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第2课时《碳的氧化物》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2第2课时《碳的氧化物》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2第2课时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课标分析 第六单元是人教版九上教材中知识综合性最强的一个单元,教学中更应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碳的氧化物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既包括核心知识,又包括对思维方法、探究实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零散,需要寻找到合适的问题或者情境将之整合,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习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素养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培养证据推理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以及一氧化碳可燃性、毒性、还原性化学性质。 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中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对比,学会用对比的方法了解物质的多样性。
重点 难点 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1.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种分子结构的不同会给它们的性质带来哪业差异呢 回忆思考回答问题 温故知新
讲授新课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学生阅读课本填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较表格。 燃料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为何人无法立即觉察到呢? 2.有人说,烧煤(主要成分是碳)取暖时,在煤炉旁放一盆清水,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但专家说,煤炉旁放一盆清水根本无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为什么? 学生通过自主归纳总结:有毒、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 思考收集一氧化碳的方法。 锻炼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归纳整理和叙述的能力。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教师播放视频】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 在尖嘴导管口处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并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教师分析】 分析煤炉上中下层发生的化学反应。 2.毒性 【教师分析】 分析一氧化碳的毒性适时提出问题: CO有剧毒,那么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件? 3.还原性 【教师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分析实验原理: CuO + CO △ Cu + CO2 【教师强调实验步骤】: 1.通CO;2. 点灯加热;3.停止加热;4.冷却后停止通CO 巧记:CO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巩固提升】: 对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不同。 学生观察现象,描述一氧化碳燃烧的实验现象: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中毒机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 【讨论交流】 (1)我们的家用煤气中常常会添加一些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乙硫醇),你知道为什么吗? (2)有人说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在火炉上放一盆水,不会中毒,这样做行吗 (3)如发生煤气泄露怎么办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产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导管处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交流讨论】: 1.实验中为什么先通一氧化碳,然后加热氧化铜? 2.实验完毕后为什么先停止加热,还要继续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 3.实验图中尾部加了一燃着的酒精灯,其目的是什么? 加深学生所学知识,更好的解决问题。
三、CO和CO2的鉴别: 1.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的是CO2,不变的是CO 2.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不变的是CO 3.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的是CO2,气体能燃烧的是CO 4.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变红的是CO,不变的是CO2 【讨论问题】: 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能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让学生学会研究物质的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生活。
课堂小结 1.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化学性质:可燃性、毒性、还原性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2课时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版)九年级

01
素养目标—明确要求
02
激趣导入—提高兴趣
03
要点精讲—典例精析
04
知识总结—加强记忆
05
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素养目标
01
01
02
03
04
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培养证据推理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以及一氧化碳可燃性、毒性、还原性化学性质。
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对比,学会用对比的方法了解物质的多样性。
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中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激趣导入
02
颜色、状态、气味________________
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燃烧,________燃烧
能与水反应生成__________
能与________________反应
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种分子结构的不同会给它们的性质带来哪些差异呢
01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02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典例精析
要点精讲
要点精讲
03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密度
无色
气体
无臭
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
收集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
思考 :CO的收集方法?
要点精讲
03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燃料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为何人无法立即觉察到呢?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
2.有人说,烧煤(主要成分是碳)取暖时,在煤炉旁放一盆清水,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但专家说,煤炉旁放一盆清水根本无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为什么?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思考 :
要点精讲
03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碳在空气中燃烧发红、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氧气充足:C + O2 ==== CO2
氧气不足:2C + O2 ==== 2CO
点燃
点燃
C + CO2 === 2CO
高温
碳与二氧化碳:
要点精讲
03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要点精讲
03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用途:
2CO+O2 2CO2
点燃
作燃料
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会爆炸,因此,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实验探究】认真观看视频,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
要点精讲
03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CO+O2 2CO2
点燃
2C+O2 2CO
点燃
C+CO2 2CO
高温
C+O2 CO2
点燃
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CO是怎么产生的
煤炉中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要点精讲
03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体内缺氧,危及生命。
应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烟囱经常清理
思考:CO有剧毒,那么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件?
要点精讲
03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还原性
要点精讲
03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uO + CO Cu + CO2

实验用途:
冶炼金属
要点精讲
03
1.通CO
2.点灯加热
3.停止加热
4.冷却后停止通CO
巧记:
CO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实验步骤: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要点精讲
03
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避免CO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防止CO污染环境
实验注意事项: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实验开始时,先通入一段时间CO再加热的原因?
2.停止加热后,继续通CO至玻璃管冷却,为什么?
3.进行尾气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要点精讲
03
请结合一氧化碳的性质,推测一氧化碳的用途
可燃性
用作燃料
决定
反映
还原性
冶炼金属(如炼铁)
决定
反映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要点精讲
03
三、CO和CO2的化学性质比较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CO2+H2O=H2CO3 是否与水反应 不与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是否与石灰水反应 不与石灰水反应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是否具有可燃性 2CO+O2 = 2CO2
无还原性 是否具有还原性 CO+CuO = Cu+CO2
无毒 是否具有毒性 有毒
点燃
加热
要点精讲
03
四、CO和CO2的比较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用途
转化 作燃料、冶炼金属
灭火、制汽水、气体肥料、化工原料等
CO
O2、CuO等
CO2
C
要点精讲
03
五、CO和CO2的鉴别
鉴别方法 CO CO2
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变红色
试液不变色
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石灰水无现象
石灰水变浑浊
要点精讲
03
五、CO和CO2的鉴别
鉴别方法 CO CO2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木条熄灭
气体能燃烧
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无现象
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加强记忆
知识总结
知识总结
04
一、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 气体 无 比空气的略小 难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2.可燃性:
3.还原性:
2CO + O2 2CO2
点燃
CO +CuO = Cu + CO2
3CO+Fe2O3
=
2Fe +3CO2
高温
巩固提升
练习与应用
练习应用
05
1.下列CO和CO2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均是有氧化性、还原性、毒性
B.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通常均为无色、无味的气味
D.均能溶于水
C
2.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A.分子排列不同 B.分子构成不同
C.组成元素种类不同 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B
练习应用
05
3.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将该混合气体通过( )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将该混合气体通过( )
A.灼热的氧化铜 B.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C.紫色的石蕊试液 D.水
A
B
4.将一束亮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插入充满CO的集气瓶内,整个过程观察到铜丝颜色的情况是:铜丝表面先由红色变为_____色,接着又由_____色变为_____色。



练习应用
05
5.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种无色无臭、能溶于水的气体
B.具有毒性,属于空气污染物
C.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常用来冶炼金属
D.具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
A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篇】
1.在CO+CuO Cu+CO2反应中,CO表现出(  )
A.稳定性     B.还原性     C.可燃性     D.助燃性
2.下列气体中既能燃烧又能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是(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3.在如图装置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是(  )
A.H2      B.CO      C.CO2      D.O2
4.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代字画能保存至今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CO和CO2都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和CO2的化学性质相同
D.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CO和CO2
5.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CO和CO2 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元素观:CO和CO2 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 分类观:CO和CO2 都属于氧化物
C. 变化观:CO和CO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CO和CO2 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能力篇】
一、单选题:
1.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 ,其化学性质与CO相似。下列关于C2O3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由CO和CO2 混合而成 B. 用途:可用于冶金工业
C. 性质:有可燃性 D. 分类: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2.CO、CO2和CaCO3 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
B. 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 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D. 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B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验证某气体是一氧化碳 点燃,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铅笔芯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5.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
A.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作燃料
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可燃;CO可燃
C.危害:CO2无毒:CO有毒
D.构成: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二、填空探究题
1.A~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为黑色固体单质,B、C为含有相同元素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C物质过多会引起的一种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转化关系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种。
2.在实验室可用如图A发生装置制备二氧化碳。
(1)实验室可用___________法收集二氧化碳。
(2)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设计如图B装置制取CO2,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下列四种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试回答:
(1)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_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
(3)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
(4)即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
4.氢气和一氧化碳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它们都是______颜色,_____气味的气体,_____溶于水。相似的化学性质是都有_______性和_______性。工业上常用它们冶炼金属,主要是利用它们的______性,还常用作气体燃料,是利用它们的______性。
【拔高篇】
1.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硬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证明碳具有 性。
(2)图2中,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该实验证明CO具有 性。
2.如图所示为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降低水煤气中CO含量的反应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变化。
(2)该反应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 反应速率。
(3)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 。
(4)若反应中消耗14g甲和9g乙,则生成 g丙和1g丁。
(5)丙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 属于________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分层练习答案
【基础篇】:
1.B 2. B 3. B 4.A 5.D
【能力篇】:
一、选择题:
A 2.B 3.D 4.D 5.D
二、填空探究题:
1.(1)C
(2)温室效应
(3)2C+ O2 = 2CO
(4)两种
2.(1)向上排空气
(2)CaCO3+2HCl=CaCl2+H2O+CO2↑
(3)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1)一氧化碳(2)二氧化碳(3)氧气(4)氢气
4.没有;没有;难;可燃;还原;还原;可燃;
【拔高篇】:
1.(1) 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还原或良好的还原
(2) 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还原、可燃
2.(1)不发生
(2)加快
(3)1:1
(4)22
(5)用于灭火
3.(1) CO2。
(2)氧化。
(3) CO,可用作燃料(合理即可)。
(4) C+O2点燃 CO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