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邵阳县第一中学2025年10月份高一年级月考
地 理 答 题 卡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7
题(
14
分)
(1)
(2)
)
(
18
题(
8
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9
题(1
4
分)
)
(
20
题(1
6
分)
(2)

3

)邵阳县第一中学2025年10月份高一年级月考
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C A C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A B B D
1.A 2.C
【解析】1.上弦月时,月相亮面朝西,月球公转至与地球和太阳大致呈90°夹角处。结合图中月球绕地球的公转方向可知,月球公转至甲位置时为上弦月;月球公转至丁位置时为满月,公转至乙位置时为下弦月,公转至丙位置时为新月。故B、C、D错,A选项正确。
2.结合材料可知,次年农民在下弦月时深耕土地,下弦月时月相为半轮明月,亮面朝东;A图为上弦月,B图为蛾眉月,C图为下弦月,D图为满月。故C选项正确。
【点睛】新月时,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满月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3.C 4.C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波谱分为三部分,可见光波长0.4-0.76微米,小于0.4微米的是紫外区,大于0.76微米的是红外区,并且太阳辐射的主要能量在可见光区较为集中,因此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联系已学可知,太阳辐射能为生物活动提供能量,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动力,ABD不符合题意;火山爆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如岩浆活动等)释放的结果,与太阳辐射能无关,C正确。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的过程。其中可见光是辐射能力最强的。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光热资源,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还为地球提供各种能源。
5.C 6.A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在图中,甲表示横波,乙表示纵波,A错误;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知识点可知,丙表示地壳,丁表示莫霍面,戊表示地幔,己表示古登堡面,庚表示外核,辛表示内核,C正确,BD错误。故选C。
6.地震产生的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产生上下的振动,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产生左右的摇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岸上的行人感受到上下颠簸、左右摇晃,海上的轮船只感受到上下颠簸,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变,划分出莫霍界面(地下约33 km,纵波和横波速度突然增加)和古登堡界面(地下约2900 km,横波消失,纵波速度骤降),进而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7.C 8.B
【解析】7.读图可知,由下而上时代越来越近,图中生物出现的顺序应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出现最早的是鱼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环境变迁既会导致生物灭绝,也会导致生物进化,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A错误,B正确;生物灭绝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也有关系,C错误;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存在多次,D错误。故选B。
【点睛】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在宙之下,又分出代;在代之下,再分出纪。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称为地质年代。
9.B 10.C
【解析】9.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逐渐抬升,形成河流阶地,形成时间越早的阶地,位置越靠上。从图中看,Ⅲ阶地位置最高,形成时间最早;Ⅱ阶地位置次之,形成时间晚于Ⅲ阶地;Ⅰ阶地位置最低,形成时间最晚。所以Ⅰ、Ⅱ、Ⅲ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Ⅲ、Ⅱ、Ⅰ,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项。
10.阶地海拔相对河流高,但古代人类活动选址并非主要因气候凉爽,且图中未体现气候相关优势,A项错误;图中无法看出阶地“背山面水,光照充足”的普遍特征,不是古代人类活动多位于阶地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河流阶地是河流堆积与下切形成,堆积过程中带来泥沙等沉积物,使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古代农业主导,因此吸引人类活动,C项正确;阶地地形有一定起伏,且古代交通对阶地“交通便利”需求不突出,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项错误,故选C项。
【点睛】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后,原有河漫滩抬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河流演变与环境变化历史。其形成需两大条件:①构造运动:地壳抬升提供下切空间,稳定期堆积河漫滩,抬升期下切成阶地。②气候变化:气候突变(如暖湿期径流量增加)触发河流下切,干冷期则以堆积为主。
11.C 12.B
【解析】11. 干旱地区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中的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题干信息中明确说明该景观是由风沙吹蚀作用形成,所以经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据图示信息可知石头上并非都是“千疮百孔”,且即使有孔洞的地方孔洞的大小也不一,这是因为岩性差异的结果,一般而言,岩性较硬,受侵蚀部分较小,岩性较软,受侵蚀部分较大,C正确;流水侵蚀和流水溶蚀地貌一般在湿润地区多见,与当地干旱的气候特征不符合,AD错误;风力沉积地貌在干旱地区主要是以沙丘存在,不是该风蚀地貌,B错误。故选C。
12.据上题分析得知此地貌在气候干旱地区常见,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此景观较为常见,B正确;我国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主要都是季风气候区,气候相对湿润,风沙活动少,风力侵蚀地貌不常见,ACD错误。故选B。
【点睛】风蚀壁龛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陡峭迎风岩壁上因风化与风沙磨蚀作用形成的凹坑地貌,又称石窝或石格窗。其成因包含温差风化、盐分结晶导致的岩石表层崩解,以及风沙流对凹坑的持续吹蚀与旋转磨蚀作用。
13.A 14.B
【解析】13.由材料可知,飞机尾迹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且通常只有当环境温度在-41℃~-60℃时,才有可能出现。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并且对流层顶部气温可降至-60℃,因此北京市上空出现的飞机尾迹最可能位于对流层,A正确;高层大气、电离层、散逸层都在高层大气,BCD错误。故选A。
14.北京市位于北半球,夏季气温最高,蒸发最旺盛,对流层最厚,B正确。冬季气温最低,蒸发最弱,对流层最薄,D错误。春季和秋季气温处于夏冬季之间,对流层厚度也在夏冬季之间,AC错误。故选B。
【点睛】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对流层顶,即平流层的起点为止。平均厚度约为12千米,它的厚度不一,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千米,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15.B 16.D
【解析】15.读图,近地面等压面中,甲地等压面向上凸,乙地等压面向下凹。根据“高凸低凹”规律,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甲地气压高于乙地,D错误;在近地面一般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所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地盛行下沉气流,乙地盛行上升气流,B正确,A、C错误。故选B。
16.甲处等压面向上拱起,为高压,气流应垂直下沉,当陆地气温低时,空气冷却收缩下沉,A错误;同一竖直面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乙地(近地面低压)气压高于丁地(高空高压),B错误;近地面气温变化会导致气压差变化,进而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最终改变风向,C错误;产生图中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导致海陆温度不同,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的运动,D正确。故选D。
【点睛】同一地点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17.(1)太阳黑子。位于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耀斑、日珥、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等。
(2)干扰地球大气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释放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撞击地球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18.(1) 横 纵
(2) 莫霍 地壳 地幔 外核
(3) E 岩浆
19.(1) 三角洲/河口三角洲 V
(2) b 堆积/沉积
(3) 冲积扇 B处 河流流至山麓,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携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沉积,形成扇形堆积体。
20.(1)银色反光膜具有高反射率,能将太阳光(短波辐射)反射到苹果树树冠下部,扩大了果树的光照范围,这些反射的太阳光被苹果背光面吸收,为苹果背光面着色提供了更多的光照,促使苹果均匀着色;这些反射的太阳光从总体上增强了苹果树所接收的光照量,有利于苹果着色。
(2)冬季将树干涂白,白天反射太阳辐射,降低树干温度,使树干昼夜温差减小,从而避免因温度剧烈波动而引起的冻害;涂白物质在树干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树干在夜晚的热量散失,使树干温度不会过低,减轻苹果树冻害。
(3)果实套袋,减少病虫害;合理整形修剪,提升果园整体光照利用率;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控,少使用或不使用农药。邵阳县第一中学2025年10月份高一年级月考
地理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江南某地农民遵循传统农谚“上弦月,种麦忙;下弦月,耕田长”,在2024年农历十月初七(上弦月)播种冬小麦,次年农历二月二十三(下弦月)深耕翻土。如图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月球绕地球公转中四个相位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弦月时,月球公转至图中的( )
A.甲位置 B.乙位置 C.丙位置 D.丁位置
2.次年农民深耕土地时,可见月相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示意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乙区域是( )
A.红外区 B.紫外区 C.可见光区 D.微波区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
A.为生物活动提供能量 B.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C.导致火山爆发 D.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动力
2023年10月31日,智利中部沿岸近海发生6.7级地震。下图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代码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纵波 B.丙为岩石圈
C.丁为莫霍面 D.庚表示内核
6.此次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向上传播时( )
A.海上的轮船只感受到上下颠簸 B.海上的轮船只感受到左右摇晃
C.岸上的行人只感受到上下颠簸 D.岸上的行人只感受到左右摇晃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文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D.两栖类
8.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变迁只会导致生物灭绝,不会导致生物进化
B.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
C.生物灭绝是孤立事件,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没有关系
D.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只有一次
下图为橘子洲附近地质剖面图,图中Ⅰ、Ⅱ、Ⅲ为河流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Ⅰ、Ⅱ、Ⅲ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Ⅲ、Ⅱ、Ⅰ C.Ⅱ、Ⅰ、Ⅲ D.Ⅲ、Ⅰ、Ⅱ
10.古代人类活动多位于阶地的原因是( )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B.背山面水,光照充足
C.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D.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下图为一种常年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石头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图示岩石“千疮百孔”的独特外貌主要是由于(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风力的沉积作用
C.岩性差异和风力侵蚀 D.流水溶蚀
12.某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察该景观,应选择前往我国(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晴朗的天空,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时,飞机发动机排出来的高温高湿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合后,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称为飞机尾迹。通常只有当环境温度在-41℃~-60℃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尾迹。飞机尾迹出现的频率和高度有一定的季节差异。下图为一幅飞机飞过北京市上空的航迹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1月份,在北京市上空出现的飞机尾迹最可能位于( )
A.对流层 B.高层大气 C.电离层 D.散逸层
14.一年中,北京市对流层厚度最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甲、乙两地的大气状况是( )
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C.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D.乙地气压高于甲地
16.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处的气压低于丁处的气压
C.近地面气温的变化不会影响甲、乙之间的风向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产生图中环流的根本原因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在太阳观测图中发现,太阳“脸上”长出一颗“大痣”(如下图),“大痣”中心区域温度约为3600℃,边缘区域温度超过5800℃。
(1)指出太阳“大痣”的名称及其所在的太阳大气层,伴随太阳“大痣”出现的太阳活动可能还有哪些(至少写三个)。(8分)
(2)简述太阳活动给地球带来的影响。(6分)
18.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8分)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填文字)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D表示 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 ,该面以下E代表 ,G代表 。
(3) (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 的发源地。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空2分,共14分)
(1)若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图乙)是 。河流中上游河谷横断面大多呈 形。
(2)在丁图中,如果河中有沙金,图中a、b、c、d四处淘金点中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以流水 作用为主。
(3)图甲地貌为 (填名称),位于图丙中 处,简要描述图甲地貌的成因 。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烟台属温带季风气候,秋季晴天多,但太阳高度角较小,部分苹果树树冠下部及果实背光面光照不足。2025年秋季,山东烟台苹果产区在苹果着色期开始广泛铺设银色反光膜。此外,当地还采取树干涂白的方式减轻苹果树冻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分析烟台苹果产区铺设银色反光膜对苹果着色的作用。(6分)
(2)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树干涂白减轻该产区苹果树冻害的原理。(4分)
(3)除了铺设银色反光膜和树干涂白,请提出三种提高苹果品质的方法。(6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