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树立法治观念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 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树立法治观念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 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新课导入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遵守社会规则
4.1维护秩序靠规则
提升法治素养
社会生活讲道德
4.2遵守
规则
5.1文明有礼
5.2诚实
守信
6.1树立法治观念
6.2学会依法办事
5.3友善
待人
思考:梦里的为什么被抓走?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
道德修养: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理解法治观念的含义,认识到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健全人格:培养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法治态度。
责任意识:认识到个人在法治社会中的责任,激发社会参与感和法治实践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自学导航-问题指引
1.法律的含义及要求?
3.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
2.法治意识的含义?
4.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
解码法律
交通瘫痪
食品安全问题
犯罪暴力事件增多
家庭暴力
结合漫画,思考如果没有法律的后果。
思考:法律对我们有着怎样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反家庭暴力法》
通过写作练习表达法律观点。特别是宪法和刑法中的基础条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于心需要特别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要点。特别是法律常识和社会公德部分需要重点掌握。如知识产权和网络安全相关法规。定期进行知识点自我检测很必要。道德修养是终身的学习过程。如交通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知识。定期复习是巩固记忆的有效方法,持续关注社会现实才能学以致用。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重点包括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1、法律的含义和要求? ★
①含义: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民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P46
②要求: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P46
生活中的这些违法行为是哪些因素造成的?给我们什么警示?
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树立法治意识
探究二:法治意识的含义
探究二:法治意识的含义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
——哈罗德·伯尔曼
思考:结合以上名言,你如何理解法治观念?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卢梭
提示: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环节2 识法治
生活中的这些违法行为是哪些因素造成的?给我们什么警示?
【笔记】2.法治观念的体现(含义?)P47
法治观念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高铁上霸座
闯红灯
非法集资
法治观念淡薄,树立法治观念。
“被欺凌者真倒霉!要是没人把视频上传网站、没人起诉,她这点事算啥?”
就算没人上传视频,欺凌本身就不对啊!法律保护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咱们得从心里认可这点,不能等出了事才知道错误!
针对欺凌事件,班级讨论时,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
辨析:你赞同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小李
小美
我赞同小美的说法,她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小李的说法体现了他的法治意识较弱。面对欺凌行为,我们要提高维权意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笔记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①②③P46P47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P46蓝字
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
③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P47)
探究四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热点链接:“8.3栀子花开汉服馆涉消费纠纷冲突案”
思 考一 :店主和游客都被行拘,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我们要敬畏和信仰法律。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探究四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思 考二 :假如你是店主,面对该游客的行为,你会如何做
回顾店主的做法及处理结果:店主刘某(男,35岁)多次劝离无果后推搡王某颜左肩,导致王某颜从座椅上摔倒,背部着地,至120救护人员到场将其送医检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刘某涉嫌故意伤害他人被处五日拘留;
提示:在多次劝离无果后,我会第一时间选择报警,用法律来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利。
(1)敬畏和信仰法律。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
②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笔记】 3.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 ★
探究四: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
探究四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材料分析:某高校学生小王在网上找兼职,对方要求先交"押金"500元,承诺工作后返还。小王交钱后,对方消失无踪。
思考一:小王为什么会受骗?
提示:缺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知识,不知道用人单位不得收取押金。
思考二:如果学过相关法律,可以如何避免?该案例说明学习法律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查证企业资质、保留证据、向劳动部门投诉。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探究四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P48探究与分享
提示:法治手抄报、国旗下法治讲话等;学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意识,提升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展演、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
法律学习宣传活动
法律知识竞赛
法律辩论赛
模拟法庭
思考: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说说你的收获。
(2)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①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
②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笔记】 3.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 ★
探究四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P49探究与分享:
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容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
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意,态度嚣张,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
提示:两位乘客的做法是错误的。两位乘客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违反了法律规定,也违背了道德和社会责任。他们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警示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位乘客行为的看法。
探究四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热点材料:8月10日,有游客拍下在北京八达岭长城检票口见到的一幕,电子大屏上滚动播放着今年五月5名游客在长城刻划的违法行为,上述游客均被公安机关处以5日拘留并处200元罚款。
延庆区长城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若游客的行为涉及违法,有关部门会进行相应处罚,根据情节轻重,有些游客还会被纳入景区黑名单。
思考:在生活中如何树立法治观念呢?
提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①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
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笔记】 3.怎样树立法治意识?★
知识总结
课堂笔记—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P47-49①②③
(1)敬畏和信仰法律。P47
敬畏法律规则,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
(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P49
遵守规则、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2)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P48
学习基本法律常识,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




本课课堂小结
树立法治观念
做法:①敬畏和信仰法律。
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法律
内涵: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要求: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法治观念
含义:
原因:
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离不开社会规则,法律是判断违法准绳。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学以致用
1.下面是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的法治主题教育活动摘要。
☆“法律案例我审判”——模拟法庭
☆“法律知多少”——法律知识竞赛
☆“法治宣传进课堂”——法律学习宣传活动
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 )
A.学会独立慎思,守好道德底线
B.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C.完善法治思维,学会调控情绪
D.锻炼意志品质,增强抗挫能力
B
2.下面漫画警示我们要( )
①敬畏和信仰法律,就能树立法治意识②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守法
③崇尚法律,用法治维护所有权益
④珍爱生命,不做危害安全的事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3.“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启示我们( )
A.法律可以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
B.法治时代只需要法律,不需要道德
C.要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
D.遵守社会规则,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C
4.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不断发生,不少未成年人倚仗自己“未成年人”的身份为所欲为。央媒发声:“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从法律角度看,这要求青少年( )
①主动学法、用法,自觉遵纪守法
②要严惩校园霸凌者,维护校园安定
③敬畏和信仰法律,敬畏法律规则
④坚持完善各项制度,减少校园霸凌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A
5.学校开展“法律在我心中”普法宣传活动,活动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法治观念相对薄弱。如果你也存在这种情况,你打算( )
A.把法律作为自己唯一的行为准则
B.主动学习法律,参与法治实践活动
C.把法律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任务
D.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
B
6.2025年“3·15”晚会曝光了“冷冻虾仁加工中超量添加保水剂”“用廉价木薯粉条冒充红薯粉条”等现象。有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是因为某些商家缺乏法治观念。对此,你想对商家说( )
①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②学好法律,提升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③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
④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