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多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恩施市多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季学期七校联考试题卷
理由:
5.(8分)小语和小文诵读经典,收获颇多,请你补全对话中的诗文。
七年级
语文
小语:诵读经典,让我领略美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的(1)“
,江春入旧年”使人想起海日初升的
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得分
壮阔江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一副深秋晚景图。
活动一:爱朗读,感受文字力量
小文:诵读经典,可以聆听圣人教诲。朋友之间贵在真诚,学习贵在复习,正如《论语》中所言:“(3)
?传
(积累与运用20分)
不习乎?”人生得两三益“友”,乃一大乐事,又如《论语》中所言:“(4)
一,不亦乐乎?”
小语:诵读经典,可以遍览人间百态。“正是江南好风景,(5)
。”,饱含杜甫的忧国伤时和身世之悲:
小崔摘选下面语段作为“读书会”活动开幕的致辞,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6)
,闻道龙标过五溪”蕴藏着李白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友人前路的担忧。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开启一段学习之旅。旅途中,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不论是澄()清的水,还
小文:诵读经典,让我体会思乡之情。“(7)
一,一夜征人尽望乡”:“(8)
,应傍战场开”,
是粗guǎg()的雨,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妙,生活的醇美:徜()徉于亲情世界,或直接或含蓄的表达,也让我们
虽身在他方,仍对家乡无比依恋。
加深了对亲情的理解,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回望名人的学习经历,无论是奋进的精神,还是谆谆教诲,都让我们感受到求知的
快乐、成长的喜悦…
活动二:会研读,聆听文化的和鸣
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又可以走进自然,;还可以体察亲情,更可以了
(阅读与鉴赏:45分)
解社会,一。背一篇离骚,丘壑苍茫:诵一本诗经,唇齿留香:观一本史书,穿越古今。书海泛舟,听世界声音。
1.(3分)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小雯在阅读古诗时做了笔记,请和她一起整理完善
①澄清(
②粗guang()③徜()徉
【甲】
2.(3分)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登荆州城望江二首
①观赏世间美景②享受温暖盛宴③感受风云变幻④品味人世百态
张九龄
A.③②①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
3.(3分)小崔在学习活动中,辑录了一副学习对联,上联是“字正腔圆读经典声声入耳”,请你从下列各
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批注一】
项中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东望何悠悠,西来昼夜流。【批注二】
A.横平竖直写人生笔笔含韵B.横平竖直写人生笔笔通神
岁月既如此,为心那不愁
C.点横撇捺写人生笔笔含韵D.点横撇捺写人生笔笔通神
注释:①〔张九龄)本为宰相,因触怒唐玄宗,贬为荆州长史。②(天地相终始)指长江源远流长,与天地共存。③〔那)同
4.(3分)重音,指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请参照示例,为下面语
“哪”。
句标注两处重音,并简述理由。
【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理由:“瞧去”读重音,强调欢欣之情:“满是的”读重音,强调春草的蓬勃旺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025年秋季学期七校联考语文试题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l.①cheng
②犷
③chang
2.C。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与排序。
第一空,“探访历史”能让人感受到历史中时代的更迭、局势的变化等,所以与“感受风云变幻”搭配
恰当;第二空,“走进自然”自然是去观赏自然之中的各种美景,所以对应“观赏世间美景”;第三空,“体
察亲情”可以让人沉浸在亲情带来的温暖氛围中,享受亲情的美好,所以是“享受温暖盛宴”:第四空,“了
解社会”能够让人知晓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品味出百态人生,所以对应“品味人世百态”。故选:C。
3.B对联需满足“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语意相关、平仄协调”的原则:
首先看结构与词性:上联“字正腔圆”是并列结构的成语,描述读经典的状态;“读经典”是动宾结
构:“声声入耳”是主谓结构(叠词+动补)。
再看选项中前半部分:“横平竖直”是描述写字的状态(与“字正腔圆”结构对应,均为并列成语):
“点横撇捺”是笔画名称,结构不符,排除C、D。
接着看后半部分:上联“声声入耳”的“声声”是叠词,下联需匹配叠词或对应结构。A项“笔笔含
韵”的“笔笔”是叠词,B项“笔笔通神”的“笔笔”也是叠词。但从词性和意境的精准度看:上联“字
正腔圆”修饰“读经典”,体现读书的状态:下联“横平竖直”修饰“写人生”,体现写字(写人生)的状
态。“笔笔通神”的“通神”比“含韵”更能呼应“入耳”的动态感与境界感,且“通神”在语义力度上
与“入耳”的表达效果更匹配。综上,最恰当的下联是B选项。
4.“一切”读重音,强调万物复苏;“欣欣然”读重音,强调欣喜之情。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句话中“一切“和“欣欣然“标注重音。理由是:①”一
切”是全称量词,它强调了所有事物都受到了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前文提到的各种元素。在这个语境中,
它与“刚睡醒的样子“连用,强调了万物复苏,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②“欣欣然”是叠字形容词,它通过
重复同一个词来强调一种状态或情感。在这个语境中,它描述的是“张开了眼“的状态,强调了这种状态
是积极、愉悦的。表现了一种欣喜之情。
5.(1)海日生残夜(2)枯藤老树昏鸦(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有朋自远方来
(5)落花时节又逢君(6)杨花落尽子规啼(7)不知何处吹芦管(8)遥怜故园菊
6.人生的短暂无常与诗人自身被贬后的孤独怅惘。
解析:由第一首诗“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可知,诗人笔下的长江“滔滔奔涌,且“与天地相终始”,
具有永恒存在、源远流长的特质;再结合“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可知,长江见证了无数代人的更迭,
而诗人此时被贬荆州,独自望江感叹自身境遇,以长江的“永恒不朽”反衬出人生的“短暂易逝”,同时也反
衬出诗人当下漂泊无依、壮志难酬的孤独与怅惘。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分析】《登荆州城望江二首》简要赏析这两首诗是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后所作,以“望江”为核心,
第1页(共6页)2025年秋季学期七校联考答题卷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18(3分)」
七年级语文
6(2分)
学校:
准考证号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位:
19(4分)
7(2分)
1.考生应将自已的学校、班级、姓名、准
考证号等信息填写清楚,在指定位置粘贴
注意事项
条形码(或填涂考号)。
贴条形码区
8(4分)①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

④」
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作答,书
写工整、字迹清楚。
3.正确填涂:■
9(3分)
20a回
缺考:口违纪:口(教师填涂!)
21(2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3分)
10(2分)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11ama回
22(2分)
12(3分)
2AO回
3口D
23(2分)
4(3分)
13a回口回
14(1分)
三、表达与交流
5(1)(1分)
(1分)
24(5分)
(2)(1分)
(3)(1分)
15(3分)
(4)(1分)
(5)(1分)
(6)(1分)
16回a回
(7)(1分)
17(2分)
(8)(1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客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或的答案无数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1页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5(50分)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I
第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