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松阳杨家堂古村:诗路浸润下的传统建筑与生活智慧实地考察方案一、研究课题松阳杨家堂古村:诗路浸润下的传统建筑与生活智慧考察二、研究目的1. 挖掘杨家堂古村与瓯江诗路的关联,梳理古村中体现诗路文化的印记(如古碑刻、诗词题咏等),理解浙江诗路文化在乡村的传承。2. 观察古村传统建筑(如 “金色布达拉宫” 式夯土民居、马头墙、天井等)的结构特点,分析其与当地气候、生活需求的适配性,感受古人的建筑智慧。3. 访谈古村村民,了解传统生活习俗(如农耕、手工艺、节庆活动),探索这些习俗与古村文化、诗路精神的融合,增强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4. 培养实地观察、信息收集、小组协作与分析总结的能力,学会用多元形式呈现研究成果,提升文化探究素养。三、研究途径与方法(一)研究途径1. 实地考察:走进杨家堂古村,近距离接触建筑、环境与村民,获取一手资料。1. 文献查阅:提前查阅松阳县志、杨家堂古村历史记载、瓯江诗路相关文献及研究文章,了解古村背景与诗路文化脉络。1. 访谈交流:与古村村民、村干部、当地文化研究者沟通,收集口头历史与文化解读。1. 线上辅助:利用 “浙江诗路文化网”“松阳文旅” 官方平台,补充古村最新文化保护动态与诗路相关诗词资料。(二)研究方法1. 观察法:分组观察古村建筑细节(如夯土墙厚度、门窗雕花、天井布局),记录建筑与自然环境(如山形、水系)的关系;寻找诗路相关印记(如古桥、古树旁的诗词刻字),用文字、照片、速写记录观察结果。1. 访谈法:设计简易访谈提纲(如 “您知道村里有哪些和古代诗人相关的故事吗?”“传统民居的天井有什么实用功能?”),每组访谈 2-3 位村民(优先选择老年村民或文化传承人),做好录音(征得同意)与文字记录。1. 文献分析法:整理查阅的地方志、诗路文献,提取与杨家堂古村相关的信息,对比实地观察结果,分析诗路文化对古村的影响。1. 小组讨论法:每日考察结束后,小组内交流当日收获,梳理疑问;考察全程结束后,共同分析资料,提炼古村建筑与生活智慧的核心特点。1. 测量法:用卷尺(在安全、不破坏古迹前提下)测量典型民居的开间宽度、天井尺寸、夯土墙厚度,对比不同建筑的差异,分析原因。四、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1. 《杨家堂古村考察报告》:图文结合,包含古村概况、诗路文化印记梳理、建筑特点分析、生活习俗记录等内容,字数 1500-2000 字。1. 《古村文化手账》:每人 1 本,收录实地照片、建筑速写、访谈片段、个人感悟,可搭配古村相关诗词摘抄。1. “古村探秘” 短视频:每组制作 1 个 3-5 分钟短视频,展示古村亮点(如建筑特色、诗路故事、村民生活),配解说词与背景音乐。1. 传统建筑简易模型:小组合作,用卡纸、黏土等材料制作杨家堂古村典型民居(含天井、马头墙)模型,标注关键结构名称与功能。1. 《古村文化保护建议信》:结合考察发现,针对古村建筑维护、诗路文化传播等提出 2-3 条具体建议,提交给松阳县文旅局或杨家堂村委会。五、研究活动的计划与步骤(一)前期准备阶段(1 周)第 1 天:课题导入与分组教师讲解浙江瓯江诗路文化与杨家堂古村背景,明确考察目标;学生自由分组,每组 4-5 人,确定组长(负责协调分工)、记录员(负责文字与录音记录)、摄影师(负责拍照与视频拍摄)、访谈员(负责与村民沟通)。第 2-3 天:资料收集与工具准备各组查阅松阳县志、杨家堂古村历史、瓯江诗路相关诗词(如谢灵运描写浙南山水的诗作),整理成《资料摘要表》;教师提供古村地图、考察安全须知。准备工具:卷尺、笔记本、签字笔、相机 / 手机(充好电)、录音笔(征得同意后使用)、速写本、彩笔、简易访谈提纲(教师审核修改)。第 4-5 天:预演与安全培训各组模拟访谈场景,练习沟通技巧(如礼貌问候、清晰提问);教师强调实地考察安全(不攀爬古建筑、不随意触碰文物、遵守交通规则),明确集合时间与地点。(二)实地考察阶段(1 天,周末或研学时间)上午(9:00-12:00):古村建筑与诗路印记初探9:00-9:30:在古村入口集合,村干部或向导简要介绍古村历史,明确考察范围(核心保护区:“金色布达拉宫” 民居群、古桥、古树)。9:30-11:00:分组观察传统建筑,记录夯土墙厚度、马头墙造型、天井布局,寻找诗路相关印记(如古碑、楹联、题字),拍摄典型建筑照片,速写特色细节。11:00-12:00:集中交流,各组分享初步发现(如 “某民居天井能收集雨水,可能和当地多雨有关”),提出疑问(如 “村里有没有流传和诗人相关的故事”)。中午(12:00-13:30):午餐与休息在古村周边合规餐馆用餐,保持环境卫生;各组简单整理上午记录,为下午访谈做准备。下午(13:30-16:30):村民访谈与生活智慧挖掘13:30-15:30:各组按提纲访谈村民,重点了解传统生活习俗(如春耕、制茶、节庆活动)、建筑使用经验(如 “夏天夯土墙房子是否更凉快”)、诗路文化记忆(如老人听说过的诗人故事),做好记录与录音。15:30-16:30:补充考察未完成区域,拍摄古村全景与生活场景(如村民晒农作物、手工艺制作);16:30 在集合点汇合,清点人数,返程。(三)后期总结阶段(2 周)第 1-3 天:资料整理各组整理实地照片、录音、文字记录,转录访谈内容;补充查阅文献,验证考察发现(如“天井的功能” 可结合建筑史资料确认)。第 4-7 天:成果创作个人完成《古村文化手账》;小组合作撰写《考察报告》、制作短视频(剪辑素材、撰写解说词)、搭建建筑模型。第 8-10 天:成果完善与审核各组修改完善成果,教师逐一指导(如报告逻辑、视频时长、模型准确性);提出修改意见,确保成果质量。(四)展示交流阶段(1 天,班会或研学成果展)1. 各组依次展示成果:播放短视频、讲解考察报告、展示建筑模型与手账,分享考察感悟。1. 师生互评:教师点评各组成果的优点与不足,学生投票选出 “最佳创意奖”“最详实报告奖”;共同讨论古村文化保护的意义,升华对地方文化的认知。1. 成果提交:各组提交《考察报告》《建议信》,教师整理优秀手账与短视频,在学校公众号或文化墙展示。六、预计的困难及应对策略预计困难 应对策略1. 实地考察时迷路,找不到重点考察区域 1. 提前获取古村详细地图,标注核心考察点(如 “金色布达拉宫” 民居群、古桥);2. 每组携带地图,组长负责定位;3. 联系村干部或向导,约定中途碰头点,随时求助2. 村民因忙碌或害羞,不愿接受访谈 1. 选择村民空闲时间(如傍晚饭后)访谈,提前说明来意(“我们是学生,想了解古村的故事,不会耽误太多时间”);2. 准备小礼品(如笔记本、书签),表达感谢;3. 若多人拒绝,调整计划,优先访谈村干部或文化站工作人员3. 古村诗路印记较少,难以挖掘关联 1. 提前扩大文献查阅范围,收集瓯江诗路中描写浙南乡村、山水的通用诗词,分析其与杨家堂古村环境的共性;2. 访谈时侧重 “古村山水是否让村民想起古代诗句”,挖掘民间文化记忆;3. 若仍不足,可调整研究重点,聚焦 “建筑与生活智慧”,适当简化诗路文化部分4. 天气恶劣(如雨天、高温),影响实地观察 1. 考察前 3 天关注天气预报,若遇大雨,提前改期;2. 若遇小雨,准备雨衣、雨伞(避免使用雨伞触碰古建筑),优先考察有遮蔽的区域(如民居内部、古亭);3. 若遇高温,安排早晚凉爽时段考察,中午延长休息时间,携带防暑药品5. 小组内部分工混乱,效率低下 1. 前期准备阶段明确每人职责,签订《小组分工协议》;2. 实地考察时,组长每 1 小时提醒分工(如 “现在该摄影师拍照,记录员整理笔记”);3. 教师全程巡查,发现混乱及时协调,调整分工6. 后期成果创作时,资料不足或逻辑不清 1. 前期考察要求各组 “多记录、多拍照”,避免资料缺失;2. 后期总结阶段,教师提供《成果框架模板》(如考察报告分 “引言 - 建筑观察 - 访谈发现 - 结论”);3. 各组可申请 1 次小组辅导,教师帮助梳理逻辑、补充资料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5张PPT)2.1浙江诗路行 第1课时准备阶段(浙科版)八年级上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5课堂练习06课堂总结07板书设计04知识拓展课后作业08教学目标能从多角度对省域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在研学过程中了解浙江文化载体及其变迁,在行动中加深对浙江文化的了解,提升有意义的价值体验,增强国家文化认同感。0102关注诗路文明,发现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考察探究浙江文化的问题意识。03利用“头脑风暴法”开展关于浙江诗路研究方向的问题梳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并集中分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04责任担当创意物化问题解决价值体认围绕浙江诗路相关主题制订契合的活动方案。新知导入观看视频:浙江省投资超3000亿建设四条诗路文化带,诗和远方等着你来“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从晋代至清代,历代文人在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和大运河诗路四条诗路上留下无数诗词名篇。这“四条诗路”,是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和大花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文化高地、文明高地。浙江诗路文化带是山水旅居之路、诗歌创作之路、思想传播之路和文化融合之路。诗路所涉及的区域更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新知导入“浙江省四条诗路示意图”探究新知四条诗路,从地理上贯通了浙东、浙西、浙南、浙北和浙中, 沿途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浙东唐诗之路”以曹娥江一剡溪一椒江为主线,覆盖杭州、宁波、绍兴、台州、舟山5个地市,是一条文学之路、山水之路、朝圣之路。探究新知“钱塘江诗路”以钱塘江一富春江—婺江等为主线,是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上画廊。探究新知“大运河诗路”主要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5个地市运河沿线的县市区,是全国各地文人进入浙江的主要通道。探究新知“瓯江山水诗路”以瓯江一大溪—龙泉溪为主线,以瓯江为纽带,贯穿整个浙南地区。以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为发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诗篇。探究新知探究新知诗路带上的文化名山、人文水脉、森林古道、名城名镇都有什么特点 诗路带是怎么形成的 如何保护和宣传 选择一项内容作为研究方向,将其转化为课题。【准备阶段】探究新知瞭望台以诗路的人物、诗路的名篇、诗路的遗迹、诗路的故事等作为主线,收集并了解更多诗路信息。诗路文化带以诗串文,“一文含四带,十地耀百珠”。探究新知瞭望台诗路和丝路浙江的诗路带在浙江省境内,不是指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诗歌之路,主要在中国西部。资料链接探究新知搜索信息,完成表格“关于浙江四条诗路的信息”浙江四条诗路 特点 代表性诗路“珍珠” 瓯江山水诗路 主要以自然生态山水、文化古村和非遗技艺为载体,充分展现“灵秀瓯江,山水诗源”的文化形象 雁荡山、江心屿、永嘉山水诗村庄群、泰顺古村落群、松阳 传统古村落群、景宁畲族风情 村庄群等40颗诗路“珍珠”钱塘江诗路 人文山水的千年诗脉。集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于一体,是南北文化交融的枢纽,通过大运河实现陆海统筹。其诗歌主题多元,形成 “风雅钱塘,百里画廊” 的文化印象。 严子陵钓台、富春山居图实景地、六和塔、兰溪古城、之江文化中心浙东唐诗之路 盛唐诗人的山水朝圣之路,是唐代诗人从浙东运河转道剡溪探访佛宗道源的核心路线。这里山水灵秀,李白、杜甫、孟浩然等 450 余位诗人留下 1500 多首诗篇 天姥山、剡溪、兰亭、天台石梁飞瀑、书圣故里大运河诗路 流淌的文化基因与市井烟火。大运河诗路沿江南运河与浙东运河延伸,是古代南北文化交融的“水上走廊”,承载着漕运、商贸与移民的历史记忆。沿线古镇如乌镇、南浔因运河而生,白居易《忆江南》、陆游《示儿》等诗篇记录了运河两岸的繁华与离思。其诗歌兼具社会叙事与人文关怀,形成“千年古韵,江南丝路” 的独特气质。 拱宸桥、南浔古镇、嘉兴南湖、西兴古镇、塘栖古镇讨论:浙江有诗路带,其他省市是否也有?中国的诗路带在哪里?探究新知瞭望台探究新知瞭望台在中国,除浙江四条诗路外,还有安徽的“皖南山水诗路”“皖江诗路”“皖中诗路”“淮河诗路”四条诗路探究新知瞭望台江苏、江西、福建、陕西等省份也在积极探索诗路文化的保护与活化。江苏省:大运河诗路协同发展。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区域,江苏依托京杭大运河串联苏州、扬州、淮安等历史名城,挖掘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张继“枫桥夜泊”等诗词IP,打造“运河诗画”旅游线路,推动沿线非遗展演与古镇文旅融合。江西省:赣鄱诗路与红色诗韵。江西以赣江、鄱阳湖为纽带,整合庐山、滕王阁等文化地标,聚焦陶渊明、欧阳修等文人足迹,推出“赣鄱诗路”品牌。此外,江西红色诗词资源丰富,《七律·长征》《可爱的中国》等作品形成独特的“红色诗路”体系。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诗路。福建结合“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优势,以泉州、福州、厦门为节点,挖掘郑成功、朱熹等历史人物的诗词与传说,打造“海丝诗路”文化旅游带,突出海洋文化与闽南风情的融合。陕西省:汉唐诗歌之路。陕西依托长安(今西安)作为汉唐文化中心的地位,以丝绸之路起点、终南山、华山等为载体,重现李白、杜甫等诗人的漫游足迹,推出“长安诗韵”主题线路,结合兵马俑、大雁塔等景点展现盛唐诗意。探究新知瞭望台《诗路浙江》以钱塘江诗路、大运河诗路、浙东诗路和瓯江诗路为主体线索,涉及浙江全境11个地级市,钱塘江、瓯江、大运河、富春江等知名水系;会稽山、天台山、雁荡山等知名山岳;西湖、灵隐寺、严陵钓台等知名景点。从中国历史上选取120首左右描写四条诗路的古典诗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钱塘湖春行》等,并加以赏析。同时,全书配上描绘四条诗路的知名古画,如《富春山居图》《西湖十景》等。全方位展现诗词与浙江山水的联系,展现浙江的文化之美、生态之美、气韵之美、活力之美。拓展延伸探究新知问题树利用“头脑风暴法”开展关于浙江诗路研究方向的问题梳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并集中分析,明确可以研究的课题。探究新知问题树问题归类问题讨论应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进行问题归类。“是什么”的问题, 查阅文献资料就可以得到答案,一般不专门作研究主题;“为什么”和“怎么办”,解决这两类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可以作为研究主题。小锦囊探究新知问题树大运河诗路文化带推荐课题研究1:探寻古纤道的前世今生。探究古纤道的作用,寻找古纤道的历史遗迹。研究2:寻找北方古镇中的江南古镇遗迹。北方古镇固有北方古镇的特色,但也有些古镇留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痕迹。实地找一找,并探究原因。资料链接探究新知问题树诗路文化与现代乡村振兴(1)南浔区如何通过 "桑基鱼塘 + 诗路文化" 实现农文旅融合?(2)大运河诗路对沿线民宿经济的带动效应如何?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大运河诗路的现代转化 —— 以南浔桑基鱼塘系统为例探究新知方案表调查研究的基本流程:调查方案的制定要求:要素齐全、合理清晰,提前厘清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等要素,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新知方案表阅读教材P72“古村实地考察方案的制订”图,了解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框架,做好活动计划。探究新知方案表《芙蓉古村实地考察》 课题研究信息收集表 考察项目 芙蓉古村的民宅 资料内容 村中民宅大多系木质结构,以参差错落的屋顶、朴实素雅的形态、优美亲切的比例尺度、白墙青瓦的明快色调,兼以家家石砌矮墙、户户绿树成荫, 使整个村落构成一种和谐美资料来源 网络收集时间 8 月 1 1 日收集人 刘承晖工具箱探究新知方案表活动:小组探讨浙江诗路相关主题活动方案的研究目的、研究途径与方法、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研究活动的计划与步骤、预计的困难及应对策略,完成古村实地考察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案表。探究新知方案表《松阳杨家堂古村:诗路浸润下的传统建筑与生活智慧实地考察方案》课题研究方案表探究新知方案表研究课题 松阳杨家堂古村:诗路浸润下的传统建筑与生活智慧考察研究目的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组长: 组员:研究途径与方法 研究途径:实地考察、文献查阅、访谈、在线搜索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小组讨论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研究活动的计划与步骤 预计的困难 及应对策略 方案表研究目的探究新知挖掘杨家堂古村与瓯江诗路的关联,梳理古村中体现诗路文化的印记,理解浙江诗路文化在乡村的传承。2. 观察古村传统建筑3. 访谈古村村民,了解传统生活习俗,探索这些习俗与古村文化、诗路精神的融合,增强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4. 培养实地观察、信息收集、小组协作与分析总结的能力,学会用多元形式呈现研究成果,提升文化探究素养。方案表预期成果探究新知《杨家堂古村考察报告》《古村文化手账》“古村探秘” 短视频传统建筑简易模型《古村文化保护建议信》 (一)前期准备阶段(1 周)第 1 天:课题导入与分组第 2-3 天:资料收集与工具准备第 4-5 天:预演与安全培训方案表探究新知研究活动的计划 (二)实地考察阶段(1 天,周末或研学时间)(三)后期总结阶段(2 周)第 1-3 天:资料整理第 4-7 天:成果创作第 8-10 天:成果完善与审核(四)展示交流阶段(1 天,班会或研学成果展)方案表探究新知研究活动的计划预计困难及应对策略困难1:实地考察时迷路,找不到重点考察区域。应对方法:1. 提前获取古村详细地图,标注核心考察点;2. 每组携带地图,组长负责定位;3. 联系村干部或向导,约定中途碰头点,随时求助探究新知方案表预计困难及应对策略探究新知方案表困难2:村民因忙碌或害羞,不愿接受访谈应对方法:1. 选择村民空闲时间访谈,提前说明来意;2. 准备小礼品,表达感谢;3. 若多人拒绝,调整计划,优先访谈村干部或文化站工作人员预计的困难及应对策略困难3:古村诗路印记较少,难以挖掘关联应对方法:1. 提前扩大文献查阅范围,收集瓯江诗路中描写浙南乡村、山水的通用诗词,分析其与杨家堂古村环境的共性;2. 访谈时侧重 “古村山水是否让村民想起古代诗句”,挖掘民间文化记忆;3. 若仍不足,可调整研究重点,聚焦 “建筑与生活智慧”,适当简化诗路文化部分探究新知方案表预计的困难及应对策略探究新知方案表困难4:天气恶劣(如雨天、高温),影响实地观察应对方法:1. 考察前 3 天关注天气预报,若遇大雨,提前改期;2. 若遇小雨,准备雨衣、雨伞(避免使用雨伞触碰古建筑),优先考察有遮蔽的区域(如民居内部、古亭);3. 若遇高温,安排早晚凉爽时段考察,中午延长休息时间,携带防暑药品预计的困难及应对策略探究新知方案表困难5:小组内部分工混乱,效率低下应对方法:1. 前期准备阶段明确每人职责,签订《小组分工协议》;2. 实地考察时,组长每 1 小时提醒分工(如 “现在该摄影师拍照,记录员整理笔记”);3. 教师全程巡查,发现混乱及时协调,调整分工预计的困难及应对策略探究新知方案表困难6:后期成果创作时,资料不足或逻辑不清应对方法:1. 前期考察要求各组 “多记录、多拍照”,避免资料缺失;2. 后期总结阶段,教师提供《成果框架模板》(如考察报告分 “引言 - 建筑观察 - 访谈发现 - 结论”);3. 各组可申请 1 次小组辅导,教师帮助梳理逻辑、补充资料课堂练习头脑风暴“关于浙江诗路研究方向”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换为课题确定小组研究课题课堂总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完成关于浙江诗路相关主题考察方案课后作业完成古村实地考察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案表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浙江诗路行 第1课时 课件.pptx 松阳杨家堂古村:诗路浸润下的传统建筑与生活智慧实地考察方案.doc 浙江省投资超3000亿建设四条诗路文化带,诗和远方等着你来.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