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江门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5九上·江门期末)我国的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 B.活字印刷 C.粮食酿酒 D.火药爆炸【答案】B【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2.(2025九上·江门期末)恩平博物馆馆藏丰富,下列藏品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格纹陶罐B.恩平铜鼓C.青花瓷瓶D.出土石铲【答案】B【知识点】合理利用金属资源【解析】【解答】A、陶罐所用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B、铜鼓所用材料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C、瓷瓶所用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D、石铲所用材料为石头,属于天然材料,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分析。3.(2025九上·江门期末)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A.2Cl B.Cl2 C.MgCl2 D.2HCl【答案】A【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多个原子符号前加系数, 2个氯原子表示为 2Cl 。故选A。【分析】根据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多个原子符号前加系数分析。4.(2025九上·江门期末)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易晾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B.液化石油气被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间隔变小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D.金刚石硬,石墨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C【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A、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易晾干,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不符合题意;B、分子间存在间隔,液化石油气被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水结成冰,分子也不会停止运动,符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5.(2025九上·江门期末)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 B.使用可降解塑料C.合理施用肥料 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答案】D【知识点】绿色化学【解析】【解答】A、 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且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 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因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C、 合理施用肥料可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D、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根据环境、空气、水等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入手确定各做法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二、2024年11月4日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者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回答6﹣8题。6.(2025九上·江门期末)锂离子蓄电池是“祝融号”火星车的能源设备。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为3 B.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答案】D【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不符合题意;B、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不符合题意;C、锂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D、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分析;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分析;C、根据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分析;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7.(2025九上·江门期末)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C2H8N2)作为推进剂,其燃烧产物不可能是( )A.N2 B.CO2 C.SO2 D.H2O【答案】C【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 C2H8N2 )作为推进剂,其燃烧产物不可能是二氧化硫。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8.(2025九上·江门期末)电解水是空间站氧气的来源之一,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B.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负极、正极产生气体体积比是1:2D.该过程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答案】A【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B、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该反应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9.(2025九上·江门期末)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锌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是A.侯德榜 B.张青莲 C.徐寿 D.闵恩泽【答案】B【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解析】【解答】A、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不符合题意;B、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符合题意;C、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等并创造出锌、锰、镁等化学元素汉语名称,不符合题意;D、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各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分析。10.(2025九上·江门期末)2024年12月22日,恩平温泉半程马拉松鸣枪。志愿者准备了氯乙烷喷雾剂(主要成分为C2H5Cl)以防运动损伤。下列有关氯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三种元素组成 B.含有8个原子C.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4:5 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答案】A【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氯乙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B、氯乙烷是由氯乙烷分子构成的,1个氯乙烷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不符合题意。C、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5,不符合题意。D、氯乙烷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5):(35.5×1)=24:5:35.5,则氯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分析;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11.(2025九上·江门期末)实验室制取,下列试剂、操作和装置选择不合理的是A.选择药品 B.检查气密性C.发生装置 D.收集装置【答案】C【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不符合题意;B、检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再手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不符合题意;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符合题意;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可制取氧气分析;B、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C、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分析。12.(2025九上·江门期末)“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的是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A 用铁板和硫酸铜溶液制作金属蚀刻画 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B 利用秸秆发酵产生的沼气煮饭 沼气中含有的甲烷可用作燃料C 用抹布抹干用水清洗后的铁门 铁在潮湿环境下易生锈D 用活性炭等材料制作净水器 活性炭有稳定性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A、用铁板和硫酸铜溶液制作金属蚀刻画,是利用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符合题意。B、利用秸秆发酵产生的沼气煮饭,是利用沼气中含有具有可燃性的甲烷,甲烷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C、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用抹布抹干用水清洗后的铁门,因为铁在潮湿环境下易生锈,不符合题意。D、用活性炭等材料制作净水器,是因为活性炭有吸附性,与稳定性无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分析;B、根据甲烷的可燃性分析;C、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分析;D、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13.(2025九上·江门期末)我国科学家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H2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加C.b的化学式为H2OD.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1∶1【答案】C【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C、由图示可知,b的化学式为H2O ,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氧气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B、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C、根据图示中b的分子构成分析;D、根据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由此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14.(2025九上·江门期末)加强安全学习是同学们的一项必修课。下列措施不当的是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点燃打火机检查B.人居社区配制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C.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D.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答案】A【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煤气泄漏立即点燃打火机检查会使泄漏燃气遇明火发生爆炸,符合题意;B、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利于防止火灾和火灾火场逃生,不符合题意;C、易燃、易爆物容易引起爆炸, 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以免发生危险,不符合题意;D、 加油站、面粉厂附近有可燃性粉尘,应严禁烟火以免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煤气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分析;B、根据人居社区需有防止火灾及火灾逃生措施分析;C、根据易燃、易爆物容易引起爆炸分析;D、根据 加油站、面粉厂附近有可燃性粉尘分析。15.(2025九上·江门期末)如图所示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O2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实验设计选项 A B C D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解析】【解答】A、合金和纯金属相互刻划,通过划痕大小可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敞口装置中进行气体逸出,导致天平失去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C、通过白磷燃烧,红磷因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的现象对比,可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D、将燃烧的硫伸入空气和氧气的集气瓶中,对比硫燃烧的剧烈程度,可探究O2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合金与纯金属硬度不同,刻划时划痕不同分析;B、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敞口容器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C、根据白磷和红磷着火点不同分析;D、根据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分析。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16.(2025九上·江门期末)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1)“铜铁”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材料。(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火能熟水”,写出木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基本实验中的 操作,该操作 (填“能”或“不能”)去除茶水的色素。(4)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答案】(1)金属(2)氧气;(3)过滤;不能(4)分子在不断运动【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铜铁”属于金属材料。(2)“飚”(即风)是空气流动形成风,所以“飚”提供物质燃烧所需的氧气。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3)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所以“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基本实验中的过滤操作,该操作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去除茶水的色素。(4)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闻到茶香四溢。【分析】(1)根据材料有金属材料、合成材料等,金属和合金是金属材料来解答;(2)根据风是流动的空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来解答;(3)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来解答;(4)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运动来解答。(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铜铁”属于金属材料。故答案为:金属。(2)“飚”(即风),空气流动形成风,所以“飚”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即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氧气;。(3)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所以“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基本实验中的过滤操作,该操作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去除茶水的色素。故答案为:过滤;不能。(4)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闻到茶香四溢。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运动。17.(2025九上·江门期末)【科普阅读】我国酿酒历史源远流长。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由高粱、小麦等谷物为原料发酵而成。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白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53度”表示100mL的酒中有53mL酒精。白酒讲究的“口感醇厚”,可以用“粘度”来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酒精度数与粘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也是乙醇,还含有醚、醛等成分,不能饮用,但可杀菌消毒。如图2为不同浓度酒精杀灭病菌所需时间。依据上文,回答问题。(1)用高粱、小麦等粮食发酵酿酒属于 (填“剧烈”或“缓慢”)氧化,此过程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2)100mL“33度”的白酒中含有 mL酒精。酒精度数为 度时,白酒口感最醇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白酒是纯净物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c.白酒的度数越大,粘度越大(4)医院常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其原因是 。(5)在实验室,我们经常利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缓慢;放出(2)33;55.9(3)b(4)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时,病毒致死时间最短(5)【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1)用高粱、小麦等粮食发酵酿酒属于缓慢氧化,此过程放出热量;(2)由题干信息可知,“53度”表示100mL的酒中有53mL酒精,则100mL“33度”的白酒中含有33mL酒精;由题干信息可知,白酒讲究的“口感醇厚”,可以用“粘度”来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则由图1可知,酒精度数为55.9度时,白酒口感最醇厚;(3)a、白酒是由酒精和水等物质组成,是混合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由图1可知,酒精度数在12.3-55.9之间,粘度随酒精度数增大而增大,酒精度数在55.9-100之间,粘度随酒精度数增大而减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4)由图2可知,医院常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其原因是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时,病毒致死时间最短;(5)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分析】(1)根据酿酒过程发生的缓慢氧化并放热分析;(2)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3)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及图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4)根据图示酒精浓度与病毒致死时间关系分析;(5)根据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1)用高粱、小麦等粮食发酵酿酒属于缓慢氧化,此过程放出热量;(2)由题干信息可知,“53度”表示100mL的酒中有53mL酒精,则100mL“33度”的白酒中含有33mL酒精;由题干信息可知,白酒讲究的“口感醇厚”,可以用“粘度”来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则由图1可知,酒精度数为55.9度时,白酒口感最醇厚;(3)a、白酒是由酒精和水等物质组成,是混合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由图1可知,酒精度数在12.3-55.9之间,粘度随酒精度数增大而增大,酒精度数在55.9-100之间,粘度随酒精度数增大而减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4)由图2可知,医院常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其原因是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时,病毒致死时间最短;(5)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18.(2025九上·江门期末)【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1)CO2的制取及性质i.制取CO2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的发生装置,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性质实验操作 现象 性质蜡烛由 依次熄灭 CO2密度比空气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X为 时,现象为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X为澄清石灰水时,现象为 CO2能与石灰水反应(2)CO2可控补给装置i.兴趣小组设计了水草缸的CO2可控补给装置如图2。如果关闭气量调节阀,可以观察到A瓶内的液面下降,最后石灰石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推测出可控补给装置是否产生CO2,主要与A瓶内的 (填“压强”或“温度”)有关。ⅱ.CO2能促进光合作用。为了水草更好的生长,确保CO2能够充分溶入水中,最好将CO2导管口放置于水草缸内的位置 (填“1”或“2”或“3”)。【答案】(1)ade;;下至上;大;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压强;3【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则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的发生装置,可通过长颈漏斗随时添加液体,则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ade;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X可为紫色石蕊溶液,现象为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为澄清石灰水时,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关闭气量调节阀,装置中的气体无法排除,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使固液分离,反应停止,由此可推测出可控补给装置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主要与A瓶内的压强有关;为了水草更好的生长,确保二氧化碳能够充分溶入水中,最好将二氧化碳导管口放置于水草缸内的位置3。【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2)根据关闭气量调节阀时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及药品分离时反应停止, 确保CO2能够充分溶入水中需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接触分析。(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则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的发生装置,可通过长颈漏斗随时添加液体,则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ade;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X可为紫色石蕊溶液,现象为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为澄清石灰水时,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关闭气量调节阀,装置中的气体无法排除,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使固液分离,反应停止,由此可推测出可控补给装置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主要与A瓶内的压强有关;为了水草更好的生长,确保二氧化碳能够充分溶入水中,最好将二氧化碳导管口放置于水草缸内的位置3。19.(2025九上·江门期末)【科学探究】铁制品容易生锈,但将铁加热熔入金属铬,可制成不锈钢。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比较铬、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查阅资料】铬是一种抗腐蚀性强的银白色金属。硫酸亚铬(CrSO4)溶液呈亮蓝色,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化成碱性硫酸铬[Cr(OH)SO4],其溶液呈绿色。【提出猜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猜想一:Cr>Fe>Cu;猜想二:Fe>Cr>Cu;猜想三: 。【实验探究】步骤1: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步骤2:将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三支装有等量、等浓度稀硫酸的试管中。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 将铁片放入稀硫酸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逐渐变为 色 猜想 成立(2) 将铬片放入稀硫酸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逐渐变为 色(3) 将铜片放入稀硫酸 无明显现象【分析解释】写出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rSO4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后的溶液一段时间后变成绿色,其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rSO4+O2+2H2O=4Cr(OH)SO4,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Cr(OH)SO4中的Cr化合价为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有同学提出质疑:金属和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对反应速率造成影响,因此上述实验结论不够科学。建议用铬片、铜片和 溶液进一步验证铬、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答案】Fe>Cu>Cr;浅绿;亮蓝;一;Cr+H2SO4=CrSO4+H2↑;硫酸铬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化成碱性硫酸铬;化合;+3;硫酸亚铁【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提出猜想: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比铜活泼,猜想一:Cr>Fe>Cu,猜想二:Fe>Cr>Cu,则猜想三:Fe>Cu>Cr;实验探究:(1)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则实验现象是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2)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和氢气,硫酸亚铬溶液呈亮蓝色,则将铬片放入稀硫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逐渐变为亮蓝,由于铁、铬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且铬与稀硫酸反应较快,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为Cr>Fe>Cu,故猜想一成立;分析解释: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H2SO4=CrSO4+H2↑,硫酸铬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化成碱性硫酸铬,其溶液呈绿色,则反应后的溶液一段时间后变成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rSO4+O2+2H2O=4Cr(OH)S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Cr(OH)SO4中,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Cr(OH)SO4中的Cr化合价为+3;反思评价:由于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活动性若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Cr>Fe>Cu,则铬能将铁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而铜不能,则可用铬片、铜片和硫酸亚铁溶液。【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比铜活泼,铬的金属活动性不确定,由此确定出猜想,利用金属能否与酸反应或与盐溶液反应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比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泼,活动性强的金属能与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20.(2025九上·江门期末)我国承诺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1)走进“碳村庄”。“碳村庄”的格局如图1:i.“碳村庄”的居民中,属于单质的是 ,固体CO2俗称是 。ⅱ.“碳村庄”中的部分居民可以相互转化,转化3的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写出一条符合转化3的化学方程式 。(2)新兴技术捕集是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图2i.NaOH溶液的喷淋捕捉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O2+2NaOH=Na2CO3+Y,则Y的化学式为 :NaOH溶液“喷淋”的作用是 ,图2所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⑦ 和 。ⅱ.写出“低碳”生活的一条措施 。【答案】(1)C60;干冰;升高;2CO+O22CO2(2)H2O;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氢氧化钠;氧化钙;以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单质和化合物;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解析】【解答】(1)i.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属于单质的是C60;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转化3是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均显-2价,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故转化3的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一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2)i.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不变,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碳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氢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Y的化学式为H2O;NaOH溶液“喷淋”的作用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根据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钠、氧化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ⅱ.“低碳”生活的一条措施以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分析】(1)根据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一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不变,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低碳生活符合节能、减排、无污染等特点分析。(1)i.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属于单质的是C60;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转化3是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均显-2价,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故转化3的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一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2)i.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不变,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碳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氢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Y的化学式为H2O;NaOH溶液“喷淋”的作用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根据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钠、氧化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ⅱ.“低碳”生活的一条措施以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21.(2025九上·江门期末)化学链燃烧技术指用载氧体(金属氧化物)将空气中的氧传输至燃料的新技术。基于CuO/Cu2O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燃烧技术如图1所示:(1)空气反应器中Cu2O与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O。(2)从空气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O2体积分数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空气反应器中最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是 (填字母)。a.800~900℃b.900~1000℃c.1000~1030℃d.1030~1100℃(3)在燃料反应器中发生如下反应:8CuO+CH44Cu2O+CO2+2H2O,若要使1.6kgCH4充分反应,至少需要CuO的质量为 kg(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氧气(2)a(3)解:设需要CuO的质量为x解得x=64kg答:需要CuO的质量为64kg。【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根据流程可知,空气反应器中Cu2O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O;(2)由图可知,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从空气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即反应的氧气逐渐减少,所以空气反应器中最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是800﹣900℃,此时排出的氧气最少,参与反应的氧气最多;故选a;【分析】(1)根据流程图示确定各步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2)根据图示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3)根据反应的甲烷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氧化铜质量分析。(1)根据流程可知,空气反应器中Cu2O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O;(2)由图可知,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从空气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即反应的氧气逐渐减少,所以空气反应器中最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是800﹣900℃,此时排出的氧气最少,参与反应的氧气最多;故选a;(3)见答案。1 / 1广东省江门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5九上·江门期末)我国的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 B.活字印刷 C.粮食酿酒 D.火药爆炸2.(2025九上·江门期末)恩平博物馆馆藏丰富,下列藏品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格纹陶罐B.恩平铜鼓C.青花瓷瓶D.出土石铲3.(2025九上·江门期末)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A.2Cl B.Cl2 C.MgCl2 D.2HCl4.(2025九上·江门期末)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易晾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B.液化石油气被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间隔变小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D.金刚石硬,石墨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5.(2025九上·江门期末)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 B.使用可降解塑料C.合理施用肥料 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二、2024年11月4日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者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回答6﹣8题。6.(2025九上·江门期末)锂离子蓄电池是“祝融号”火星车的能源设备。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为3 B.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7.(2025九上·江门期末)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C2H8N2)作为推进剂,其燃烧产物不可能是( )A.N2 B.CO2 C.SO2 D.H2O8.(2025九上·江门期末)电解水是空间站氧气的来源之一,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B.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负极、正极产生气体体积比是1:2D.该过程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9.(2025九上·江门期末)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锌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是A.侯德榜 B.张青莲 C.徐寿 D.闵恩泽10.(2025九上·江门期末)2024年12月22日,恩平温泉半程马拉松鸣枪。志愿者准备了氯乙烷喷雾剂(主要成分为C2H5Cl)以防运动损伤。下列有关氯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三种元素组成 B.含有8个原子C.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4:5 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11.(2025九上·江门期末)实验室制取,下列试剂、操作和装置选择不合理的是A.选择药品 B.检查气密性C.发生装置 D.收集装置12.(2025九上·江门期末)“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的是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A 用铁板和硫酸铜溶液制作金属蚀刻画 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B 利用秸秆发酵产生的沼气煮饭 沼气中含有的甲烷可用作燃料C 用抹布抹干用水清洗后的铁门 铁在潮湿环境下易生锈D 用活性炭等材料制作净水器 活性炭有稳定性A.A B.B C.C D.D13.(2025九上·江门期末)我国科学家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H2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加C.b的化学式为H2OD.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1∶114.(2025九上·江门期末)加强安全学习是同学们的一项必修课。下列措施不当的是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点燃打火机检查B.人居社区配制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C.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D.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15.(2025九上·江门期末)如图所示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O2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实验设计选项 A B C DA.A B.B C.C D.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16.(2025九上·江门期末)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1)“铜铁”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材料。(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火能熟水”,写出木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基本实验中的 操作,该操作 (填“能”或“不能”)去除茶水的色素。(4)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17.(2025九上·江门期末)【科普阅读】我国酿酒历史源远流长。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由高粱、小麦等谷物为原料发酵而成。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白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53度”表示100mL的酒中有53mL酒精。白酒讲究的“口感醇厚”,可以用“粘度”来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酒精度数与粘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也是乙醇,还含有醚、醛等成分,不能饮用,但可杀菌消毒。如图2为不同浓度酒精杀灭病菌所需时间。依据上文,回答问题。(1)用高粱、小麦等粮食发酵酿酒属于 (填“剧烈”或“缓慢”)氧化,此过程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2)100mL“33度”的白酒中含有 mL酒精。酒精度数为 度时,白酒口感最醇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白酒是纯净物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c.白酒的度数越大,粘度越大(4)医院常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其原因是 。(5)在实验室,我们经常利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8.(2025九上·江门期末)【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1)CO2的制取及性质i.制取CO2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的发生装置,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性质实验操作 现象 性质蜡烛由 依次熄灭 CO2密度比空气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X为 时,现象为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X为澄清石灰水时,现象为 CO2能与石灰水反应(2)CO2可控补给装置i.兴趣小组设计了水草缸的CO2可控补给装置如图2。如果关闭气量调节阀,可以观察到A瓶内的液面下降,最后石灰石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推测出可控补给装置是否产生CO2,主要与A瓶内的 (填“压强”或“温度”)有关。ⅱ.CO2能促进光合作用。为了水草更好的生长,确保CO2能够充分溶入水中,最好将CO2导管口放置于水草缸内的位置 (填“1”或“2”或“3”)。19.(2025九上·江门期末)【科学探究】铁制品容易生锈,但将铁加热熔入金属铬,可制成不锈钢。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比较铬、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查阅资料】铬是一种抗腐蚀性强的银白色金属。硫酸亚铬(CrSO4)溶液呈亮蓝色,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化成碱性硫酸铬[Cr(OH)SO4],其溶液呈绿色。【提出猜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猜想一:Cr>Fe>Cu;猜想二:Fe>Cr>Cu;猜想三: 。【实验探究】步骤1: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步骤2:将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三支装有等量、等浓度稀硫酸的试管中。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 将铁片放入稀硫酸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逐渐变为 色 猜想 成立(2) 将铬片放入稀硫酸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逐渐变为 色(3) 将铜片放入稀硫酸 无明显现象【分析解释】写出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rSO4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后的溶液一段时间后变成绿色,其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rSO4+O2+2H2O=4Cr(OH)SO4,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Cr(OH)SO4中的Cr化合价为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有同学提出质疑:金属和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对反应速率造成影响,因此上述实验结论不够科学。建议用铬片、铜片和 溶液进一步验证铬、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20.(2025九上·江门期末)我国承诺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1)走进“碳村庄”。“碳村庄”的格局如图1:i.“碳村庄”的居民中,属于单质的是 ,固体CO2俗称是 。ⅱ.“碳村庄”中的部分居民可以相互转化,转化3的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写出一条符合转化3的化学方程式 。(2)新兴技术捕集是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图2i.NaOH溶液的喷淋捕捉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O2+2NaOH=Na2CO3+Y,则Y的化学式为 :NaOH溶液“喷淋”的作用是 ,图2所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⑦ 和 。ⅱ.写出“低碳”生活的一条措施 。21.(2025九上·江门期末)化学链燃烧技术指用载氧体(金属氧化物)将空气中的氧传输至燃料的新技术。基于CuO/Cu2O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燃烧技术如图1所示:(1)空气反应器中Cu2O与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O。(2)从空气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O2体积分数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空气反应器中最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是 (填字母)。a.800~900℃b.900~1000℃c.1000~1030℃d.1030~1100℃(3)在燃料反应器中发生如下反应:8CuO+CH44Cu2O+CO2+2H2O,若要使1.6kgCH4充分反应,至少需要CuO的质量为 kg(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2.【答案】B【知识点】合理利用金属资源【解析】【解答】A、陶罐所用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B、铜鼓所用材料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C、瓷瓶所用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D、石铲所用材料为石头,属于天然材料,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分析。3.【答案】A【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多个原子符号前加系数, 2个氯原子表示为 2Cl 。故选A。【分析】根据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多个原子符号前加系数分析。4.【答案】C【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A、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易晾干,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不符合题意;B、分子间存在间隔,液化石油气被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水结成冰,分子也不会停止运动,符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5.【答案】D【知识点】绿色化学【解析】【解答】A、 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且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 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因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C、 合理施用肥料可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D、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根据环境、空气、水等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入手确定各做法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6.【答案】D【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不符合题意;B、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不符合题意;C、锂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D、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分析;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分析;C、根据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分析;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7.【答案】C【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 C2H8N2 )作为推进剂,其燃烧产物不可能是二氧化硫。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8.【答案】A【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B、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该反应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9.【答案】B【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解析】【解答】A、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不符合题意;B、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符合题意;C、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等并创造出锌、锰、镁等化学元素汉语名称,不符合题意;D、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各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分析。10.【答案】A【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氯乙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B、氯乙烷是由氯乙烷分子构成的,1个氯乙烷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不符合题意。C、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5,不符合题意。D、氯乙烷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5):(35.5×1)=24:5:35.5,则氯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分析;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11.【答案】C【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不符合题意;B、检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再手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不符合题意;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符合题意;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可制取氧气分析;B、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C、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分析。12.【答案】D【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A、用铁板和硫酸铜溶液制作金属蚀刻画,是利用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符合题意。B、利用秸秆发酵产生的沼气煮饭,是利用沼气中含有具有可燃性的甲烷,甲烷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C、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用抹布抹干用水清洗后的铁门,因为铁在潮湿环境下易生锈,不符合题意。D、用活性炭等材料制作净水器,是因为活性炭有吸附性,与稳定性无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分析;B、根据甲烷的可燃性分析;C、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分析;D、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13.【答案】C【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C、由图示可知,b的化学式为H2O ,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氧气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B、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C、根据图示中b的分子构成分析;D、根据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由此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14.【答案】A【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煤气泄漏立即点燃打火机检查会使泄漏燃气遇明火发生爆炸,符合题意;B、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利于防止火灾和火灾火场逃生,不符合题意;C、易燃、易爆物容易引起爆炸, 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以免发生危险,不符合题意;D、 加油站、面粉厂附近有可燃性粉尘,应严禁烟火以免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煤气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分析;B、根据人居社区需有防止火灾及火灾逃生措施分析;C、根据易燃、易爆物容易引起爆炸分析;D、根据 加油站、面粉厂附近有可燃性粉尘分析。15.【答案】B【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解析】【解答】A、合金和纯金属相互刻划,通过划痕大小可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敞口装置中进行气体逸出,导致天平失去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C、通过白磷燃烧,红磷因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的现象对比,可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D、将燃烧的硫伸入空气和氧气的集气瓶中,对比硫燃烧的剧烈程度,可探究O2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合金与纯金属硬度不同,刻划时划痕不同分析;B、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敞口容器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C、根据白磷和红磷着火点不同分析;D、根据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分析。16.【答案】(1)金属(2)氧气;(3)过滤;不能(4)分子在不断运动【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铜铁”属于金属材料。(2)“飚”(即风)是空气流动形成风,所以“飚”提供物质燃烧所需的氧气。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3)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所以“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基本实验中的过滤操作,该操作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去除茶水的色素。(4)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闻到茶香四溢。【分析】(1)根据材料有金属材料、合成材料等,金属和合金是金属材料来解答;(2)根据风是流动的空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来解答;(3)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来解答;(4)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运动来解答。(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铜铁”属于金属材料。故答案为:金属。(2)“飚”(即风),空气流动形成风,所以“飚”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即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氧气;。(3)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所以“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基本实验中的过滤操作,该操作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去除茶水的色素。故答案为:过滤;不能。(4)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闻到茶香四溢。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运动。17.【答案】(1)缓慢;放出(2)33;55.9(3)b(4)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时,病毒致死时间最短(5)【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1)用高粱、小麦等粮食发酵酿酒属于缓慢氧化,此过程放出热量;(2)由题干信息可知,“53度”表示100mL的酒中有53mL酒精,则100mL“33度”的白酒中含有33mL酒精;由题干信息可知,白酒讲究的“口感醇厚”,可以用“粘度”来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则由图1可知,酒精度数为55.9度时,白酒口感最醇厚;(3)a、白酒是由酒精和水等物质组成,是混合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由图1可知,酒精度数在12.3-55.9之间,粘度随酒精度数增大而增大,酒精度数在55.9-100之间,粘度随酒精度数增大而减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4)由图2可知,医院常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其原因是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时,病毒致死时间最短;(5)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分析】(1)根据酿酒过程发生的缓慢氧化并放热分析;(2)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3)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及图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4)根据图示酒精浓度与病毒致死时间关系分析;(5)根据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1)用高粱、小麦等粮食发酵酿酒属于缓慢氧化,此过程放出热量;(2)由题干信息可知,“53度”表示100mL的酒中有53mL酒精,则100mL“33度”的白酒中含有33mL酒精;由题干信息可知,白酒讲究的“口感醇厚”,可以用“粘度”来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则由图1可知,酒精度数为55.9度时,白酒口感最醇厚;(3)a、白酒是由酒精和水等物质组成,是混合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由图1可知,酒精度数在12.3-55.9之间,粘度随酒精度数增大而增大,酒精度数在55.9-100之间,粘度随酒精度数增大而减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4)由图2可知,医院常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其原因是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时,病毒致死时间最短;(5)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18.【答案】(1)ade;;下至上;大;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压强;3【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则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的发生装置,可通过长颈漏斗随时添加液体,则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ade;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X可为紫色石蕊溶液,现象为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为澄清石灰水时,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关闭气量调节阀,装置中的气体无法排除,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使固液分离,反应停止,由此可推测出可控补给装置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主要与A瓶内的压强有关;为了水草更好的生长,确保二氧化碳能够充分溶入水中,最好将二氧化碳导管口放置于水草缸内的位置3。【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2)根据关闭气量调节阀时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及药品分离时反应停止, 确保CO2能够充分溶入水中需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接触分析。(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则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的发生装置,可通过长颈漏斗随时添加液体,则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ade;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X可为紫色石蕊溶液,现象为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为澄清石灰水时,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关闭气量调节阀,装置中的气体无法排除,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使固液分离,反应停止,由此可推测出可控补给装置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主要与A瓶内的压强有关;为了水草更好的生长,确保二氧化碳能够充分溶入水中,最好将二氧化碳导管口放置于水草缸内的位置3。19.【答案】Fe>Cu>Cr;浅绿;亮蓝;一;Cr+H2SO4=CrSO4+H2↑;硫酸铬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化成碱性硫酸铬;化合;+3;硫酸亚铁【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提出猜想: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比铜活泼,猜想一:Cr>Fe>Cu,猜想二:Fe>Cr>Cu,则猜想三:Fe>Cu>Cr;实验探究:(1)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则实验现象是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2)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和氢气,硫酸亚铬溶液呈亮蓝色,则将铬片放入稀硫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逐渐变为亮蓝,由于铁、铬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且铬与稀硫酸反应较快,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为Cr>Fe>Cu,故猜想一成立;分析解释: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H2SO4=CrSO4+H2↑,硫酸铬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化成碱性硫酸铬,其溶液呈绿色,则反应后的溶液一段时间后变成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rSO4+O2+2H2O=4Cr(OH)S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Cr(OH)SO4中,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Cr(OH)SO4中的Cr化合价为+3;反思评价:由于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活动性若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Cr>Fe>Cu,则铬能将铁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而铜不能,则可用铬片、铜片和硫酸亚铁溶液。【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比铜活泼,铬的金属活动性不确定,由此确定出猜想,利用金属能否与酸反应或与盐溶液反应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比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泼,活动性强的金属能与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20.【答案】(1)C60;干冰;升高;2CO+O22CO2(2)H2O;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氢氧化钠;氧化钙;以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单质和化合物;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解析】【解答】(1)i.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属于单质的是C60;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转化3是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均显-2价,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故转化3的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一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2)i.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不变,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碳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氢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Y的化学式为H2O;NaOH溶液“喷淋”的作用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根据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钠、氧化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ⅱ.“低碳”生活的一条措施以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分析】(1)根据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一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不变,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低碳生活符合节能、减排、无污染等特点分析。(1)i.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属于单质的是C60;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转化3是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均显-2价,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故转化3的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一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2)i.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不变,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碳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氢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Y的化学式为H2O;NaOH溶液“喷淋”的作用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根据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钠、氧化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ⅱ.“低碳”生活的一条措施以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21.【答案】(1)氧气(2)a(3)解:设需要CuO的质量为x解得x=64kg答:需要CuO的质量为64kg。【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根据流程可知,空气反应器中Cu2O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O;(2)由图可知,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从空气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即反应的氧气逐渐减少,所以空气反应器中最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是800﹣900℃,此时排出的氧气最少,参与反应的氧气最多;故选a;【分析】(1)根据流程图示确定各步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2)根据图示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3)根据反应的甲烷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氧化铜质量分析。(1)根据流程可知,空气反应器中Cu2O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O;(2)由图可知,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从空气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即反应的氧气逐渐减少,所以空气反应器中最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是800﹣900℃,此时排出的氧气最少,参与反应的氧气最多;故选a;(3)见答案。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江门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江门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