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026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河南)(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026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河南)(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1
考点1 成语运用
2
考点2 近义词辨析
3
考点3 关联词辨析
考点1 成语运用(15年2考)
考点“1对1”讲练
[2025河南1(3)题]滔滔不知道画横线处用哪个成语贴切。请根据成语的意思,
答题指令
结合语境,从括号中为其推荐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选择范围 答题要求
中招真题精析
游豫记(二)
今天真是开眼了!高科技已让黄河变得“     ”(A. 耳聪目明B. 见
多识广)。河岸35米高空的“天眼”,能清楚看到2.5千米远的厘米级物体;
信息1
河边的自计水尺,每6分钟就会自动上报一次水位;坝岸下的传感器,一
信息2    信息3
旦监测到坝体隐患就会立即报警。它们构建的“天、地、河”一体化信息感
信息4
知网,给黄河沿岸人民带来了稳稳的幸福。
耳聪目明: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形容头脑清醒,感觉灵敏。
信息5
见多识广:见过的事情多,知识面广。——《新华成语词典》
【答案】示例一:推荐A(耳聪目明)。“天眼”就像黄河的眼睛,让它能
看得远,看得清;自计水尺和传感器就像黄河的耳朵,让它能即时发现水
位变化和坝体隐患。这些高科技让黄河“头脑清醒”,感应灵敏。所以用
“耳聪目明”贴切。
示例二:推荐A(耳聪目明)。黄河拥有了“天、地、河”一体化信息感知网,就像人有眼睛和耳朵一样能“看”能“听”,感觉敏锐,能实时观察周围
的情况,监测水位变化和坝体安全,即时发现隐患。所以用“耳聪目明”
贴切。
第一步 审题干
明确答题指令,把握选择范围,规范答题要求(推荐+理由)
第二步 析语段
信息1:“天眼”(视觉)→对应“目明”
信息2:自计水尺(数据监测)
信息3:传感器→类比“耳聪”(听觉/感知灵敏)
信息4:构建信息感知网→强调“实时监测、快速反应”
信息5:成语“耳聪目明”的意思
第三步 理答案
解题路径
明确推荐成语+紧扣成语含义+结合语境阐释
答题公式
答题方法技巧
1. 在这个信息如暴雪般倾泻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真正地阅读。不是 (浮光掠影 狼吞虎咽)的扫描,而是让文学像大兴安岭的晨雾那样,慢慢熏陶我们的精神世界。
2. 豫剧以河南方言为基础,河南方言的音调、语调与独特的唱腔
(交相辉映 相得益彰),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生态文明建设被定位为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时代生态
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 (不由分说 不言而喻)。
浮光掠影 
相得
益彰 
不言而喻 
针对训练
4. 红色资源在我国随处可见,它表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
(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地开发农村红色资源,可以有效发挥红色资源的育
人优势。
5. 这部电影用一幕幕亲切可感的纪实画面,展现了许多科学家 (鲜为人知 无人问津)的精神事迹,诠释了科学家们的家国情怀。
6. 尽管这个玩具可以模仿很多鸟的叫声,或清脆悦耳,或低回婉转, .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但人们还是能分辨出它和真正的鸟声的
区别。
因地制宜
鲜为人知
惟妙
惟肖 
7. 学习知识要善于积累。细小石子,虽不起眼,却能铺出千里路;涓涓
细流,虽 (微乎其微 微不足道),却能汇聚成江河大川。平
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8. 穿过风云变幻的岁月,我们与美好的文字 (不期而遇 不
期而至),感悟其中的生活智慧,思索其中的人生哲理,领悟人生的千姿
百态。
微不足道 
不期而遇 
考点2 近义词辨析(15年2考)
(2017河南备用题3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选取范围   选择要求
是(2分)(  )
中招真题精析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根本上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气宇与格局。现代
社会是一个压力社会,人们时刻面临     的矛盾和有形无形的压力。
关键词1:抽象事物 关键词2:抽象事物
如何调适心理焦虑?读书无疑是一剂    。有意识地选读历史、文学
关键词3:数量词
乃至天文学等方面的书籍,含英咀华,会在不知不觉中温润我们的情怀,
    我们的格局,     我们的境界。
关键词4:名词   关键词5:名词
A. 络绎不绝 锦囊妙计 开拓 升华
B. 纷至沓来 灵丹妙药 拓展 提升
C. 纷至沓来 锦囊妙计 开拓 升华
D. 络绎不绝 灵丹妙药 拓展 提升
【答案】B
第一步 审题干
明确选取范围及选择要求
第二步 析语段
通读语段,锁定关键内容
解题路径
开拓市场、拓展格局
升华主题、提升境界
第三步 辨选项
明确词语含义,确定搭配。常见形式:关键词搭配、固定搭配、语境递进
【络绎不绝】搭配具体事物,如人、马、车、船等
【纷至沓来】搭配具体或抽象事物
【锦囊妙计】搭配“一条”
【灵丹妙药】搭配“一剂”
答题方法技巧
1. 毛笔 (承载 承担)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其蕴含的书法文
化定会被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去。
2. 青苔总在“白日不到处”扎根,虽然身处阴湿角落,却凭着坚韧顽强
舒展绿意, (绽放 焕发)生命的光彩。
3. 2025年5月29日凌晨,天问二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
返回之旅。这是继探月、探火后,中国人在 (浩瀚 浩渺)星宇的
又一次重要探索之旅。
4. 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在这里,各族儿女艰苦奋斗、锲而
不舍,终于挣脱了 (匮乏贫困)的束缚,迎来了历史的巨变。
承载 
焕发 
浩瀚 
贫困 
针对训练
5. 文物说明是展品的“名片”。暑期河南旅游大热,博物院文物说明
该如何 (阐释 诠释),才能更好地拉近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距离?
6. 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高品位,是感情的
(充盈 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7. 面对挑战,我们要不怕失败,即使失败,也要有再次前行的勇气。
但光有决心,却不 (采纳 采取)行动,也是枉然。
诠释 
充沛 
采取 
考点3 关联词辨析(15年3考)
[2020河南5(1)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有传世之心。”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  ① 要
关注“小我”,展现个体命运,抒发个人感受;  ② 要关注“大我”,观照
关键词1 关键词2
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能否从“小我”走向“大我”,关键在于创作者的
思想境界。有了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才能以自己的见识和胆识为起
点,向人类最先进的方向瞩目,创作出烛照现实、温润人心的作品。
中招真题精析
A. ①因为 ②所以 B. ①如果 ②就
C. ①不是 ②而是 D. ①不仅 ②更
【答案】D
依次填入第①②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第一步 审题干
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 析语段
小我(个体命运)与大我(人民生活)的关系
第三步 辨选项
确定选项逻辑关系,进行比对
【A项】表因果关系
【B项】表假设关系
【C项】表并列关系
【D项】表递进关系
解题路径
( 以下页码链接均出自九上)
关联词梳理
分类 常用关联词
递进关系
(P13) 不仅/不但……而且/并且/也……、尚且……何况……、而
且、并且、更
分类 常用关联词
承接关系
(P13) 一……就……、于是……、起先……后面……、接着
并列关系
(P30) 既……也 /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面……一面……、也、又、还、同时
选择关系
(P30) 是……还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毋宁……、宁可……也不……
分类 常用关联词
转折关系
(P34) 虽然/尽管 /固然……但是 /但 /可是……、但是/但、然而、
却、不过、而
因果关系
(P34) 因为/由于……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
因为……、因为、由于、既然、所以、因而、因此
假设关系
(P90) 如果/假如……那么 /就……、倘若/若是……就 /便……、即
使……也……、哪怕……也……、假若、要是、倘使
条件关系
(P90) 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总是/也……、只有(唯
有)……才……、只要……就……、除非……否则……
1. (无论 如果)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
大于阴暗。
2. 越来越多的古籍“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典”亮美好未来。
(只有……才…… 虽然……但是……)
3. 我们真正追寻的,是打造一片教育的沃土, 让每一间教室都成为富丽堂皇的科技小屋,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实现自己的成长。(与其……不如…… 不仅……而且……)
无论 
只有 
才 
与其 
不如 
针对训练
4. 读书重在思考,以实现从知识到认知的体系性。读书过程中的学与思,
遵循直线上升的过程, 拥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不是……而是…… 起先……后面……)
5. 巍巍王屋山下,悠悠济水河畔,这里 藏着“愚公移山”的古老
传说, 书写着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不仅……更…… 即使……也……)
不是 
而是 
不仅 
更 
6. 河南这些承载着千年文脉的传统村落,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 “两山”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起先……后面…… 是……也是……)
是 
也是 
7. 当代戏曲导演肩负双重使命: 要坚守戏曲艺术的本体特质,传承程式精髓; 要回应时代审美,为传统戏曲注入新生命。(既……
又…… 尽管……但是……)
既 
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