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第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化学试题(1-4单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第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化学试题(1-4单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阶段性考试
1-4单元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班别、座位号。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酿制甜酒 B. 煤炭燃烧
C. 霓虹灯发光 D. 钢铁生锈
2. 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铁酱油”、“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钙、铁、碘”应理解为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单质
3. 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收集氧气 ③比较催化效果 ④检验氧气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③④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②
4. 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组装仪器 B. 检查气密性
C. 加热 KMnO4 D. 收集氧气
5. 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被破坏,形成了新的分子
B. 在阳光下衣服容易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C. 氧气和氮气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 20 mL水与2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6. 下列反应与其对应区域匹配正确的是
A. a区:丁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B. b区:碳+氧气二氧化碳
C c区:水氢气+氧气
D. d区:碳酸钠+盐酸→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7.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滴管滴加液体 B. 加热液体
C. 向试管中加固体 D. 熄灭酒精灯
8. 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石墨通电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D.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气体肥料
9. 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C19H21NO2)具有降脂、抑菌等作用。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荷叶碱由43个原子构成
B. 荷叶碱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 荷叶碱中含有O2分子
D. 荷叶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观点对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元素观: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
B. 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
C. 变化观: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 原子观: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
11. 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的玻璃管
现象 有气泡 体积为5.15mL,木条燃得更旺 体积为10.38mL,气体燃烧
A. 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 B. 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
C. 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 D. 正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12. 下列化学式正确的是
A. 铜 CU B. 氯化钙 Cacl2
C. 氢氧化钠 NaOH D. 氢氧化铁Fe(OH)2
13.如图是O2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发生转化,部分物质已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③④都属于氧化反应
B. 实验室进行①②③反应时,集气瓶底部都放一些水
C. 氧气的含量高低会影响反应的剧烈程度
D. 反应①②④都生成了污染空气的气体
1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氧气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B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向热水中滴加2滴红墨水
C 除去污水中难溶性杂质 向污水中加絮凝剂
D 区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观察气体的颜色
A. A B. B C. C D. D
15. 学会对化学反应中有关质量变化的分析和图像描述,是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例如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3g二氧化锰,请分析反应过程中相关物质的质量变化,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下图是该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是______,氯化氢是由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2)如图所示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是因为其中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种类______(选填“有”或“无”)变化。
(3)图中方框内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4)分析图中粒子的变化,请说出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
17.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微粒A、B、C、D、E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填编号,下同)。
(2)如图2是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_,其离子符号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①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
②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填字母);
A.C和Ne B.He和Mg C.Al和Si D.F和Cl
③X2+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______,它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
18..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吸附池内常用___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
(2)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反应,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取自来水于试管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
(4)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 水的蒸发 C. 水的电解 D. 水的净化
(6)实验室过滤液体时,需要用到玻璃棒,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___。
19.A-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粉末状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请写出E的名称或化学式:E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①_____,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反应③_____。
20.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填标有序号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你认为选用B作发生装置,优点是______;请指出装置C中存在的一处错误_______。
(3)若用F装置来收集气体,当导管口_______,开始收集气体。当_______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4)用装置B制氧气,从注射器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写出用装置B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可以用装置D来收集氧气,理由是_______;氧气验满的操作是_______。
(6)若把G装置中的浓硫酸换成水并盛满,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时,气体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7)甲烷CH4是最简单、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有机物类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实验室制取纯净的甲烷应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
21.某实验小组探究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猜想假设】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并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有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很慢
②另取水于试管中,加入的红砖粉末,伸入带有火星的木条 ④________ 红砖粉末不能使水分解产生氧气
③取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的红砖粉末,伸入带有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完成表中横线上的内容④________,⑤________。
【反思评价】
(2)在上述探究实验中,“实验步骤①”和“实验步骤②”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3)丽丽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实验结论,于是她增加了一个步骤。在步骤③反应停止时,__________,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______。将上述实验后的剩余固体分离、洗涤、干燥后称重,如果质量为______且化学性质不变,则说明红砖粉末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4)写出用红砖粉末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CBCBD
6-10 BBDBD
11-15 DCDAB
16.(1) ①. 氢分子 ②. 氢、氯
(2) ①. 分子 ②. 有
(3)C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7.(1)CE (2) ①. 38 ②.
(3) ①.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②. D ③. Mg ④. 三 3
18.(1)活性炭 (2)+1
(3)肥皂水 (4)煮沸 (5)AC
(6)引流
19.(1)过氧化氢 H2O2
(2) ①. ②. 分解反应 ③.
20.(1) ①. 锥形瓶 ②. 长颈漏斗
(2) ①.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②. 长颈漏斗末端未插入液面以下
(3) ①. 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②.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4) ①. 过氧化氢溶液 ②. 2H2O22H2O+O2↑
(5) ①.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6)b (7)AF
21.(1) ①. 木条不复燃 ②. 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2)与 “实验步骤③”形成对比
(3) ①. 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②. 复燃 ③. 0.2g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