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玉不琢不成器”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因为产生了碘的升华现象
2.最近,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低成本光伏材料——蜂窝状石墨烯。生产原理是:(石墨烯),然后除去,即可制得蜂窝状石墨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可以分为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
B.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C.俗称“纯碱”属于碱
D.该生产石墨烯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下列表格中各项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盐酸
B 胆矾 碘酒
C 纯碱 蔗糖
D 生石灰 熔融MgCl2 乙醇
A.A B.B C.C D.D
4.物质与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如: Al2S3+6H2O =2Al(OH)3↓+3H2S↑.根据上述方程式推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PCl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3
B.Mg3N2的水解产物是Mg(OH)2和NH3
C.NaF的水解产物之一是HF
D.CaO2 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5.已知是酸性氧化物。由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下列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6.下列几个反应的导电性变化,不符合图像的是
A.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 B.向稀硫酸中滴加溶液
C.向稀溶液中滴加溶液 D.向稀盐酸中滴加溶液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认识物质的方法。溶于水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水合a离子为水合钠离子
B.溶液导电时,水合钠离子移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C.固体溶于水前不能导电是因为无和
D.溶于水的电离过程为:
8.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Na+、Cu2+、
B.加入锌片能放出H2的溶液中:、K+、、Cl-
C.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中:Na+、、Al3+、
D.含有大量的溶液中:Na+、Mg2+、Cl-、Fe3+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将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2H+=Mg2++H2O
C.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将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H2CO3
10.为了实现下列各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A.KClO3→O2 B.NH→NH3 C.Fe→FeCl3 D.CO2→CO
11.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和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下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
B.过程②中,作氧化剂
C.由图知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D.回收S的总反应为
12.已知CaH2中Ca元素为+2价,对于反应CaH2+2H2O=Ca(OH)2+2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H2中H元素为+1价
B.H2O发生氧化反应
C.CaH2中的氢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H2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的质量比为1∶1
13.工业生产中除去电石渣浆(含CaO)中的S2-并制取硫酸盐的一种常用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上述过程I、II可知氧化性
B.过程I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微粒之比为2︰1
C.过程II中发生反应:
D.将10L渣浆中的S2-(浓度为320mg/L)转化为,理论上至少需要氧气6.4 g
14.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向①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
③将②)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 B.可能含有
C.一定含有 D.一定不含
二、多选题
15.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
B.水中的、、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
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增强
D.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
三、填空题
16.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向氢氧化镁固体中加入醋酸溶液一段时间后固体溶解: 。
(2)用稀盐酸除去铜锈(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 。
(3)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
(5)将打磨过的铝条放入硫酸铜溶液: 。
17.某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电位传感器可以测量不同溶液的电位值,根据电位值大小可比较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数值越大,氧化性越强;数值越小,还原性越强。测得几种物质的电位值如表所示(注:实验中进行酸化时均用稀硫酸)。
物质 (酸化) (酸化)
浓度 0.10M(M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
电位值 /mV 171 1130 603 662 116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浓度相同的下列三种溶液,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填序号)。
①②酸性③酸性
(2)已知与不能共存,由此推测下列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3)向含等浓度的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溶液(还原产物为),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已知四种氧化剂(均可氧化KI)对应的还原产物如下表。
氧化剂
还原产物 NO
请判断,等数量的四种氧化剂分别与足量KI作用,得到最多的是 (填化学式)。
(5)结合上述信息思考:对于含、的混合溶液,若控制性氧化而不氧化,则以下氧化方案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b.酸性 c.
(6)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还原产物为),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的 倍(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18.碘化钠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于医学和摄影。实验室制备NaI的基本步骤为: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K,将仪器B右侧的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捂住三颈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添加药品;
②向三颈烧瓶中滴入溶液,发生反应:;
③打开K,三颈烧瓶内有黄色S产生;
④关闭K,向三颈烧瓶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使气体充分逸出;
⑤把三颈烧瓶中的混合液倒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碳酸钡除去稀硫酸,再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NaI成品。
(已知:为有毒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充步骤①的实验现象 ;B中盛放稀硫酸和溶液的漏斗上连通管的作用为 。
(2)C装置的作用为 。
(3)步骤③中生成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步骤⑤中的“一系列操作”包括 、合并滤液和洗涤液、隔绝空气蒸发结晶等操作,其中隔绝空气的目的是 。
(5)在三颈烧瓶中加入5.08 g碘单质,最终得到产品的质量为5.28 g。则反应的产率为 。
参考答案
1.B
2.A
3.D
4.A
5.C
6.D
7.B
8.D
9.B
10.D
11.C
12.D
13.B
14.A
15.AC
16.(1)Mg(OH)2+2CH3COOH=2CH3COO-+Mg2++2H2O
(2)Cu2(OH)2CO3+4H+=2Cu2++CO2+3H2O:
(3)
(4)
(5)2Al+3Cu2+=2Al3++3Cu
17.(1)②③①
(2)A
(3)
(4)
(5)ac
(6)2.6
18.(1) 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
(2)吸收H2S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
(4) 过滤、洗涤 防止NaI被氧化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