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一微题型2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一微题型2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微题型2 化学与传统文化
核心精讲
1.传统文化涉及“物质”的判断
(1)“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其“硇水”指的是 。
(2)药物“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这里的“鼻冲水”指的是 。
(3)《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 。
硝酸
氨水
石油
(4)《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 。
(5)《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 。
(6)《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 。
(7)《梦溪笔谈·器用》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的
“剂钢”是指铁的 。
铜盐
K2CO3
CaCO3
合金
(8)《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 。
(9)古籍中对“鍮石”有如下记载:“鍮石,自然铜之精也。今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炼成者,假鍮也”。其“鍮石”指 ,“假鍮”指 的合金。
蛋白质
铜单质

2.传统文化涉及“变化”的判断
由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联系化学反应,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 和 。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3.古代化学技术
“灌钢法” 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在 0.02%以下)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 ①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
②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
③合金熔点低于成分金属
“烧酒” “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
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蒸发
结晶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煎炼”涉及蒸发结晶
典例示范
[典例1] (2025·云南卷,1)画中有“化”,多彩中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岩彩壁画颜料所用贝壳粉,主要成分属于硅酸盐
[B]油画颜料调和剂所用核桃油,属于有机高分子
[C]竹胎漆画颜料赭石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耐酸、碱
[D]水墨画墨汁的主要成分碳,常温不易被氧化
D
【解析】 贝壳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碳酸盐,A错误;核桃油属于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B错误;氧化铁(Fe2O3)能与酸反应,不耐酸,C错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D正确。
[典例2] (2024·黑吉辽卷,1)文物见证历史,化学创造文明。东北三省出土的下列文物据其主要成分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
[A]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
[B]北燕鸭形玻璃注
[C]汉代白玉耳杯
[D]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
A
【解析】 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北燕鸭形玻璃注是玻璃制品,属于硅酸盐材料;汉代白玉耳杯是玉,属于含有微量元素的钙镁硅酸盐材料;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是陶器,属于硅酸盐材料;综上A选项材质与其他三项材质不同,不能归为一类。
[典例3] (2025·河北卷,1)河北省古建筑数量大,历史跨度长,种类齐全,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列古建筑组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B
[A]基石 [B]斗拱 [C]青瓦 [D]琉璃
【解析】 古建筑中的基石一般使用石质材料,常用的石材有花岗岩、青石等,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青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均属于无机物,A错误;斗拱是由木材制成的,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化合物,B正确;青瓦是由黏土烧制而成的传统建筑材料,黏土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的铝硅酸盐,属于无机物,C错误;琉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无机物,D错误。
思维建模
“传统文化”类试题解题三步法
题型验收
1.(2024·广西卷,1)《天工开物》记载:软浆车榨蔗汁,一石(dàn)汁下石灰五合,取汁煎糖,冷凝成黑沙,黄泥水淋下成白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灰可中和蔗汁中的酸性物质
[B]“冷凝成黑沙”是结晶过程
[C]“黄泥水淋下”的目的是脱色
[D]“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
经典再现
D
【解析】 石灰为碱性物质,可与蔗汁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A正确;
“冷凝成黑沙”即将热蔗糖水冷却结晶,是结晶过程,B正确;“黄泥水淋下”可将黑色晶体变成白色,即实现脱色目的,C正确;“白糖”是由蔗糖制得的,故其主要成分为蔗糖,D错误。
2.(2024·新课标卷,7)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
[C]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D
【解析】 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正确;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B正确;竹子可用于造纸,竹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其造的纸的主要成分也是纤维素,C正确;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不是硅酸盐,D错误。
3.(2024·湖北卷,1)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下列化学原理描述错误的是(  )
C
选项 发明 关键操作 化学原理
[A] 制墨 松木在窑内焖烧 发生不完全燃烧
[B] 陶瓷 黏土高温烧结 形成新的化学键
[C] 造纸 草木灰水浸泡树皮 促进纤维素水解
[D] 火药 硫黄、硝石和木炭混合,点燃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2023·新课标卷,7)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
[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
[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
C
【解析】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 (C6H10O5)n,其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是一种天然高分子,A正确;羟基磷灰石又称羟磷灰石、碱式磷酸钙,其化学式为Ca10(PO4)6(OH)2,属于无机物,B正确;熟石膏的主要成分为2CaSO4·H2O,Ca(OH)2为熟石灰的主要成分,C错误;Fe2O3为红色,常被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俗称铁红,D正确。
1.(2025·广西柳州二模)壮族“三月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饰的主要材质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B]米酒酿造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C]铜鼓表面铜绿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铜
[D]绣球所用棉、麻线的主要成分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B
模拟预测
【解析】 银饰的主要材质是金属银,属于金属材料,而非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米酒酿造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将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属于化学反应,B正确;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而非氢氧化铜,C错误;棉、麻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虽然纤维素和淀粉的化学式均为 (C6H10O5)n,但两者的聚合度n值不同,两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D错误。
2.(2025·四川达州二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以下几种文物的原料富含有机高分子的是(  )
[A]巴式柳叶铜剑
[B]东汉上釉砖
[C]宋徽宗赵佶的真迹《白鹰图》
[D]清代玉镯
C
【解析】 巴式柳叶铜剑主要成分为铜,属于金属,A错误;东汉上釉砖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宋徽宗赵佶的真迹《白鹰图》绘画载体为绢本,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富含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清代玉镯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
3.(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古代技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下列古代技术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粮食酿造白酒 [B]用黏土烧制陶瓷
[C]用青铜铸制食具 [D]用炉甘石炼锌
C
【解析】 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烧制陶瓷时,陶土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用青铜铸制食具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符合题意;炉甘石(主要成分ZnCO3)与木炭混合加热后得到锌,有新物质生成,D不符合题意。
4.(2025·云南曲靖二模)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化学知识,判断错误的是(  )
[A]牛虎铜案(战国)的材质是青铜,青铜属于合金
[B]《溪山行旅图》(北宋)的材质是绢,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金镶红蓝宝石冠(明),镶嵌的红蓝宝石属于金属材料
[D]青花人物凤尾尊瓷器(清)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C
【解析】 青铜是铜锡合金,牛虎铜案(战国)的材质是青铜,青铜属于合金,A正确;绢是丝织品,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溪山行旅图》(北宋)的材质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正确;红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等,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而不是金属材料,C错误;青花人物凤尾尊瓷器(清)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烧结制成的,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