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题高一年级地理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共(1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7、共(10分)(1)________ 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共(10分)(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15分)、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页(共2页)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题高一年级地理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B A A C B D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A B A C D C C B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B D C B D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共(15分)(1)_核聚变__,__电磁波__,_低纬___向___高纬___, ___高__,___晴朗___B___,_多阴雨天气,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_(3)A地海拔高,纬度较低,F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27、共(10分)(1)__古生__ ___③__或__④_____爬行类___(3)_裸子___,__蕨类__(4)_被子___,__哺乳___ ___人类__,___喜马拉雅山___28、共(10分)(1)__d____,___c__ ___北_____C____,__西南风_____①____,__近地面气温高时,多上升气流气压较低______A___,__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___29、共(15分)A_蒸发___,B_水汽输送_,C_降水__,D__地表径流_,E___地下径流___海上内__,_陆地内__,__海陆间____B___C____第2页(共2页)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题高一年级地理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共(1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共(10分)(1)________ 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共(10分)(1)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共(15分)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页(共2页)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年级地理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本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其中试题卷共4页,答题卡共2页。要求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图所示事物不能被称为天体的是( )A. 机场飞机、月球 B. 月球、陨石 C. 月球、陨石、待发火箭 D. 机场飞机、陨石、待发火箭2.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 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C.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3. 地球具有大气层的主要原因是( )A. 与太阳距离适中 B. 地球本身体积质量适中 C. 生物呼吸作用 D. 地球内部升温火山爆发4. 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B.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 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D.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其他行星多5. 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本次太空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可能会对“天宫课堂”向地球正常传输信号造成干扰的是( )A. 太阳活动 B. 昼夜交替 C. 太阳辐射 D. 地球运动6.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A. 色球,光球,日冕 B. 日冕,色球,光球 C. 光球,色球,日冕 D. 光球,日冕,色球7.2022年10月9日发射升空的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已观测到200多次太阳表面局部异常“增亮”现象。该现象及所在的太阳外部圈层是( )A. 太阳黑子光球层 B. 耀斑色球层 C. 日珥色球层 D. 太阳黑子日冕层8. 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①煤②石油③水能④核能⑤风能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关于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乙甲丙 C. 乙丁甲丙 D. 乙丁丙甲10. 与丙化石相同地质年代,陆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是( )A. 孢子植物时代 B. 裸子植物 C. 海生藻类 D. 被子植物11.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图),莫霍界面上下两侧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分别为( )地幔和地壳 B. 岩石圈和地壳C. 地幔和地核 D. 地壳和地幔12. 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A. 地壳上部 B. 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C. 下地幔 D. 地核13.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 个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2~27千米的高空,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高层大气15. 大气垂直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对流层天气现象多发,与人类关系最密切B. 平流层存在着电离层,可以反射有线电波C. 臭氧可以吸收红外线,减少皮肤癌等疾病D. 高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农业生产中,冬季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可减少霜冻带来的危害。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为地膜覆盖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能直接减轻夜晚低温对农作物造成伤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7.地膜覆盖农田可预防霜冻,主要是因为地膜能够( )A.增加大气逆辐射 B.增强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C.减少太阳短波辐射的总量 D.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散失18 综合考虑天气状况和下垫面性质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B. C. D.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名曰发海西,四时皆然”这里所说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上图中正确示意“台地早东风、午西风”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20.下列能表示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相反的是( )A.夜晚两地盛行海风,白天两地盛行陆风 B.白天两地盛行海风,夜晚两地盛行陆风C.白天台湾盛行海风,福建盛行陆风 D.夜晚台湾盛行海风,福建盛行陆风21. 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能缓解不同经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③能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④会对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22.水循环的意义( )①改变水体类型的空间分布②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③促进全球水体的不断更新④海陆间物质联系纽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诗人通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能代表“长江东逝水”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 B.③ C.⑤ D.⑧24.我国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5.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A. 蒸发 B. 降水 C. 下渗 D. 地表径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大题,共50分)26. 根据有关地理知识,读“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回答问题。(1)太阳作为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行发光的天体,其本身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______________反应,太阳通过__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纬度因素是影响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首要因素,一般来讲,按纬度由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从地势高度来看,海拔越________,太阳辐射越强;从天气因素来看,天气__________(选填“晴朗”或“阴雨”),太阳辐射更强。(2)上图中的A、B、C、D四地区,太阳辐射最贫乏的是______,其太阳辐射贫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3)A、F两地均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27.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1)三叶虫化石生存在____代地层中,可能存在于上图中____或____(填序号)地层。(2)上图中②地层主要可能找到____(选填“哺乳类”或“爬行类”)动物化石。(3)研究发现上图地区蕴藏着丰富煤矿,在②成煤期____植物繁盛,在③成煤期____植物繁盛。(4)①地层形成时期出现大量____植物,____动物,其中____的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此时发生了地质历史时期最大一次造山运动;现代高大山脉大都在此时期形成,如我国的____。28. 甲图为“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乙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图中a、b、c、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____________,表示风向的是____________,图示气压场在________半球(填“南”或“北”)。(2)乙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其风向是________。(3)乙图中①②两地相比,气流上升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4)乙图中A、D两处相比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A ,B ,C ,D ,E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 循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循环,图中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 循环。(3)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 环节(用字母表示)(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地理期中.docx 高一地理期中答案.docx 高一地理期中答题卡.docx 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试卷(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