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28届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 选择题
一、二、选择题:
题号 1题 2题 3题 4题 5题 6题 7题 8题 9题 10题
答案 A B D C B D C BC BC BCD
第II卷 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
11.(1)8 0.02 (2)2 (3)(每空2分)
12.(1)0.080 0.506 (2)小于 (3)大于(每空2分)
四、计算题:(学生有合理的其他方案,也可得分)
13.解:(1)由加速度的定义式:
解得:a=5m/s2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初末速度的关系,有:
解得:x=350m
14.解:(1)在打开降落伞后的运动过程,有:
解得展伞时距离地面的高度:
(2)在打开降落伞前的运动过程,有:
解得伞兵在打开降落伞前下落的高度:
则直升机悬停时距离地面的高度:
(3)落地时,速度刚好为5m/s时,伞兵在空中的运动时间最短,
设伞兵在打开降落伞前、后的运动时间分别为、,
有:
则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
15.解:(1)下落点到第3条径迹上端的时间
设相机曝光的时间间隔为T,则从下落点到第3条径迹上端的时间:,
解得:T=0.05s
(2)下落点到第3条径迹下端的时间
则单次曝光时间:
(3)下落点到第9次曝光结束所需的时间:
则小球第1次与地面碰撞前瞬间的速度:
小球第1次反弹的速度:
第n次反弹速度:
从小球第1次反弹开始,到第n()次反弹经历的总时间
小球第1次与地面碰撞的瞬间,至第6次与地面碰撞所需的时间
或等差数列求和
答案第6页,共8页秘密启用前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28届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3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整个高中物理中,我们会学习很多是矢量的物理量。根据目前你所学的知识,请你判断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物理量全部为矢量(  )
A.加速度、瞬时速度、速度变化量 B.速度、时间、加速度
C.路程、速度、平均速率 D.温度、位移、平均速度
2.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重庆科技馆精心策划了“科承古今·强国筑梦”主题科普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带孩子打卡体验,让市民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科技强国的澎湃力量。图为我校某同学从彩云湖校区打车去重庆科技馆的导航截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汽车轮胎上一点的运动时,可将轮胎视为质点
B.利用途中不同的行程规划,可计算出每条线路的平均速率
C.以树木为参考系,行驶的汽车中的乘客是静止的
D.推荐路线需要用时32分钟,是指时刻
3.科学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究、积累和总结的过程。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高中物理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科学研究方法,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这里用比值定义法定义了一个新物理量——加速度,这个式子说明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成正比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将地球看成一个没有体积,只有质量的质点,应用了极限的思想方法
C.伽利略用实验的方法,直接得到了自由落体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4.2025年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在北京亦庄举行,天工机器人(如图1)冲线完赛,夺得冠军。在比赛中,甲、乙两台机器人在某段直线赛道上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关于0~t1时间内两台机器人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t=0时刻,甲、乙两台机器人在同一位置
B.t1时刻,机器人乙的速度小于机器人甲的速度
C.0~t1时间内,机器人甲的位移小于机器人乙的位移
D.0~t1时间内,甲、乙两台机器人的距离增大
5.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
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  )
A.21s B.17s C.16s D.13s
6.以 v0=4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2s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 10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
A.30m B.35m C.40m D.75m
7.将一物块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现给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力,以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立即改为水平向左的力,以加速度运动,经过两倍的时间物块回到了原位置,则两次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8.关于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若物体的速度变化率逐渐变大,则加速度一定变大
C.若物体速度在某一瞬间为0,则物体此时的加速度不一定为0
D.若物体的加速度为正值,则物体一定在加速
9.潜艇从高密度海水突然进入低密度海水时,浮力会快速减少,使得潜艇急剧下沉,这种现象称为“掉深”。某潜艇在沿水平方向缓慢行驶时,突然出现“掉深”现象。以此时为时刻,测得后续过程中潜艇竖直方向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像是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绘制的
B.内潜艇的竖直方向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潜艇在时刻,潜艇沿竖直向下方向运动的深度达到最大值
D.内潜艇的竖直方向平均速度小于
10.在两条平行相邻直线车道上有a、b两汽车,当a汽车经过静止的b汽车时,开始计时,已知a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图像、b汽车的加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取a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第4s内两车运动方向均为正方向
B.前2s内b汽车速度变化率大于a汽车
C.开始计时后,两车只可以相遇一次
D. 0~6s内两车间最大距离为75m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7分)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6分。
11.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测量沿斜面运动小车的瞬时速度。接通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放手让小车带动纸带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记录下小车的运动信息。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实验。图2是实验得到的三条清晰的纸带,已知该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回答下列问题: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约为 V,打点的周期为T= s。
(2)在处理纸带1、纸带2时,均用D、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代替E点的瞬时速度,若不考虑测量误差,则纸带
(选填“1”或“2”)更精确些。
(3)对纸带3,c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用T和图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1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数字化实验系统)和斜面,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实验中使用的挡光片形状均为 ,其凸起端的部分用于挡光。第一次实验时,该同学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时,使挡光片的凸起端对齐车头。依次更换四个挡光片,将小车从斜面轨道上同一位置P由静止释放,获得了4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二次实验时,他将挡光片左右倒置,使挡光片的凸起端对齐车尾,仍将小车从斜面轨道上同一位置P由静止释放,又得到了4组实验数据(本题未给出)。
不同的挡光片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s) 速度(m/s)
A 0.15425 0.520
B 0.11209 0.515
C 0.07255 0.512
D 0.03510 0.506
(1)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四个挡光片中,最宽的挡光片的宽度 m(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三位);表中与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最接近的是 m/s。
(2)第二次实验时,他将挡光片左右倒置,使挡光片的凸起端对齐车尾,仍将小车从轨道上同一位置P由静止释放,得到的4组实验数据分别与第一次实验数据比较,每组数据中测量的通过光电门时间都应该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一次实验的数据。
(3)在进行误差分析时,结合上面表格中的数据,该同学想到:第一问第二空的结果应该(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真实值。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41分,其中13题10分14题13分,15题1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结果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必须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
13.福建舰2022年6月17日下水,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如图所示,某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跑道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航母始终保持10m/s的巡航速度,舰载机滑行10s后,速度达到60m/s时即可升空,求:
(1)舰载机的加速度大小。
(2)舰载机从启动到起飞,相对地面滑行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14.在一次低空跳伞演练中,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某一高度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当速度达到50m/s时,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恒定的加速度12.5m/s2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取)
(1)若伞兵落地时的速度是5m/s,求展伞时距离地面的高度h。
(2)若伞兵落地时的速度是5m/s,求直升机悬停时距离地面的高度H。
(3)若直升机悬停时距离地面的高度H可以自由设定,试分析并求出伞兵在空中的最短运动时间 。
15.某同学利用数码照相机连拍功能研究运动物体的残影,拍摄过程中每次曝光以及曝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固定不变。实验者使一弹性小球从某砖墙前自由落下的同时开始连拍,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图中1、2、3……是由于小球的运动而在照片上留下的模糊径迹)。测得每块砖的厚度均为l0=5cm,第3条径迹的长度为l3=2.2cm,且下落点到第3条径迹上端的距离恰为1块砖的厚度。小球刚好在第9次曝光结束时,第1次与地面碰撞,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及碰撞时间。求:(g取)
(1)相机每隔多长时间曝光一次。
(2)连拍过程中的单次曝光时间。
(3)若小球每次与地面碰后速度反向,大小仅为碰前的一半。试求从小球第1次与地面碰撞的瞬间,至第6次与地面碰撞所需的时间。
第1 页,共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