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六微题型3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鉴别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六微题型3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鉴别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微题型3 物质的分离、
提纯与检验、鉴别
核心精讲
1.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4)“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物质的分离、提纯常用装置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
(2)用玻璃棒引流 (1)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1)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2)冷凝水下进上出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圆底烧瓶中盛冷水,升华属于物理变化
3.物质的检验、鉴别
(1)常见物质的检验。
物质 检验试剂或
用品或方法 现象
H2O 无水CuSO4 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O2 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Cl2 湿润的淀粉
碘化钾试纸 试纸变蓝
NH3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蓝
SO2 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加热后颜色又恢复
CO2 澄清石灰水 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且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O O2 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NO2 H2O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
生成无色气体
乙醛 新制氢氧化铜 混合后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新制银氨溶液 混合后水浴温热,
有银镜出现
淀粉 碘水 溶液变蓝
蛋白质 灼烧 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2)现代测定(鉴定)方法。
测定方法 获得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的信息
质谱法 相对分子质量
元素分析法 结合相对分子质量获得分子式
红外光谱 确定含有的基团和官能团
核磁共振谱图 碳、氢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晶体X射线衍射 确定分子结构
分光光度计 物质的浓度
典例示范
类型一:物质分离、提纯
C
类型二:物质检验与鉴别
[典例2] (2025·安徽卷,2)以下研究文物的方法达不到目的的是(  )
[A]用14C断代法测定竹简的年代
[B]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玉器的晶体结构
[C]用原子光谱法鉴定漆器表层的元素种类
[D]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古酒中有机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D
【解析】 14C断代法是通过测定有机物中14C的残留量确定年代,竹简为植物制品,适用此方法,A不符合题意;X射线衍射法是通过衍射图谱分析物质的晶体结构,玉器为晶体矿物,适用此方法,B不符合题意;原子光谱法是通过特征谱线鉴定元素种类,可用于分析漆器表层的元素种类,C不符合题意;红外光谱法用于分析分子的官能团和结构,有机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需用质谱法测定,D符合题意。
题型验收
1.(2025·河北卷,7)如图所示装置(加热、除杂和尾气处理装置任选)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制备和检验的是(  )
[A]电石与饱和NaCl溶液
[B]Na2SO3固体与70%的浓硫酸
[C]大理石与稀盐酸
[D]Al2S3固体与水
经典再现
C
【解析】 电石与饱和NaCl溶液反应制备C2H2,C2H2中含有不饱和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制备和检验,A不符合题意;
Na2SO3固体与70%的浓硫酸反应制备SO2,SO2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制备和检验,B不符合题意;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CO2不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检验,C符合题意;Al2S3固体遇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和H2S,H2S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制备和检验,D不符合题意。
2.(2025·湖南卷,4)只用一种试剂,将Na2SO4、(NH4)2CO3、AlCl3、KNO3四种物质的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
[A]NaOH溶液
[B] AgNO3溶液
[C] H2SO4溶液
[D] Ba(OH)2溶液
D
【解析】 NaOH溶液与AlCl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过量时沉淀溶解,与(NH4)2CO3加热会释放NH3,但常温下可能无法明显区分,与Na2SO4和KNO3均不反应,无现象,无法区分,A不符合题意;AgNO3溶液与Na2SO4反应生成微溶的Ag2SO4,与(NH4)2CO3反应生成Ag2CO3沉淀,与AlCl3反应生成AgCl沉淀,与KNO3不反应,但三种沉淀均为白色,无法明确区分,B不符合题意;H2SO4溶液仅与(NH4)2CO3反应产生CO2,有明显现象,与其余三者均不反应,无现象,无法区分Na2SO4、AlCl3、KNO3,C不符合题意;Ba(OH)2溶液与Na2SO4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溶解),与(NH4)2CO3反应生成BaCO3沉淀并释放NH3,与AlCl3反应先生成Al(OH)3沉淀,过量时沉淀溶解,与KNO3不反应,无现象,与四种物质混合后现象均不同,可区分,D符合题意。
3.(2025·江苏卷,7)下列物质组成或性质与分离提纯方法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蛋白质能水解,可用饱和(NH4)2SO4溶液提纯蛋白质
[B]乙醚与青蒿素组成元素相同,可用乙醚提取青蒿素
[C]CCl4难溶于水、比水易溶解I2,可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D]不同的烃密度不同,可通过分馏从石油中获得汽油、柴油
C
【解析】 蛋白质在饱和(NH4)2SO4溶液中会发生盐析,故可用饱和(NH4)2SO4溶液分离提纯蛋白质,与蛋白质能发生水解反应无关,A错误;青蒿素在乙醚中的溶解度较大,故可用乙醚提取青蒿素,与二者的组成元素无关,B错误;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CCl4与水不互溶,故可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C正确;不同烃的沸点不同,故可用分馏法从石油中获得汽油、柴油,与烃的密度无关,D错误。
4.(2023·海南卷,3)下列气体除杂(括号里为杂质)操作所选用的试剂合理的是(  )
[A]CO2(HCl):饱和Na2CO3溶液
[B]NH3(H2O):碱石灰
[C]C2H2(H2S):酸性KMnO4溶液
[D]C2H4(SO2):P4O10
B
【解析】 二氧化碳、氯化氢均会和碳酸钠溶液反应,A不符合题意;氨和碱石灰不反应,水和碱石灰反应,选用的试剂合理,B符合题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把乙炔氧化,C不符合题意;P4O10、二氧化硫均为酸性氧化物,两者不反应,不能除去二氧化硫,D不符合题意。
5.(2024·黑吉辽卷,8)下列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合理的是(  )
A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试剂
[A] 检验NaBr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K3[Fe(CN)6]溶液
[B] 测定KHS溶液中c(S2-) 用AgNO3溶液滴定
[C]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 加入金属Na,过滤
[D] 测定KClO溶液的pH 使用pH试纸
【解析】 溶液中若含有Fe2+,则可以与K3[Fe(CN)6]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沉淀,A合理;随着滴定的不断进行,溶液中S2-不断被消耗,但是溶液中的HS-还可以继续发生电离生成S2-,测得的结果大于原溶液中c(S2-),B不合理;金属Na既可以和水发生反应又可以和乙醇发生反应,故不能用金属Na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C不合理;ClO-具有氧化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KClO溶液pH的大小,可以用pH计进行测量,D不合理。
1.(2025·内蒙古二模)下列关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液
[B]除去溴苯中溴的方法是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分液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将浓硫酸加入容量瓶后加水定容
[D]淀粉水解后直接加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可以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
B
模拟预测
【解析】 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A错误;溴与NaOH溶液反应,溴苯与NaOH溶液常温下不反应,溴苯中溴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分层,可以用分液法得到溴苯,B正确;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冷却到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后加水定容,C错误;淀粉水解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淀粉水解后的溶液呈碱性,再加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可以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D错误。
2.(2025·辽宁沈阳模拟)下列关于物质的除杂、分离、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壁上的银镜可以用浓氨水洗涤
[B]利用萃取和柱色谱法,可从青蒿中提取、分离青蒿素
[C]向氯水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滴加几滴KSCN溶液,可检验该氯水是否为久置氯水
[D]用酒精灯灼烧织物,通过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无法判断该织物含蛋白质
B
【解析】 浓氨水不能与银反应,也不能溶解银,故试管壁上的银镜不能用浓氨水洗涤,而应该用稀硝酸进行洗涤,A错误;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且可利用扩散速率不同分离混合物,则用萃取和柱色谱法从青蒿中提取分离青蒿素,B正确;向氯水中加入过量铁粉,不管该氯水是否为久置氯水均只生成FeCl2,充分振荡后,滴加几滴KSCN溶液,均无明显现象,C错误;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故用酒精灯灼烧织物,通过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可判断该织物含蛋白质,D错误。
3.(2025·四川遂宁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均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选项 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
[A] 乙炔(硫化氢) NaOH溶液 洗气
[B] 溴苯(溴) CCl4 分液
[C] 苯(苯酚) 浓溴水 过滤
[D]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
溶液 过滤
【解析】 硫化氢气体可与NaOH溶液反应,乙炔气体不与NaOH溶液反应,可通过洗气进行分离,A正确;溴苯和溴均可在四氯化碳中溶解,无法通过分液进行分离,B错误;浓溴水与生成的三溴苯酚均可在苯中溶解,无法通过过滤进行分离,C错误;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并分层,应该通过分液进行分离,D错误。
4.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试剂选择错误的是(  )
A
选项 物质 鉴别试剂
[A] 苯酚稀溶液和酒精溶液 Na2CO3溶液
[B] CaCO3粉末和CaO粉末 水
[C] 乙烯气体和乙烷气体 溴水
[D] 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稀盐酸
【解析】 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苯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的苯酚钠也能溶于水,且过程中没有气体产生,无法通过Na2CO3溶液进行鉴别,故A错误;CaCO3难溶于水,CaO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且产生的氢氧化钙溶于水,可以鉴别,故B正确;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烷与溴水不反应,可以鉴别,故C正确;炭粉与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铜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溶液变为蓝色,可以鉴别,故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