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答案1-5 BACBB 6-10 ABCCC 11-15 CBACB2. 【解析】A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单位要统一3.【解析】 D选项,颜色加深的原因是因为浓度增大,平衡不移动6. 【解析】【详解】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相当于增大了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大,没有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故A正确;B.增加氧气的浓度,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B错误;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具有一定的反应限度,SO2和O2不能全部转化为SO3,故C错误;D.加入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7. 【解析】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热,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灼热的炭与的生成一氧化碳,为吸热反应,且为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镁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为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为放热反应,且为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8. 【解析】 H=反应物中键能总和-生成物中键能总和,则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 H=4akJ/mol+2bkJ/mol-2mkJ/mol-4nkJ/mol=(+4a+2b-2m-4n)kJ/mol;9. 【解析】【详解】A.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E(g)+F(g)A(g)+2B(g),故A错误;B.降低温度,正逆反应均降低,故B错误;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E(g)+F(g)A(g)+2B(g),平衡后,增大E的浓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正向移动,F的转化率会增大,故C正确;D.K只受温度的影响,增大c(A)、c(B),温度不变,因此K保持不变,故D错误;10.【解析】A.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ΔH<0,A正确;B.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由图中信息可知,过程b的活化能比过程a的活化能低,因此可以判断过程b使用了催化剂,B正确;C.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D.过渡态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为活化能,即图中峰值越大则活化能越大,图中峰值越小则活化能越小,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慢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越慢;由图中信息可知,过程b发生两步反应,第一步生成中间产物,中间产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且活化能较第二步要大,因此第一步为吸热反应且反应较慢,D正确;11.【详解】①C是固体,没有浓度可言,不影响反应速率,故①正确;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气体物质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②错误;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③正确;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体积变大,参加反应的气体的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④错误;12. 解析 试管a中溶液的颜色橙色加深,说明降温该反应逆向移动,该反应的ΔH>0,A错误;实验b加入2 mol·L-1 NaOH溶液,使c(H+)减小,实验c加入2 mol·L-1硫酸溶液,使c(H+)增大,所以实验b、c探究的是溶液中c(H+)对化学平衡的影响,B正确;平衡常数K=,K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K不变,C正确;试管e溶液中加入K2Cr2O7固体,使Cr2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D正确。14.【详解】A.A、C两点的反应温度相同,压强C点>A点,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则反应速率:AB.根据分析,温度T2>T1,A点温度高于B点,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平衡常数,B正确;C.两点的反应温度相同,压强C点>A点,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物质的浓度增大,c(NO2)增大,体系内气体颜色加深;增大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使c(NO2)减小,但平衡移动的趋势是微弱的,总的来说C点c(NO2)的比A点大,故A、C两点气体的颜色:A点浅,C点深,C错误;D.A点温度高于B点,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16. 【答案】(1) ①. 放出 ②. 135(2)+248 (3)①. 613 ②. ③. 步骤I 吸热17. 【答案】(1) ①. 0.25 ②. 0.025mol/(L min) ③. 75% ④. 30% ⑤. > (2)BD Ⅱ P3>P2>P1 (可写小数)18、【答案】(1) 玻璃搅拌棒;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 1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3) 不相等 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4)△H1=△H2<△H3(5) 51.819.【答案】(1) 浓度 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入同一热水浴中)(2) 碱性 酸性(3)排除阴离子种类差异带来的干扰(4)秒表(5)ADE都江堰市领川万汇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度上期高二10月月考化学命 题 人: 审 题 人:考试时间: 75分钟 满 分: 100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选择题)4至8页,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相对原子质量 H 1 N 14 O 16 Na 23 S 32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每一个小题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符合要求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 对于反应I2(g)+H2(g)2HI(g),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 移走部分HI B. 升高温度 C. 通入大量氦气 D. 降低体系温度2. 已知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②;③;④。下列有关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 ④>③=②>① B. ①>④>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④>③>②>①3. 下列措施或现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N2(g)+3H2(g)2NH3(g) ΔH<0,合成氨工业中需要采用高压的条件B. 制取乙酸乙酯过程中,实验人员通过加入过量的乙醇来提高乙酸的转化率C. N2(g)+3H2(g)2NH3(g) ΔH<0,工业上有利于合成氨选择在500℃而不是常温下进行D. 对于反应平衡时,缩小容器的体积,颜色先变深再变浅。4. 和存在平衡: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恒温时,向恒容反应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速率不变B. 恒温时,缩小容器的体积,平衡正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平衡常数减小C. 恒容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D. 在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时,适宜的条件为高温、低压5. ,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A、B发生反应:。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反应过程中A、B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前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B. 前内,A和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KJC. 化学计量数之比D. 内,A的转化率为37.5%6. 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B. 增加氧气的浓度,能够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C. 只要选择适宜的条件,SO2和O2就能全部转化为SO3D. 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7.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与盐酸的反应 B. 灼热的炭与的反应 C. 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 D. 的催化氧化8. 已知键能数据:C-H为akJ/mol,O2中看作O=O为b kJ/mol,C=O为m kJ/mol,H-O为n kJ/mol。则可计算CH4(g)+2O2(g)=CO2(g)+2H2O(g) H,此反应 H是A. (+4a+2b-2m-2n)kJ/mol B. (+4a+b-2m-4n)kJ/molC. (+4a+2b-2m-4n)kJ/mol D. (+4a+2b-m-2n)kJ/mol9. 某温度下A、B、E、F气体反应体系达到化学平衡,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2B(g)2E(g)+F(g) B. 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C. 平衡后,增大E的浓度,F的转化率会增大 D. 增大c(A)、c(B),K增大10. 已知:2SO2(g) + O2(g) 2SO3(g) ΔH,不同条件下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反应的ΔH<0B. 过程b使用了催化剂C. 使用催化剂不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D. 过程b发生两步反应,第一步为吸热反应,且反应较慢11. 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①增加碳的量 ②将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的压强增大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的体积增大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12. 在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aq)(橙色)+H2O(l)2CrO42-(aq)(黄色)+2H+(aq),某同学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具体实验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e溶液中,平衡正向移动,Cr2O72-的浓度增大B.试管a中溶液的颜色橙色加深,说明该反应的ΔH<0C.实验b和c探究的是c(H+)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与试管e比较,试管d溶液中的值不变13. 已知298.15 K时,可逆反应Pb2+(aq)+Sn(s)Pb(s)+Sn2+(aq)的平衡常数K=2.2,若溶液中Pb2+和Sn2+的浓度均为0.10 mol·L-1,则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A.向右进行 B.向左进行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14.对于反应 ,在温度为、时,平衡体系中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A、C是T2曲线上的点,B是T1曲线上的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B.反应速率:AC.气体的颜色:A深、C浅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15.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 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80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B的转化率减小 D. C的体积分数减小第Ⅱ卷(非选择 共55分)16.(共14分) 化学能与热能在生产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各题。(1)对烟道气中的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CO还原法:一定条件下,由和CO反应生成S和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每生成16gS(s),该反应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kJ。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催化重整反应为:。已知: ;;。该催化重整反应的=_______。(3)利用可制备乙烯及合成气(CO、)。有关化学键键能(E)的数据如下表:化学键 H-H C=C C-C C-HE(kJ/mol) 436 a 348 413①已知 ,则a=_______。②已知的燃烧热是890.31kJ/mol,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③制备合成气反应历程分两步,步骤I:;步骤Ⅱ:。上述反应中(ads)吸附性活性炭,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图:决定制备合成气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步骤I”或“步骤Ⅱ”),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填放热还是吸热)17. (共14分)Ⅰ.我国提出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采用“催化加氢制甲醇”方法可以将资源化利用。反应原理如下:反应①:(1)恒温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①:,测得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时间 0min 3min 6min 9min 12min0 0.50 0.65 0.75 0.751 0.50 0.35 a 0.25①___________;3~6min内,___________。②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__。③第3min时___________第9min时(填“>”、“<”或“=”)(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反应器发生以上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①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A.B.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C.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 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Ⅱ.甲烷与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工艺发生的反应为 。当投料比时,不同温度、压强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1)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若,则点对应状态下,写出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代入数据,无需算出结果) MPa2。(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18、(共14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因此反应热的研究对于化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100ml 0.5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100ml 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和盐酸溶液一并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 。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配制100ml 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镊子、玻璃棒、量筒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将100ml 0.5mol·L-1盐酸改用100ml浓硫酸所测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反应过程中NaOH溶液的浓度为0.55mol·L-1不是0.5mol·L-1的原因是(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 ℃-1.为了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1 20.0 20.2 23.22 20.2 20.4 23.43 20.3 20.5 25.6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计算生成1molH2O的热量为 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共13分)某实验小组以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分组实验 催化剂① 溶液 无② 溶液 无③ 溶液 溶液④ 溶液+少量稀盐酸 溶液⑤ 溶液+少量NaOH溶液 溶液(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探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由于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分析下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① 环境能增大分解的速率;② 环境能减小分解的速率。③基于以上结论该小组提出可以用固体与溶液反应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组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和对分解的催化效果,分别设计了如下图甲、乙两种实验装置。(3)有同学提出将,改为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4)若利用乙实验可进行定量比较分析,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为 。(5)使用催化剂催化分解的反应中,催化剂改变了 (填字母序号)A.活化分子百分数 B.反应限度 C.反应焓变 D.反应路径 E.反应活化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答案.docx 高二化学上10月月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