香椿,母亲为我炸香椿,最后写我吃香椿。【20题详解】本题考查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根据“绽开了笑脸”“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中可知,赋予香椿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比作“灵动的蝴蝶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香椿完全绽放的生机勃勃和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愉悦心情和对香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动词表达效果赏析。解答此题先找出动词,结合人物的身份与行为目的来分析。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生动传神。母亲先是“择好、码好,洗净,腌一下”,然后“打鸡蛋、和面、搅匀,再炸”,一系列的动作井然有序,可见母亲的技艺娴熟。结合下一段中“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这知这段动作描写表达了“我”对香椿的喜爱之情和对母亲勤劳能干的赞美之情。【22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标题的含义大多从象征义或双关义入手。结合本文的内容分析。标题本义指是香椿本身的味道。本文围绕“香椿”,主要写了盼香椿、扒香椿,写出了自己童年时对香椿的痴迷,母亲为自己做香椿鱼儿,还写到爱吃故乡的香椿,可以看出这里的味道,还包括童年的快乐、母爱的温暖、故乡的眷恋。末句“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由此分析“香椿的味道”,还有那独特的春天的味道。(四)【答案】23.①阿长\长妈妈 ②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③寿镜吾 ④他是个博学、方正、质朴的老师,对待学生严而不厉、和蔼慈爱。【评分细则】1空1分。②和④意思相近,即可得分。【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①选段一出自《阿长与<山海经>》,这段记叙了长妈妈在休假之后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从此“我”对她有萌生了新的敬意。鲁迅笔下的长妈妈是一位封建迷信但又淳朴善良的形象。他虽然是鲁迅家里的一个保姆,但是鲁迅对她像妈妈一样。她是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一个劳动妇女,全心全意地关爱着孩子,而鲁迅在长大以后对长妈妈很是怀念。②选段二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对寿镜吾老先生的外貌描写。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24.【答案】衍太太不能入群。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对作者来说,衍太太并不能带给作者“温馨的回忆”。所以她不能入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人物分析。长妈妈。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因此可以入群。寿镜吾老先生。寿镜吾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在《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作者对老师有较详细的介绍。寿镜吾外貌是高而瘦的老人,戴眼镜,为人和蔼,讲礼法,在大家心中是学识渊博的人。寿镜吾先生为人方正、质朴、博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为人正直,尚气节,崇礼义,生活俭朴。因此可以入群。衍太太。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对作者来说,衍太太并不能带给作者“温馨的回忆”。所以也不能入群。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他关心鲁迅的学习,帮鲁迅添改讲义,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鲁迅认为:“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藤野先生给鲁迅带来了“温暖的回忆”,因此可以入群。25.作文【参考范文】我身边的美景 天还没亮透,深南大道的高楼群已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群披着灰纱的巨人。绿灯亮起,我背着书包小跑过斑马线,耳边响起呼啸而过的声音。这座城市总让我觉得像被按了快进键——直到那天,一朵粉色的簕杜鹃落在我的校服领口。 上学的路上,总是要经过那座天桥,上上下下让人烦心,绕着走也是走不完的路。但那天迎面朝着天桥走去时,我却突然看到了那一幅奇异的美景——簕杜鹃瀑布!簕杜鹃的藤蔓从栏杆缝隙里钻出来,攒成一片紫红色的云团,像是被谁失手打翻的颜料桶,晕染了半边天空。车流碾过路面时,早高峰的轰鸣声裹着露水扑过来,却撞不散花瀑的静谧。快速地上了天桥,走近了,低头去寻找,才发现每一串花朵都坠着晨露。紫红花瓣边缘泛着金边,被朝阳镀成半透明的薄纱。藤蔓间垂落的藤壶状花苞像一串串小铃铛,风掠过时,最末端的骨朵儿轻轻磕碰,抖落几滴水珠,惊醒了蜷在叶底的草蛉。有片花瓣飘到我的校服领口,绒毛蹭着脖颈,带着凉丝丝的甜香——青草味混着花香,竟比书包侧袋里的薄荷糖更提神。紫色的迷人景象,让我更精神抖擞,大步地走向天桥下的校门口。 簕杜鹃在深圳很常见,就在我住的那城中村里依旧盛开,衬着老旧的凉茶铺。我家住一楼,那旧式楼梯老小区老房子的防盗网总被三角梅霸道地占领。春天时,紫红色花朵从铁栏杆里挤出来,把晾衣绳都染成了花毯。隔壁阿婆自己煮着凉茶卖,慢慢地成了一个小铺子。她常常在门口摆出一串小凳子,免费请大家喝“祛湿茶”。她家的青花瓷碗底画着胖嘟嘟的锦鲤,碗里的罗汉果茶飘着蜂蜜的琥珀色,甜味混着花香,连汤匙碰碗的叮当声都像在唱歌。那个周末,我心里向往着外面的自由,但是身体只能面对着数学很长一串数字枯坐,冥思苦想也找不到答案。此时,那叮当声、邻家的谈笑声让我苏醒,生活里不只是单调乏味的学习,还有慢慢熬制的凉茶和邻里的温馨呢。这种美景也只属于内心恬淡的人! 放学时经过天桥,特意和同学在天桥上迎风站着,说说笑笑间,看到夕阳把簕杜鹃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幅褪色的油画。 脚下川流不息的车辆,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这座城市里的欢乐与悲伤似乎都融合在一起,化作“奋斗”二字。肩上的书包突然没有那样重了!我们总是低头赶路,却忘了低头时,那些细碎的美丽正从指缝间漏下来,像簕杜鹃花瓣落下,带着这座城市特有的温度。 “莲花山公园有簕杜鹃花展,一起去吧!”我跟同学小声嘟囔着。 “好!去看身边的美景!”美丽的簕杜鹃!浓郁热烈的秋!奋斗拼搏的深圳!附深圳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类型 项目 一类文 (45~41分) 二类文 (40~36分) 三类文 (35~31分) 四类文 (30~26分) 五类文 (25~21分) 六类文 (20分以下)内容 立意明确 真挚感人 内容丰富 构思巧妙 详略得当 立意明确 感情真挚 材料具体 构思新颖 详略得当 立意正确 融入情感 材料具体 有详有略 立意基本正确 材料较具体 立意不正确 选材不恰当 严重偏题 内容空泛语言 富有文采 生动流畅 通顺连贯 较生动 基本连贯 有一些语病 不够通顺 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结构 严谨 严谨 完整 有条理 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基本清楚 结构不完整 条理不清楚 杂乱无章文面 卷面整洁 标点正确 卷面整洁 标点正确 卷面较整洁 标点正确 写字、标点 错误较少 写字、标点 错误较多 字迹潦草 标点不清 错别字较多【补充细则】1.起评分:起评分34分(百分制75分)。符合以下条件即可按起评分给分:(1)内容围绕“美景”的展开,表述流利;(2)体现个人视角,内容具体,字数达标(600字)。2.字数(1)500字以下,每少50字扣1分。(2)400-500字:结构完整,按三类文打分;结构不完整,按四类文打分。(3)300字以下:视为残篇,22分以下;100字以下,13分以下。3.错别字:第一个不扣分,第二个起每字扣1分,最多扣3分。4.抄袭判定(1)抄写试卷阅读材料或课文超50%,其余部分根据内容酌情给分,但最高20分;几乎照抄试卷上的现代文阅读或照抄课文里的文段,经仲裁小组查证核实,并且附上原件,可以判0分。如补充了题目且恰当,则给2分题目分。(2)判定为抄袭公开发表且不属于考生本人文章的,经鉴定确认,可判0分。否则视为正常作文给分或酌情扣2-3分。5.保密:出现影响评分的校名、人名等信息,报作文阅卷仲裁小组审核,确属影响评分敏感信息,酌情扣1-3分。6.偏题离题:判偏题和离题作文要慎重,经严肃审核,确实偏离题意,可以在30分以下打分。“贴标签式”点题,或迁移牵强,无具体内容的,给分不超过起评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核心素养训练七年级语文试卷.docx 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