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宜兴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摄影师在北京某地从朝东的窗口以相同位置拍摄太阳,绘制了二十四节气相同时刻太阳“8”字轨迹示意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时刻可能是当地( )
A.6:00 B.7:00 C.9:00 D.12:00
2.下图所示日期中,与节气①最接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5月16日某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因受暖锋影响,16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中M、N两地的气压最大差值可能接近( )
A.12.5hPa B.10hPa C.7.5hPa D.5hPa
5.影响甲地附近锋线两侧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团性质 B.昼夜长短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由图可知,图中区域的形成顺序由早到晚排列可能正确的是( )
A.ABDC B.CABD C.ACBD D.ADBC
7.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处海拔较高,应为断块山②断层处可能会形成泉水
③B岩层周围可能发现变质岩④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7年7月,代号为A-68A的冰山从南极洲冰架崩离并漂移,于2021年3月消失在南乔治亚岛附近。下图示意A-68A冰山漂移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监测A-68A冰山崩离—消融过程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
A.空间分析 B.遥感监测 C.大地测量 D.卫星定位
9.A-68A冰山对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的主要影响有( )
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海—气热量输送减少
③释放大量营养元素 ④海平面明显上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省区人口流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同为珠三角及周边地区的湖南、江西和广西三省,迁移至广州人口占比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环境差异 B.产业关联程度 C.语言文化差异 D.行政区划限制
11.北京、上海、广州的外来人口占比前十省区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出( )
A.随机选择性 B.近域集聚性 C.全局扩散性 D.圈层无序性
12.近年来上海外来人口中,来自江苏、浙江的人口占比相对稳定,而来自中西部省区的人口占比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上海( )
A.向长三角产业转移速度加快 B.与中西部省区交通阻隔增加
C.城市的辐射范围向西部扩展 D.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下降
希巴姆古城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为季节河)河谷旁的低山丘陵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5~10层不等的“摩天大楼”,这些大楼完全由泥土和木头建造而成。房屋外墙较厚,部分做成“夹心墙”。几乎每层楼都有上下两排窗户,下排的窗户比较大且贴近层底,上排的窗户比较小且靠近层顶。如图为希巴姆古城位置(左图)及建筑景观示意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希巴姆古城选址于哈德拉毛河河谷旁低山丘陵的主要原因是( )
A.靠近河流,利于全年通航 B.减少洪水威胁,而且利于防御
C.靠近河床,便于获取砂石 D.河谷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
14.建筑外墙采用“夹心墙”结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墙体隔热性能与结构稳定性 B.防止强风侵蚀导致墙体开裂
C.形成装饰性纹理以体现艺术特色 D.利用夹层空间铺设排水管道
15.楼层窗户的设计有利于( )
A.促进内外空气对流 B.增加室内采光面积
C.错位开窗增强防盗 D.收集雨水补给生活
黄河三角洲受海洋、黄河河道摆动、径流侧渗等的影响,形成了我国暖温带地区最年轻、最广阔、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口滨海湿地。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不断演替。下图为目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自然植被的空间分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内陆地区植被相比,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生长的环境特征是( )
A.土壤养分较少 B.地下水含盐量低
C.土壤含水率低 D.地下水埋藏较深
17.推测图中A区域由海变陆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湿地植被类型是( )
A.芦苇群丛 B.黑三棱群丛
C.盐地碱蓬群丛 D.假苇拂子茅群丛
县城城镇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小城镇(以牧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县政府所在地)空间布局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四种模式中城镇发展受地形格局限制最小的是( )
A.模式I B.模式II C.模式Ⅲ D.模式IV
19.模式Ⅱ中的交通干线最可能是( )
A.高速公路 B.高速铁路 C.河流 D.国道
20.研究牧区小城镇空间布局模式主要是为了( )
A.集约利用城镇空间 B.提升县城辐射功能
C.保护脆弱生态环境 D.扩大城镇人口规模
山地、绿洲和荒漠是石羊河流域的主要景观,特殊的景观本底条件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极不稳定。下图为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甲、乙、丙、丁四区域表示绿洲生态系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影响该区域“山地、绿洲和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子是( )
A.光照 B.径流 C.风向 D.植被
23.为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该地区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向为( )
A.甲—果林种植 B.乙—现代牧场 C.丙—水田农业 D.丁—封山育林
二、综合题
24.读图及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尤卡坦半岛位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不足200米,几乎全部由珊瑚层和多孔石灰岩构成。终年受信风带控制,气候南北差异显著。
材料二:如图示意尤卡坦半岛位置和地形。
(1)推断甲乙两地主要的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并从降水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尤卡坦半岛几乎全部由珊瑚层和多孔石灰岩构成,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出其对半岛地貌、水文(地表水、地下水等)、土壤等特征的影响。
尤卡坦半岛西海岸陆风更强,东海岸海风更强。尤卡坦半岛西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前,形成海风锋,为沿海地区带来一定的降水。当冷暖、干湿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干湿状况对气团密度的影响更大。
(3)在尤卡坦半岛海风锋的剖面结构图中,标出气流性质、方向、云雨区的位置。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荔枝是原产于岭南地区的特色果贡。隋唐前贡在岭南、唐宋贡在四川、元明清贡在福建。荔枝喜暖,忌低温。据研究,汉唐时期我国气温普遍高于现在,自宋朝开始气温普遍降低,直至20世纪初才开始转暖。
材料二:《太平寰宇记》首次将“从涪陵自万州取开州、通州宣汉县及洋州路至长安二千二百四十里”的路线命名为“荔枝道”(下图),2024年底,“荔枝道”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材料三:表为关于荔枝的部分文献记载。
时间 作者 文献记载
南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妃子园,在涪州(今涪陵)之西,去城十五里,百余株,棵肥肉肥,唐杨妃所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谓此。”
北宋 蔡襄 《荔枝谱》记载闽荔的行销范围“外至北漠、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琉求、大食之属”,涵盖了整个东亚地区。
(1)从市场角度,分别简述目前岭南和四川荔枝的比较优势。
(2)简述唐代“荔枝道”选择涪陵作为南端起点的主要地理条件。
(3)依据我国历史时期荔枝种植地域格局变化,分析其主要原因。
宋元时期四川荔枝种植萎缩: ;
宋代福建荔枝短时间内崛起: 。
(4)为协调“荔枝道”文化遗产整体开发与保护,指出沿线省市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应运而生。“一地”指的是上海光明集团绿色发展基地(位于广德市与郎溪县交界处的白茅岭农场);“六县”包括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安徽省郎溪县、广德市。
材料二下图为“一地六县”区位及其2024年人口、GDP与产业结构统计图。
(1)从产业结构角度,指出“六县”中升级潜力最大的县市并说明理由。
(2)推测“六县”中浙江县市旅游业比重占比高的原因。
(3)说明“一地”对促进“六县”绿色农业发展的作用。
(4)为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阐述“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的发展措施。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A
6.D 7.B
8.B 9.C
10.C 11.B 12.D
13.B 14.A 15.A
16.A 17.C
18.A 19.D 20.A
21.C 22.B 23.D
24.(1)甲:草原乙:森林
原因:甲地位于平原,地势低平,对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东北信风)抬升强度小,不易形成降水(地形雨)。乙地南部(西南)为山地,且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东西走向),能有效抬升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东北信风),形成降水(地形雨)。
(2)岩溶地貌广布;形成地下暗河和溶洞;地表水缺乏,河湖较少;土层浅薄。
(3)作图如下:
25.(1)岭南:产量大、品质好、种类多,市场竞争力强;四川:成熟期相对较迟,上市晚,错峰上市。
(2)唐代我国气温普遍较高,涪陵位于四川盆地,热量条件较好,接近适宜荔枝种植的北界;产地(涪陵)与京城(长安)距离较近;涪陵荔枝园集中种植,产量大、品质好、可供应量大;产地与京城有交通相连,交通便利。
(3)宋元时期四川荔枝种植萎缩:气候变冷,热量条件无法满足荔枝的生长需求,种植北界南移。宋代福建荔枝短时间内崛起:福建沿海地区海上贸易发达,市场扩大,促进荔枝商品化种植。
(4)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立统筹协作机制;根据不同地理条件,促进沿线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推进申遗,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6.(1)郎溪县该县第三产业比重最低,第一产业比重最高。
(2)地处低山丘陵地区,自然环境优美;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客源市场大。
(3)通过开展绿色农业产业合作,发挥“一地”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六县”提升农产品品质,培育农产品品牌,扩大农产品市场。
(4)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外联系;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培养技术人才,促进科技创新;通过分工合作,优化产业链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