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标点符号 课件(共24张ppt) 2026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河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七标点符号 课件(共24张ppt) 2026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河南)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专题七 标点符号
标点 基本用法及例句
顿号(、) (1)并列词语之间
(2)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例:先是跳一级台阶,蹦、
蹦、蹦!(《台阶》)
(3)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
语)之后
常用标点符号相关知识梳理
标点 基本用法及例句
顿号(、)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
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例1:一二十公里   
例2:一、二年级
(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
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
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例: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十七首》)、“朝如青丝暮
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标点 基本用法及例句
逗号(,) (1)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2)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
顿,除了并列分句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3)用于句中各种
语法位置,如较长的主语后,句首的状语后,较长的宾语
前,前置的谓语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前等。(4)某些序次语
(“第”字开头、“其”字开头及“首先”类序次语)后
标点 基本用法及例句
分号(;) (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
时)之间的停顿。(2)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
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3)用于分项列举
的各项之间。例: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
基础课程;二、主持本学科重大科研项目;三、领导本学科
学术队伍建设。
标点 基本用法及例句
冒号(:) (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
之后,表示提示下文。(2)表示总结上文。(3)用在需要说明的
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例 做阅读理解题的方法之
一:先读题干,再读原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文章。(4)
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句号(。)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2)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
语气和感叹语气。
标点 基本用法及例句
问号(?)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
型)。
(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
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例: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
喜欢三味书屋呢?
(3)多个问句连用时,每个分句后用一个问号。例:这是谁说
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
知道?(《怀疑与学问》)
标点 基本用法及例句
叹号(!) (1)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
(2)用于具有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的句尾。例:谁知道
他怎么搞的!
(3)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例:咚!咚咚!传
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标点 基本用法及例句
引号 (“”‘’) (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
的内容。(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
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4)引号中还需使用引号时,外
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5)独立成段的引文如
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
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标点 基本用法及例句
引号 (“”‘’) (6)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或节日一起标引。(7)“丛刊”“文库”“系列”“书系”等作为系列著作的选题名,宜用引号标引
标点 基本用法及例句
书名号 (《 》< >) (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3)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4)标示作品名的简称。(5)当书名号中还需要书名号时,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
标点 基本用法及例句
破折号 (——)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2)标示插入语。(3)标示总结
上文或提示下文。(4)标示话题的转换。(5)标示声音的延长。
(6)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7)标示引出对话。(8)标示事项
列举分承。(9)用于副标题之前。(10)用于引文、注文后,标
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标点 基本用法及例句
省略号 (……) (1)标示引文的省略。(2)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3)标示语意未尽。例: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4)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例:“但是我不能……我……”(《走一步,再走一步》)(5)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6)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7)在标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可连用两个省略号(即相当于十二连点)
标点 基本用法及例句
括号 ( ) [ ] 〔 〕 【 】 (1)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圆括号
①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②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③标示序次语。④标示引语的出处。⑤标示汉语拼音注音
(2)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
(3)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可用方头括号
(4)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可用六角括号
(5)标示被注释的词语时,可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B )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要把体育、德育和智育放在同等重要
的位置。青少年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科学的运动理念□适当的运动方法
必不可少。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既是培养
学生运动兴趣、运动技能的过程□更是塑造学生精神面貌、性格乃至价值
观的过程。
B
针对训练
A. ,  ”。  ; B. 、  。”  ,
C. 、  ”。  , D. ,  。”  ;
2. 给下面文段【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并解释用法,正确
的一项是(2分)(  )
茶【甲】源自中国,盛行世界,既是全球同享的健康饮品,也是中华
文化的亮丽名片。茶在中国的种植、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从制茶技
艺在口传身授中实现代代传承,为多民族实践所共享和珍视,到茶叶作为
“使者”,通过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乙】一杯茶,千年香,万里传,为文化多样性和文明创造力写下生动注脚。
A. 【甲】处应填入冒号,表解释说明。【乙】处应填入破折号,表语意
转折。
B. 【甲】处应填入逗号,表句子停顿。【乙】处应填入省略号,表语意
未尽。
C. 【甲】处应填入冒号,表引出下文。【乙】处应填入省略号,表列举
省略。
D. 【甲】处应填入逗号,表并列成分。【乙】处应填入破折号,表提示
下文。
【答案】B
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C )
A.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B. 少年正是读书时,同学们,请捧起心爱的书籍,开启读书之旅吧!
C. 河南著名景点包括龙门石窟、云台山、少林寺……等都值得一游。
D. 我们应该传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
2. (2025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
  农历,让中国人在寒来暑往□斗转星移间,营造出中国式的诗意。唐
代诗人杜牧就曾吟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样的诗句
脍炙人口,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农历,承载着生活的浪漫记
忆,让每一个日子都寄寓着美好的愿景□农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
让每一个日子都显示出悠长的意韵。
A. 、 :“ ; B. , :“ ,
C. , ,“ ; D. 、 ,“ ,
A
3. 下列对语段中四处标点符号的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在桥上设立廊屋、亭子,甚至建有楼殿这类的建筑形式,广义上都可
称为廊桥【甲】。桥上设立廊屋,尤其是木桥上架构【乙】“廊屋”,除
了增添建筑形式美,至少还有三重功能【丙】:其一,供路人遮风避雨和
歇脚休憩【丁】;其二,保护桥梁的木结构桥身;其三,增加木构桥梁的
自重,抵御洪水的冲击。
A. 【甲】处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B. 【乙】处引号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C. 【丙】处冒号表示总结上文。
D. 【丁】处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C
4. 课文中破折号的用法极具特色,下列是同学们对破折号的运用,其中
用法与课文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
去……”
A. 小豫: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有目前地球上最
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B. 小语:“顺——山——倒——”林子里传出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C. 小文:“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D. 小华: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
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B
5.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你在空白处写出修改意见。(4分)
(1)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2)“那时条件十分艰苦,三四个年级的学生,只能靠一个老师来教”。
王老师回忆道。
应将第一个句号放在引号内。(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6.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有助于情感的准确表达。请你分析下面两个句子
中的标点符号对情感的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1)“不说?拔出来!再钉!”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
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红岩》)(感叹号的作用)
(2)祥子的脸红起来,低声说了句:“我怎能当厂主?!”(《骆驼祥
子》)(问号与感叹号连用的作用)
(2)一个问号表明祥子的疑问,再加一个感叹号,将祥子内心活动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即祥子内心也渴望能成为车厂厂主,巧妙委婉。(每小题2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
(1)连用两个感叹号,表现了敌人的残暴,加强了作者对敌人恶行的愤慨,同时更从侧面烘托出了江姐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