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高一月考地理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航天器成功撞击了一颗距离地球约1100万千米的名为迪莫弗斯的小行星,此次撞击将迪莫弗斯的轨道周期缩短了约32分钟。下图为迪莫弗斯小行星被撞击时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迪莫弗斯小行星( )
A.属于地月系 B.拥有独立的运行轨道
C.拥有大气层 D.属于河外星系
2.选择该小行星进行测试实验的主要优势是( )
A.天体体积大,测试难度低 B.距离地球近,任务周期短
C.重力环境强,稳定性高 D.大气稠密,减缓撞击速度
岩层就像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诉说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出露岩层经历了晚古生代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地质时期的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未知岩层所处地质年代可能是( )
A.侏罗纪 B.古近纪 C.石炭纪 D.泥盆纪
4.关于图所示岩层形成地质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碎屑岩形成时期被子植物繁盛 B.页岩形成时期蓝细菌大爆发
C.粉砂岩形成时期裸子植物兴盛 D.石灰岩形成时期蕨类植物繁盛
当地时间2025年2月25日13时37分,加拿大温哥华岛地区(50.25°N,129.65°W)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①地壳 B.①软流层 C.②地幔 D.②岩石圈
6.图中( )
A.①与②交界为莫霍界面,横波向下通过后消失
B.①与②共同组成岩石圈,位于地球上地幔顶部
C.③与④合称为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D.③与④交界为古登堡界面,纵波传播速度加快
太阳活动周期中,太阳的活动会经历两个极端:极小期和极大期。在极小期,太阳的活动相对较平静,太阳黑子较少;而到了极大期,太阳活动就会比较频繁,太阳黑子数量猛增,太阳风暴会频繁出现。2024年10月,NASA宣布太阳活动正式进入了有记录以来的第25个极大期。2024—2025年,太阳活动频繁,引发地球强烈的磁暴,全球卫星导航误差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造成全球卫星导航误差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宇宙射线损坏卫星传感器 B.太阳风削弱卫星太阳能供电
C.高能粒子喷发扰动电离层 D.太阳辐射干扰地面基站信号
8.此次太阳活动极大期期间,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加拿大魁北克(52°N)出现极光 ②信鸽归巢率上升
③全球农业欠收率提高 ④空间站宇航员暂停舱外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新到老排序正确的是( )
A.丁、乙、丙、甲 B.甲、乙、丙、丁
C.丙、甲、丁、乙 D.乙、丁、丙、甲
10.与图中甲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
A.海生藻类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例如,一棵山毛榉树一年可撒出4亿粒花粉), 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长期存留下来。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桦树花粉占优势,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我国辽宁南部8000~10000年前的气候特点是( )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12.考古专家可以从含有孢粉化石的地层中了解到当时的( )
①植被类型 ②植被年龄 ③地貌特征 ④气候特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 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炎热,岩浆活跃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其典型的“塬、墚、峁”地貌(如下图所示)是地球各圈层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历史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该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完成下面小题。
14.“塬、墚、峁”地貌的演化序列,直观地体现了哪个地球外部圈层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最为剧烈( )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15.材料中提到的“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是通过影响哪个圈层,进而改变了黄土高原的地貌演化进程( )
A.改变了大气环流模式,减少了沙尘输送
B.改变了水循环强度,增加了降水量
C.改变了植被覆盖率,影响了地表稳定性
D.改变了黄土的内部结构,降低了其抗蚀性
16.若未来一段时间内,黄土高原气候趋向暖干化(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同时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发挥效益,植被覆盖率稳步提升。据此推断,关于“塬、墚、峁”地貌的演化趋势,最可能的是( )
A.塬面面积萎缩加速,新的墚、峁大量生成
B.现有沟壑加速下切、变深,但溯源侵蚀减弱
C.整体地貌趋于稳定,现存塬得到保护,沟壑植被恢复
D.风力侵蚀作用取代流水侵蚀成为主导地貌力量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关于以上四幅等高线地形图名称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
A.新月形沙丘 南方丘陵梯田 喀斯特峰丛 洪(冲)积扇
B.南方丘陵梯田 新月形沙丘 喀斯特峰丛 洪(冲)积扇
C.南方丘陵梯田 新月形沙丘 洪(冲)积扇 喀斯特峰丛
D.新月形沙丘 喀斯特峰丛 洪(冲)积扇 南方丘陵梯田
18.有关①景观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沉积颗粒从坡底到坡顶增大 B.沉积颗粒从坡底到坡顶减小
C.迎风坡坡度大 D.背风坡坡度小
下图为我国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某段河流中下游的发育状况。读图完成小题。
19.关于图中甲乙两河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侵蚀岸,泥沙堆积量大 B.甲为堆积岸,泥沙堆积量小
C.乙为侵蚀岸,泥沙堆积量小 D.乙为堆积岸,泥沙堆积量大
20.若未来一段时间,乙处沉积的颗粒物逐渐变大,说明该河流在演化过程中的流速变化是( )
A.没有变化 B.先慢后快 C.逐渐变快 D.趋于缓慢
第II卷(非选择题)
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新疆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年日照时数为2550~35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80%,年辐射照度总量比我国同纬度地区高10%~15%,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5%-25%,居全国第二位。新疆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于五大区域,即天山南麓、天山北麓、东壁东部、北隆中部和北疆北部。下图示意我国年太阳辐射总分布。
(1)简述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规律。(8分)
(2)分析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8分)
(3)与新疆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少,简要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势西高东低,其河床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河谷呈宽窄相间的串珠状,自东向西逐渐展宽,河谷沙丘冬春季节发育速度快。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的地理位置。
(1)简述雅鲁藏布江宽谷地段风沙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2)推测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貌自东向西面积变大的原因。(8分)
(3)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沙丘冬春季节发育速度快的原因。(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D A C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B C C A B D C
共20分
【答案】(1)总体分布不均,西多东少(4分);高值中心分布在青藏高原,其次是新疆、内蒙古等西北地区(2分);低值区主要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部及江南丘陵等地(2分)。8分
(2)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4分);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时长增加(2分);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且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2分)。8分
(3)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状况;日照时长。4分
22.共20分
【答案】(1)枯水期河流水位下降,沉积物在河床出露;河谷地区山谷风将沉积物吹起;在山坡处风速下降,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沉积,形成风沙地貌。(6分)
(2)青藏高原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东部地区的河谷年降水量较多,风沙作用较弱,风沙地貌面积较小;自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风沙作用增强,风沙地貌面积增大。(8分)
(3)冬春季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漫滩、江心洲大面积出露,为风沙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冬春季谷地多大风,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冬春季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固沙作用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