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三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兰州三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兰州三十五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们经常用物理知识进行日常生活中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时间约为5s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cm/s
C.人的正常体温为20℃
D.一个成年人身高约为1.70m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3.如图所示,我国空军在阅兵式上展示的轰油﹣6号空中加油机正在给两架飞行中的战斗机加油时的场景,以加油机为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架战斗机是运动的
B.广场上站立的观众是静止的
C.两架战斗机是静止的
D.广场上矗立的旗杆是静止的
4.“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有关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知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露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
B.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水结冰的过程是需要放热
C.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
D.大雪:降雪增多,渐有积雪,积雪消融过程需要放热
5.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当晶体处于熔点温度时,它的状态应该是固态或液态
6.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装有干冰的烧杯外侧有一层霜
B.夏天,冷气开的很强的出租车车窗外侧玻璃上“出汗”
C.水的温度达到102℃仍不能沸腾
D.冬天,小明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眼镜出现水雾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8.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出发,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4s内,a、b车运行速度相同
B.第2s时,a、b两小车相遇
C.第5s时,a、b两车相距15m
D.若两车一起向南运动,在第5s时a车司机看到b车在向南运动
9.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7.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7.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10.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不同,音色不同
B.甲、丙的音调不同,响度相同
C.甲、丁的音调、响度都相同
D.乙、丁的音调、响度都不同
11.考驾照时有个必考项目是科目三中的“直线行驶”,要求考生驾驶汽车在一条公路上单向直线行驶,某次考试时有一位考生以6m/s的速度行驶前一半路程,接着以9m/s的速度行驶后一半路程,那么汽车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
A.7.2m/s B.7.5m/s C.8m/s D.10m/s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2.雾霾天气的“元凶”是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合     m。
13.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    的物理研究方法。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用    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14.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将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去,听到的铃声    (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不变”);航天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其原因是声音    。
15.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3s时两车相距    m,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16.小明用刻度尺和秒表练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他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的数据分别是5.79cm、5.97cm、5.77cm、5.78cm,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    cm,去除错误数据后该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    cm。
三、识图、作图题:本题4小题,17题2分,18题两空共4分,19,20题各2分,共10分。
17.如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为    ℃。
18.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    s。
19.如图所示是a实验小组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像。相邻b实验小组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做此实验,水的初温相同,但烧杯中水比a小组的少,请在图中大致画出b小组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0.小车做速度为2m/s的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画出正确的运动图像。
四、实验题:本大题4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21.小明在探究晶体熔化规律时,他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碎冰块放入一个大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浸泡在盛有温水的烧杯中,同时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
(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①试管、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2)给冰加热时烧杯中的水面应     (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冰的上表面;
(3)小明将温度计的示数随时记录了下来,并绘制成了“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在第8min时,冰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整个熔化过程大约经历了     min,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2.如图甲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活动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负责的实验小组测量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温度/℃ 70 76 82 87 91 94 97.5 98 98 98 98
(1)如图乙A、B所示,是小华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在本次实验中,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     (选填“小水珠”或“水蒸气”),进一步通过表格可得到:水的沸点为     ℃,说明烧杯内大气压     (选填“高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通过实验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
(4)实验结束后,小丽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水     (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5)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方格纸上作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23.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v=    ;
(2)除了图中有的器材以外,还应该有的器材是    ;
(3)为了计时更准确,斜面的坡度应该    (“较小”或者“较大”);
(4)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可以发现AB段的平均速度    BC段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4.在二胡演奏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表中四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规格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①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    和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选择编号B和C两种规格的琴弦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要用到编号为D的琴弦,则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25题6分,26题9分,共1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步骤,只写最后结果的不给分。
25.铁路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小明计划从太原坐火车去西安游玩,爸爸和小明先驾车到太原站,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然后乘高铁去西安旅游,小明通过携程旅行查询耗时最短的高铁列车时刻表后,他提出了几个问题:
站序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停留时间
01 太原南临汾西 一 08:20 一
02 09:34 09:36 2分钟
03 运城北 10:13 10:20 2分钟
04 西安北 11:20 一 一
D2507次和谐号
(1)爸爸开车用时12min到达太原南站,请你判断爸爸开车是否是否超速?
(2)太原南到西安北的路程是567km,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6.动车沿直线朝着山崖以4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山崖不远处鸣笛,经过4s后便听到了从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动车长400m,求:
(1)4s内动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鸣笛处离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3)动车完全穿过山中的隧道用时3min,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5/10/29 13:10:14;用户:18794223608;邮箱:18794223608;学号:2336737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