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浙江诗路行 第2课时 教案【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浙江诗路行 第2课时 教案【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八上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八上
2.1浙江诗路行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智能家居设计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上节课为“浙江诗路行”活动的准备阶段,我们了解了浙江诗路的相关信息,确定要研究的课题,初步制订了活动方案,本课时为活动的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一)实施阶段穿越千年走浙江诗路,从家乡的诗路开始身临其境品诗路文化。通过设计、考察、访谈、反思等方式,探寻浙江诗路的璀璨文化。(二)总结阶段浙江诗路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整理活动过程中收集的材料,分享活动成果、学习心得,宣传诗路文化,为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和民族记忆贡献一份力量。该部分设置了三个环节:档案袋——整理收集到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一起对它们进行梳理分类,做成档案袋。交流会——对本次诗路之行的收获进行总结,反思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举行诗路文化考察探究成果展、诗路好故事、诗歌知识竞赛、诗歌表演等活动方式,进行成果展示;与同伴一起分享心得,谈谈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或遗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宣传窗——通过诗路创意作品、成果发布会、诗词大会等方式,将研学成果展示给朋友、家长,让更多人了解浙江诗路,扩大宣传成果;同时让学生讨论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宣传我们的研学成果,让更多人了解诗路文化——小提醒指出“诗路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可以用这些小故事为浙江诗路做宣传”;小锦囊引导学生可以将探究到的浙江诗路的成果撰写成报告呈现给有关规划部门。
学习目标 1.价值体认:能从多角度对省域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在研学过程中了解浙江文化载体及其变迁,在行动中加深对浙江文化的了解,提升有意义的价值体验,增强国家文化认同感。2.责任担当: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升社会责任感,宣传诗路文化,为浙江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助力,为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和民族记忆贡献一份力量。3.问题解决:运用策划、搜索、考察、观察、调查等方法获取真实资料,并通过分析、制作等手段提出策略、解决问题,有效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创意物化:自主选择任务,用制作、创编、撰写等方式将想法变为现实,并能通过海报展示、工具运用、平台交流、媒体宣传、报告撰写等多种方式展示研究成果,提升审美意识和创意实现能力。
重点 开展诗路行研学活动并完成相关成果
难点 感受诗路文化并用多种形式宣传诗路文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诗心自在,且歌且行 全国知名作家诗人今起重走浙江诗路”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浙报集团旅游全媒体中心承办的“诗心自在”2019“诗画浙江”全国诗人作家重走诗路启动仪式暨百度诗路导航地图上线仪式在余杭塘栖举行。来自全国的知名作家诗人们将沿着古人的足迹,重走千年文化古道,为浙江诗路增添更多文化内涵。看山看水,且歌且行。跟着导航走浙江诗路 百度诗路电子地图上线由浙报集团旅游全媒体中心和百度地图合作推出的浙江诗路电子导航地图,今天也正式上线。以后,全国的游客来到浙江,只要点击百度地图上诗路气泡标志,就可以进入专题页面,跟着导航就能畅游浙江四条诗路了。百度地图场景化业务部总经理韩秀锋在活动现场为嘉宾分享了百度地图如何赋能 “诗路文化带”。百度诗路地图覆盖浙江省全部城市,共168个诗路兴趣点,将提供景点/城市介绍、目的地推荐、导航等出游一体化服务,用特色图标表达人文要素,还有AI小度语音互动。 观看PPT图文,跟着导航走浙江诗路。 社会时政导入,贴合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实施阶段】穿越千年走浙江诗路,从家乡的诗路开始身临其境品诗路文化。通过设计、考察、访谈、反思等方式,探寻浙江诗路的璀璨文化。课题一 探究运河古镇的水运文化大运河的历史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缩影,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发展史的缩影。观看视频:大运河:开始时以军事为宗旨的运河,也逐渐演变成为了民用问题导引:运河沿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古镇 运河与古镇的经济、文化、交通有什么联系 古镇曾经历过怎样的繁华兴衰 解决路径:通过挖掘运河古镇的人、事、物,感受悠久的水运文化吧!策划运河古镇因河而兴。京杭大运河沿岸有名的码头、港口数不胜数,许多知名的古镇水乡就在运河沿岸。针对所要探寻的古镇,结合研究课题与可行条件,设计一条合理的大运河诗路探访线路。 1.资料链接京杭大运河第一古镇 ——窑湾古镇(1)古镇建筑:以青砖 黑瓦为主,道路用青石板铺设。(2)古镇商铺:老街两侧的当铺、酒坊、邮局、酱铺、会馆、教堂、钱庄等。(3)古镇诗歌:唐代刘禹锡笔下的窑湾是“长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头寺,门前一带湘江水”。 不同诗人笔下的窑湾古镇各有特色。(4)运河航运:仍然发挥余热 ……2.探寻古镇的策划表课题名称设计研学路线如何设计路线才合理 比如:南浔一乌镇一西塘。 如何设计每一个古镇的研学路线 收集沿途诗歌二、考证运河作为疏航通道,不仅承载了实物的运输,还促进了文化、经济的发展。走访杭州的运河文化广场、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地,探寻京杭大运河的水工遗存。1.小提醒遗址、遗迹都属于水工遗存。调查水工遗存,选择其中一种具体的水工遗存,开展探究。2.小锦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古桥考察线路图广济桥(1)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的七孔古桥(2)桥的外貌(3)“走桥祈福” 活动拱宸桥(1)古桥历史(2)名称由来(3)历史意义老德胜桥(1)独特设计(2)周边环境(3)桥的结构 3.实地考察“确确钿车走有声,绿油栏子板桥平”,拱宸桥码头曾经是京杭大运河非常繁华的地方。实地考察京杭大运河的水运遗存。(1)与遗存相关的诗歌。(2)古时候南北运输的物资。(3)拱宸桥码头货庄商行、堆栈客房、戏园茶园等宋代以来的遗迹。4.运河考证表地点我们收集到的诗歌我们的发现三、访谈运河古镇的发展与保护现状如何 以小组为单位, 采访古镇居民,走访从事古镇研究和保护的专家,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故事,以及关于发展与保护古镇的措施。1.确定访谈对象,根据不同访谈对象提前列好访谈提纲(1)访谈对象:古镇居民访谈提纲:1)您能分享关于运河的故事吗 2)您认为运河周边的哪些遗址要 进一步保护和宣传 3)能从您的角度谈谈对运河未来 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吗 (2)访谈对象:河道工程管理专家访谈提纲:1)您能介绍京杭大运河河道治理的实施情况吗 2)您能介绍京杭大运河河道治理工程所产生的效益吗 2.访谈注意事项注意安全、约定时间地点、注意礼貌、事后表示感谢、不忘及时记录 四、分析运河古镇是一座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古镇。通过实地考察,探究运河古镇的兴起、现状与发展等,并用框架图梳理探究发现。例:南浔古镇的变迁深刻反映了交通与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相互作用,从古代依水而兴的商业重镇到现代文旅融合的世界遗产地,其发展轨迹展现了水乡古镇在时代浪潮中的适应性与独特性。一、交通作用的变迁:从水运命脉到立体网络(一)古代:水运塑造经济格局南浔自南宋建镇起便依托江南水网,以頔塘运河为核心构建起 “舟楫往来,货通南北” 的交通体系。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支线,頔塘运河不仅是漕运通道,更是湖丝外运的黄金水道 —— 辑里湖丝通过水路直抵上海十六铺码头,催生了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 “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这种水运优势使南浔在明清时期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形成 “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 的繁荣景象。河埠头的舟楫往来、市集交易,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更塑造了古镇 “水市相依” 的空间形态 —— 十字河两岸商铺林立,桥梁码头成为商业节点,形成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 的格局。(二)现代:高铁与水上游线激活全域旅游2024 年南浔迈入高铁时代,南浔站实现 “一小时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极大缩短了与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高铁不仅带来日均数千人次的游客流量,更推动南浔融入长三角文旅一体化网络。与此同时,古镇保留并升级了水运文化体验:大运河诗路 “漫水乡” 水上游线作为京杭大运河首条航道级游线,串联南浔古镇与荻港古村,游客可在 50 公里航程中感受千年运河风貌,体验评弹、拓版印刷等非遗项目。这种 “水陆游线联动” 的模式,既延续了古镇 “因水而兴” 的历史文脉,又通过现代交通技术激活了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二、文化作用的变迁:从商儒互济到活态传承(一)古代:商帮文化与崇文传统的共生南浔的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商业与教育的互动。明清时期,浔商群体在积累财富后积极投身文化事业:张氏家族设立义庄资助族中子弟读书,顾家创办 “叔苹奖学金” 延续至今,金氏故居改建的家风传承馆成为展示 “从商向善” 精神的窗口。这种 “以商养文、以文促商” 的传统,使南浔涌现出嘉业堂藏书楼、小莲庄等兼具江南园林美学与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如张石铭旧宅融合法国文艺复兴式洋房与徽派砖雕,成为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实物见证。此外,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等非遗项目,在商帮经济的支持下得以世代传承,形成 “技艺 - 商品 - 文化” 的闭环。(二)现代:非遗活化与文化空间的重构面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冲击,南浔通过 “修旧如旧、活化利用” 策略实现文化转型。一方面,政府实施历史建筑分级保护:对嘉业堂藏书楼等核心文保单位进行原貌修复,对百间楼等民居群进行功能更新,引入研学、文创等新业态。另一方面,非遗传承从 “静态展示” 转向 “动态体验”—— 辑里湖丝馆通过 VR 技术复原缫丝场景,开发蚕丝蛋白衍生品;练市船拳与广场舞结合,改编成《练市 船拳》获省级金奖,吸引年轻人参与。2024 年开放的 “非遗里的中国” 陈列馆,以数字技术呈现湖笔制作、绫绢织造等技艺,半年接待游客 12 万人次,成为文化传播新地标。三、交通与文化的互动:从经济纽带到体验载体(一)古代:水运网络催生文化辐射水运不仅是物资运输的通道,更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湖丝贸易使南浔与上海、苏州等地建立密切联系,西方建筑技艺、商业理念通过水路传入,孕育了 “红房子” 刘氏梯号等中西合璧建筑。同时,浔商在上海等地的活动,将南浔的家风文化、慈善传统带入都市,形成跨地域的文化认同。例如,香港实业家沈炳麟捐资兴建 30 余个公益项目,正是浔商 “富不忘仁” 精神的延续。(二)现代:交通变革推动文化消费升级高铁时代的到来使南浔成为长三角 “文化消费圈” 的重要节点。2024 年古镇游客量突破 2000 万人次,其中 30% 为长三角短途游客,他们通过 “全域住宿、全景免费” 政策深度体验浔商故居、家风馆等文化空间。交通便利性的提升还催生了新型文化业态:宝善街变身亲子主题街区,頔塘文化街引入李白图书馆餐厅等网红品牌,夜间灯光秀与水上音乐会吸引年轻群体。这种 “交通引流 - 文化体验 - 消费转化” 的模式,使南浔从单纯的旅游目的地转变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生活空间。四、当代挑战与未来路径当前,南浔面临两大核心课题:一是如何平衡高铁带来的流量红利与文化遗产保护压力 ——2024 年 “五一” 假期 165 万人次的游客量暴露了停车难、游船排队等问题;二是非遗传承的可持续性困境,如辑里湖丝手工技艺因机械化生产冲击,年轻传承人不足。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交通接驳体系(如增加智能停车场、推广水上巴士),并通过 “非遗小微产业园” 等载体,将技艺转化为文创产品与研学课程,实现 “技艺保护 - 产业发展 - 文化认同” 的良性循环。南浔古镇的变迁史,本质上是一部 “交通重塑空间、文化定义价值” 的互动史。从古代舟楫往来的商业重镇,到现代高铁与运河交织的文化枢纽,南浔始终以开放姿态回应时代变革,在保护与创新中书写着江南古镇的当代传奇。五、探究和保护京杭大运河(杭州段)1.比较运河古桥地点:拱宸桥、老德胜桥、艮山门铁路桥。任务:比较古桥的结构、通航水位、通航净宽、通航净高,比较不同古桥的优劣,了解不同古桥对船舶航行的要求。2.探究运河的航运情况地点:武林门码头、拱宸桥码头、运河博物馆 。任务:收集运河以前 航运情况的资料,现场观测航行船只的数量,了解船只运输货物或游客的情况。提出对运河航运未来 发展的建议。3.运河沿线的文保现状地点: 桥西历史街区、纱厂、桥西仓库、火柴厂。任务:查找历史遗存的地理位置,查看遗址的保护现状。课题二 探寻浙东唐诗之路的诗人足迹自晋唐以来,浙东唐诗之路就是文人墨客畅游的一条古道。《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问题引领:这条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走廊为何被称为唐诗之路 诗人们行走唐诗之路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他们都留下了哪些诗篇 解决路径:一起去重走唐诗之路,寻访诗人的足迹。 一、收集浙东唐诗之路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通过上网检索、查阅图书期刊等方法,搜寻与梳理有关浙东唐诗之路形成的资料,尝试写出自己的想法。1. 观看视频:浙东唐诗之路教师:“浙东唐诗之路” 是指唐代诗人从钱塘江/杭州出发,经绍兴、上虞,溯曹娥江至剡溪(今嵊州、新昌一带),再沿奉化江、甬江抵达宁波,或转至天台山、雁荡山的诗歌文化线路。全长190公里。据统计,唐代有 450 余位诗人在此留下诗篇。2.资料链接浙东唐诗之路(注:柯桥和越城均为绍兴市辖区)3.在线搜索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鼻祖,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旅行家。他年少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其诗与颜廷之齐名,二人并称“颜谢”。他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4.浙东唐诗之路形成的原因记录表形成原因收集的资料内容社会稳定长达数年的安史之乱给中国北方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也致使人口剧减。人口剧减的原因,一方面是死于战乱, 另一方面是大量人口迁移至江南经济繁荣安史之乱没有波及江南,江南社会安定。江南繁荣的经济 为诗人前来游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文底蕴水陆交通二、设计走浙东唐诗之路,不仅要一路了解名人故事,还要一路领略山水、建筑的神奇。实地考察浙东唐诗之路,寻访诗人古迹,观一观山水,吟一吟唐诗,听一听典故,走一走古迹……形成一条行走的唐诗之路路线。1.阅读教材P76图文或者观看PPT:云门寺·云门古刹历史故事·代表诗歌:陆游的《云门寿圣院 记》、宋之问的《宿云门寺》、于武 陵的《泛若耶宿云门》东山景区·东山再起典故 ·东山指石典故·淝肥水之战典故·代表诗歌:李白的《忆东山》、白居易的《东山寺》落马桥·司马悔桥典故·考察探究碑文·代表诗歌:杜甫的《奉先刘少府新 画山水障歌》、李频的《越中行》石梁飞瀑·探究飞瀑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代表诗歌:袁枚的《到石梁观瀑布》、 魏源的《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2.设计一条行走的唐诗之路路线三、考察通过诗歌,寻找诗人走过浙东唐诗之路的地方,实地考察。(一)通过诗歌,寻找诗人走过浙东唐诗之路的地方1.视频:朗诵唐朝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寻找诗人走过浙东唐诗之路的地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教师提问:通过《梦游天姥吟留别》,你能说出李白的足迹有哪些?【回答】地点:天姥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地点:嵊州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地点:镜湖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地点:剡溪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2.资料链接:探寻李白唐诗之路足迹绍兴鉴湖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上虞东山不向东山久, 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 明月落谁家。嵊州剡中此行不为鲈鱼鲶,自爱名山入剡中。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新昌天台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二)实地考察,探寻诗人的足迹通过围绕诗歌的访谈,进一步探寻诗人的足迹。你知道如何设计访谈提纲吗?考察天姥山时,可以采访景区工作人员、当地游客等。考察天姥山的访谈记录表访谈时间访谈地点访谈目的访谈记录人访谈工具访谈提纲采访对象:新昌本地游客问题1:您觉得天姥山有哪些地方特别吸引人 问题2:与天姥山有关的诗歌,您知道有哪些 问题3:登上天姥山的几条路线分别有什么特色 内容记录及心得体会(三)从诗歌中感受绚烂文化,以及诗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1.教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意境雄伟。其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即李白离开长安的第二年。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以为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唐玄宗只是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加以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2.资料链接:多样化吟诵诗歌(1)诗与游戏飞花令吟诵诗歌,体会唐代诗人的游戏。(2)诗与位置见景思情吟诵诗歌。如到沃洲山时吟诵白居易的《沃洲山禅院记》等。(3)诗与故事了解故事,吟诵唐诗。如了解王羲之晚年归隐的故事,吟诵《题金庭观》;了解曹娥庙的由来及 “绝妙好辞”的典故,吟诵《赴剡溪暮发曹江》等。四、创编收集浙东唐诗之路形成原因的资料,设计一段浙东唐诗之路,考察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诗歌文化,像诗人一样走一次浙东唐诗之路,留下自己的作品——试着用考察探究、创意物化、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创编。创编一:将唐诗、人物、风俗串联成线,画出思维导图,画出你眼 中的唐诗之路。创编二:每走过一个唐诗之路的点,就用你创编的诗歌呈现出来。创编三:考察李白的诗路行轨迹,撰写李白的唐诗之路的行程报告。课题三 探寻诗路上的古村落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古”味十足。走一走诗路上的不同古村落, 寻找古村落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如古屋、古巷、古桥、古井、古树、古 墓、古风等;运用设计、访谈、考察、比较等方法探究古村落能保存到现在的原因,提出保护古村落的方案;研究诗路文化对古村落的影响,从习俗、食物、语言等多个角度展开深入调查,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论文、报道、视频等形式进行研究成果的宣传。课题四 探寻运河古纤道 1.什么是“古纤道”?古纤道又名古纤塘、官塘,是由路与桥组合而成的道路,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道路和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2.古纤道的历史价值和现世意义?古纤道备受中外游客和影视工作者的青睐,一批以鲁迅作品为题材和反映绍兴风土人情的影片,如《阿Q 正传》 《祝福》《舞台姐妹》《琵琶行》等,都曾在古纤道拍摄外景。“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绍兴古纤道不仅构思奇妙,建筑精巧,而且造型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是江南水乡的一大奇观。3.如何探究运河古纤道?一起对古纤道的保存策略和发展路径展开研究。搜集古纤道的历史文化诗歌探究古纤道的材质、结构、功能和变迁探寻古纤道与风土人情的联系调查古纤道对浙东航运业发展的作用宣传推广研究成果,让古纤道更加闻名遐迩【总结阶段】浙江诗路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整理活动过程中收集的材料,分享活动成果、学习心得,宣传诗路文化,为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和民族记忆贡献一份力量。(一)档案袋整理收集到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一起对它们进行梳理分类,做成档案袋。1. 小提醒通过观察、访谈、实验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有文字的、图片的、数据的……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汇总。2.档案袋内容分类我的作品和成果:收集的过程性资料:活动过程记录和反思:系统性评价:3.工具箱“我研究的诗路”档案袋目录诗路路线相关诗人、诗词、故事记录单、心得体会我眼中的诗路文化……4.整理档案袋对于整理档案袋,你有哪些好的想法建议?(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档案袋,更高效、易操作。档案袋的内容要经过筛选,保证真实性,要有一定的 个性化,让活动成为更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二)交流会本次诗路之行一定有很多收获,当然可能也存在不足之处。与同伴一起分享心得,交流成果。1.成果展示举行诗路文化考察探究成果展、诗路好故事、诗歌知识竞赛、诗歌表演等活动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方式,选择哪种方式进行展示呢? 2.活动交流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或遗憾:____________ 在活动中,我遇到的困难:____________ 我的解决办法:____________ 活动后,我向大家展示:____________ 【例】浙江诗路行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或遗憾:收获:真正体会到 “诗在画中,画在诗里”—— 在天姥山脚下重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眼前的云雾、溪流与诗中描写重合时,突然读懂了诗人笔下的豪情与浪漫;更结识了一群同样热爱古典诗词的伙伴,我们在楠溪江竹筏上轮流诵诗,这种沉浸式的文化共鸣,是书本里得不到的收获。遗憾:因时间仓促,没能去探访浙东唐诗之路的 “石梁飞瀑”—— 据说那里是徐霞客游记中提及的秘境,也是多位诗人题诗的地方,只能留到下次再赴这场 “诗与景的约会”。在活动中,我遇到的困难:行前对部分冷门诗人(如唐代隐居浙东的寒山子)的背景了解不足,到了寒山书院后,对当地流传的诗词典故理解得不够深入,只能被动听讲解,难以参与讨论。活动第三天遇大雨,原定徒步 “剡溪古道”(谢灵运曾在此写下山水诗)的计划受阻,古道泥泞难行,部分队员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团队进度被打乱。我的解决办法:针对诗词知识不足:当场用手机快速查阅寒山子的生平与代表作(如《杳杳寒山道》),同时向同行的语文老师请教典故,边听边记笔记;后续主动整理了浙东诗路相关诗人的 “诗词地图”,补全知识盲区。针对雨天徒步困难:和队员们一起向向导提议,临时调整路线,将 “徒步古道” 改为 “探访剡溪旁的诗路文化馆”,通过馆内的实物、壁画了解古道历史;同时主动分担体力较弱队员的背包,用 “诵诗打气” 的方式鼓励大家,最终顺利完成当天的行程。活动后,我向大家展示:一份 **“诗路手账”**:里面贴着沿途拍摄的山水照片(天姥山云雾、楠溪江竹筏、剡溪古桥),对应标注了在此地诞生的诗词,还记录了和伙伴们诵诗、讨论的片段,以及自己的感悟。一段短视频 Vlog:以 “跟着诗人游浙江” 为主题,剪辑了活动中的经典场景(如在兰亭临摹《兰亭集序》、在诗路石碑前集体诵诗),配上诗词朗诵的旁白,分享给身边不了解 “浙江诗路” 的朋友,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与山水风光结合的魅力。一场小型 **“诗路故事会”**:在班级 / 社团里,用照片和笔记还原活动经历,重点分享 “从诗词到实景” 的触动,还带大家一起诵读了沿途学会的冷门佳作(如寒山子的《众星罗列夜明深》),传递诗路行的文化温度。(三)宣传窗重走了被誉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浙江诗路,大家有哪些成果 通过多种方式,将研学成果展示给朋友、家长,让更多人了解浙江诗路。1.说一说:重走了被誉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浙江诗路,大家有哪些成果 2.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研学成果展示给朋友、家长,让更多人了解浙江诗路。如诗路创意作品、成果发布会、诗词大会。3.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宣传我们的研学成果,让更多人了解诗路文化?(可以通过电视台、公众号、网络来展示成果。浙江诗路的文化和内涵,值得我们持续深入研学。研学活动结束后给有关部门提出合适的建议。)4.小提醒诗路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如东山再起、金龟换酒、梁祝爱情故事、布袋和尚传说等。用这些小故事为浙江诗路做宣传吧。5.小锦囊 诗路报告将我们探究到的浙江诗路的成果撰写成不超过 2000字的报告,并将报告呈现给有关规划部门。部门:时间:意见和建议:6.拓展延伸2018年08月31日“剡溪古韵”朗诵会再现“浙东唐诗之路”风采2021嵊州“浙东唐诗之路”山水挑战赛圆满举行 观看视频大运河:开始时以军事为宗旨的运河,也逐渐演变成为了民用,根据问题导引进行思考。策划考证。针对所要探寻的古镇,结合研究课题与可行条件,设计一条合理的大运河诗路探访线路。确定访谈对象,根据不同访谈对象提前列好访谈提纲,以小组为单位, 采访古镇居民。 读古诗,了解浙东唐诗之路是文人墨客畅游的一条古道探究浙东唐诗之路形成的原因,通过上网检索、查阅图书期刊等方法,搜寻与梳理有关浙东唐诗之路形成的资料。阅读图文,搜索并记录了解名人故事,领略山水、建筑的神奇。阅读教材P76图文或者观看PPT朗诵诗歌回答李白的足迹有哪些采访完成记录走一次浙东唐诗之路,留下自己的作品。整理档案袋 展示交流说一说讨论观看PPT图文,课后可以了解这方面更多内容和信息。 引导学生探究运河古镇的水运文化,理解大运河的历史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缩影,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发展史的缩影。帮助学生了解调查水工遗存,并选择其中一种具体的水工遗存,开展探究。引导学生实地考察京杭大运河的水运遗存。帮助学生提出访谈提纲,确定访谈对象,并介绍访谈注意事项,帮助学生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故事,以及关于发展与保护古镇的措施。通过引用古诗突出该诗路的特点——充满诗情画意。了解这条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走廊为何被称为唐诗之路,引导学生尝试写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了解诗人们行走唐诗之路的路线帮助学生了解浙东唐诗之路形成的原因了解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古迹通过诗歌寻找诗人走过浙东唐诗之路的地方通过回答教师提问,更了解李白的足迹。通过访谈获取更多信息,增进我们对诗人古迹的了解。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转化成作品。了解档案袋内需要装什么材料,如何整理归类信息。对活动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次实践活动的收获与不足。学习如何更好宣传诗路文化
课堂练习 朗诵唐朝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从诗歌中感受绚烂文化以及诗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课堂小结 2.1浙江诗路行 第2课时【实施、总结阶段】一、探究运河古镇的水运文化(策划、考证、访谈、分析)二、探寻浙东唐诗之路的诗人足迹(收集、设计、考察、创编)三、探寻诗路上的古村落四、探寻运河古纤道五、浙江诗路行活动总结交流与分享
板书 2.1浙江诗路行 第2课时【实施、总结阶段】一、探究运河古镇的水运文化二、探寻浙东唐诗之路的诗人足迹三、探寻诗路上的古村落四、探寻运河古纤道五、浙江诗路行活动总结交流与分享课后作业:开展浙江诗路行考察探究活动并形成相关成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