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2.(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小华“五一”乘列车出去游玩,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我们说车厢内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树木 B.房屋C.电线杆 D.车厢内的座椅3.(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下列诗句中涉及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边听到的是钟声不是鼓声,是根据音调判断的B.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船为参照物判断的C.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诗句描写的是光的反射现象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固4.(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为严控新冠疫情,保护师生生命安全,我市部分中小学对校园门禁系统进行了升级,配备了人脸识别和测温系统,如图所示。通过校门时,只需将人脸面向屏幕摄像头,该系统就能将测试者的面部信息与备案信息进行比对并获取体温,决定放行与否。关于门禁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系统屏幕边框呈黑色是由于所选材质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强B.该系统的核心光学元件是凸透镜C.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D.该系统的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5.(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6.(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所示,为小赵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一种成像情况,下列哪种光学器件成像原理与它相同( )A.投影仪 B.照相机 C.电影放映机 D.放大镜7.(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 m.医院里常按图所示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已知人距平面镜2 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A.2 m B.3 m C.4 m D.5 m8.(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所示,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向上弯折,能正确表示所看到现象的光路图是( )A. B.C. D.9.(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一束激光斜射到空水槽底部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则( )A.水槽底部的光斑将移到点的左侧B.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反射角将变小C.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折射角将变小D.注水后槽底的光斑亮度比未注水时槽底的光斑亮度相同10.(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雪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C.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D.铁块变成铁水11.(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某同学在实验课上做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时,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如图所示);稍后发现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下降时遇热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B.水蒸气上升时遇冷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C.水蒸气上升时遇冷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D.水蒸气下降时遇热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12.(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B.夏天打开教室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C.在东北地区寒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汽化现象D.水达到沸点后,如果不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水依然不会沸腾13.(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小王同学在做探究实验过程中,对下列四幅图读数正确的是( )A.图甲物体长度为2.70cm 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32.0℃C.图丙量筒的读数是40cm3 D.图丁烧杯和液体总质量为62.2g14.(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同的球,已知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球是空心的,铝球一定是空心的B.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C.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D.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15.(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有一体积为2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kg/m3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kg/m316.(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16g的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已知 , )( )A.8g B.16g C.20g D.22g二、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0分)17.(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随着科技进步,声纹锁走进千家万户。使用前,声纹锁要录入户主声音,开门时,只有户主的声音才能打开锁,极大地提高了防盗功能,那么声纹锁开门是靠辨别户主声音的 。18.(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述符合科学道理吗?这段描述 科学道理(选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是: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因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的。19.(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 《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小明却十分苦恼,因为他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他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他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1)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改正(划线、改正各1分) 。(2)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或危害的实例: (3)如何预防光污染?这里的光污染是光的 形成的(选填“反射”或“折射”或“色散”);在公共场合,减少使用玻璃等强烈反光装修。20.(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寒冷的冬天,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 .21.(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环保新材料扮靓世博馆:如图所示的“冰壶”形状的展馆,使用了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塑木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修正了纯木材和纯塑料的不足,塑木作为新型环保材料,密度为1.16g/cm3,计算成本略高于木材,但可以制成空心型材,加工成各式材料,应用成本会逐渐降低,成为新材料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把一个板材切割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的密度 小块的密度,大块的质量 小块的质量(两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22.(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下面为近视眼镜的示意图,请你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矫正所需要的透镜。23.(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丁图中画出了乙液体的质量-体积图像,请在丁图中继续画出甲和丙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示意图,并标上对应液体名称。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1分)24.(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一个 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cm。(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1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若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移动。(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倒立、 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②如图2,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变 (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25.(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甲是小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1)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2)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填A或B);(3)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4)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直到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图(选填“C”或“D”)且温度保持 ;(5)加热到98℃时,没有沸腾,是因为 ,加热到99℃时,停止加热, 沸腾(填“会”或“不会”),因为 。26.(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块大理石密度的实验过程中;(1)用调好的天平测大理石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大理石的质量是 g。在量筒内装一定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是60cm3。接下来将该大理石放入筒中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大理石的体积是 cm3,此大理石的密度是 kg/m3。(2)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由此判断,用此测量方法测得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五、计算题(每个问题3分,共15分)27.(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某品牌新型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每100km消耗的汽油为8L。已知汽油的密度为ρ=0.71×103kg/m3。求:(1)该汽车匀速行驶100k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s;(2)8L汽油的质量是多少kg?28.(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在学校运动会上,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全方位展示了运动会的空前盛况。小明同学找到了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起飞质量 1216g最大上升速度 5m/s最大下降速度 3m/s飞行时间 约25分钟镜头焦距 2.8mm影像传感器 有效像素1200万螺旋桨(实心)质量 12g/支(1)无人机从地面飞到30米的空中最少需要多少时间?(2)小明对无人机的螺旋桨十分感兴趣,查找资料得知:无人机螺旋桨材料一般采用木、塑料或碳纤维(ρ木,ρ塑料,ρ碳纤维),他用量筒测得一支旋浆的体积为,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螺旋桨的材料是什么?(3)高端无人机的螺旋桨采用碳纤维包裹木的方式,既减少质量,又增加强度。如果用这种方法制作与上一问同样大小的实心螺旋桨,若外层包裹了4.5g碳纤维,那么内层木的质量是多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A.发声的音叉弹开小球,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人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答案】D【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车厢的座椅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车厢内的座椅为参照物时,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否则,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3.【答案】C【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光的反射;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解答】A. 枫桥边听到的是钟声不是鼓声, 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山不动,是船行”中,是描述船是运动的,则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因为船与河岸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参照物是船,故B错误;C.“ 青天白日映楼台 ”诗句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D.“ 月落乌啼霜满天 ”中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散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故选C。【分析】A.音色表示声音的特点;B.根据参照物的知识解答;C.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D.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4.【答案】B【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解答】A.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则门禁系统屏幕边框呈黑色的,是因为选择的材质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弱,故A错误;BCD.门禁系统的摄像头其实就是一架照相机,本质是一组凸透镜,物体的光线进入后发生折射。此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分析】A.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B.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判断。5.【答案】B【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 A.由图可知,甲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为15s,乙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也为15s,所以甲、乙两车前300m所用的时间相等,故A错误;B.由图可知,甲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400m所用的时间为20s,所以甲车的速度为,故B正确;C.由图可知,乙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甲车在20s内通过的路程为s甲=400m,乙车20s内通过的路程s乙=450m,即两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根据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B。【分析】A.根据图片确定二者通过300m所用的时间大小;B.根据图片确定甲的路程和时间,根据计算甲的速度;C.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D.根据比较二者的平均速度大小。6.【答案】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则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和电影放映机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故选B。【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成像特点,再与各个选项中的成像情况对照即可。7.【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应为5m,而人距平面镜2m,根则视力表在平面镜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应为:5m 2m=3m。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可知,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3m。故选B。【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分析判断。8.【答案】B【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解析】【解答】 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偏离法线),人眼沿直线看到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AC.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故AC错误;B.图中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B正确;D.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应该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D错误。故选B。【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9.【答案】A【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解答】根据图像,激光沿直线传播斜射到空水槽O点,当容器内加水时,入射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变,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光线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斑向O点的左侧移动;由于水面发生反射,注水后,槽底的光斑比未注水时的亮度要暗。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发生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度大;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0.【答案】C【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衣服中的冰从固态直接变成水蒸气发生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铁块变成铁水,即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11.【答案】B【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锥形瓶中的高温的水形成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低温的蒸发皿底面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雾”。故选B。【分析】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12.【答案】D【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解析】【解答】A.正常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内,冰无法继续吸热,所以冰不会继续熔化,故A错误;B.风扇吹出的风本身不能降低空气温度,其实是风加快了身上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时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感觉凉爽,故B错误;C. 在东北地区寒冷的冬季, 衣服上的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C错误;D.根据水沸腾的条件可知,水沸腾后如果不能吸热,水不能继续沸腾,故D正确。故选D。【分析】 A.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吸热;B.根据液体蒸发吸热判断;C.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D.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13.【答案】D【知识点】量筒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物体的长度为,故A错误;B.根据乙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此时显示的温度是34℃,故B错误;C.根据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则此时显示液体体积为,故C错误;D.根据丁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质量为2.2N,砝码质量为50g+10g=60g,则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是,故D正确。故选D。【分析】 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B.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C.读取量筒示数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的最低处相平。D.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要明确标尺的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14.【答案】B【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若二球的质量相等,则材料铝的体积:,材料铜的体积:,因为,所以材料,此时二球的体积也相等,所以体积较小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故选B。【分析】 设两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两球质量相等,利用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两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15.【答案】B【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故A错误;B、此固体的密度ρ===8g/cm3,故B正确;C、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故C错误.D、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坐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3)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16.【答案】C【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杯子里装满酒精,则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时,溢出酒精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由ρ= 可得金属块的体积V金=V溢酒= = =20cm3杯子里装满水,金属块浸没在杯子的水中时,溢出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即V溢水=V金=20cm3则溢出水的质量m溢水=ρ水V溢水=1.0g/cm3×20cm3=20g故答案为:C。【分析】利用密度计算公式ρ= 求得溢出酒精的体积,即金属块的体积,进一步利用m溢水=ρ水V溢水求得溢出水的质量。17.【答案】音色【知识点】音色【解析】【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开门时,只有户主的声音才能打开锁,那么声纹锁开门是靠辨别户主声音的特点,也就是声音的音色。【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18.【答案】不合理;介质【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这段描述不符合科学原理,理由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太空中是真空环境,声音无法传播,则神鹰号太空船不能听到天狼号爆炸的声音。【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9.【答案】(1)凹形建筑物不能透过光线,应该是凹面镜,那么应该改正为: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应改为凹面镜。(2)房间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玻璃幕墙会暴露生活隐私等。(3)反射【知识点】光的反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凸面镜和凹面镜【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凹形建筑物不能透过光线,应该是凹面镜,那么应该改正为: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应改为凹面镜。(2)根据短文资料可知,玻璃幕墙对人带来的危害有:房间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玻璃幕墙会暴露生活隐私等。(3)所谓光污染,即光线在光滑平整的玻璃幕墙发生镜面反射,强烈的光线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分析】 (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才能会聚光线;(2)光照在玻璃幕墙会发生镜面反射,从而形成光污染;(3)光污染是由镜面反射产生的,改为漫反射就不会形成光污染。(1)凹透镜是可以透过光线的,那种凹形建筑物不能透过光线,只能反射光线,是凹面镜。所以错误的是: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应改为凹面镜。(2)玻璃幕墙对人带来的危害有:房间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玻璃幕墙会暴露生活隐私等。(3)玻璃幕墙的表面是比较光滑的,光线在玻璃幕墙发生镜面反射,强烈的光线会产生光污染。20.【答案】熔化温度,油污熔化了【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解析】【解答】用热水清洗时,油污达到其熔化温度后熔化后被水冲洗掉,因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分析】油污达到熔化温度后会变成液体,从而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21.【答案】不变;大于【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把一个板材切割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它们的物质种类和状态保持不变,因此大块的密度等于小块的密度;(2)二者的密度相同,且大块板材的体积大,由m=ρV可知,大块的质量大于小块的质量。【分析】(1)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温度、物态不变时密度不变;(2)根据m=ρV分析解答。22.【答案】【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该使光线发散,即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如下图所示:【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解答。23.【答案】【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三个杯中液体的质量相等,液体的体积关系为。图像中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则三者的图像如下所示:【分析】根据三幅图片确定质量相同时三种液体的体积大小,然后在坐标轴上完成作图即可。24.【答案】(1)最小最亮;10(2)上(3)缩小;照相机(4)左;B(5)完整;变暗【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解答】(1) 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 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点为焦点,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cm。(2)根据图片可知,烛焰成在光屏上端,此时应将光屏向上调,就能使烛焰在光屏中央成像。(3)当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在光屏成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4)①根据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可知,近视镜是凹透镜,会发散光线,因此去掉近视镜后,光线会比原来会聚,即像距会减小,因此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②近视眼的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小虫落在透镜上后,它挡住部分射向透镜的光线,但是剩余的光线仍然可以呈完整的像。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故像的亮度会变暗。【分析】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即为焦点,焦点到到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2)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分析回答;(3)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4)①根据近视眼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拿掉眼镜后像距的变化即可;②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或眼球过程,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要配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然后会聚在视网膜上;(5)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1)[1][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使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到焦点,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点为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即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cm。(2)由图可知,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央成像,应将光屏向上调。(3)[1][2]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u=25cm>2f,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4)[1]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因此去掉近视镜后,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2]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丙所示,因此需佩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如图甲所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1][2]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像的性质由物距决定。小虫落在透镜上后,物体的光一小部分被小虫遮挡,大部分光通过凸透镜会聚成像,由于物距不变,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不变,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故像的亮度会变暗。25.【答案】(1)秒表(2)B(3)68℃(4)C;不变(5)水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沸点温度;不会;水沸腾时仍需吸热,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还需要记录加热的时间,因此还需要用秒表。(2)实验中,酒精灯直接放在底座上,它的高低不易调节,且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即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故应先固定甲图中的B。(3)根据图片乙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70℃-1℃×2=68℃。(4)水在沸腾后,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时不断增大,所以C是沸腾时的现象。根据表格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5)根据水沸腾的条件可知,加热到98℃时,没有沸腾,是因为水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沸点温度。加热到99℃时,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是因为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分析】 (1)探究水的沸腾需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的仪器;(2)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3)先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读数;(4)掌握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5)水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1)在实验中,需要记录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因此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2)实验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即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故应先固定甲图中的B。(3)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68℃。(4)[1][2]水在沸腾前,容器中的水上下温度不同,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不断减小;水在沸腾后,容器中的水上下温度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进入气泡,气泡不断增大;C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5)[1][2][3]水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加热到98℃时,没有沸腾,是因为水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沸点温度;水沸腾时需继续吸收热量,加热到99℃时,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水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26.【答案】(1)43.2;20;(2)偏大【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解答】(1)①根据甲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0.2g,读数为:3g+0.2g×1=3.2g,砝码质量为:20g+20g=40g,则大理石的质量为;②根据乙图可知,该量筒的分度值为4mL,此时水和大理石的总体积为80mL=80cm3,那么大理石的体积;大理石的密度(2)根据题意可知,如果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那么测量的水和大理石的总体积偏小,根据可知,此时测得的大理石的体积偏小。由密度公式可知,测量大理石的密度偏大。【分析】(1)①图甲中大理石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的示数;②量筒的分度值已知,可知图乙中水和大理石的体积,其中水的体积已知,大理石的体积可知,由密度公式求出大理石的密度;(2)由于大理石吸收,水和大理石的总体积偏大,导致测量的大理石的体积偏大,由密度公式可知测量偏差。(1)[1]天平标尺的分度值0.2g,读数为3.2g,大理石的质量为[2]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4mL,放入大理石后总体积为80mL=80cm3,大理石的体积[3]大理石的密度(2)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测量的水和大理石的总体积偏小,大理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水和大理石的总体积减去没有放入大理石前量筒中水的体积,测得的大理石的体积偏小,由密度公式知,测量大理石的密度偏大。27.【答案】解:(1)根据题意可知,该汽车的速度为20m/s,汽车行驶路程s=,则该汽车匀速行驶100km所用的时间是。答:该汽车匀速行驶100km所用的时间是5×103s。(2)根据题意可知,汽油的密度为 ρ=0.71×103kg/m3 ,汽油的体积为V=则8L汽油的质量是答:8L汽油的质量是5.68kg。【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汽车行驶100km所用的时间;(2)根据计算8L汽油的质量。28.【答案】解:(1)根据题意可知,无人机的速度为5m/s,则飞升30m需要的时间为。答:无人机从地面飞到30米的空中最少需要6s时间。(2)根据题意可知,螺旋桨的体积为 ,支路为12g,则螺旋桨的密度为;故所以材料为塑料。答:该螺旋桨的材料是塑料。(3)根据题意可知,碳纤维的体积为;内层木的体积为;内层木的质量为。答:内层木的质量是5.4g。【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已知无人机的最大上升速度、上升高度,利用求最少需要的时间;(2)利用密度公式求无人机的螺旋桨的密度,和所给密度比较得出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3)已知无人机的螺旋桨的体积等于木和碳纤维的体积之和,已知碳纤维的质量和密度可求体积,再由螺旋桨的体积减去碳纤维的体积可得木的体积,由密度公式可求内层木的质量。1 / 1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答案】D【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A.发声的音叉弹开小球,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人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小华“五一”乘列车出去游玩,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我们说车厢内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树木 B.房屋C.电线杆 D.车厢内的座椅【答案】D【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车厢的座椅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车厢内的座椅为参照物时,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否则,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3.(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下列诗句中涉及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边听到的是钟声不是鼓声,是根据音调判断的B.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船为参照物判断的C.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诗句描写的是光的反射现象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答案】C【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光的反射;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解答】A. 枫桥边听到的是钟声不是鼓声, 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山不动,是船行”中,是描述船是运动的,则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因为船与河岸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参照物是船,故B错误;C.“ 青天白日映楼台 ”诗句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D.“ 月落乌啼霜满天 ”中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散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故选C。【分析】A.音色表示声音的特点;B.根据参照物的知识解答;C.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D.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4.(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为严控新冠疫情,保护师生生命安全,我市部分中小学对校园门禁系统进行了升级,配备了人脸识别和测温系统,如图所示。通过校门时,只需将人脸面向屏幕摄像头,该系统就能将测试者的面部信息与备案信息进行比对并获取体温,决定放行与否。关于门禁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系统屏幕边框呈黑色是由于所选材质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强B.该系统的核心光学元件是凸透镜C.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D.该系统的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B【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解答】A.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则门禁系统屏幕边框呈黑色的,是因为选择的材质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弱,故A错误;BCD.门禁系统的摄像头其实就是一架照相机,本质是一组凸透镜,物体的光线进入后发生折射。此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分析】A.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B.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判断。5.(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答案】B【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 A.由图可知,甲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为15s,乙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也为15s,所以甲、乙两车前300m所用的时间相等,故A错误;B.由图可知,甲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400m所用的时间为20s,所以甲车的速度为,故B正确;C.由图可知,乙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甲车在20s内通过的路程为s甲=400m,乙车20s内通过的路程s乙=450m,即两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根据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B。【分析】A.根据图片确定二者通过300m所用的时间大小;B.根据图片确定甲的路程和时间,根据计算甲的速度;C.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D.根据比较二者的平均速度大小。6.(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所示,为小赵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一种成像情况,下列哪种光学器件成像原理与它相同( )A.投影仪 B.照相机 C.电影放映机 D.放大镜【答案】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则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和电影放映机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故选B。【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成像特点,再与各个选项中的成像情况对照即可。7.(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 m.医院里常按图所示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已知人距平面镜2 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A.2 m B.3 m C.4 m D.5 m【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应为5m,而人距平面镜2m,根则视力表在平面镜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应为:5m 2m=3m。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可知,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3m。故选B。【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分析判断。8.(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所示,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向上弯折,能正确表示所看到现象的光路图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解析】【解答】 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偏离法线),人眼沿直线看到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AC.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故AC错误;B.图中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B正确;D.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应该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D错误。故选B。【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9.(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一束激光斜射到空水槽底部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则( )A.水槽底部的光斑将移到点的左侧B.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反射角将变小C.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折射角将变小D.注水后槽底的光斑亮度比未注水时槽底的光斑亮度相同【答案】A【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解答】根据图像,激光沿直线传播斜射到空水槽O点,当容器内加水时,入射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变,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光线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斑向O点的左侧移动;由于水面发生反射,注水后,槽底的光斑比未注水时的亮度要暗。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发生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度大;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0.(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雪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C.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D.铁块变成铁水【答案】C【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衣服中的冰从固态直接变成水蒸气发生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铁块变成铁水,即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11.(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某同学在实验课上做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时,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如图所示);稍后发现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下降时遇热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B.水蒸气上升时遇冷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C.水蒸气上升时遇冷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D.水蒸气下降时遇热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答案】B【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锥形瓶中的高温的水形成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低温的蒸发皿底面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雾”。故选B。【分析】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12.(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B.夏天打开教室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C.在东北地区寒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汽化现象D.水达到沸点后,如果不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水依然不会沸腾【答案】D【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解析】【解答】A.正常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内,冰无法继续吸热,所以冰不会继续熔化,故A错误;B.风扇吹出的风本身不能降低空气温度,其实是风加快了身上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时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感觉凉爽,故B错误;C. 在东北地区寒冷的冬季, 衣服上的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C错误;D.根据水沸腾的条件可知,水沸腾后如果不能吸热,水不能继续沸腾,故D正确。故选D。【分析】 A.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吸热;B.根据液体蒸发吸热判断;C.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D.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13.(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小王同学在做探究实验过程中,对下列四幅图读数正确的是( )A.图甲物体长度为2.70cm 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32.0℃C.图丙量筒的读数是40cm3 D.图丁烧杯和液体总质量为62.2g【答案】D【知识点】量筒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物体的长度为,故A错误;B.根据乙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此时显示的温度是34℃,故B错误;C.根据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则此时显示液体体积为,故C错误;D.根据丁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质量为2.2N,砝码质量为50g+10g=60g,则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是,故D正确。故选D。【分析】 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B.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C.读取量筒示数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的最低处相平。D.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要明确标尺的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14.(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同的球,已知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球是空心的,铝球一定是空心的B.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C.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D.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答案】B【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若二球的质量相等,则材料铝的体积:,材料铜的体积:,因为,所以材料,此时二球的体积也相等,所以体积较小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故选B。【分析】 设两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两球质量相等,利用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两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15.(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有一体积为2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kg/m3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kg/m3【答案】B【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故A错误;B、此固体的密度ρ===8g/cm3,故B正确;C、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故C错误.D、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坐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3)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16.(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16g的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已知 , )( )A.8g B.16g C.20g D.22g【答案】C【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杯子里装满酒精,则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时,溢出酒精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由ρ= 可得金属块的体积V金=V溢酒= = =20cm3杯子里装满水,金属块浸没在杯子的水中时,溢出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即V溢水=V金=20cm3则溢出水的质量m溢水=ρ水V溢水=1.0g/cm3×20cm3=20g故答案为:C。【分析】利用密度计算公式ρ= 求得溢出酒精的体积,即金属块的体积,进一步利用m溢水=ρ水V溢水求得溢出水的质量。二、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0分)17.(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随着科技进步,声纹锁走进千家万户。使用前,声纹锁要录入户主声音,开门时,只有户主的声音才能打开锁,极大地提高了防盗功能,那么声纹锁开门是靠辨别户主声音的 。【答案】音色【知识点】音色【解析】【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开门时,只有户主的声音才能打开锁,那么声纹锁开门是靠辨别户主声音的特点,也就是声音的音色。【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18.(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述符合科学道理吗?这段描述 科学道理(选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是: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因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的。【答案】不合理;介质【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这段描述不符合科学原理,理由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太空中是真空环境,声音无法传播,则神鹰号太空船不能听到天狼号爆炸的声音。【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9.(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 《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小明却十分苦恼,因为他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他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他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1)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改正(划线、改正各1分) 。(2)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或危害的实例: (3)如何预防光污染?这里的光污染是光的 形成的(选填“反射”或“折射”或“色散”);在公共场合,减少使用玻璃等强烈反光装修。【答案】(1)凹形建筑物不能透过光线,应该是凹面镜,那么应该改正为: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应改为凹面镜。(2)房间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玻璃幕墙会暴露生活隐私等。(3)反射【知识点】光的反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凸面镜和凹面镜【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凹形建筑物不能透过光线,应该是凹面镜,那么应该改正为: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应改为凹面镜。(2)根据短文资料可知,玻璃幕墙对人带来的危害有:房间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玻璃幕墙会暴露生活隐私等。(3)所谓光污染,即光线在光滑平整的玻璃幕墙发生镜面反射,强烈的光线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分析】 (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才能会聚光线;(2)光照在玻璃幕墙会发生镜面反射,从而形成光污染;(3)光污染是由镜面反射产生的,改为漫反射就不会形成光污染。(1)凹透镜是可以透过光线的,那种凹形建筑物不能透过光线,只能反射光线,是凹面镜。所以错误的是: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应改为凹面镜。(2)玻璃幕墙对人带来的危害有:房间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玻璃幕墙会暴露生活隐私等。(3)玻璃幕墙的表面是比较光滑的,光线在玻璃幕墙发生镜面反射,强烈的光线会产生光污染。20.(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寒冷的冬天,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 .【答案】熔化温度,油污熔化了【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解析】【解答】用热水清洗时,油污达到其熔化温度后熔化后被水冲洗掉,因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分析】油污达到熔化温度后会变成液体,从而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21.(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环保新材料扮靓世博馆:如图所示的“冰壶”形状的展馆,使用了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塑木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修正了纯木材和纯塑料的不足,塑木作为新型环保材料,密度为1.16g/cm3,计算成本略高于木材,但可以制成空心型材,加工成各式材料,应用成本会逐渐降低,成为新材料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把一个板材切割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的密度 小块的密度,大块的质量 小块的质量(两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不变;大于【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把一个板材切割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它们的物质种类和状态保持不变,因此大块的密度等于小块的密度;(2)二者的密度相同,且大块板材的体积大,由m=ρV可知,大块的质量大于小块的质量。【分析】(1)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温度、物态不变时密度不变;(2)根据m=ρV分析解答。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22.(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下面为近视眼镜的示意图,请你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矫正所需要的透镜。【答案】【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该使光线发散,即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如下图所示:【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解答。23.(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丁图中画出了乙液体的质量-体积图像,请在丁图中继续画出甲和丙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示意图,并标上对应液体名称。【答案】【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三个杯中液体的质量相等,液体的体积关系为。图像中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则三者的图像如下所示:【分析】根据三幅图片确定质量相同时三种液体的体积大小,然后在坐标轴上完成作图即可。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1分)24.(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一个 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cm。(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1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若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移动。(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倒立、 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②如图2,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变 (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答案】(1)最小最亮;10(2)上(3)缩小;照相机(4)左;B(5)完整;变暗【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解答】(1) 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 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点为焦点,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cm。(2)根据图片可知,烛焰成在光屏上端,此时应将光屏向上调,就能使烛焰在光屏中央成像。(3)当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在光屏成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4)①根据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可知,近视镜是凹透镜,会发散光线,因此去掉近视镜后,光线会比原来会聚,即像距会减小,因此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②近视眼的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小虫落在透镜上后,它挡住部分射向透镜的光线,但是剩余的光线仍然可以呈完整的像。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故像的亮度会变暗。【分析】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即为焦点,焦点到到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2)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分析回答;(3)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4)①根据近视眼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拿掉眼镜后像距的变化即可;②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或眼球过程,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要配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然后会聚在视网膜上;(5)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1)[1][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使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到焦点,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点为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即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cm。(2)由图可知,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央成像,应将光屏向上调。(3)[1][2]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u=25cm>2f,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4)[1]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因此去掉近视镜后,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2]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丙所示,因此需佩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如图甲所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1][2]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像的性质由物距决定。小虫落在透镜上后,物体的光一小部分被小虫遮挡,大部分光通过凸透镜会聚成像,由于物距不变,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不变,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故像的亮度会变暗。25.(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如图甲是小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1)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2)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填A或B);(3)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4)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直到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图(选填“C”或“D”)且温度保持 ;(5)加热到98℃时,没有沸腾,是因为 ,加热到99℃时,停止加热, 沸腾(填“会”或“不会”),因为 。【答案】(1)秒表(2)B(3)68℃(4)C;不变(5)水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沸点温度;不会;水沸腾时仍需吸热,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还需要记录加热的时间,因此还需要用秒表。(2)实验中,酒精灯直接放在底座上,它的高低不易调节,且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即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故应先固定甲图中的B。(3)根据图片乙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70℃-1℃×2=68℃。(4)水在沸腾后,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时不断增大,所以C是沸腾时的现象。根据表格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5)根据水沸腾的条件可知,加热到98℃时,没有沸腾,是因为水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沸点温度。加热到99℃时,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是因为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分析】 (1)探究水的沸腾需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的仪器;(2)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3)先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读数;(4)掌握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5)水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1)在实验中,需要记录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因此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2)实验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即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故应先固定甲图中的B。(3)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68℃。(4)[1][2]水在沸腾前,容器中的水上下温度不同,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不断减小;水在沸腾后,容器中的水上下温度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进入气泡,气泡不断增大;C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5)[1][2][3]水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加热到98℃时,没有沸腾,是因为水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沸点温度;水沸腾时需继续吸收热量,加热到99℃时,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水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26.(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块大理石密度的实验过程中;(1)用调好的天平测大理石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大理石的质量是 g。在量筒内装一定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是60cm3。接下来将该大理石放入筒中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大理石的体积是 cm3,此大理石的密度是 kg/m3。(2)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由此判断,用此测量方法测得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答案】(1)43.2;20;(2)偏大【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解答】(1)①根据甲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0.2g,读数为:3g+0.2g×1=3.2g,砝码质量为:20g+20g=40g,则大理石的质量为;②根据乙图可知,该量筒的分度值为4mL,此时水和大理石的总体积为80mL=80cm3,那么大理石的体积;大理石的密度(2)根据题意可知,如果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那么测量的水和大理石的总体积偏小,根据可知,此时测得的大理石的体积偏小。由密度公式可知,测量大理石的密度偏大。【分析】(1)①图甲中大理石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的示数;②量筒的分度值已知,可知图乙中水和大理石的体积,其中水的体积已知,大理石的体积可知,由密度公式求出大理石的密度;(2)由于大理石吸收,水和大理石的总体积偏大,导致测量的大理石的体积偏大,由密度公式可知测量偏差。(1)[1]天平标尺的分度值0.2g,读数为3.2g,大理石的质量为[2]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4mL,放入大理石后总体积为80mL=80cm3,大理石的体积[3]大理石的密度(2)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测量的水和大理石的总体积偏小,大理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水和大理石的总体积减去没有放入大理石前量筒中水的体积,测得的大理石的体积偏小,由密度公式知,测量大理石的密度偏大。五、计算题(每个问题3分,共15分)27.(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某品牌新型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每100km消耗的汽油为8L。已知汽油的密度为ρ=0.71×103kg/m3。求:(1)该汽车匀速行驶100k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s;(2)8L汽油的质量是多少kg?【答案】解:(1)根据题意可知,该汽车的速度为20m/s,汽车行驶路程s=,则该汽车匀速行驶100km所用的时间是。答:该汽车匀速行驶100km所用的时间是5×103s。(2)根据题意可知,汽油的密度为 ρ=0.71×103kg/m3 ,汽油的体积为V=则8L汽油的质量是答:8L汽油的质量是5.68kg。【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汽车行驶100km所用的时间;(2)根据计算8L汽油的质量。28.(2025八上·市中区期末)在学校运动会上,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全方位展示了运动会的空前盛况。小明同学找到了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起飞质量 1216g最大上升速度 5m/s最大下降速度 3m/s飞行时间 约25分钟镜头焦距 2.8mm影像传感器 有效像素1200万螺旋桨(实心)质量 12g/支(1)无人机从地面飞到30米的空中最少需要多少时间?(2)小明对无人机的螺旋桨十分感兴趣,查找资料得知:无人机螺旋桨材料一般采用木、塑料或碳纤维(ρ木,ρ塑料,ρ碳纤维),他用量筒测得一支旋浆的体积为,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螺旋桨的材料是什么?(3)高端无人机的螺旋桨采用碳纤维包裹木的方式,既减少质量,又增加强度。如果用这种方法制作与上一问同样大小的实心螺旋桨,若外层包裹了4.5g碳纤维,那么内层木的质量是多少?【答案】解:(1)根据题意可知,无人机的速度为5m/s,则飞升30m需要的时间为。答:无人机从地面飞到30米的空中最少需要6s时间。(2)根据题意可知,螺旋桨的体积为 ,支路为12g,则螺旋桨的密度为;故所以材料为塑料。答:该螺旋桨的材料是塑料。(3)根据题意可知,碳纤维的体积为;内层木的体积为;内层木的质量为。答:内层木的质量是5.4g。【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已知无人机的最大上升速度、上升高度,利用求最少需要的时间;(2)利用密度公式求无人机的螺旋桨的密度,和所给密度比较得出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3)已知无人机的螺旋桨的体积等于木和碳纤维的体积之和,已知碳纤维的质量和密度可求体积,再由螺旋桨的体积减去碳纤维的体积可得木的体积,由密度公式可求内层木的质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学生版).docx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