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航母佩剑, 刀尖舞者
——《一着惊海天》
学习目标:
1.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2 .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取,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和价值。
3.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012年,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母。但是如果不能实现舰载战斗机顺利起飞、降落,它就不能称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所以交付后不到两个月,辽宁舰就进行了歼-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并成功了,让我们来看一看相关的新闻报道,看一看那刀尖上的舞蹈。
笔尖上的舞蹈
阅读新闻,梳理新闻六要素。
何时: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至9时08分
何地:渤海某海域
何事: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
何人:飞行员,工作人员
何故:为了实现强军梦想如何:成功着舰,人们欢呼
这则新闻详细、生动地描写了舰载机着舰的整个过程,这种采用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的新闻体裁就是通讯。通讯常常作为消息的后续报道,将新闻事件深入化、形象化,以满足读者需求。
类型:人物通讯,事件/概貌/工作通讯。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舰体通常拥有巨大的甲板和坐落于右侧的舰岛。航空母舰一般是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舰船,舰队中的其他船只为其提供保护和供给,而航母则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能力。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澎湃( ) 桅杆( ) 浩瀚( )
娴熟( ) 默契( ) 咆哮( )
镌刻( ) 湛蓝( ) 殚精竭虑( )
pài
wéi
hàn
xián

xiào
juān
zhàn
dān
字词必记

( )着陆
( )着凉
( )着数
( )走着

( )承载
( )记载

( )降落
( )投降
堪( )堪称
勘( )勘探
殚( )殚精竭虑
惮( )肆无忌惮
zhuó
zhe
zháo
zhāo
zǎi
zài
xiánɡ
jiànɡ
kān
kān
dān
dān
澎湃: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这里形容发动机的轰鸣声。
凛冽:刺骨地寒冷。
娴熟:熟练。
镌刻:雕刻。
咆哮:形容人暴怒喊叫或水流奔腾轰鸣。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认真阅读课文,捕捉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聚焦关键词“着”,划分本篇通讯稿的三个层次,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5-20)
(21-26)
思考:作者如何用事实讲故事,让故事吸引人
1.用事实充分渲染紧张的氛围
2.用事实充分展现成功的喜悦
笔尖上的舞蹈
①第1、2段简略描写,展现出一种庄严、紧张而又 有条不紊的氛围。
② 第3、4两段引入背景资料,用比喻、数据突出着舰难度与风险,指出航母舰载机上舰的非凡意义
③第5-17段中,一串连续闪现又稍作定格的镜头(连续短句),将舰载机降落前的一段时间变成一个个小场景、小细节,呼应舰上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强化紧张氛围。
④ 第10段 军官兵的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人们的紧张,暗含背后心血付出的多。
⑤ ……
着舰前与着舰中,充分铺垫,营造紧张氛围,吸引读者学理念得到更新
舰中与着舰后,充分描写,展现行动成功的喜悦昂扬,具有感染力。
① 第17、18段,用精确的动词描写着舰的关键动作,整个过程自然连贯,一气呵成,写出了舰载机着舰动作的精准、娴熟。“轻巧灵活”“几近完美”“牢牢地”“稳稳地”等词在客观描写舰载机着舰姿态同时,蕴含了记者对飞行员精湛技艺的赞叹之情。
② 第19段,巨大的“V”字这一细节描写把现场画面定格在一个大写的“V”字上。巨大的“V”,是舰载机着舰的完美谢幕,是阻拦索的实际形态,更是着舰成功的胜利象征。
③ 第21段,回溯历程,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和一组排比,写出此次行动的异常艰难,衬托成功的价值非凡,将热烈气氛推向高潮。
④ 第22-25段,用催促声、赞叹声、快门声等各种声音烘托场面的热烈,来表现海军官兵因国家强大而流露出的激动自豪,传递出现场浓浓的爱国热情,结尾用简洁的语句强调着舰的历史意义。
小 结 :这样看来,要把事件讲清楚、吸引人,也不是一定要夸张与虚构,你发现作者讲好新闻故事的方法了吗?请用几个词概括。
笔尖上的舞蹈
思考:作者如何用事实讲故事,让故事吸引人
描写场面
充分铺垫
引用点睛
强调意义
心尖上的热爱
看来,作者为了写好这篇新闻没少花心思。但是,作者做的准备可不止这些。最后,请同学们再次细读文本,
思考:为完成这样优秀的通讯作品,作者做了哪些准备?
①辽阔的海面→他在甲板
②汪洋中的一片树叶→他在高空(获悉训练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有海上训练的辽宁舰,在高空中目睹了这一场景)
③飞行塔内的广播响了→进入辽宁舰岛塔台这一最佳采访位置
小结:在第一现场,从各角度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④世界公认难题→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起落架”“尾钩”
⑤多少人殚精竭虑→查阅资料+采访
小结2. 查阅了大量资料,并提前获得了各方面的支持。
总 结:
想要写好通讯,既要到现场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还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报道事件有充分了解,更要用心组织材料,突出重点,点明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着惊海天》这样优秀的通讯。新闻作品力求真实,创作空间虽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大,但他也是“笔尖上的舞蹈”,唯有拥有心尖上的热爱,才能写好写美!
作业
选做:进一步了解我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尤其其中的关键节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必做:阅读相关新闻消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阅读链接
我国航空母舰顺利
进行起降训练
上午九时,从陆地某机场起飞的歼-15飞机飞临辽宁舰上空。飞行员在完成对着舰环境的判断后,从舰尾进入,在光学助降系统和着舰指挥员的引导下,调整航向,对准跑道,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的尾钩牢牢钩住第二道阻拦索,滑行几十米之后稳稳停住,尾钩自动脱索,着舰一次成功。随后,在飞行员的操控下,机翼折叠,滑行至机务准备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