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滁州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小明在家用尺子测量书桌长度,关于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正确测量,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属于错误
B.小明因为读数时视线没与尺面垂直,造成的测量结果偏差,这属于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能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D.只要小明测量时足够细心,选择最昂贵的尺子,就不会产生误差和错误
2.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验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基础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第一步是(  )
A.猜想与假设 B.评估与反思 C.提出问题 D.分析与论证
3.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时,士兵常枕着牛皮制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敌人夜袭时的马蹄声。结合声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马蹄踩踏地面使地面振动,进而引发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马蹄声
B.马蹄声仅能通过大地(固体)传播到箭筒,无法通过空气传播
C.牛皮制箭筒作为固体,不能传播声音,士兵靠大地传声
D.大地传播声音的速度远快于空气,所以士兵能更早听到
4.在手工制作课上,同学们需要测量玻璃球的直径来搭配合适的底座,以下是四名同学测量玻璃球直径的方法,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单位换算中,书写错误的是(  )
A.2.8m=2.8×100cm=280cm B.2h=2×60min=120min
C.4.2km=4.2×100m=420m D.25min=25×60s=1500s
6.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豚的发声音调比猫的高 B.猫能听见大象之间交流的声音
C.海豚发出的所有声音人都能听见 D.人能听到大象听不见的声音
7.“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长篇叙事诗《琵琶行》中的著名诗句。人们能在众多乐器声中分辨出琵琶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
8.倒车雷达是汽车驻车或者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汽车利用超声波探测车辆后方障碍物的位置,当车辆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该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B.“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
C.超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大
D.驾驶员听到警报声停止倒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9.如图是将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的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色不同
C.甲、丙、丁的音调相同 D.甲、乙、丙的音调相同
10.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行,汽车匀速行驶在赛区亚雪公路上,轮胎经过特定设计的凹凸路面时,发出乐音。当轮胎匀速先后经过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路面时,发出的声音(  )
A.频率变大,音调变高 B.频率变大,音调变低
C.频率不变,音调不变 D.频率变小,音调变低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所测量物体的长度为 cm。
12.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zhǐ)”,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所示。“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长度相差大约为 (选填“26nm”“26mm”或“26cm”)。
13.图甲所示是小强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所做的实验,同样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还有 (选填“A”或“B”)。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拨动直尺的一端发出声音 随着玻璃罩内气体逐渐减少,悬浮音箱发出的声音也逐渐减小。
14.如图所示,在机械秒表所测时间内,正常人脉搏跳动了82次,则正常人脉搏每分钟跳动大约为 次。
15.在时间测量的“装备库”里,有古代的沙漏(如图甲)和现代的电子秒表(如图乙)这两件“神器”。想更精准地测量课间跳绳比赛的时间,用 (选填“图甲”或“图乙”)能让测量误差更小,助我们公平裁决。
16.森林里有位“飞行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300~360次,它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
17.小微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8年级物理书的长度先后测量了5次,记录的结果分别是25.87cm、25.83cm、25.88cm、25.36cm、25.85cm,根据数据分析,明显记录错误的数据是 cm,物理书的长度是 cm。
18.在科学小课堂上,小轩轻敲讲桌,小宇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敲击声,此时声音主要通过 (选填“固”、“液”或“气”)体传入小宇耳朵;当小轩用力敲讲桌,讲桌发出很大声响,却难以看到振动。为了能够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请你说出一种改进方法∶ 。
19.在《口技》一文中写到“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这些声音是由口技艺人的 振动产生的;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20.一条纸带厚薄均匀,若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在铅笔上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用D1、D2和n的表达式表示)。如在实验时纸带没有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会使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
21.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小明在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爷爷的老式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向外抽出。
(1)在没有抽气时,小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能听见手机铃声;
(2)接着小明尽量抽出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声音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通过上述两次实验的对比,并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
22.在探究“声音的特性”的实验中,小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观察发现滑动越快,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重拨钢锯条一端,听其发出的声音;再用手轻拨钢锯条,通过比较发现钢锯条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变低”或“响度变小”);
(3)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相同的力拨动锯条,但却听不到声音,原因是钢锯条 。
23.小科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接着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B.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步骤是 ,应改正为 ;
(2)改正后测量的合理顺序应是 ;
(3)如图是他把一根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笔杆上,一共绕了20匝。根据上面的实验方法测量铜丝的直径为 mm;
(4)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一匝,则测出的结果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简答题
24.临近考试,小华同学正在家里复习功课;此时楼下的商铺正在大声的播放音乐,使小华无法专心复习。
(1)音乐的声音对于此时的小华来说是乐音还是噪声?
(2)为了使小华能够专心的复习,请为小华或商铺老板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该建议属于“消声”、“吸声”、“隔声”中的哪个方面?
五、计算题
25.走路记步器是一款运动健身应用APP,方便用户通过软件轻松计算运动数据。下表是小连妈妈用该手机软件记录自己某次步行的部分数据。求:
总步数:1500步 步频:100步/min
每小时行驶距离:4.8km 消耗:90大卡
(1)小连妈妈本次步行通过的路程;
(2)小连妈妈步行时每步的步长。
26.小张从玩具中拆下一捆粗铜线,想要知道其长度,于是将粗铜线在铅笔上紧密排绕了n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出线管的长度L0;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将粗铜线浸没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水和粗铜线的总体积V2,求:
(1)粗铜线的横截面积;
(2)粗铜线的长度L。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C C A B A D A
11.2.93
12.26mm
13.A
14.70
15.图乙
16.次声
17. 25.36 25.86
18. 固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19. 声带 响度
20. 偏大
21.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22.(1)音调
(2)响度变小
(3)振动频率小于20Hz
23.(1) B 用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CADB
(3)0.75
(4)偏大
24.(1)是噪声
(2)消声是从声源处降低噪声(如改进机器结构、加消声器)。
吸声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利用吸音材料减少反射声。
隔声是用隔音材料或结构阻挡声音传播。
因此可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1:商铺老板将音乐音量调小,属于消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建议2:小华关闭窗户,拉上窗帘,属于隔声(阻断声音传播路径)。
25.(1)
(2)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步行的总步数为1500步,步频为100步/min,小连妈妈本次步行的时间
通过的路程
(2)小连妈妈步行时每步的步长
26.(1)
(2)
【详解】(1)粗铜线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后的长度为L0,则粗铜线的直径为
由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得,粗铜线的横截面积为
(2)由题意可知,粗铜线的体积为
粗铜线可以看作是圆柱体,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可得,粗铜线的长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