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O二五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十月阶段练习化学部分注:本卷选择题分为单項选择(1个正确选项)和不定向选择(1~2个正响途项),未特殊标注的为单项逸择题。第一部分认识溶液溶液贯穿生活与科学,溶液就在你我身边。根据你对溶液基咄知识的字习,完成1~1】题。1.氯化钠的水溶液俗称食盐水,氯化钠所含非金属元素的符号为A.CIB.AlC.NaD.Ca2.等质量少量物质加入等质量足量水中,形成悬浊液的是A.蔗糖B.面粉C.食用油D.白醋3.(不定向)消毒酒精由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和水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消毒酒精是纯净物B.消毒酒精的溶质是酒精,酒精由三种元素组成C.消毒酒精溶剂是水,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条件不变,密封的消毒酒精不会出现分层现象4.室温下某物质的溶液,若用表示,则倒出13后,剩余溶液可表示为05上盛AB.CD。5.某温度向100g饱和NO3溶液中加入10gKNO3充分搅拌并恢复室温,说法正确的是A.KNO3溶解度变大B.溶质质量变大C.溶剂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变大6.如图是某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某温度下,O2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B.压强一定时,溶解度:O2>N2C.O2溶解度比N2溶解度受压强影响更大D.由图可知,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第6恩图压强7.(不定向)已知t℃KNO,溶解度为60g。如图,t℃时向两份100g水中分别加入KNO3,充分溶解得到甲、乙溶液,说法正确的是KNO,A.·甲溶液是t℃KNO,的不饱和溶液60g、90g卫溶液质量:甲<乙甲v第7题图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Dt℃,向乙中再加50g水,得到饱和溶液t℃℃8.学习溶液的知识后,某同学对溶液的状态产生了兴趣。他分别在三个烧杯中加入甲物质并充分搅拌(甲不与水反应,实验均在20℃进行)。烧杯编号①②③水的质量205080加入固体的质量10.510.510.5现象烧杯底部有固体固体全部溶解固体全部溶解(1)20℃,烧杯中一定是甲的不饱和溶液,烧杯中一定是甲的饱和溶液。(2)三个烧杯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烧杯编号排序)。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E(3)为定量确认烧杯②的溶液是否饱和,将①中物质进行过滤,收集滤渣并干燥、称量,所得滤渣质量为2.5克。请据此判断20℃烧杯②中溶液是否饱和,并计算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写出判断依据和相关计算)。9.实验探究1:借助装置验证物质溶解过程的热量变化(1)从课堂实验获知,硝酸铵溶于水,容器外壁温度会降低。然而用右图装置实验,X为硝酸铵时,a、b液面高度相同。所得结论与课堂实验不符。a、b液面高度相同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写一条即可)。调整后,同学们得到了与课堂实验一致的结论。体(2)加入的固体X为氢氧化钠时,a液面低于b液面。说明氢氧化钠溶解(选填“吸热”或“放热”)。(3)猜想:某“冷敷袋”的制冷原理,可能与(选填“氢氧化钠”或“硝酸铵”)相同。实验探究2:探究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每组实验所用固体质量相等,均在室温进行)氯化钠碘碘M-5mL水_5mL水昼汽油⊙③⑦现象:①固体全溶②固体几乎不溶解③固体全溶解(4)分析:将②与③对比,可知(因素)能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将②与对比,可知溶质种类能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5)思考:当M为下列:时,②与④对比,不能得出“溶质种类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结论。A.蔗糖B.高锰酸钾C.大理石颗粒D.硝酸钾10.t℃将a、b两种固体各25g分别加入100g水中并充分搅拌,现象如图1。升温到t2℃现象如图2。(注:a和b均不含结晶水且不与水反应,图3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60温度图1图2图3(1)b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选填“M”或“N”)。(2)从t1升温到t2,a溶液的溶质质量(选填“变大”或“变小”)。图2中,烧杯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可采用方法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写一种即可)。溶11.(不定向)图为甲、乙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随质量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列正确的是分数A.t℃,40g甲加入1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B.tC,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40%C.40g乙加入70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低于t℃D.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减小而乙的溶解度增大温度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