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2025级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
“中国天眼”(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2017年8月22日,FAST发现了第一颗距离地球1.5万光年的脉冲星,截止到2023年3月已发现超过740余颗新脉冲星。如图为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喀斯特地区大窝凼的“中国天眼”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1-3小题。
通过“中国天眼”观测到的第一颗脉冲星最可能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最有可能干扰“中国天眼”搜索宇宙天体射电波的是( )
A.温度变化 B.太阳辐射 C.流星现象 D.太阳活动
大窝凼建设射电望远镜的有利地质地形条件是( )
①洼地面积大②排水条件好③地质结构稳定④地形平坦开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太阳辐射能是自然界中各种物理变化过程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并且对城市的健康发展有直接影响。下图为1993~2017年昆明市年太阳辐射量及多年平均逐月太阳辐射量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题。
4.昆明市月太阳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4月而非6月,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太阳高度 C.降水量 D.植被
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读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5-7小题。
5.图中②—⑥的地质年代依次是( )
A.古生代、中生代、元古宙、太古宙、新生代
B.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C.古生代、元古宙、中生代、太古宙、新生代
D.中生代、新生代、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
6.在⑤时期繁盛的生物主要是( )
①三叶虫 ②裸子植物 ③蕨类植物 ④爬行动物 ⑤原始鱼类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7.下列有关生物演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海生藻类→被子植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
C.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
D.海生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023年12月1日4时36分在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3.8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震中位于28.43°N,104.76°E。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小题。
8. 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
9.下列有关该地震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纵波最先到达地表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横波能在液体中传播 D.横波速度较慢破坏性弱
近地面空气对流作用越显著,对流层高度越高。研究发现,受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全球对流层平均高度发生显著变化。图示意不同纬度三个气象测站年均温垂直变化。完成下面小题。据此,完成10-12小题。
10.图所示三个气象测站所在纬度由高到低对应关系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11.图中①测站距地面18—30千米区域所在大气层( )
A.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B.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
C.多云雾、雨等天气现象 D.大气呈高度电离状态
12.受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全球对流层平均高度变化显著的原因是( )
A.气温升高,对流作用增强 B.气温升高,对流作用减弱
C.气温降低,对流作用减弱 D.气温降低,对流作用增强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小题。
13.地球上大规模火山喷发会引起“阳伞效应”而导致气温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 )
A.⑦变小 B.②变大 C.④变大 D.⑥变大
14.与青藏高原小麦单位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A.①小②大 B.④大⑥小 C.③小⑦大 D.①大③小
15.深秋时节,农民在地里熏烟防霜冻的原理是( )
A.大气的吸收作用增强,①变大 B.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③变大
C.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②变小 D.减少地面辐射损失,使⑥变大
“绝地求生 ”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亦蕴含着不少地理知识,左图为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 ”,右图为“ 气温变化特征图 ”。据此完成下面16-18小题。
某队员在该岛从 1500m 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变化状况是( )
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D.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17.左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8.据右图,降落后队员可能感觉海风的时间段是( )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据此完成19-20题。
19.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20.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3题,共40分)
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共8分)
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时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地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下面右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
(1)上面右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地。(2分)
(2)假如上面右图表示的环流为湖陆风,则甲、乙两地中表示夜晚湖泊的是 地,湖泊与陆地之间吹的是 (湖或陆)风。(4分)
(3)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房屋前铺装石质地面对“穿堂风”的影响。(2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2分)
等压线指气压相等的点在平面上所成的线。图为我国2023年11月某日16:03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比较乙地和丙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4分)
(2)在图中用“→”绘制戊地的风向。(2分)
(3)甲地天气状况为晴天,其昼夜温差较 (填“大”或“小”)(2分),请说明理由。(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20分)
在我国东部城市建设中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以改善城市环境。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图1为我国东部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和图2为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
(1)图1所示水循环的类型为 。(2分)
(2)水循环环节③名称为 ;④名称为 ;下列能实现②环节是 (选择填空)。(6分)
A.我国冬季的西北风 B.登陆深圳的台风
C.人工降雨 D.长江
(3)说出在城市建设中不透水地面对该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6分)
(4)从水循环角度看,相对不透水地面,植被浅沟对环境有以下积极作用:植被浅沟利于 (填水循环环节)的汇集,增加地表水的 (填水循环环节),从而减少城市道路积水,缓解了城市 的发生。(6分)
高一上 第二次月考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C B B D A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D B C D B B C
二、综合题
21. (1) 乙
(2) 甲 陆
(3)增加房屋前后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
22. (1)丙地风速大于乙地。
理由:丙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
(或答:乙地风速小于丙地。理由:乙地等压线更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2)

理由:晴天云层薄(或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白天温度较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
23.(1)海陆间循环
(2) 下渗 地表径流 B
(3) 增多 减少 减少
(4) 地表径流 下渗 内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