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题组合练41.(2025·四川德阳一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亚硝酸钠用作食品防腐剂是利用其强氧化性B.某些油脂兼有酯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C.新型陶瓷在组成上不限于传统的硅酸盐D.新型储氢合金材料的研发利于氢能的利用2.(2025·广西南宁二模)NCl3可用于柠檬等水果的熏蒸处理,遇水发生反应NCl3+3H2ONH3+3HCl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的电子式为HB.HClO在溶液中能电离出Cl-C.H2O中含有sp σ键D.NCl3的VSEPR模型为3.(2025·辽宁大连模拟)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在空气中会被缓慢氧化,氧化过程如图所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0 g FeS2含有S2-的个数为2NAB.25 ℃和101 kPa下,22.4 L O2含有的质子数为16NAC.发生反应a时,0.5 mol FeS2转移的电子数为7NAD.0.1 mol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4.(2025·辽宁沈阳二模)在MnSO4溶液中依次加入(NH4)2S2O8溶液、FeSO4溶液、KI淀粉溶液和Na2SO3溶液,溶液颜色变化依次为①无色→紫红色;②紫红色→黄色;③黄色→蓝色;④蓝色→无色。已知每次加入的试剂均恰好反应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H4)2S2O8中的S显+7价,具有强氧化性B.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C.③中,生成了I2,淀粉作指示剂D.④中,还原性:I->S5.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装置气密性 B.测定醋酸浓度C.制取无水氯化镁 D.比较碳酸和硅酸的酸性6.(2025·东北三省三校联考)X、Y、Z、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三周期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X、Y、P位于三个不同周期,Y、Z处于不同主族,5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质沸点:P>Q>Z>XB.简单氢化物键角:Y>Z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PQ3制备单质PD.1 mol该化合物中有14 mol σ键7.(2025·广东惠州一模)利用以下装置探究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关闭阀门A、C,同时开始甲、乙两管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管皆变热,说明存在ΔH>0的反应B.甲、乙两管中产生气体,说明两管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开始时甲管产生气泡比乙管快,说明甲管中反应速率大D.NO2、NO均为酸性氧化物,故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选择题,每小题5分)1.[A] [B] [C] [D] 3.[A] [B] [C] [D] 5.[A] [B] [C] [D] 7.[A] [B] [C] [D]2.[A] [B] [C] [D] 4.[A] [B] [C] [D] 6.[A] [B] [C] [D] 8.丙酮与柠檬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合成假紫罗兰酮,再进一步可以合成有工业价值的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柠檬醛合成假紫罗兰酮的过程中官能团的种类数目不变[B]假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互为同分异构体[C]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分别与足量Br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分子中手性碳原子个数不同[D]柠檬醛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9.下列关于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N和SO2均为直线形分子[B]基态Cr和Fe2+的未成对电子数不同[C]CH4和CH3I分子中C—H的夹角相同[D]Na2O2和C2H4中均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10.铝土矿是生产金属铝的主要原料,其用量占世界铝土矿总产量的90%以上。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铝氢化钠(NaAlH4)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二氧化硅在“碱溶”时生成硅酸钠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提高“碱溶”效率,在“碱溶”前对铝土矿进行粉碎[B]“反应Ⅰ”的部分化学原理与泡沫灭火器的原理相同[C]“电解Ⅱ”中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4e-+4CO2↑+4HC[D]“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4NaH+AlCl3NaAlH4+3NaCl11.盐酸羟胺(NH2OH·HCl)可用于合成抗癌药,其化学性质类似NH4Cl。工业上制备盐酸羟胺的装置及含Fe的催化电极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从含Fe的催化电极流出沿导线流入Pt电极[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极区溶液的pH减小[C]电池工作时,当有标准状况下3.36 L H2参与反应,左室溶液质量增加3.3 g[D]X为H+和e-,Y为NH3OH+12.(2025·湖北武汉一模)实验室利用Cu(OH)2和KHC2O4、K2C2O4混合溶液反应制备K2[Cu(C2O4)2]·2H2O晶体。实验过程分为四步,步骤①~③实验试剂、反应温度及④结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中微热的目的是加速溶解[B]步骤②的反应为3H2C2O4+2K2CO32KHC2O4+K2C2O4+2H2O+2CO2↑[C]步骤④中析出晶粒大小顺序为Ⅰ>Ⅱ>Ⅲ[D]结晶后的操作为过滤、乙醇洗涤、低温干燥13.(2025·辽宁葫芦岛一模)Li、Fe、Se可形成一种新型超导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A点分数坐标为(1,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超导材料的化学式为LiFe2Se2[B]距离Se最近的Fe的个数为4[C]晶体密度为 g/cm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D]B点分数坐标为(,,)14.(2025·云南昆明一模)现有10.00 mL HCl和H2C2O4的混合溶液,二者的浓度分别为0.200 0 mol·L-1和0.100 0 mol·L-1。实验室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含碳粒子的分布分数δ[如δ(H2C2O4)=]及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表示δ(H2C2O4)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B]a点时溶液中存在c(H2C2O4)+c(HC2)+c(H+)=c(OH-)[C]pH≈2时,溶液中c(HC2)<10c(H2C2O4)[D]滴定曲线表明无法单独滴定上述混合酸中的HCl选择题组合练41.A 亚硝酸钠用作食品防腐剂是利用亚硝酸钠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延缓食品腐败变质,A错误;某些油脂的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兼有烯烃和酯类的一些化学性质,B正确;新型陶瓷在组成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硅酸盐体系,如碳化硅,C正确;新型储氢合金材料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H2,并与H2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其研发利于氢能的利用,D正确。2.A NH3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A正确;HClO是弱酸,电离方程式为HClOH++ClO-,B错误;水分子中氧原子为sp3杂化,氢原子的s轨道和氧原子的sp3杂化轨道“头碰头”重叠,存在ssp3 σ键,C错误;NCl3中心原子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VSEPR模型为,D错误。3.C FeS2由Fe2+和构成,并不存在S2-,A错误;25 ℃和101 kPa不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Vm=22.4 L/mol来计算O2的物质的量,B错误;反应a中FeS2转化为Fe2+和S,FeS2中Fe为+2价,S为-1价,1 mol FeS2被氧化时,Fe化合价不变,S由-1价升高到+6价,则转移电子数为14NA,故反应0.5 mol FeS2转移的电子数为7NA,C正确;胶体粒子是多个Fe(OH)3分子的集合体,0.1 mol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D错误。4.C 在(NH4)2S2O8中,存在过氧键(—O—O—),过氧键中的O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S为+6价,A错误;②中紫红色→黄色,是Mn氧化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5Fe2++8H+Mn2++5Fe3++4H2O,氧化剂Mn与还原剂Fe2+物质的量之比为1∶5,B错误;③中黄色→蓝色,是Fe3+将I-氧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淀粉作指示剂,C正确;④中蓝色→无色,是Na2SO3将I2还原为I-,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得还原性S>I-,D错误。5.B 检验气密性时注射器活塞运动方向应该向左,A错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醋酸,滴定终点溶液显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B正确;蒸发结晶会导致MgCl2完全水解,C错误;盐酸有挥发性,会与硅酸钠反应,D错误。6.C 根据共价键的成键特征可知,X、Q形成一个共价键,Y、Z、P形成四个共价键,根据X、Y、Z、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三周期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X、Y、P位于三个不同周期,Y、Z处于不同主族,则可推测X为H、Q为Cl,Y、Z、P分别为C、N、Al。铝通常情况下是固体,H2、N2和Cl2是气体,且H2、N2和Cl2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逐渐增大,沸点逐渐升高,A正确; CH4 为正四面体形,键角是109°28',NH3为三角锥形,键角是107°,则简单氢化物键角CH4 >NH3,B正确;AlCl3是共价化合物,不能用来电解制备单质Al,C错误;共价单键和配位键都是σ键,则1 mol该化合物中有14 mol σ键,D正确。7.B 甲、乙两管皆变热,说明存在放热反应,即存在ΔH<0的反应,A错误;甲、乙两管中产生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气体,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气体,二者均有元素化合价改变,即说明两管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由于两管产生的气体不同,不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即产生气泡的速率与压强、温度和溶解度有关,即反应开始时甲管产生气泡比乙管快,不能说明甲管中反应速率大,C错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NO2虽然能与NaOH反应但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NO不能与NaOH反应,故NO2、NO均不属于酸性氧化物,D错误。8.A 柠檬醛合成假紫罗兰酮的过程中,碳碳双键数目增加,醛基消失,官能团的种类发生改变,A错误;假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的分子式均为C13H20O,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分别与足量Br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分别为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的和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的,C正确;与碳碳双键相连的碳原子共平面,单键可以旋转,则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D正确。9.B HCN中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采用sp杂化,为直线形分子,SO2中硫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采用sp2杂化,空间结构为V形,A错误;Cr为第24号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未成对电子数为6,Fe为第26号元素,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Fe2+,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未成对电子数为4,因此基态Cr和Fe2+的未成对电子数不同,B正确;碘原子半径远大于氢原子半径,使得C—I键长大于C—H键长,因此CH3I分子中C—H的夹角与CH4分子中C—H的夹角不同,C错误;Na2O2中过氧根离子的氧原子间为非极性键,不存在极性键,D错误。10.B 铝土矿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Al2O3、SiO2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硅酸钠沉淀,过滤出Fe2O3、Na2SiO3,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电解碳酸钠溶液,阴极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阳极生成氧气和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分别循环到“碱溶”“反应Ⅰ”利用,氢氧化铝灼烧生成氧化铝,电解熔融的氧化铝生成金属铝,铝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NaH反应生成NaAlH4和氯化钠。在“碱溶”前对铝土矿进行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碱溶”效率,A正确;“反应Ⅰ”是[Al(OH)4]-+HCAl(OH)3↓+C+H2O,与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不相同,B错误;“电解Ⅱ”是电解碳酸钠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4e-+4CO2↑+4HC,C正确;“反应Ⅲ”是氯化铝和NaH反应生成NaAlH4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4NaH+AlCl3NaAlH4+3NaCl,D正确。11.C 由题图可知,氢气在Pt电极失电子,Pt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H+,含Fe的催化电极上NO→NH2OH·HCl,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NO+3e-+4H++Cl-NH2OH·HCl。由分析可知,Pt电极为负极,含Fe的催化电极为正极,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出沿外电路流入正极,即电子从Pt电极流出沿导线流入含Fe的催化电极,A错误;由分析可知,含Fe的催化电极为正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e-+4H++Cl-NH2OH·HCl,正极区H+浓度减小,pH增大,B错误;由分析可知,负极上H2~2e-,正极上NO~3e-,当有标准状况下3.36 L H2(即0.15 mol H2)参与反应时,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左室中含Fe的催化电极上参与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电极反应式为NO+3e-+4H++Cl-NH2OH·HCl,左室增加的质量为0.1 mol NO和从右室迁移过来的0.3 mol H+的质量,即0.1 mol×30 g·mol-1+0.3 mol×1 g·mol-1=3.3 g,C正确;NH2OH·HCl的化学性质类似NH4Cl,则NH2OH具有和氨类似的弱碱性,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NH2OH·HCl,所以题图中缺少的一步反应为NH2OH+H+NH3OH+,则X为H+,Y为NH3OH+,D错误。12.C 微热加速草酸晶体的溶解,A正确;步骤②中草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2.76 g K2CO3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3.78 g H2C2O4·2H2O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即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3,化学方程式为3H2C2O4+2K2CO32KHC2O4+K2C2O4+2H2O+2CO2↑,B正确;温度升高,晶粒生长加快,晶粒尺寸较大,所以步骤④中析出晶粒大小顺序为Ⅰ<Ⅱ<Ⅲ,C错误;K2[Cu(C2O4)2]·2H2O晶体微溶于冷水、酒精,酒精易挥发,又因为K2[Cu(C2O4)2]·2H2O受热时易分解,所以结晶后的操作为过滤、乙醇洗涤、低温干燥,D正确。13.C 由晶胞结构可知,Li的个数为8×+1=2,Fe的个数为8×=4,Se的个数为8×+2=4,则该超导材料的化学式为LiFe2Se2,A正确;以体内Se为观察对象,距离Se最近的Fe的个数为4,B正确;晶体密度为×1021 g/cm3,C错误;B点位于体心,B点分数坐标为(,,),D正确。14.B 滴定过程中随NaOH溶液体积增大,pH增大,H2C2O4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其分布分数逐渐减小,HC2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其分布分数先增大后减小,C2分布分数一直增大,则曲线①表示δ(H2C2O4)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曲线②表示δ(HC2)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曲线③表示δ(C2)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曲线④表示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A正确;a点时加入了40 mL NaOH溶液,恰好和HCl、H2C2O4完全反应,得到c(NaCl)∶c(Na2C2O4)=2∶1的混合溶液,电荷守恒为c(Na+)+c(H+)=c(OH-)+c(Cl-)+c(HC2)+2c(C2),元素守恒为c(Na+)=c(Cl-)+2c(HC2)+2c(C2)+2c(H2C2O4),联立两式得2c(H2C2O4)+c(HC2)+c(H+)=c(OH-),B错误;没有加入NaOH溶液时,即横坐标为0,此时曲线①的纵坐标为0.8,曲线②的纵坐标为0.2,说明溶液中c(HC2)∶c(H2C2O4)=0.2∶0.8=0.25,即发生电离的c(H2C2O4)=0.02 mol·L-1,电离出的c(H+)=0.02 mol·L-1,加上HCl电离出的H+,溶液中c(H+)=0.22 mol·L-1,==0.22×0.25=0.055,pH≈2时,c(H+)=0.01 mol·L-1,=0.055,c(HC2)=5.5c(H2C2O4),则c(HC2)<10c(H2C2O4),C正确;滴定曲线第一次突变,消耗V(NaOH溶液)=30 mL,对应HCl和H2C2O4第一步电离的总酸量,故滴定曲线表明无法将HCl单独滴定出来,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组合练4答案.doc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组合练4(学生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