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五有机化合物基础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五有机化合物基础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模块五 有机化合物基础
专题1 同系物 同分异构现象与同分异构体
1.有机物的结构特征
(1)有机物中常见原子的成键特点及杂化类型。
C:形成四个共价键(单键、双键、三键),杂化类型sp3、sp2、sp,对应成键原子形成的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平面形、直线形。
O:形成2个共价键(单键、双键)。
H、Cl、F等:形成单键。
(2)手性碳原子。
(3)有机物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
①根据共轭体系确定共平面的碳原子数。
②根据化学键是否可以旋转,确定分子中共平面碳原子数。
③注意限定条件:“最少”或“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平面。
3.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而产生性质差异的现象。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类别: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类别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1)碳链异构: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书写时要注意全面而不重复,具体规则如下:
最长的碳链→从主链上取下一个甲基作为支链,连接在剩余主链上(从一端的第二个碳开始到中间)→从主链上摘取不同数目的碳原子组成长短不同的支链→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支链出现,按照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相邻碳原子上、相间的碳原子上的顺序依次连接。
(2)具有官能团的有机物:一般按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的顺序书写。
常见的官能团类别异构:
⑦CnH2n+1NO2[硝基烷(CH3CH2—NO2)、氨基酸(H2NCH2—COOH)]。
(3)芳香族化合物:两个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有邻、间、对3种。
(4)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
①记忆法:记住一些常见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如
a.凡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分子均无同分异构体。
b.乙烷、丙烷、乙烯、乙炔无同分异构体。
②基元法:如丁基有4种,则丁醇、戊醛、戊酸都有4种结构。
③替代法: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同分异构体(含苯环),四氯苯也有3种同分异构体(将H和Cl互换,含苯环)。
④等效氢法:等效氢法是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重要方法,其规律有
a.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
b.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
c.位于对称位置上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
⑤“定一移一”法:对于二元(或多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可固定一个(或多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辨析易混易错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C4H10有3种同分异构体(  )
(3)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
× 
× 
× 
(5)正丁烷的四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丙烯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  )
(6)碳原子数≤10的烷烃分子中只有1种一氯代物的有4种(  )
(7)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
× 
× 


(11)符合同一通式的物质是同系物(  )
(12)“不粘锅”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其单体与四氯乙烯互为同系物(  )
(13)卤代烃CH3CH2CHXCH3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产物有2种(  )
(14)CH3OH和HOCH2—CH2OH均属于醇类,二者互为同系物(  )
× 

× 
× 
× 

× 
(16)乙酸和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
(17)C4H8O2同分异构体的类型有羧酸、酯、羟基醛等(  )
(18)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
(19)乙醛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
(20)7.8 g苯中含有0.6 mol C—C共价键(  )
(21)14 g C2H4和C3H6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为NA(  )
(22)符合通式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
× 



× 
× 


专题2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一定的递变性
(1)有机物的溶解性:烃类、卤代烃、醚、酯类、油脂等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低级的醇类、醛、氨基酸等可溶于水,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醇、醛、羧酸等在水中溶解度减小。
(2)熔、沸点:有机物熔、沸点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相关。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升高;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分子极性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3)密度:烃类、酯类的密度均小于水。
辨析易混易错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
(2)烷烃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越多,沸点越高(  )
(3)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
(4)CH3CH2Cl的沸点比CH3CH3的沸点高(  )
(5)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固定的沸点(  )
× 
× 
× 

× 
(6)植物油和矿物油的组成相同(  )
(7)常压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
× 


专题3 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辨析易混易错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烃类
(1)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  )
(2)天然气、沼气和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护肤品、医用软膏中的“凡士林”和蜡烛、蜡笔中的石蜡,主要成分是含碳原子数较多的烷烃(  )
(3)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理相同(  )
(4)聚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


× 
× 
(5)裂化的目的是得到轻质油,裂解的目的是得到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  )
(6)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
(7)甲烷和乙烯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可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
(8)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
(9)只用溴水可鉴别苯、乙烯和四氯化碳(  )

× 
× 


(10)聚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
(11)聚氯乙烯可用于食品包装袋(  )
(13)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  )
(14)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3(  )
× 
× 
× 

× 
2.烃的衍生物
(1)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的气体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证明有乙烯生成(  )
(2)取溴乙烷水解液,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可观察到产生淡黄色沉淀(  )
(3)所有卤代烃都能够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
(4)C2H5Br在碱的醇溶液中加热,可产生C2H5OH(  )
(5)卤代烃均为电解质,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便可检验其中的卤素原子
(  )
× 
× 
× 
× 
× 
(6)0.1 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0.05 mol H2,说明每个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  )
(7)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
(8)乙醇与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反应都生成乙酸(  )
(9)1 mol C2H5OH和1 mol CH3COOH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以完全反应生成1 mol CH3COOC2H5(  )
(10)含有羟基的物质只有醇或酚(  )


× 
× 
× 
× 
(12)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
(13)乙醇分子间脱水反应和酯化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
(15)苯酚的水溶液呈酸性,说明活泼性:酚羟基>水中羟基(  )
(16)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加入溴水、过滤(  )

× 
× 

× 
(17)将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插入无水乙醇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最终不变(  )
(18)乙醛既能被氧化为羧酸,又能被还原为醇(  )
(19)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乙醛和乙醇,消耗O2的质量相等(  )
(20)1 mol HCHO与足量银氨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可析出2 mol Ag
(  )

× 

× 
(22)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  )
(23)醛类物质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的反应均需在碱性条件下
(  )
(24)RCOOH与R'OH发生酯化反应时生成ROOCR'(  )

× 
× 
× 
3.糖、油脂、蛋白质
(1)加热稀硫酸酸化的蔗糖溶液,冷却后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再加热煮沸,未发现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蔗糖未水解(  )
(2)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用作人体的营养物质(  )
(3)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
(4)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
(5)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
× 
× 
× 
× 
× 
(6)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
(7)加聚反应的单体有一种,而缩聚反应的单体应该有2种(  )
(8)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
(9)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