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资源简介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2课,围绕“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三个核心维度梳理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脉络。在欧洲,战后满目疮痍的各国为恢复经济、应对冷战威胁,从欧洲煤钢共同体起步,逐步走向欧共体、欧盟,实现了从经济合作到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跨越,不仅推动西欧经济繁荣,更提升了其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在美国与日本,前者依托科技革命与政策调整,经历了战后繁荣、危机调整,最终在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后者凭借美国扶持、非军事化改革与对科技教育的重视,从战争废墟崛起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但也伴随政治右倾化的隐忧。这些变化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未改变其基本矛盾,却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格局与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关键视角。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学过二战、冷战等内容,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动有基础认知,且通过新闻了解欧盟、日本经济地位等现实信息,易关联历史与现实,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具备初步史料分析与表格归纳能力,能从数据、文字材料中梳理事件原因与影响。但学生也存在明显不足,理解欧洲联合的政治目的时易局限于经济层面;且面临中考压力,更关注史实识记,对“资本主义新变化是自我调整,未改基本矛盾”的深层逻辑挖掘不足,需借助对比分析与史料解读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漫画,概括二战后欧洲各国联合的目的、梳理欧洲联合的过程,认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材料,填写表格,归纳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及发展阶段,比较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学习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欧洲的联合、美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等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欧洲联合的原因、“新经济”与科技革命的关联、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教学法、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梳理、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同学们,二战让资本主义世界遭受重创,伦敦、柏林、广岛等城市沦为废墟,欧洲多国经济濒临崩溃。但短短几十年后,资本主义世界却呈现出新的面貌:欧洲国家从“仇敌”变为 “盟友”,组建起强大的区域组织;美国稳居资本主义霸主地位,还出现了 “新经济”模式;日本从战争废墟中崛起,成为经济大国。是什么推动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思考问题,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大反差提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欧洲的联合
背景——战后的欧洲 【引导】出示历史图片,二战后,欧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假如你是一个西欧国家的决策者,面对二战后的满目苍夷,你觉得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欧国家主要任务是什么? 【回答】立刻进行战后重建,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 引导学生代入决策者视角,直观感受经济重建需求。
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引导】出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材料分析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结果 【引导】出示西欧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西欧GDP增长率图表,引导学生图表分析,归纳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结果? 【回答】①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②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③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④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回答】20世纪50年代初: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培养史料实证与合作能力。 将抽象数据转化为直观认知,帮助学生理解西欧经济复苏态势。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引导】小组讨论:经济繁荣后,欧洲为何还要走向联合?提示从内部障碍与外部威胁角度分析。 【提问】思考:欧洲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回答】①西欧各国面积小,市场狭小;主权国家多,易形成关税壁垒和货币障碍,阻碍经济发展。②冷战对欧洲的威胁。 【回答】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联合自强,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以小组谈论和提问的方式,深化对联合根本目的的理解。
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引导】阅读教材,自主梳理欧洲走向 【回答】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联邦德国
联合的过程? 【讲授】出示图片,介绍欧盟——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盟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围成一个圆圈,表示欧盟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制作盟旗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2020年英国正式脱欧),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等六国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由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2013年,成员国达到28个。 自主梳理过程,培养时空观念。补充欧盟细节,具象化区域组织特征,强化学生记忆。
欧洲走向联合的意义 【引导】出示三则材料,请学生材料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意义? 【回答】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大大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冲击了两级格局,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通过材料分析意义培养历史解释能力,理解联合的深远影响。
环节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一)战后美国的发展 【引导】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变化示意图,阅读课本80页第一段,找出战后美国发展分几个阶段? 【讲授】出示图片,介绍“新经济”的意思是指这几年已经出现的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是经济的全球化,第二种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 【回答】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的繁荣;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危机与调整;20世纪90年代: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新经济”。 借图表划分发展阶段,直观呈现美国经济波动。讲解 “新经济”内涵,为理解科技推动经济铺垫。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 【引导】出示提纲,请学生合作探究,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时间、突破领域、重要成就和历史影响? 【提问】电子计算机何时诞生?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回答】20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回答】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人类开始迈进信息时代。 通过合作探究梳理科技革命要素,聚焦电子计算机的意义,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知,为美日发展原因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三)战后日本的发展 【引导】出示战后日本发展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得出历史结论。 【回答】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知道日本经济地位明确其崛起的成果。
(四)战后日本的崛起的原因 【引导】出示文字材料,请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得出战后日本的崛起的原因? 【回答】①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②大力引进先进科技③发展教 分析日本崛起的原因,培养历
【讲授】简要介绍“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的含义。 育。 史解释能力
(五)战后日本的崛起的影响 【引导】出示地图、时间轴和相关史事,引导学生结合内容归纳战后日本的崛起的影响? 【回答】(积极)日本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消极)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而日本的政治右倾化,不正视历史,不断增加军费,引起邻国的关注与不安。 通过史事分析历史影响,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环节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一)含义 【讲授】图示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又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大体上包括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两大类覆盖社会多个方面,使广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图示社会保障内容简化概念,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制度覆盖范围与核心作用。
(二)过程 【引导】阅读课本,自主梳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过程? 【引导】出示文字材料,小组讨论:你如何评价社会保障制度? 【回答】①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失业保险;②二战后英、法、联邦德国建成“福利国家”;③20世纪50年代美国修订《社会保障法》;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回答】①积极性: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②局限性: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高福利使一部分人丧失劳动热情,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引导自主梳理过程培养时间观念,明确制度发展脉络 小组讨论评价制度利弊,辩证看待其作用与局限,深化对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认知。
(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聚焦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开学习。欧洲为恢复经济、应对冷战,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起步,逐步形成欧共体、欧盟,实现从经济到 思考问题,认真总结。 帮助学生快速梳理知识体系;
政治一体化,既推动自身繁荣,也助力世界多极化。 美国历经战后繁荣、危机调整,90年代凭借新经济持续发展;日本依托美国扶持、科技教育投入,崛起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却暗藏政治右倾化隐忧。社会保障制度从罗斯福新政起步,二战后发展为福利国家,虽缓和阶级矛盾,但也加重财政负担。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未改变其基本矛盾,却为我们理解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格局与发展问题提供了关键历史视角。 同时强化“以史鉴今”的社会关联。
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能梳理欧洲联合、美日发展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史实。但对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基础的讲解较浅,学生难理解联合的关键前提;对美国“新经济”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联分析不足,部分学生未吃透“信息化”本质。后续需补充法德和解案例,增加硅谷科技发展素材,强化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升课堂实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