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物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物理试题

资源简介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请把各小题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2.(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小聪和家人在中秋节期间开车到天津游玩,在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后,小聪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表示最高限速为100m/s B.“100”表示最低限速为100m/s
C.此地距天津120km D.他家距天津120km
3.(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过程中,以飞船为参照物(  )
A.地面是静止的 B.发射塔是静止的
C.河流是静止的 D.宇航员是静止的
4.(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是某固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在BC段放热,温度不变
C.熔点是100℃ D.该物质在DE段吸热,温度升高
5.(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的计时原理是(  )
A.光的折射特点 B.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特点
6.(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30°
B.反射角为30°
C.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7.(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是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为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纠正
B.图中为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纠正
C.图中为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纠正
D.图中为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纠正
8.(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下列设备中,应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验钞机
C.感应水龙头 D.测温枪
9.(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中,某小组进行了图所示的实验,该小组正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  )
A.温度的关系 B.种类的关系
C.表面积的关系 D.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
10.(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说“大铁锅”比“小铁勺”重,“铁”比“棉花”重,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指的是大铁锅的密度大 B.后者指的是铁的密度大
C.前者指的是小铁勺的质量大 D.后者指的是棉花质量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1.(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在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放有碘粒的试管在热水中充满紫色气体——升华吸热
B.乙图中,滴入酒精的瘪塑料袋在热水中体积变大——汽化吸热
C.丙图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窗玻璃出现冰花——凝固放热
D.丁图中,冷饮中加入冰块,得到的饮料会更冰凉——熔化放热
12.(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制作了图所示的望远镜。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B.它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
C.通过该望远镜看到的像是正立的
D.通过该望远镜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13.(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在测量小石块密度的过程中,某同学将游码归零后,分度盘上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该同学未调节横梁水平平衡,便对石块的质量和体积进行了测量,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天平的读数是71.8g
B.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cm3
C.石块的密度可能是3.56×103kg/m3
D.石块的密度可能是3.58×103kg/m3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4.(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选用刻度尺测量更精确,其读数为   cm。
15.(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所示,渔夫在叉水中的鱼时,看到的是鱼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鱼叉应瞄准看到的鱼   (“方向”、“上方”或“下方”)才能叉到鱼。
16.(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鼓声是由鼓的    产生的;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说明声可以传递    。
17.(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民间有“大雾不过晌”,“白露秋分夜”的说法。雾和露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吸热后又会发生   形成水蒸气,从而构成自然界的水循环(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8.(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探月成功并携带1731g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些月球样品到达地球后质量   ,密度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通过图像可知:甲物质的密度是   kg/m3;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   。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20.(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按要求完成以下作图:
(1)小利同学站在湖边看日出,同时也看到了水中的太阳,请在图甲中画出他看到水中太阳的光路图;
(2)我国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生火。”这是利用冰透镜对日聚焦取火的最早记载,如图乙所示,假设F为冰透镜的焦点,请你在图中完成光路。
21.(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图是小东同学做的三个光学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A、B是两根相同的蜡烛,适当移动蜡烛B,发现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
(2)图乙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入射,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3)图丙、丁是研究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情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中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22.(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深得百姓厚爱的传统民间艺术,其所用的土坯质量分布均匀。现用一块边长为10cm、质量为2.5kg的立方体土坯捏泥人。最后雕琢成型的泥人质量变为1.6kg,求泥人的体积。
23.(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利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当水温上升到图温度计所示的温度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得到如下表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6 99 101 102 102 102 102 102 102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通过分析可知水的沸点为   ℃;
(2)实验时观察气泡如图a、b所示,图   (选填“a”或“b”)表示水在沸腾时的水中气泡体积变化情况;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水沸腾的知识,以煮饺子为例,在煮饺子过程中,当水沸腾后继续大火加热   (选填“会”或“不会”)使饺子更快煮熟。这是因为   。
24.(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小琴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F”字样的LED光源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了“探究凸透镜位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组装器材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除了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还应调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当光源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的像与图乙中的   相同的   (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把LED光源从图甲向右移动25cm,为了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往   (选填“左”或“右”)移动,像会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5.(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小东洗绿豆时发现绿豆是沉在水底的。他想测量一下绿豆的密度,于是找来以下实验器材:电子秤一台,小的空矿泉水瓶一个,一次性纸杯一个,足量的绿豆和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请你协助小东设计较为精确的实验方案来测量绿豆密度,要求: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
(2)写出绿豆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她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B.根据图片可知,圆形标志牌上的数字“100”汽车的行最高限速为100km/h,故AB错误;
CD.“根据图片可知,长方形标识牌上“天津120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天津还有120k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常见的交通标识牌的含义分析判断。
3.【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BC.根据题意可知,飞船升空过程中,地面、河流、发射塔相对飞船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它们是运动的,故ABC错误;
D.飞船升空过程中,宇航员相对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故宇航员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4.【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AB.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在BC段熔化时不但吸热,但是温度不变,即有熔点,则该物质为晶体,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保持不变的温度为0℃,则它的熔点为0℃,故C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在DE段,此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B.根据图片分析BC段是否吸热和温度变化;
C.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D.根据图片分析DE段是否吸热,以及温度变化。
5.【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改变时,日晷表面上晷针的影子的方向随之改变,从而进行计时,则它的计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选C。
【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6.【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B.根据图片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而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可知,反射角也为60°,故AB错误;
C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即60°+60°=120°,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7.【答案】C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为远视眼,远视眼要用凸透镜矫正,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判断。
8.【答案】B
【知识点】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解答】A.红外线的频率小而波长长,可以用作电视遥控器,故A不符合题意;
B.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故B符合题意;C.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可制成红外线感应水龙头,故A不符合题意;
D.测温枪是根据不同温度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数量不同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用途分析判断。
9.【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一块玻璃被酒精灯加热,另一块没有被酒精灯加热,则二者水的温度高低不同,故该小组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温度,二是液体的表面积,三是表面空气流,根据图片分析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 “大铁锅”比“小铁勺”重,指的是大铁勺的质量大,密度相同。“铁”比“棉花”重,指的是相同体积的铁的质量大于棉花,即铁的密度大,故B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质量表示物质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
11.【答案】A,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 A.甲图中,放有碘粒的试管在热水中充满紫色气体属于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故A正确;
B.乙图中,滴入酒精的瘪塑料袋在热水中体积变大属于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故B正确;
C.丙图中,我国北方的冬季,窗玻璃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故C错误;
D.丁图中,冷饮中加入冰块,得到的饮料会更冰凉属于熔化现象,该过程吸热,故D错误。
故选AB。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12.【答案】A,D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解答】 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镜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似,最终通过该望远镜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故选AD。
【分析】 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首先通过物镜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然后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似。
13.【答案】B,C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A.根据乙图可知,天平标尺分度值为0.2g,则游码示数为1.4g,砝码质量为:50g+20g=70g,则天平的读数m=70g+1.4g=71.4g,
故A错误;
B.根据丙图可知,该量筒的分度值4mL,石块的体积V石块=V总-V水=80mL-60mL=20mL=20cm3,
故B正确;
CD.综上所述,石块的密度。因为天平称量时,没有平衡,指针左偏,会使测量的质量偏大,小石块的实际质量小于图乙中的测量数据,按照图乙测量的质量计算实际石块的密度要稍小于3.57×103kg/m3,可能是3.56×103kg/m3,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分析】 A.天平的读数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示数;
B.丙图中量筒的分度值已知,可读取水的体积和水和石头的总体积,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
C.因为天平称量时,没有平衡,指针左偏,会使测定的质量偏大,小石块的实际质量小于图乙中的测量数据,据此分析对石块密度的影响;
D.由上面的分析计算结果进行判断。
14.【答案】3.32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因为刻度尺A的分度值更小,因此选用刻度尺A测量更精确。
物体左侧对应刻度可估读为0.00cm,右侧对应刻度可估读为3.32cm,故物体的长度。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则测量越准确。根据图片确定二者的分度值,然后比较大小即可。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读出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即可。
15.【答案】虚像;下方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如图所示,鱼身上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我们会看到成在实际位置上方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鱼的位置的下方,所以叉鱼时要瞄准看到的鱼像的下方,如下图所示:
【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知道看水中的物体如“鱼”、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
16.【答案】振动;信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与信息传递
【解析】【解答】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是声可以传递信息。故第1空填:振动;第2空填:信息。【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声音得知某事,是声能传递信息。
17.【答案】液化;汽化
【知识点】物态和物态变化
【解析】【解答】(1)夜晚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在空中形成雾,在物体表面形成露水。
(2)这些小水滴吸热空气中的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形成水蒸气。
【分析】 (1)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2)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
18.【答案】不变;不变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1731g月球样品返回地球时,只是位置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不变。由于样品的物质种类和状态不变,因此它的密度不变。
【分析】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只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
19.【答案】2×103;2︰1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4cm3的甲的质量为8g,
则甲的密度为;
(2)根据图像可知,8cm3的甲的质量为8g,
则乙的密度为
那么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2g/cm3︰1g/cm3=2︰1。
【分析】 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密度公式可分别求出甲、乙的密度;进而可得出甲、乙的密度之比。
20.【答案】(1)
(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1)首先通过A点作水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水面下方找到对应的像点A'。然后连接A'B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AO就得到入射光线,OB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可知,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下图所示:
【分析】 (1)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太阳A关于湖面的对称点A',为太阳A在湖中的像,连接A'B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AO、OB可得入、反射光线;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1)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太阳A关于湖面的对称点A',为太阳A在湖中的像,即湖中“太阳”。连接A'B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AO就得到入射光线,OB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假设F为冰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1.【答案】(1)像与物大小相等
(2)不能
(3)靠近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所谓“重合”,即两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则蜡烛B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与镜面垂直,如果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则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3)根据丙和丁图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靠近。
【分析】 (1)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大小相等;
(2)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入射,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分析。
(1)A、B是两根相同的蜡烛,点燃蜡烛A,将蜡烛B移动至适当位置,蜡烛B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入射,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此时反射光线在纸板的前面,故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3)由图丙和丁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靠近。
22.【答案】解:根据题意可知,土坯的边长为10cm,
则这个立方体土坯的体积为V=L3=(10cm)3=103cm3=1×10-3m3;
土坯的质量为2.5kg,
则土坯的密度为;
雕琢成型的泥人质量变为1.6kg,
则泥人的体积为。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知道立方体土坯的边长,根据V=L3求出土坯的体积,已知土坯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其密度;在雕琢过程中,虽然土坯的形状发生变化,但土坯的密度不变,知道泥人的质量,利用公式求泥人的体积。
23.【答案】(1)92;102
(2)a;水蒸气
(3)不会;见解析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①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刻度值向上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上,那么此温度计的示数为92℃;
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一直保持在102℃不变,说明水的沸点为102℃。
(2)水沸腾时,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在升高时不断增大,故图a表示水沸腾。气泡内是水汽化而成的水蒸气。
(3)水沸腾后用大火加热,也不会使水温升高,因此不会使饺子更快煮熟。
【分析】 (1)①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读数。
②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不变的温度为沸点,据此分析。
(2)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破裂,表示沸腾时。
气泡内的物质是水蒸气。
(3)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据此分析。
(1)[1][2]图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面在90℃向上2小格,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为9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在第4min开始沸腾,温度一直保持在102℃,说明水的沸点为102℃。
(2)[1][2]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内是水蒸气,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大,故图a表示水在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
(3)[1][2]由于液体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水沸腾后用大火加热不会使饺子更快煮熟。
24.【答案】(1)同一高度
(2)B;实;照相机
(3)右;变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 组装器材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根据题意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距为40.0cm,u>2f,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图乙中B相同;此原理的应用为照相机。
(3)把LED光源从图甲向右移动25cm,此时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增大,且像会变大。
【分析】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炷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3)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进行分析。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1][2][3]焦距为10cm,物距为40.0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图乙中B相同;照相机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3)[1][2]把LED光源从图甲向右移动25cm,物距为15.0cm,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为了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往右移动。
25.【答案】(1)①用天平测量一定数量的绿豆的质量m;
②把绿豆放在一次性纸杯中,并往纸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做好标记,用天平测量出纸杯、绿豆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取出纸杯中的绿豆,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加入纸杯到标记处,用天平测出纸杯和水的质量m2。
(2)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
(1)绿豆之间存在空隙,直接测量体积会误差很大。此时可以将绿豆浸没在水中,则绿豆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绿豆本身的体积,因此可以这样设计: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量一定数量的绿豆的质量m;
②把绿豆放在一次性纸杯中,并往纸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做好标记,用天平测量出纸杯、绿豆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取出纸杯中的绿豆,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加入纸杯到标记处,用天平测出纸杯和水的质量m2。
(2)根据题意可知,只要计算出绿豆的体积,就能计算出绿豆的密度。
把绿豆放在一次性纸杯中,并往纸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做好标记,此时纸杯和纸杯中水的质量m水1=m1-m;
取出纸杯中的绿豆,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加入纸杯到标记处,此时水的质量比绿豆没有取出时水的质量增加了Δm=m2-(m1-m)=m2-m1+m;
增加水的体积;
绿豆的体积等于增加水的体积,即;
绿豆的密度。
【分析】(1)绿豆之间存在空隙,直接测量体积会误差很大。此时可以将绿豆浸没在水中,则绿豆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绿豆本身的体积,据此设计实验步骤;
(2)根据题意可知,只要计算出绿豆的体积,就能计算出绿豆的密度。
(1)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量一定数量的绿豆的质量m;
②把绿豆放在一次性纸杯中,并往纸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做好标记,用天平测量出纸杯、绿豆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取出纸杯中的绿豆,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加入纸杯到标记处,用天平测出纸杯和水的质量m2。
(2)把绿豆放在一次性纸杯中,并往纸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做好标记,此时纸杯和纸杯中水的质量m水1=m1-m
取出纸杯中的绿豆,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加入纸杯到标记处,此时水的质量比绿豆没有取出时水的质量增加了Δm=m2-(m1-m)=m2-m1+m
增加水的体积
绿豆的体积等于增加水的体积,即
绿豆的密度
1 / 1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请把各小题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她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小聪和家人在中秋节期间开车到天津游玩,在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后,小聪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表示最高限速为100m/s B.“100”表示最低限速为100m/s
C.此地距天津120km D.他家距天津120km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B.根据图片可知,圆形标志牌上的数字“100”汽车的行最高限速为100km/h,故AB错误;
CD.“根据图片可知,长方形标识牌上“天津120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天津还有120k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常见的交通标识牌的含义分析判断。
3.(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过程中,以飞船为参照物(  )
A.地面是静止的 B.发射塔是静止的
C.河流是静止的 D.宇航员是静止的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BC.根据题意可知,飞船升空过程中,地面、河流、发射塔相对飞船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它们是运动的,故ABC错误;
D.飞船升空过程中,宇航员相对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故宇航员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4.(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是某固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在BC段放热,温度不变
C.熔点是100℃ D.该物质在DE段吸热,温度升高
【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AB.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在BC段熔化时不但吸热,但是温度不变,即有熔点,则该物质为晶体,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保持不变的温度为0℃,则它的熔点为0℃,故C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在DE段,此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B.根据图片分析BC段是否吸热和温度变化;
C.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D.根据图片分析DE段是否吸热,以及温度变化。
5.(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的计时原理是(  )
A.光的折射特点 B.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特点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改变时,日晷表面上晷针的影子的方向随之改变,从而进行计时,则它的计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选C。
【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6.(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30°
B.反射角为30°
C.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B.根据图片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而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可知,反射角也为60°,故AB错误;
C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即60°+60°=120°,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7.(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是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为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纠正
B.图中为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纠正
C.图中为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纠正
D.图中为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纠正
【答案】C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为远视眼,远视眼要用凸透镜矫正,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判断。
8.(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下列设备中,应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验钞机
C.感应水龙头 D.测温枪
【答案】B
【知识点】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解答】A.红外线的频率小而波长长,可以用作电视遥控器,故A不符合题意;
B.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故B符合题意;C.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可制成红外线感应水龙头,故A不符合题意;
D.测温枪是根据不同温度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数量不同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用途分析判断。
9.(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中,某小组进行了图所示的实验,该小组正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  )
A.温度的关系 B.种类的关系
C.表面积的关系 D.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
【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一块玻璃被酒精灯加热,另一块没有被酒精灯加热,则二者水的温度高低不同,故该小组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温度,二是液体的表面积,三是表面空气流,根据图片分析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10.(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说“大铁锅”比“小铁勺”重,“铁”比“棉花”重,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指的是大铁锅的密度大 B.后者指的是铁的密度大
C.前者指的是小铁勺的质量大 D.后者指的是棉花质量大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 “大铁锅”比“小铁勺”重,指的是大铁勺的质量大,密度相同。“铁”比“棉花”重,指的是相同体积的铁的质量大于棉花,即铁的密度大,故B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质量表示物质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1.(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在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放有碘粒的试管在热水中充满紫色气体——升华吸热
B.乙图中,滴入酒精的瘪塑料袋在热水中体积变大——汽化吸热
C.丙图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窗玻璃出现冰花——凝固放热
D.丁图中,冷饮中加入冰块,得到的饮料会更冰凉——熔化放热
【答案】A,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 A.甲图中,放有碘粒的试管在热水中充满紫色气体属于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故A正确;
B.乙图中,滴入酒精的瘪塑料袋在热水中体积变大属于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故B正确;
C.丙图中,我国北方的冬季,窗玻璃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故C错误;
D.丁图中,冷饮中加入冰块,得到的饮料会更冰凉属于熔化现象,该过程吸热,故D错误。
故选AB。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12.(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制作了图所示的望远镜。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B.它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
C.通过该望远镜看到的像是正立的
D.通过该望远镜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答案】A,D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解答】 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镜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似,最终通过该望远镜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故选AD。
【分析】 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首先通过物镜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然后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似。
13.(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在测量小石块密度的过程中,某同学将游码归零后,分度盘上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该同学未调节横梁水平平衡,便对石块的质量和体积进行了测量,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天平的读数是71.8g
B.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cm3
C.石块的密度可能是3.56×103kg/m3
D.石块的密度可能是3.58×103kg/m3
【答案】B,C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A.根据乙图可知,天平标尺分度值为0.2g,则游码示数为1.4g,砝码质量为:50g+20g=70g,则天平的读数m=70g+1.4g=71.4g,
故A错误;
B.根据丙图可知,该量筒的分度值4mL,石块的体积V石块=V总-V水=80mL-60mL=20mL=20cm3,
故B正确;
CD.综上所述,石块的密度。因为天平称量时,没有平衡,指针左偏,会使测量的质量偏大,小石块的实际质量小于图乙中的测量数据,按照图乙测量的质量计算实际石块的密度要稍小于3.57×103kg/m3,可能是3.56×103kg/m3,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分析】 A.天平的读数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示数;
B.丙图中量筒的分度值已知,可读取水的体积和水和石头的总体积,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
C.因为天平称量时,没有平衡,指针左偏,会使测定的质量偏大,小石块的实际质量小于图乙中的测量数据,据此分析对石块密度的影响;
D.由上面的分析计算结果进行判断。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4.(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选用刻度尺测量更精确,其读数为   cm。
【答案】3.32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因为刻度尺A的分度值更小,因此选用刻度尺A测量更精确。
物体左侧对应刻度可估读为0.00cm,右侧对应刻度可估读为3.32cm,故物体的长度。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则测量越准确。根据图片确定二者的分度值,然后比较大小即可。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读出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即可。
15.(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所示,渔夫在叉水中的鱼时,看到的是鱼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鱼叉应瞄准看到的鱼   (“方向”、“上方”或“下方”)才能叉到鱼。
【答案】虚像;下方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如图所示,鱼身上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我们会看到成在实际位置上方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鱼的位置的下方,所以叉鱼时要瞄准看到的鱼像的下方,如下图所示:
【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知道看水中的物体如“鱼”、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
16.(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鼓声是由鼓的    产生的;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说明声可以传递    。
【答案】振动;信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与信息传递
【解析】【解答】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是声可以传递信息。故第1空填:振动;第2空填:信息。【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声音得知某事,是声能传递信息。
17.(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民间有“大雾不过晌”,“白露秋分夜”的说法。雾和露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吸热后又会发生   形成水蒸气,从而构成自然界的水循环(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液化;汽化
【知识点】物态和物态变化
【解析】【解答】(1)夜晚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在空中形成雾,在物体表面形成露水。
(2)这些小水滴吸热空气中的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形成水蒸气。
【分析】 (1)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2)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
18.(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探月成功并携带1731g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些月球样品到达地球后质量   ,密度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不变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1731g月球样品返回地球时,只是位置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不变。由于样品的物质种类和状态不变,因此它的密度不变。
【分析】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只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
19.(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通过图像可知:甲物质的密度是   kg/m3;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   。
【答案】2×103;2︰1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4cm3的甲的质量为8g,
则甲的密度为;
(2)根据图像可知,8cm3的甲的质量为8g,
则乙的密度为
那么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2g/cm3︰1g/cm3=2︰1。
【分析】 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密度公式可分别求出甲、乙的密度;进而可得出甲、乙的密度之比。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20.(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按要求完成以下作图:
(1)小利同学站在湖边看日出,同时也看到了水中的太阳,请在图甲中画出他看到水中太阳的光路图;
(2)我国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生火。”这是利用冰透镜对日聚焦取火的最早记载,如图乙所示,假设F为冰透镜的焦点,请你在图中完成光路。
【答案】(1)
(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1)首先通过A点作水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水面下方找到对应的像点A'。然后连接A'B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AO就得到入射光线,OB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可知,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下图所示:
【分析】 (1)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太阳A关于湖面的对称点A',为太阳A在湖中的像,连接A'B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AO、OB可得入、反射光线;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1)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太阳A关于湖面的对称点A',为太阳A在湖中的像,即湖中“太阳”。连接A'B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AO就得到入射光线,OB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假设F为冰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1.(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图是小东同学做的三个光学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A、B是两根相同的蜡烛,适当移动蜡烛B,发现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
(2)图乙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入射,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3)图丙、丁是研究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情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中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1)像与物大小相等
(2)不能
(3)靠近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所谓“重合”,即两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则蜡烛B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与镜面垂直,如果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则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3)根据丙和丁图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靠近。
【分析】 (1)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大小相等;
(2)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入射,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分析。
(1)A、B是两根相同的蜡烛,点燃蜡烛A,将蜡烛B移动至适当位置,蜡烛B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入射,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此时反射光线在纸板的前面,故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3)由图丙和丁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靠近。
22.(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深得百姓厚爱的传统民间艺术,其所用的土坯质量分布均匀。现用一块边长为10cm、质量为2.5kg的立方体土坯捏泥人。最后雕琢成型的泥人质量变为1.6kg,求泥人的体积。
【答案】解:根据题意可知,土坯的边长为10cm,
则这个立方体土坯的体积为V=L3=(10cm)3=103cm3=1×10-3m3;
土坯的质量为2.5kg,
则土坯的密度为;
雕琢成型的泥人质量变为1.6kg,
则泥人的体积为。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知道立方体土坯的边长,根据V=L3求出土坯的体积,已知土坯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其密度;在雕琢过程中,虽然土坯的形状发生变化,但土坯的密度不变,知道泥人的质量,利用公式求泥人的体积。
23.(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利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当水温上升到图温度计所示的温度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得到如下表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6 99 101 102 102 102 102 102 102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通过分析可知水的沸点为   ℃;
(2)实验时观察气泡如图a、b所示,图   (选填“a”或“b”)表示水在沸腾时的水中气泡体积变化情况;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水沸腾的知识,以煮饺子为例,在煮饺子过程中,当水沸腾后继续大火加热   (选填“会”或“不会”)使饺子更快煮熟。这是因为   。
【答案】(1)92;102
(2)a;水蒸气
(3)不会;见解析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①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刻度值向上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上,那么此温度计的示数为92℃;
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一直保持在102℃不变,说明水的沸点为102℃。
(2)水沸腾时,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在升高时不断增大,故图a表示水沸腾。气泡内是水汽化而成的水蒸气。
(3)水沸腾后用大火加热,也不会使水温升高,因此不会使饺子更快煮熟。
【分析】 (1)①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读数。
②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不变的温度为沸点,据此分析。
(2)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破裂,表示沸腾时。
气泡内的物质是水蒸气。
(3)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据此分析。
(1)[1][2]图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面在90℃向上2小格,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为9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在第4min开始沸腾,温度一直保持在102℃,说明水的沸点为102℃。
(2)[1][2]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内是水蒸气,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大,故图a表示水在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
(3)[1][2]由于液体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水沸腾后用大火加热不会使饺子更快煮熟。
24.(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小琴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F”字样的LED光源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了“探究凸透镜位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组装器材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除了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还应调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当光源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的像与图乙中的   相同的   (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把LED光源从图甲向右移动25cm,为了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往   (选填“左”或“右”)移动,像会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答案】(1)同一高度
(2)B;实;照相机
(3)右;变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 组装器材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根据题意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距为40.0cm,u>2f,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图乙中B相同;此原理的应用为照相机。
(3)把LED光源从图甲向右移动25cm,此时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增大,且像会变大。
【分析】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炷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3)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进行分析。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1][2][3]焦距为10cm,物距为40.0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图乙中B相同;照相机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3)[1][2]把LED光源从图甲向右移动25cm,物距为15.0cm,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为了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往右移动。
25.(2024八上·天津市期末)小东洗绿豆时发现绿豆是沉在水底的。他想测量一下绿豆的密度,于是找来以下实验器材:电子秤一台,小的空矿泉水瓶一个,一次性纸杯一个,足量的绿豆和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请你协助小东设计较为精确的实验方案来测量绿豆密度,要求: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
(2)写出绿豆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答案】(1)①用天平测量一定数量的绿豆的质量m;
②把绿豆放在一次性纸杯中,并往纸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做好标记,用天平测量出纸杯、绿豆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取出纸杯中的绿豆,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加入纸杯到标记处,用天平测出纸杯和水的质量m2。
(2)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
(1)绿豆之间存在空隙,直接测量体积会误差很大。此时可以将绿豆浸没在水中,则绿豆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绿豆本身的体积,因此可以这样设计: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量一定数量的绿豆的质量m;
②把绿豆放在一次性纸杯中,并往纸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做好标记,用天平测量出纸杯、绿豆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取出纸杯中的绿豆,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加入纸杯到标记处,用天平测出纸杯和水的质量m2。
(2)根据题意可知,只要计算出绿豆的体积,就能计算出绿豆的密度。
把绿豆放在一次性纸杯中,并往纸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做好标记,此时纸杯和纸杯中水的质量m水1=m1-m;
取出纸杯中的绿豆,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加入纸杯到标记处,此时水的质量比绿豆没有取出时水的质量增加了Δm=m2-(m1-m)=m2-m1+m;
增加水的体积;
绿豆的体积等于增加水的体积,即;
绿豆的密度。
【分析】(1)绿豆之间存在空隙,直接测量体积会误差很大。此时可以将绿豆浸没在水中,则绿豆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绿豆本身的体积,据此设计实验步骤;
(2)根据题意可知,只要计算出绿豆的体积,就能计算出绿豆的密度。
(1)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量一定数量的绿豆的质量m;
②把绿豆放在一次性纸杯中,并往纸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做好标记,用天平测量出纸杯、绿豆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取出纸杯中的绿豆,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加入纸杯到标记处,用天平测出纸杯和水的质量m2。
(2)把绿豆放在一次性纸杯中,并往纸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做好标记,此时纸杯和纸杯中水的质量m水1=m1-m
取出纸杯中的绿豆,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加入纸杯到标记处,此时水的质量比绿豆没有取出时水的质量增加了Δm=m2-(m1-m)=m2-m1+m
增加水的体积
绿豆的体积等于增加水的体积,即
绿豆的密度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