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梳理(第一单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梳理(第一单元)

资源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梳理(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天气
第1课时 我们关心天气
1.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不同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都有影响。
2.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常见的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等。天气是在变化的。
4.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大气中含有氮气、氧气、水汽等,我们称它为大气圈。
5.靠近地面的大气经常发生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发生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6.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7.天气情况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速、云量等方面来描述。
第2课时 认识气温计
1.不同的人对天气冷热的感觉不同,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气温,可以用气温计进行测量。
2.气温计由玻璃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常用的温度单位
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3.气温计读数:38 ℃,读作三十八摄氏度;0℃,读作零摄氏度;-4℃,读作零下四摄氏度。
4.天寒地冻时,液柱顶端会在0℃以下。
5.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6.气温计、体温计和水温计的量程不同。一般情况下,水温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100 ℃(标准大气压下,100℃时水沸腾),体温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人的正常体温通常为36~37 ℃),气温计量程一般在-30~50℃。
7.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用途,我们在使用时应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第3课时 测量气温
1.测量气温时,要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放置在通风良好、不受阻挡的草坪上,气温计离地面1.5米。
2.使用气温计时应注意:
①手持气温计,不要触碰玻璃泡;
②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
③放在距离地面约1.5米的高度,保持干燥;
④液柱高度稳定后再读数;
⑤读数时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3.气象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 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4.在天气观测记录中坚持记录每天的气温。观察长时间的气温变化时,天气观测记录中的气温应该在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第4课时 测量降水量
1.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一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
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3.我们可以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4.制作简易雨量器:选一个直筒透明杯;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注意“0”刻度的位置(以毫米为单位);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于防水;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
5.刻度条的“0”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6.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
7.通常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水量的多少来确定降水量的等级。
8.气象部门在暴雨到来之前,会发出预警。暴雨预警分四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红色预警等级最高。收到暴雨预警,我们尽量不要外出,做好安全防护。
第5课时观测风
1.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
2.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感觉到。
3.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风向袋等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
4.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如北风是由北方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方向吹来的风。
5.我们可以用风旗飘动的情况来描述风速。
6.风向袋、风向标等仪器都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7.风向标可以指示风向,风速仪可以测量风速。
8.风向标的箭头方向指的就是风向,红旗飘、落叶飞的方向是风向的反方向。
9.蒲福风力等级表是国际上常用的风力等级表。(有0到12级,共13个等级)
蒲福风力等级表
第6课时 观测云
1.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可以浮在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
2.观察云时,不能直视太阳。
3.根据天上云量的多少分为晴天(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云量少于四分之一)、多云(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云量多于四分之一不超过四分之三)、阴天(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云量超过四分之三)。
4.天气符号。
5.云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像羽毛、钩子的云;像鱼鳞的云;很厚的、大团的云。
6.太阳、云和雨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循环的过程之中。太阳提供热量,使得地球上的水不断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时遇冷凝结,形成云;当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增多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降落形成雨。
第7课时 天气预报
1.我们每天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或手机等了解未来天气。
2.通过对天气观测记录中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
①阴晴雨雪:预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态,包括晴天、阴天、降雨、降雪等。
②最高最低气温:提供未来几天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帮助人们了解温度变化范围。
③风向和风力:预报风的来向和强度,这对于航海、航空以及户外活动等非常重要。
④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包括台风、暴雨、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预警信息,以便人们做好防范措施。
4.天气预报中的天气符号。
5.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第8课时 天气的影响
1.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都会产生影响。
2.合理应对天气变化:下雨天,学生上学要带好雨具,农民晒谷子要提前收谷子;高温天气,学生上学要使用遮阳伞,建筑工人施工要避开中午高温时间。
科学阅读
一、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在天气预报正式发布之前,要经历收集数据、科学计算、气象预报员作出预报、天气会商等几个阶段。
①收集数据:借助卫星、气象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天气观测数据。
②科学计算: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
③气象预报员作出预报:气象预报员综合观测数据和计算机分析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作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④天气会商:计算出的数据并不一定准确,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工修正。一般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气象预报员的讨论,这称作天气会商。
⑤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公共显示屏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
二、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适量的雨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连日大雨或特大暴雨会使庄稼受淹,久不降雨则会造成干旱。
适宜的气温和光照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过高的气温会使秧苗受伤,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低温霜冻又会冻伤农作物。
冰雹、龙卷风等天气会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我们有了更多应对灾害天气的办法,如利用各种灌溉技术解决干旱问题、搭建大棚解决农作物冻伤问题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