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八年级物理(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八年级物理(含答案)

资源简介

武汉光谷实验2025-2026学年上学期9月考八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生的身高约为 160dm B.骑自行车速度约为5m/s
C.一支新 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50cm D.正常人 1min 的心跳约为 200 次
2.下列换算正确的是(  )
A.38cm=38÷100m=0.38m B.38km=38×109nm=3.8×1010nm
C.38μm=38×10﹣9km=3.8×10﹣8km D.38m=38cm×109=3.8×1010nm
3.下列测量物体长度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A.测物体的长度 B.测细铜丝的直径 C.测硬币的直径 D.测乒乓球的直径
4.某同学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误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
B.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
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cm
5.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自己乘坐的火车缓缓启动了,等过了一会儿,才知道自己乘坐的火车根本没有动,而是对面的火车开动了。划线部分内容乘客采用的参照物分别是(  )
A.站台,对面火车 B.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
C.对面火车,站台 D.两次都是站台
6.如图所示,在2024年夏季奥运会100m自由泳决赛中,19岁的中国选手潘展乐以46.40s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下列关于比赛中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裁判裁定比赛成绩是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
B.裁判和观众裁定比赛成绩都是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
C.潘展乐在最后冲刺阶段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潘展乐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3m/s
7.2025年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即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马拉松鸣枪开跑,采用“人机共跑”模式,如图所示。其中“天工一号”夺得冠军,“小顽童”、“行者二号”分别获亚军、季军。下表是冠军的有关数据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距离:约21km  用时:2h30min 步数:42000  配速:7min/km
A.“天工一号”操控员相对于跑道是运动的
B.“行者二号”的配速比“天工一号”小
C.“天工一号”的平均速度约为8.4km/h
D.“天工一号”的步长平均约为0.5m
8.一辆汽车的速度是,一名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是,一辆摩托车内通过的路程。下列关于这三者运动快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托车运动最快 B.百米赛跑运动员运动最快
C.三者一样快 D.汽车运动最快
9.同学们在操场研究自己步行和跑步的速度,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均沿直线向北运动,利用位置传感器和计算机绘制出他们的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4s甲相对于乙向北运动
B.在第2s时乙运动的速度为
C.在第5s末甲、乙两人相距6m
D.在4~10s乙向北匀速直线运动
10.如图是小华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拍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每隔0.2s闪拍一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通过的路程为4.50cm
C.小球在DF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
11.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如图甲)由“水上桥面”和“海底隧道”两部分组成,其中海底隧道长6.7km,海底隧道前有一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海浪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灯杆相对与桥面上行驶的汽车是静止的
C.图乙中的数字表示限制最低车速为100km/h
D.通过海底隧道最少需要0.67h
1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的塑料泡沫上,用抽气筒逐渐抽
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关于该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听到的铃声减弱,是铃声的音调变低了
B.实验时将闹钟放于泡沫塑料上,是为了减弱声音通过底盘传出
C.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铃声没有明显变化是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
D.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13.在物理课上举行的“自制乐器,唱响未来”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利用几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等器材自制了如图所示简易“古筝”,并利用它进行了演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
B.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相同
C.用更大的力拨动橡皮筋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D.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粗橡皮筋比细橡皮筋响度大
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图:8 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同样大小力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 乙图:医生在给病人做“B 超”时,是给病人发射次声波
C.丙图:体验骨传导说明固体可传声
D.丁图: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空气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
15.下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速的大小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B.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减小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16.如图所示为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丙、丁的响度相同 B.乙、丙、丁的音色相同
C.乙、丙、丁的响度相同 D.甲、乙、丙的音调相同
17.小漫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活塞状,将活塞塞入管中制成一个简易的哨子,通过上下推拉活塞,可以吹出简单的曲调,如图甲所示。A、B、C为活塞在管中的不同位置,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吹出“do”、“re”、“mi”三个音阶,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气时通过上下推拉活塞改变声音的响度
B.自制哨子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活塞振动产生的
C.人们能通过音色区分出哨声和其他乐器的声音
D.如图乙ABC三个位置分别对应的是“do”、“mi”、“re”
18.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8 小题,共 46 分)
19.如图甲小明用A、B两把尺测物体长度,选择 尺的测量结果更精确,该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长度记为 。小明用秒表测量时间,如图乙所示时间为 s。

20.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已经用上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靠超声波来探测障碍物,此声波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某次机器人发出超声波 0.001s 后收到回波,障碍物离机器人的距离是 c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υ声=340m/s)
(2)武汉东湖绿道是国内首条城区内 5A 级旅游景区绿道。在一段长24km 的绿道上,小枫前半程骑行的平均速度是 6m/s,后半程骑行的平均速度是 4m/s。小枫通过这段绿道所用的时间是 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21.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右行驶,如图记录两辆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其中 (选填“甲”或“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全程的速度都是 m/s,乙车在第30s到40s平均速度是 m/s。在前10s时间内,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 (选填“左”或“右”)行驶。
22.2024 年 10 月 1 日上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间》对驻留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进行了实时视频连线采访,航天员们回答了关于中国载人航天的一些问题,并向全国人民表达了国庆祝福。
(1)图中航天员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声波与地面指挥中心联系,原因是 。
(2)航天员回答问题时是通过声带_______发声的,三位航天员发出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一定不同。
23.我国有些地方修筑了“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公路路面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凹槽的疏密可以根据乐曲的_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高低来设计,某音乐公路设定乐曲为《歌唱祖国》,第一个音符“sol”频率为 392Hz, 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是 5cm,则该音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是_______km/h。
24.小兮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秒表(单位:s)所显示的时间;
实验原理是 ;
实验中使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实验时应使斜面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测量 (选填“时间”或“路程”)的误差;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秒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AB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路程为 cm,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5)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选填“同一位置”或“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6)科技馆中有一件叫做“最速降线”的展品,如图2所示。将两个相同的小球A和B分别放在甲、乙两轨道的起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发现在乙轨道上的小球B先到达终点。在小球沿轨道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若两球同时释放,A到达终点时B还未到达终点
B.小球B沿轨道乙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较长
C.小球B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球A全程的平均速度
D.小球A沿轨道甲做匀速运动,小球B沿轨道乙做变速运动
2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有关“声音的特性”实验。
(1)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
A.伸出桌面的钢尺太短 B.手没有压紧钢尺 C.伸出桌面的钢尺太长
(2)规范实验操作,要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 的力拨动钢尺(填“相同”或“不同”),观察钢尺振动的 , 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变化。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实验推理法”)
(3)小明发现,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填“改变”或“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看到用力越大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听到声音越响.这说明声源的 越大,声音的 越大。
(4)如下图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 (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 (填“高”或“低”) 。
26.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动车具有动力集中、提速快、效率高等优点。小明和爸爸国庆期间乘坐D3108次列车从上海到武汉游玩,此趟列车具体行程时刻表:
(1)该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途中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通过长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s?
(3)列车冲出隧道后仍以72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一段距离后火车头鸣笛,鸣笛4s后车头处的司机听到来自隧道口处山崖的回声,则列车鸣笛时车头离隧道口多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 (4分)____________;   ;      ;      ;
20. (4分)____________;   ;      ;      ;
21.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2. (4分)     ;   ;  ;  ;
23.(2分)     ;  ;
24.(9分)(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      ;
(5)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
25. (9分)(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      ;      ;
(4)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分)(1)
(2)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