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珠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珠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珠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九上·珠海期末)“广东非遗”布骆包子豆腐呈方形、白色、嫩滑、鲜甜、深受梅州客家人喜爱,以下制作布骆包子豆腐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泡豆 B.磨浆 C.滤渣 D.煮浆
2.(2025九上·珠海期末)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在空间站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3.(2025九上·珠海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示2个分子的是
A.N2 B.2N C.2N2 D.N3-
4.(2025九上·珠海期末)“烧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实验室经常购买瓶装无水乙醇使用,其瓶身应该贴上下列标志中的
A. B.
C. D.
5.(2025九上·珠海期末)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取用少量液体
B.熄灭酒精灯
C.闻气体气味
D.检查装置气密性
6.(2025九上·珠海期末)下列对科学家在化学上的贡献叙述错误的是
A.徐寿参与翻译《化学鉴原》
B.徐光宪提出了稀土分离的全新理论
C.拉瓦锡发现空气的主要成分
D.门捷列夫提出分子原子学说
7.(2025九上·珠海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不一致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作可燃物的助燃剂
B.液氮汽化吸热——用于医疗冷冻麻醉条件下手术
C.石墨的导电性——制作干电池电极
D.金刚石硬度大——制作钻石
8.(2025九上·珠海期末)研究发现,缺铬是造成近视眼的原因之一。如图是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缺铬”中的铬指的是铬原子
B.Cr3+含有21个电子
C.“Cr2”表示2个铬原子
D.铬原子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52倍
9.(2025九上·珠海期末)“盐汽水”是一种能补充人体盐分的饮品,其中含有的成分有食盐(NaCl)、蔗糖(C12H22O11)、水、碳酸氢钠(NaHCO3)等,以上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食盐 B.蔗糖 C.水 D.碳酸氢钠
10.(2025九上·珠海期末)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炉属于混合物
B.火能煮水说明燃烧过程伴随能量变化
C.“飚(即风)”可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D.“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作用与滤纸相似
(2)《茶经》中用“馨”形容茶汤的香,其主要是由香叶醇等物质所致。下面有关香叶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由29个原子构成
C.香叶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1.(2025九上·珠海期末)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实践项目与对应的化学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项目 化学知识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可燃物进行灭火
B 不宜用钢刷刷洗铝制品 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
C 用制作灭火器 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D 面粉厂设置除静电装置 防止发生粉尘爆炸
A.A B.B C.C D.D
12.(2025九上·珠海期末)某研究团队研制的复合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高效制备乙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技术的应用可缓解温室效应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13.(2025九上·珠海期末)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将带有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B 除去中少量的 点燃
C 鉴别和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
D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4.(2025九上·珠海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分解的催化作用 探究分子不断地运动 探究铁锈蚀需要氧气 探究水的组成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5.(2025九上·珠海期末)如图为一种“纸上走火”的古画修复技术:将“泛铅”作品正面朝上放在裱画台上,用清水浸湿润透,使作品平铺在案板上;用毛巾将由泛铅的地方圈起来,洒上清水,使之淹没泛铅的部分;在“泛铅”部位浇上浓度为75%医用酒精,点火燃烧,即可去除“泛铅”的黑色部分。
(1)古代画作用墨水打底,历经百年还能保持原样的原因是   。
(2)古画纸张变黄发生的是   (填“剧烈”或“缓慢”)氧化反应,光会加速氧化过程,所以古画应该   保存。
(3)颜料“铅粉”(主要为,呈白色),暴露空气久了变成“泛铅”(主要为PbS,呈黑色),说明与“铅粉”反应的物质一定含有   元素。
(4)“洒上清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热量,降温效果   (填“好”或“差”),能使   ,使古画不燃烧。
三、【科普阅读】
16.(2025九上·珠海期末)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研究表明,月球土壤成分丰富多样,其中氧、硅、铁等元素含量较高(如图)。最令人兴奋的是,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月壤中含有100万~500万吨氦-3,而100吨氦-3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1年全部能量的总和。然而,地球上氦元素主要是氦-4(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2个中子),氦-3储量只有0.5吨左右,远远无法满足现有需求。
为避免月壤受到氧气和水分的侵蚀,科学家将月壤存储在充满氮气的容器中,相信月壤也将向我们展示更多的秘密。
(1)月球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   元素。
(2)写出月球土壤含量最多的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若月壤中的氦-3能全部被人类所用,可至少使用   年。
(4)氦-3与氦-4的区别是   ,请画出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5)按体积计算,约占空气体积的   。月壤存储在中,说明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17.(2025九上·珠海期末)如图1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现要收集一瓶氧气用于探究铁丝燃烧实验,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当观察到   ,才可开始收集氧气。
(4)收集一瓶O2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如图2)。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   。
②若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可能的原因是   。
(5)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饮料瓶、吸管、输液管等日常用品设计并制作了简易制氧机,如图3所示。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下,对供氧速率的需求不同,项目组同学做了以下的对比实验,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得出结论:   ;对比   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序号 过碳酸钠的质量/g 二氧化锰的质量/g 收集1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s 温度/℃
1 10 0.3 36.59 26
2 20 0.3 11.67 26
3 10 0.3 22 41
四、【科学探究】
18.(2025九上·珠海期末)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可燃物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而“低碳经济”是以较小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填字母)。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如图1是教材探究燃烧条件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2)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3)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
【任务四】利用燃烧探究物质的组成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纯净的乙醇燃烧的产物,实验装置图如图2.实验结束后,传感器数据如图3。
(5)结合图中曲线,可以得出乙醇中含有碳、氢元素的证据是   。
(6)能否得出乙醇中含有氧元素,并说明理由:   。
19.(2025九上·珠海期末)如图1是工业上利用黄铁矿(主要成分)制取硫的流程。
(1)沸腾炉中的主要反应为,X的化学式为   。若经过沸腾炉产出的气体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形成   。
(2)为了提高黄铁矿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种即可)。
(3)在加热条件下,转化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用箭头在硫的价类二维图(图2)表示该物质的转化    。
(4)图1中冷凝器利用了物质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分离出硫块。
(5)沸腾炉中产生的除了用于制硫,还可用来生产硫酸,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图2中的B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025九上·珠海期末)轻质碳酸钙是一种白色细腻粉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图1)。碳化法制备轻质碳酸钙的流程如图2。
(1)轻质碳酸钙在   领域应用最广泛。
(2)不同温度下煅烧石灰石的烧失率()随时间变化如图3,可知最佳煅烧温度和时间为   。
(3)“消化”过程应注意安全,原因是   。“碳化”时若酸性强的时候,会发生副反应,将导致轻质碳酸钙的产率偏   (填“低”或“高”)。
(4)充分煅烧1000kg石灰石至反应完全,剩余质量为575kg。计算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泡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磨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滤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煮浆,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氧气能供给呼吸,氮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供给呼吸,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f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其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气分子表示为:2N2。故答案为:C。
【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数字。
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为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4.【答案】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乙醇俗名叫酒精,是易燃液体,需贴易燃液体标志,故A符合题意;
B、乙醇没有腐蚀性,不需贴腐蚀品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
C、乙醇无毒,不需贴有毒品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醇不会自燃,不需贴自燃物品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 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应贴易燃液体标志进行分析解答。
5.【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不能将空气挤压进瓶内,再吸取液体, 避免滴管内杂质污染试剂瓶中的液体或某些试剂会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而变质,故A错误;
B、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以防火焰窜进酒精灯内引燃酒精发生爆炸,应该用灯帽盖灭,利用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
C、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应把试剂瓶放在前方,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故C正确;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连接好装置,先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如果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或松开手之后,导管内有一段液柱上升,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吸取液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6.【答案】D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徐寿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先驱,他参与翻译了《化学鉴原》等西方化学著作,故A正确;
B、徐光宪是中国稀土化学领域的奠基人,提出了“串级萃取理论”稀土分离的全新理论,故B正确;
C、拉瓦锡是法国著名化学家,他通过定量实验研究空气组成,故C正确;
D、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家及其在化学领域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可燃物的助燃剂,故A不符合题意;
B、液氮用于医疗上冷冻麻醉,是利用液氮气化时吸热降温,故B不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导电性,因此石墨可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硬度,可用于作玻璃刀和地质勘探的钻头;金刚石折光性强,光彩夺目,因此金刚石可用于制作钻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B、根据液氮的特性分析;
C、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据此分析;
D、根据金刚石的性质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各物质中的成分均指元素,所以“缺铬”中的铬指的是铬元素,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4,Cr3+是铬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则Cr3+含有24-3=21个电子,故B正确;
C、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根数,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表示2个铬原子的是2Cr,故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故52=,则铬原子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52×12=624倍,故B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含有的电子总数=质子数-一个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根数,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食盐(NaCl)是由钠、氯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蔗糖 (C12H22O11 ) 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碳酸氢钠 (NaHCO3) 是由钠、氢、碳、氧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据此分析。
10.【答案】(1)C
(2)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A、由题干信息可知风炉以铜铁铸之,故风炉含铁和铜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燃料燃烧产生火,火能煮水说明燃烧过程伴随能量变化,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B正确;
C、“飚(即风)”含有氧气,氧气能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所以飚(即风)可支持燃烧,但不可作燃料,故C错误;
D、过滤是将不溶性杂质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方法,过滤需要用到滤纸,“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实现固液分离,故其作用与滤纸相似,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A、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由香叶醇的化学式化学式C10H18O可知,香叶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香叶醇由香叶醇分子构成,由香叶醇的化学式化学式C10H18O,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已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所以每个香叶醇分子由10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29个原子构成,故B错误
C、香叶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元素质量比越小,其元素的质量分数也最小,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误;
D、化学式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香叶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A、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燃烧放出热量,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氧气具由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过滤是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A、根据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化学式中元素质量比越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也越小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化学式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1)1.【解答】A、由题干信息可知风炉以铜铁铸之,故风炉含铁和铜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燃料燃烧产生火,火能煮水说明燃烧过程伴随能量变化,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B正确;
C、“飚(即风)”含有氧气,氧气能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所以飚(即风)可支持燃烧,但不可作燃料,故C错误;
D、过滤是将不溶性杂质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方法,过滤需要用到滤纸,“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实现固液分离,故其作用与滤纸相似,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A、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由香叶醇的化学式化学式C10H18O可知,香叶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香叶醇由香叶醇分子构成,由香叶醇的化学式化学式C10H18O,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已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所以每个香叶醇分子由10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29个原子构成,故B错误
C、香叶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元素质量比越小,其元素的质量分数也最小,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误;
D、化学式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香叶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不是隔绝可燃物,故A错误;
B、不宜用钢刷刷洗铝制品,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从而使铝制品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如果用钢刷刷洗则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使铝制品更容易被腐蚀,故B正确;
C、用制作灭火器,是因为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故C正确;
D、 面粉厂设置除静电装置 ,为了防止静电火花引发粉尘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末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绝空气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用钢刷刷洗铝制品,会破坏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使铝制品易被腐蚀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的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物质,而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该反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乙烯和氧气 ,故该技术的应用消耗二氧化碳,可缓解温室效应,故C正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2:2=1:1,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化合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该技术可以消耗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图示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故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 除去中少量的,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则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被点燃,无法除去中少量的CO,故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和燃烧都会有水生成,鉴别和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均能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无法鉴别和,故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因为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无气泡产生的是水,因为水与二氧化锰不反应,故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满应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不点燃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和燃烧都会有水生成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生成氧气,产生气泡,二氧化锰不能是水分解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A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A、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该实验比较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用,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其它条件都要相同,而该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不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有两个变量,无法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故A符合题意;
B、该实验烧杯B溶液变红,烧杯A溶液不变红,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B烧杯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右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左边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从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不变红,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铁钉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从而证明铁生锈需要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15.【答案】(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缓慢;避光
(3)硫
(4)好;可燃物的温度不能达到其着火点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1)古代画家用的墨是用炭黑等制成,古代画作用墨水打底,历经百年还能保持原样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2)古画纸张变黄,速度缓慢,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光会加速氧化过程,所以古画应该避光保存;
(3)根据颜料“铅粉”(主要为PbCO3,呈白色),暴露空气久了变成“泛铅”(主要为PbS,呈黑色)和质量守恒定律,说明与“铅粉”反应的物质一定含有硫元素;
(4)水的比热容大,根据比热容的涵义可知,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热量,降温效果好;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能使可燃物的温度不能达到其着火点,使古画不燃烧。
故答案为:(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2)缓慢;避光;(3)硫;
(4)好;可燃物的温度不能达到其着火点。
【分析】(1)根据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纸张发生缓慢氧化而变黄,避光可以减缓氧化速度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水蒸发吸热,降温效果好,使可燃物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1)古代画家用的墨是用炭黑等制成,古代画作用墨水打底,历经百年还能保持原样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2)古画纸张变黄,速度缓慢,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光会加速氧化过程,所以古画应该避光保存;
(3)根据颜料“铅粉”(主要为PbCO3,呈白色),暴露空气久了变成“泛铅”(主要为PbS,呈黑色)和质量守恒定律,说明与“铅粉”反应的物质一定含有硫元素;
(4)水的比热容大,根据比热容的涵义可知,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热量,降温效果好;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能使可燃物的温度不能达到其着火点,使古画不燃烧。
16.【答案】(1)氧
(2)
(3)1万
(4)中子数不同;
(5)78%;不活泼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月球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
(2)根据图像可知,月球土壤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3)由短文可知,月壤中含有100万~500万吨氦-3,而100吨氦-3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1年全部能量的总和,则若月壤中的氦-3放出的能量能全部被人类所用,可至少使用100万吨÷100吨×1年=1万年;
(4)氦-3是指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的氦原子,而氦-4的质子数也为2,则中子数为4-2=2,则氦-3与氦-4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氦原子中有2个质子,核外2个电子,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5)按体积计算, 空气中氮气含量最高,约占空气体积的78%;月壤存储在 N2 中,说明 N2 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和月壤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1)氧;(2);(3)1万;
(4)中子数不同;(5)78%;不活泼。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月球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约占45%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月壤中的氦-3放出的能量能全部被人类所用,至少可使用100万吨÷100吨×1年=1万年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 氦-3与氦-4都是氦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空气中氮气约占体积的78%,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图像可知,月球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
(2)根据图像可知,月球土壤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3)由短文可知,月壤中含有100万~500万吨氦-3,而100吨氦-3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1年全部能量的总和,则若月壤中的氦-3放出的能量能全部被人类所用,可至少使用100万吨÷100吨×1年=1万年;
(4)氦-3是指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的氦原子,而氦-4的质子数也为2,则中子数为4-2=2,则氦-3与氦-4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氦原子中有2个质子,核外2个电子,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5)按体积计算, 空气中氮气含量最高,约占空气体积的78%;月壤存储在 N2 中,说明 N2 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和月壤发生反应。
17.【答案】(1)集气瓶
(2)A;2KClO32KCl+3O2↑
(3)D;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
(4)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氧气的纯度不高
(5)当二氧化锰用量、温度保持相同时,过碳酸钠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合理即可);实验①、③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求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且需氧气的纯度较高,因此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装置是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开始排出气体存在较多空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空气已完全排出,才可开始收集氧气;
(4)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铁丝与氧气接触且在纯度较高的氧气才能燃烧,若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可能的原因是氧气的纯度不高、没有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等(合理即可);
(5)实验①、②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温度均相同,过碳酸钠的质量不同,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得出结论:当二氧化锰用量、温度保持相同时,过碳酸钠用量越大,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用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①、③中,过碳酸钠的质量、二氧化锰的质量相同,温度不同,对比实验①③的数据发现,当过碳酸钠质量相同、二氧化锰质量相同时,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用的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1)集气瓶;(2)A; 2KClO32KCl+3O2↑ ;
(3)D;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 ;
(4) ① 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 ② 氧气的纯度不高 ;
(5) 当二氧化锰用量、温度保持相同时,过碳酸钠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合理即可) ;
实验①、③ 。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铁丝燃烧需要预先在集气瓶内留少量的水且需氧气的纯度较高,因此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进行分析解答;
(4) ① 根据铁丝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进行分析解答;
② 根据氧气的纯度不高,铁丝无法燃烧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表格数据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实验①、②中,过碳酸钠的质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过碳酸钠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对比实验①、③,其他条件相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进行分析解答。
(1)据图可知,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求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且需氧气的纯度较高,因此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装置是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开始排出气体存在较多空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空气已完全排出,才可开始收集氧气;
(4)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铁丝与氧气接触且在纯度较高的氧气才能燃烧,若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可能的原因是氧气的纯度不高、没有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等(合理即可);
(5)实验①、②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温度均相同,过碳酸钠的质量不同,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得出结论:当二氧化锰用量、温度保持相同时,过碳酸钠用量越大,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用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①、③中,过碳酸钠的质量、二氧化锰的质量相同,温度不同,对比实验①③的数据发现,当过碳酸钠质量相同、二氧化锰质量相同时,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用的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
18.【答案】石油;A;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取土填埋,隔绝空气(合理即可);从图中曲线得出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能,二氧化碳和水中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是不能确定它们中的氧元素是氧气提供的,还是乙醇提供的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低碳经济”是以较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不符合题意;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符合题意;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可以通过节约用电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
(3)烧杯中水的作用是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4)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清除可燃物,向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一下,可以取土填埋,隔绝空气来灭火;
(5)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从图中曲线得出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6)不能,二氧化碳和水中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是不能确定它们中的氧元素是氧气提供的,还是乙醇提供的,故不能得出乙醇中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1)石油;A;(2)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
(4)取土填埋,隔绝空气(合理即可)
(5)从图中曲线得出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6)不能,二氧化碳和水中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是不能确定它们中的氧元素是氧气提供的,还是乙醇。
【分析】(1)根据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不符合”低碳经济“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铜片上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烧杯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提供热量;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取土填埋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目的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无法证明乙醇中是否有氧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19.【答案】(1)Fe2O3;酸雨
(2)粉碎黄铁矿
(3);
(4)物理性质
(5)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4个Fe、8个S、22个O,反应后有8个S、16个O,则2X中有4个Fe、6个O,X中有2个Fe、3个O,化学式为Fe2O3;
经过沸腾炉产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气等,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形成酸雨;
(2)矿石燃烧前粉碎成细小矿粒,增大了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为提高黄铁矿的利用率,可对其进行粉碎处理;
(3)在加热条件下,转化器中SO2和碳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图2中A为含有0价硫元素,表示硫单质,B物质为含有+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显-2价,表示三氧化硫,C物质为含有+4价硫元素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显-2价,表示二氧化硫,在这个反应二氧化硫转化为硫单质,故在图2中物质的转化关系为C→A,如图:
(4)图1中经过冷凝器,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分离出硫块;
(5)B物质为含有+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显-2价,即为三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 SO2 与氧气反应生成图2中的B物质(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Fe2O3 ;酸雨;(2)粉碎黄铁矿;
(3) ;;
(4)物理性质;(5) .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粉碎黄铁矿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更充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硫和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硫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硫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成0价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4个Fe、8个S、22个O,反应后有8个S、16个O,则2X中有4个Fe、6个O,X中有2个Fe、3个O,化学式为Fe2O3;
经过沸腾炉产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气等,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形成酸雨;
(2)矿石燃烧前粉碎成细小矿粒,增大了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为提高黄铁矿的利用率,可对其进行粉碎处理;
(3)在加热条件下,转化器中SO2和碳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图2中A为含有0价硫元素,表示硫单质,B物质为含有+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显-2价,表示三氧化硫,C物质为含有+4价硫元素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显-2价,表示二氧化硫,在这个反应二氧化硫转化为硫单质,故在图2中物质的转化关系为C→A,如图:
(4)图1中经过冷凝器,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分离出硫块;
(5)B物质为含有+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显-2价,即为三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 SO2 与氧气反应生成图2中的B物质(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20.【答案】(1)建筑材料
(2)950℃和5h
(3)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低
(4)充分煅烧1000kg石灰石至反应完全,剩余质量为575kg,则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CO2质量,即CO2质量;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约为96.6%。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常用盐的用途
【解析】【解答】(1)根据图1 可知,轻质碳酸钙在建筑材料领域应用最广泛;
(2)根据图3可知,950℃煅烧5h烧失率达到最大,并随时间增长基本变化;
(3)“消化”过程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消化”过程应注意安全;“碳化”时若酸性强的时候,会有碳酸钙转换成碳酸氢钙,故轻质碳酸钙的产率偏低;
故答案为:(1)建筑材料;(2) 950℃和5h;
(3)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低。
【分析】(1)根据碳酸钙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图示最佳煅烧温度和时间为 950℃和5h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由于发生副反应生成碳酸氢该,导致轻质碳酸钙的产量偏低进行分析解答;
(4)先设未知数,再正确写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代入公式: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1)根据图1 可知,轻质碳酸钙在建筑材料领域应用最广泛;
(2)根据图3可知,950℃煅烧5h烧失率达到最大,并随时间增长基本变化;
(3)“消化”过程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消化”过程应注意安全;“碳化”时若酸性强的时候,会有碳酸钙转换成碳酸氢钙,故轻质碳酸钙的产率偏低;
(4)见答案。
1 / 1广东省珠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九上·珠海期末)“广东非遗”布骆包子豆腐呈方形、白色、嫩滑、鲜甜、深受梅州客家人喜爱,以下制作布骆包子豆腐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泡豆 B.磨浆 C.滤渣 D.煮浆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泡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磨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滤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煮浆,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25九上·珠海期末)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在空间站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氧气能供给呼吸,氮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供给呼吸,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f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3.(2025九上·珠海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示2个分子的是
A.N2 B.2N C.2N2 D.N3-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其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气分子表示为:2N2。故答案为:C。
【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数字。
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为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4.(2025九上·珠海期末)“烧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实验室经常购买瓶装无水乙醇使用,其瓶身应该贴上下列标志中的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乙醇俗名叫酒精,是易燃液体,需贴易燃液体标志,故A符合题意;
B、乙醇没有腐蚀性,不需贴腐蚀品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
C、乙醇无毒,不需贴有毒品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醇不会自燃,不需贴自燃物品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 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应贴易燃液体标志进行分析解答。
5.(2025九上·珠海期末)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取用少量液体
B.熄灭酒精灯
C.闻气体气味
D.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不能将空气挤压进瓶内,再吸取液体, 避免滴管内杂质污染试剂瓶中的液体或某些试剂会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而变质,故A错误;
B、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以防火焰窜进酒精灯内引燃酒精发生爆炸,应该用灯帽盖灭,利用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
C、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应把试剂瓶放在前方,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故C正确;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连接好装置,先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如果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或松开手之后,导管内有一段液柱上升,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吸取液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6.(2025九上·珠海期末)下列对科学家在化学上的贡献叙述错误的是
A.徐寿参与翻译《化学鉴原》
B.徐光宪提出了稀土分离的全新理论
C.拉瓦锡发现空气的主要成分
D.门捷列夫提出分子原子学说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徐寿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先驱,他参与翻译了《化学鉴原》等西方化学著作,故A正确;
B、徐光宪是中国稀土化学领域的奠基人,提出了“串级萃取理论”稀土分离的全新理论,故B正确;
C、拉瓦锡是法国著名化学家,他通过定量实验研究空气组成,故C正确;
D、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家及其在化学领域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7.(2025九上·珠海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不一致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作可燃物的助燃剂
B.液氮汽化吸热——用于医疗冷冻麻醉条件下手术
C.石墨的导电性——制作干电池电极
D.金刚石硬度大——制作钻石
【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可燃物的助燃剂,故A不符合题意;
B、液氮用于医疗上冷冻麻醉,是利用液氮气化时吸热降温,故B不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导电性,因此石墨可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硬度,可用于作玻璃刀和地质勘探的钻头;金刚石折光性强,光彩夺目,因此金刚石可用于制作钻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B、根据液氮的特性分析;
C、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据此分析;
D、根据金刚石的性质分析。
8.(2025九上·珠海期末)研究发现,缺铬是造成近视眼的原因之一。如图是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缺铬”中的铬指的是铬原子
B.Cr3+含有21个电子
C.“Cr2”表示2个铬原子
D.铬原子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52倍
【答案】B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各物质中的成分均指元素,所以“缺铬”中的铬指的是铬元素,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4,Cr3+是铬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则Cr3+含有24-3=21个电子,故B正确;
C、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根数,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表示2个铬原子的是2Cr,故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故52=,则铬原子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52×12=624倍,故B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含有的电子总数=质子数-一个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根数,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9.(2025九上·珠海期末)“盐汽水”是一种能补充人体盐分的饮品,其中含有的成分有食盐(NaCl)、蔗糖(C12H22O11)、水、碳酸氢钠(NaHCO3)等,以上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食盐 B.蔗糖 C.水 D.碳酸氢钠
【答案】C
【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食盐(NaCl)是由钠、氯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蔗糖 (C12H22O11 ) 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碳酸氢钠 (NaHCO3) 是由钠、氢、碳、氧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据此分析。
10.(2025九上·珠海期末)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炉属于混合物
B.火能煮水说明燃烧过程伴随能量变化
C.“飚(即风)”可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D.“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作用与滤纸相似
(2)《茶经》中用“馨”形容茶汤的香,其主要是由香叶醇等物质所致。下面有关香叶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由29个原子构成
C.香叶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答案】(1)C
(2)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A、由题干信息可知风炉以铜铁铸之,故风炉含铁和铜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燃料燃烧产生火,火能煮水说明燃烧过程伴随能量变化,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B正确;
C、“飚(即风)”含有氧气,氧气能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所以飚(即风)可支持燃烧,但不可作燃料,故C错误;
D、过滤是将不溶性杂质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方法,过滤需要用到滤纸,“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实现固液分离,故其作用与滤纸相似,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A、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由香叶醇的化学式化学式C10H18O可知,香叶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香叶醇由香叶醇分子构成,由香叶醇的化学式化学式C10H18O,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已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所以每个香叶醇分子由10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29个原子构成,故B错误
C、香叶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元素质量比越小,其元素的质量分数也最小,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误;
D、化学式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香叶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A、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燃烧放出热量,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氧气具由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过滤是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A、根据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化学式中元素质量比越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也越小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化学式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1)1.【解答】A、由题干信息可知风炉以铜铁铸之,故风炉含铁和铜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燃料燃烧产生火,火能煮水说明燃烧过程伴随能量变化,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B正确;
C、“飚(即风)”含有氧气,氧气能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所以飚(即风)可支持燃烧,但不可作燃料,故C错误;
D、过滤是将不溶性杂质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方法,过滤需要用到滤纸,“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实现固液分离,故其作用与滤纸相似,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A、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由香叶醇的化学式化学式C10H18O可知,香叶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香叶醇由香叶醇分子构成,由香叶醇的化学式化学式C10H18O,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已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所以每个香叶醇分子由10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29个原子构成,故B错误
C、香叶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元素质量比越小,其元素的质量分数也最小,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误;
D、化学式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香叶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2025九上·珠海期末)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实践项目与对应的化学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项目 化学知识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可燃物进行灭火
B 不宜用钢刷刷洗铝制品 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
C 用制作灭火器 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D 面粉厂设置除静电装置 防止发生粉尘爆炸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不是隔绝可燃物,故A错误;
B、不宜用钢刷刷洗铝制品,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从而使铝制品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如果用钢刷刷洗则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使铝制品更容易被腐蚀,故B正确;
C、用制作灭火器,是因为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故C正确;
D、 面粉厂设置除静电装置 ,为了防止静电火花引发粉尘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末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绝空气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用钢刷刷洗铝制品,会破坏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使铝制品易被腐蚀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的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12.(2025九上·珠海期末)某研究团队研制的复合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高效制备乙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技术的应用可缓解温室效应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物质,而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该反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乙烯和氧气 ,故该技术的应用消耗二氧化碳,可缓解温室效应,故C正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2:2=1:1,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化合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该技术可以消耗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图示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13.(2025九上·珠海期末)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将带有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B 除去中少量的 点燃
C 鉴别和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
D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故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 除去中少量的,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则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被点燃,无法除去中少量的CO,故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和燃烧都会有水生成,鉴别和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均能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无法鉴别和,故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因为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无气泡产生的是水,因为水与二氧化锰不反应,故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满应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不点燃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和燃烧都会有水生成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生成氧气,产生气泡,二氧化锰不能是水分解进行分析解答。
14.(2025九上·珠海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分解的催化作用 探究分子不断地运动 探究铁锈蚀需要氧气 探究水的组成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A、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该实验比较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用,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其它条件都要相同,而该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不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有两个变量,无法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故A符合题意;
B、该实验烧杯B溶液变红,烧杯A溶液不变红,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B烧杯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右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左边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从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不变红,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铁钉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从而证明铁生锈需要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5.(2025九上·珠海期末)如图为一种“纸上走火”的古画修复技术:将“泛铅”作品正面朝上放在裱画台上,用清水浸湿润透,使作品平铺在案板上;用毛巾将由泛铅的地方圈起来,洒上清水,使之淹没泛铅的部分;在“泛铅”部位浇上浓度为75%医用酒精,点火燃烧,即可去除“泛铅”的黑色部分。
(1)古代画作用墨水打底,历经百年还能保持原样的原因是   。
(2)古画纸张变黄发生的是   (填“剧烈”或“缓慢”)氧化反应,光会加速氧化过程,所以古画应该   保存。
(3)颜料“铅粉”(主要为,呈白色),暴露空气久了变成“泛铅”(主要为PbS,呈黑色),说明与“铅粉”反应的物质一定含有   元素。
(4)“洒上清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热量,降温效果   (填“好”或“差”),能使   ,使古画不燃烧。
【答案】(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缓慢;避光
(3)硫
(4)好;可燃物的温度不能达到其着火点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1)古代画家用的墨是用炭黑等制成,古代画作用墨水打底,历经百年还能保持原样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2)古画纸张变黄,速度缓慢,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光会加速氧化过程,所以古画应该避光保存;
(3)根据颜料“铅粉”(主要为PbCO3,呈白色),暴露空气久了变成“泛铅”(主要为PbS,呈黑色)和质量守恒定律,说明与“铅粉”反应的物质一定含有硫元素;
(4)水的比热容大,根据比热容的涵义可知,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热量,降温效果好;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能使可燃物的温度不能达到其着火点,使古画不燃烧。
故答案为:(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2)缓慢;避光;(3)硫;
(4)好;可燃物的温度不能达到其着火点。
【分析】(1)根据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纸张发生缓慢氧化而变黄,避光可以减缓氧化速度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水蒸发吸热,降温效果好,使可燃物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1)古代画家用的墨是用炭黑等制成,古代画作用墨水打底,历经百年还能保持原样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2)古画纸张变黄,速度缓慢,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光会加速氧化过程,所以古画应该避光保存;
(3)根据颜料“铅粉”(主要为PbCO3,呈白色),暴露空气久了变成“泛铅”(主要为PbS,呈黑色)和质量守恒定律,说明与“铅粉”反应的物质一定含有硫元素;
(4)水的比热容大,根据比热容的涵义可知,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热量,降温效果好;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能使可燃物的温度不能达到其着火点,使古画不燃烧。
三、【科普阅读】
16.(2025九上·珠海期末)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研究表明,月球土壤成分丰富多样,其中氧、硅、铁等元素含量较高(如图)。最令人兴奋的是,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月壤中含有100万~500万吨氦-3,而100吨氦-3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1年全部能量的总和。然而,地球上氦元素主要是氦-4(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2个中子),氦-3储量只有0.5吨左右,远远无法满足现有需求。
为避免月壤受到氧气和水分的侵蚀,科学家将月壤存储在充满氮气的容器中,相信月壤也将向我们展示更多的秘密。
(1)月球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   元素。
(2)写出月球土壤含量最多的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若月壤中的氦-3能全部被人类所用,可至少使用   年。
(4)氦-3与氦-4的区别是   ,请画出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5)按体积计算,约占空气体积的   。月壤存储在中,说明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答案】(1)氧
(2)
(3)1万
(4)中子数不同;
(5)78%;不活泼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月球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
(2)根据图像可知,月球土壤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3)由短文可知,月壤中含有100万~500万吨氦-3,而100吨氦-3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1年全部能量的总和,则若月壤中的氦-3放出的能量能全部被人类所用,可至少使用100万吨÷100吨×1年=1万年;
(4)氦-3是指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的氦原子,而氦-4的质子数也为2,则中子数为4-2=2,则氦-3与氦-4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氦原子中有2个质子,核外2个电子,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5)按体积计算, 空气中氮气含量最高,约占空气体积的78%;月壤存储在 N2 中,说明 N2 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和月壤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1)氧;(2);(3)1万;
(4)中子数不同;(5)78%;不活泼。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月球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约占45%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月壤中的氦-3放出的能量能全部被人类所用,至少可使用100万吨÷100吨×1年=1万年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 氦-3与氦-4都是氦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空气中氮气约占体积的78%,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图像可知,月球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
(2)根据图像可知,月球土壤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3)由短文可知,月壤中含有100万~500万吨氦-3,而100吨氦-3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1年全部能量的总和,则若月壤中的氦-3放出的能量能全部被人类所用,可至少使用100万吨÷100吨×1年=1万年;
(4)氦-3是指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的氦原子,而氦-4的质子数也为2,则中子数为4-2=2,则氦-3与氦-4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氦原子中有2个质子,核外2个电子,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5)按体积计算, 空气中氮气含量最高,约占空气体积的78%;月壤存储在 N2 中,说明 N2 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和月壤发生反应。
17.(2025九上·珠海期末)如图1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现要收集一瓶氧气用于探究铁丝燃烧实验,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当观察到   ,才可开始收集氧气。
(4)收集一瓶O2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如图2)。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   。
②若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可能的原因是   。
(5)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饮料瓶、吸管、输液管等日常用品设计并制作了简易制氧机,如图3所示。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下,对供氧速率的需求不同,项目组同学做了以下的对比实验,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得出结论:   ;对比   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序号 过碳酸钠的质量/g 二氧化锰的质量/g 收集1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s 温度/℃
1 10 0.3 36.59 26
2 20 0.3 11.67 26
3 10 0.3 22 41
【答案】(1)集气瓶
(2)A;2KClO32KCl+3O2↑
(3)D;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
(4)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氧气的纯度不高
(5)当二氧化锰用量、温度保持相同时,过碳酸钠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合理即可);实验①、③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求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且需氧气的纯度较高,因此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装置是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开始排出气体存在较多空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空气已完全排出,才可开始收集氧气;
(4)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铁丝与氧气接触且在纯度较高的氧气才能燃烧,若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可能的原因是氧气的纯度不高、没有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等(合理即可);
(5)实验①、②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温度均相同,过碳酸钠的质量不同,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得出结论:当二氧化锰用量、温度保持相同时,过碳酸钠用量越大,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用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①、③中,过碳酸钠的质量、二氧化锰的质量相同,温度不同,对比实验①③的数据发现,当过碳酸钠质量相同、二氧化锰质量相同时,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用的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1)集气瓶;(2)A; 2KClO32KCl+3O2↑ ;
(3)D;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 ;
(4) ① 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 ② 氧气的纯度不高 ;
(5) 当二氧化锰用量、温度保持相同时,过碳酸钠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合理即可) ;
实验①、③ 。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铁丝燃烧需要预先在集气瓶内留少量的水且需氧气的纯度较高,因此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进行分析解答;
(4) ① 根据铁丝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进行分析解答;
② 根据氧气的纯度不高,铁丝无法燃烧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表格数据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实验①、②中,过碳酸钠的质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过碳酸钠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对比实验①、③,其他条件相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进行分析解答。
(1)据图可知,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求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且需氧气的纯度较高,因此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装置是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开始排出气体存在较多空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空气已完全排出,才可开始收集氧气;
(4)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铁丝与氧气接触且在纯度较高的氧气才能燃烧,若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可能的原因是氧气的纯度不高、没有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等(合理即可);
(5)实验①、②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温度均相同,过碳酸钠的质量不同,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得出结论:当二氧化锰用量、温度保持相同时,过碳酸钠用量越大,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用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①、③中,过碳酸钠的质量、二氧化锰的质量相同,温度不同,对比实验①③的数据发现,当过碳酸钠质量相同、二氧化锰质量相同时,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用的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
四、【科学探究】
18.(2025九上·珠海期末)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可燃物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而“低碳经济”是以较小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填字母)。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如图1是教材探究燃烧条件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2)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3)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
【任务四】利用燃烧探究物质的组成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纯净的乙醇燃烧的产物,实验装置图如图2.实验结束后,传感器数据如图3。
(5)结合图中曲线,可以得出乙醇中含有碳、氢元素的证据是   。
(6)能否得出乙醇中含有氧元素,并说明理由:   。
【答案】石油;A;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取土填埋,隔绝空气(合理即可);从图中曲线得出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能,二氧化碳和水中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是不能确定它们中的氧元素是氧气提供的,还是乙醇提供的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低碳经济”是以较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不符合题意;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符合题意;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可以通过节约用电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
(3)烧杯中水的作用是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4)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清除可燃物,向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一下,可以取土填埋,隔绝空气来灭火;
(5)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从图中曲线得出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6)不能,二氧化碳和水中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是不能确定它们中的氧元素是氧气提供的,还是乙醇提供的,故不能得出乙醇中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1)石油;A;(2)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
(4)取土填埋,隔绝空气(合理即可)
(5)从图中曲线得出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6)不能,二氧化碳和水中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是不能确定它们中的氧元素是氧气提供的,还是乙醇。
【分析】(1)根据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不符合”低碳经济“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铜片上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烧杯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提供热量;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取土填埋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目的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无法证明乙醇中是否有氧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19.(2025九上·珠海期末)如图1是工业上利用黄铁矿(主要成分)制取硫的流程。
(1)沸腾炉中的主要反应为,X的化学式为   。若经过沸腾炉产出的气体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形成   。
(2)为了提高黄铁矿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种即可)。
(3)在加热条件下,转化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用箭头在硫的价类二维图(图2)表示该物质的转化    。
(4)图1中冷凝器利用了物质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分离出硫块。
(5)沸腾炉中产生的除了用于制硫,还可用来生产硫酸,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图2中的B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Fe2O3;酸雨
(2)粉碎黄铁矿
(3);
(4)物理性质
(5)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4个Fe、8个S、22个O,反应后有8个S、16个O,则2X中有4个Fe、6个O,X中有2个Fe、3个O,化学式为Fe2O3;
经过沸腾炉产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气等,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形成酸雨;
(2)矿石燃烧前粉碎成细小矿粒,增大了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为提高黄铁矿的利用率,可对其进行粉碎处理;
(3)在加热条件下,转化器中SO2和碳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图2中A为含有0价硫元素,表示硫单质,B物质为含有+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显-2价,表示三氧化硫,C物质为含有+4价硫元素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显-2价,表示二氧化硫,在这个反应二氧化硫转化为硫单质,故在图2中物质的转化关系为C→A,如图:
(4)图1中经过冷凝器,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分离出硫块;
(5)B物质为含有+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显-2价,即为三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 SO2 与氧气反应生成图2中的B物质(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Fe2O3 ;酸雨;(2)粉碎黄铁矿;
(3) ;;
(4)物理性质;(5) .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粉碎黄铁矿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更充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硫和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硫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硫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成0价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4个Fe、8个S、22个O,反应后有8个S、16个O,则2X中有4个Fe、6个O,X中有2个Fe、3个O,化学式为Fe2O3;
经过沸腾炉产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气等,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形成酸雨;
(2)矿石燃烧前粉碎成细小矿粒,增大了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为提高黄铁矿的利用率,可对其进行粉碎处理;
(3)在加热条件下,转化器中SO2和碳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图2中A为含有0价硫元素,表示硫单质,B物质为含有+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显-2价,表示三氧化硫,C物质为含有+4价硫元素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显-2价,表示二氧化硫,在这个反应二氧化硫转化为硫单质,故在图2中物质的转化关系为C→A,如图:
(4)图1中经过冷凝器,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分离出硫块;
(5)B物质为含有+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显-2价,即为三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 SO2 与氧气反应生成图2中的B物质(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20.(2025九上·珠海期末)轻质碳酸钙是一种白色细腻粉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图1)。碳化法制备轻质碳酸钙的流程如图2。
(1)轻质碳酸钙在   领域应用最广泛。
(2)不同温度下煅烧石灰石的烧失率()随时间变化如图3,可知最佳煅烧温度和时间为   。
(3)“消化”过程应注意安全,原因是   。“碳化”时若酸性强的时候,会发生副反应,将导致轻质碳酸钙的产率偏   (填“低”或“高”)。
(4)充分煅烧1000kg石灰石至反应完全,剩余质量为575kg。计算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答案】(1)建筑材料
(2)950℃和5h
(3)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低
(4)充分煅烧1000kg石灰石至反应完全,剩余质量为575kg,则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CO2质量,即CO2质量;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约为96.6%。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常用盐的用途
【解析】【解答】(1)根据图1 可知,轻质碳酸钙在建筑材料领域应用最广泛;
(2)根据图3可知,950℃煅烧5h烧失率达到最大,并随时间增长基本变化;
(3)“消化”过程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消化”过程应注意安全;“碳化”时若酸性强的时候,会有碳酸钙转换成碳酸氢钙,故轻质碳酸钙的产率偏低;
故答案为:(1)建筑材料;(2) 950℃和5h;
(3)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低。
【分析】(1)根据碳酸钙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图示最佳煅烧温度和时间为 950℃和5h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由于发生副反应生成碳酸氢该,导致轻质碳酸钙的产量偏低进行分析解答;
(4)先设未知数,再正确写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代入公式: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1)根据图1 可知,轻质碳酸钙在建筑材料领域应用最广泛;
(2)根据图3可知,950℃煅烧5h烧失率达到最大,并随时间增长基本变化;
(3)“消化”过程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消化”过程应注意安全;“碳化”时若酸性强的时候,会有碳酸钙转换成碳酸氢钙,故轻质碳酸钙的产率偏低;
(4)见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