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提升测试卷(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复习提升测试卷(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复习提升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氮气 B.纯净的空气 C.氧气 D.冰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粉末 B.倾倒液体
C.验满氧气 D.加热液体
3.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诗词隐含的化学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分子间间隔变小
B.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有新物质生成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D.汞可点为金,铁可浸为铜——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金元素信息图,下列对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79 B.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
C.核电荷数为276 D.原子序数为118
5.如图是X、Y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原子,Y为离子
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X粒子化学性质活泼,在反应中可失去6个电子
D.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
6.下列关于维生素 C(C6H8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4
B.维生素 C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C.维生素 C 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9:1:12
D.维生素 C 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6 个氧原子构成
7.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发现和合成量子点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硒化镉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别的材料,由硒元素和镉元素组成。硒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e属于金属元素 B.Se的原子质量为78.97
C.Se的原子核内有34个中子 D.Se2-的核外电子数为36
8.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图甲所示实验,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取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分别加入10mL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稀溶液中,用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中的压强,采集数据绘制成图乙所示曲线。根据实验及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分解时放出热量
B.分别加入土豆块和猪肝块,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均需120s
C.分别加入土豆块和猪肝块,装置内最终达到相同的压强
D.两种催化剂中,猪肝块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
9.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10.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 分子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11.如图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H2和Cl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二、填空与简答
12.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下列关于氧气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构成:氧气由氧原子构成
B.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C.用途:可用于炼钢及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D.生产:工业根据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2)结合图示、所学知识及生活体验分析,下列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间隔
B.微粒可能带电,但由微粒构成的物质不显电性
C.微粒是不停地运动,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
D.物质的密度与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及微粒间距离有关
(3)核电荷数为1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以上元素都位于第三周期的原因是 。
②氩气的化学式为 ,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原因是 。
(4)写离子符号:铝离子 、 硫酸根离子 。
(5)火箭可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二者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填字母代号)。
A.CO B.H2 C.O2 D.N2
13.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区别是 ,表中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填名称)。
(3)写出铝离子的符号 ,其核外电子排布与 原子相同。
14.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既要 ,又要防治水体污染。
某实验小组收集浑浊的河水,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得到蒸馏水。净水过程如下图所示。
(2)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
(3)操作①的名称是 。
(4)操作②中利用物质C的吸附性去除异味和一些可溶性杂质,C可能是 。
(5)操作③的名称是 。
(6)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你认为蒸馏水属于下列哪些物质类别______(填字母)。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单质 D.化合物 E.氧化物
(7)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物质是化学中常用的研究思路。请根据“科学史话——水的组成揭秘”,回答下列问题。
人们对水的组成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①在普里斯特利的研究中,“易燃空气”实际上是氢气。请写出其与空气混合后点火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在拉瓦锡的实验中,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制枪管,枪管内壁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同时得到了“易燃空气”,请写出表示这一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按照生产氢气过程中碳排放的多少可将氢气分为“灰氢”“蓝氢”“绿氢”。“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能发电来电解水制氢,整个过程无碳排放。写出生产“绿氢”的化学方程式 ,描述该反应的微观过程 。
三、实验题
1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 。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3)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选用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4)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设计实验检验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四、科学探究题
16.氯酸钾()受热分解能产生氯化钾和氧气,但反应速率很慢,为了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某兴趣小组对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质量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 收集所需时间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5 49
实验3 5 58
实验4 5 154
(1)写出实验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
(3)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对分解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4)要比较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
五、综合应用题
17.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C.园林采用喷灌、滴灌的方式可节约用水
D.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又要防治水体污染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天然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净水方法、分别是 、 。
②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C.玻璃棒要靠在一层滤纸的一边
D.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为保证宇航员正常的生命活动,空间站内的空气需与我们周围的空气组成相近,主要采用以下循环系统:
反应①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循环系统实现了氧气的循环利用,图中消耗氧气的反应是 (填序号);已知甲烷的化学式为,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和解析
1.B
【详解】A、氮气只含有氮分子(N2),是单质,属于纯净物,A选项错误;
B、纯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其他气体组成的,属于混合物,B选项正确;
C、氧气只含有氧分子(O2),是单质,属于纯净物,C选项错误;
D、冰是水的固态形式,只含有水分子(H2O),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D选项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竖起使药品滑入试管底部,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错误。
C、氧气验满应该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故选A。
3.D
【详解】A 、“露从今夜白”,露水的形成是因为温度降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故选项解释合理;
B、“煮豆燃豆萁”,燃烧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解释合理;
C、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解释合理;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汞可点为金”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汞原子不能变为金原子;“铁可浸为铜”是指铁与铜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该过程中原子种类也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原子种类发生改变的解释是不合理的,故选项解释不合理;
故选:D。
4.B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金原子的中子数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故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金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9,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A、X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为原子;Y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为原子,故A错误;
B、8号元素为氧元素,氧为“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12号元素为镁元素,镁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
C、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故C错误;
D、X为氧元素,Y为镁元素,两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镁,化学式为MgO,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2+8×1+6×16=176,故选项错误;B、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4.5%,故选项错误;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选项正确;D、由化学式可知,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故选C。
7.D
【详解】A、硒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且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Se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79-34=4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则Se的核外电子数为34,则Se2-的核外电子数为34+2=36,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由图乙可知,两个曲线压强上升至最高点后再下降,说明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压强下降,故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据图可知,当压强上升至最高点时反应结束,故加土豆块、猪肝块催化的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分别大约是65s、30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则装置内最终达到相同的压强,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加入猪肝块的反应中压强上升至最高点的时间更短,反应速率更快,故两种催化剂中催化效果更好的是猪肝块,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C
【详解】A. 图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它是按照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规律编排的,故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即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中右上角的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即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Ga。故B不符合题意;
C. 从图中的元素名称“镓”可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C符合题意;
D. 图中最下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构成分子相同,则化学性质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因为夏天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B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A、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H2和Cl2的分子个数比为1:1,其中一个氢分子没有参与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2.(1)BD
(2)ABCD
(3) 电子层数都为3层 Ar 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
(4)
(5)D
【详解】(1)A、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反应,说法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做炼钢及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说法错误;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通过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变为液态空气,根据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从而获得氧气,说法正确。
故选BD;
(2)A、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间隔,说法正确;
B、微粒可能带电,比如钠离子和氯离子,但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不显电性,说法正确;
C、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的,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说法正确;
D、物质的密度与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及微粒间距离有关,说法正确。
故选ABCD;
(3)①由图可知,第三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均有3个电子层,即电子层数相同;
②氩气的化学式为Ar;氩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则氩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4)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可知铝离子符号为: ,硫酸根离子符号为: ;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种类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除X外,其它各原子个数差分别是:C:2-2=0,H:8-4×2=0,N:2+2×2-0=6,O:2×4-2×2-4×1=0,所以3个X分子中共含有6个N原子,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N2,故选D。
13.(1)该周期中的原子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逐渐增加
(2) 质子数不同 硫元素
(3) Al3+ 氖
【详解】(1)同一周期中,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中的原子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逐渐增加;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核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硫元素和氧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Al3+;铝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1层上有2个电子,第2层上有8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14.(1)节约用水
(2)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使水逐渐澄清
(3)过滤
(4)活性炭
(5)蒸馏
(6)ADE
(7)
(8)
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
【详解】(1)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故填:节约用水;
(2)净水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使水逐渐澄清,故填: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使水逐渐澄清;
(3)操作①能将固液分离,该操作为过滤,故填:过滤;
(4)操作②中利用物质C为活性炭,该物质的吸附性去除异味和一些可溶性杂质,故填:活性炭;
(5)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操作③的名称是蒸馏,故填:蒸馏;
(6)蒸馏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故属于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ADE;
(7)①在普里斯特利的研究中,“易燃空气”实际上是氢气,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能燃烧,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点火,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在拉瓦锡的实验中,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制枪管时,高温的铁会与水蒸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同时释放出氢气,即“易燃空气”,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8)生产“绿氢”的反应为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微观过程为: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故填:;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
15.(1) 酒精灯 水槽
(2) B
(3) 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4)
(5) 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详解】(1)由图可知,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标号b的仪器名称是水槽,故填:酒精灯;水槽;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适用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选B,故填:;B;
(3)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即装置C,故填: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4)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5)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填: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16.(1)
(2)二氧化锰/MnO2
(3)有
(4)收集气体的体积
【详解】(1)氯酸钾在氧化铁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实验中收集50mLO2所需时间,MnO2作催化剂的用时最少,所以催化效果最佳的是:MnO2,故填:二氧化锰或者MnO2;
(3)由实验1和实验4对比可知,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加入KCl比没有加入KCl所用时间少,故KCl对KClO3分解有催化作用,故填:有;
(4)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可以采用测量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测量在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体积的方法。故除了可以采用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体积的方法,故填:收集气体的体积。
17.(1)AB
(2) 混合物 沉淀 吸附 ABD
(3) 分解反应 ②
【详解】(1)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活污水不能任意排放,否则会污染水资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园林采用喷灌、滴灌的方式可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为节约用水,既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又要防治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
(2)①天然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杂质,是混合物;净水方法X、Y分别是沉淀、 吸附;
②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故选项正确;
B、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故选项正确;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故选项错误;
D、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故选项正确;
故选:ABD;
(3)反应①为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该循环系统实现了氧气的循环利用,图中消耗氧气的反应是②;
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