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忻城县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卡尔加里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艾伯塔省第一大城市,环境宜居。下图示意“2002~2022年卡尔加里人口增长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卡尔加里2002~2022年人口数量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
A.自然增长 B.省际迁移 C.国际迁移 D.省内迁移
2.该市2022年人口增长显著,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当年自然灾害较少 B.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C.降低国际迁入门槛 D.劳动力随产业转出
围绕高铁站点而建的高铁新城促进了中心城区发展,也影响了城镇空间布局。高铁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的空间关系,可分为副中心式、双城式和飞地式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分别对应的城镇空间布局模式为( )
A.飞地式、双城式、副中心式 B.副中心式、双城式、飞地式
C.双城式、副中心式、飞地式 D.副中心式、飞地式、双城式
4.与乙模式相比,甲模式的土地利用最突出的优势是( )
A.利用率高 B.土地充足 C.地质稳定 D.成本较低
5.丙模式中,设置交通廊道穿过中心城区与高铁新城,体现的布局思路是( )
①轴向发展②单极发展③孤立发展④均衡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赣州古城位于章江、贡江交汇处以南,三面环水,西北地势高,建有公共设施及民居,东部、南部低平,有多处天然水塘。城中地下沟渠发达且与章、贡两江相通,相通部分的坡度是平常水道的4倍,至今仍发挥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古城内天然水塘主要布局在东部、南部,推测其作用为( )
A.水产养殖 B.取水灌溉 C.快速排涝 D.留地蓄洪
7.地下沟渠与江河相通部分坡度较大,有利于( )
A.减少下渗 B.加快汇水 C.清除淤积 D.防止倒灌
8.下列做法与赣州古城建设理念一致的是( )
A.人工填海造陆 B.打造雨水花园 C.硬化河流坡岸 D.完善地下管线
长白山地下森林又称谷底林海,是长白山北坡海拔最低的景点,其形成与火山和地质活动有关。地下森林位于深谷之中,谷底长约3000米、宽约1000米,深谷两侧崖壁高50~60米,谷底分布有厚厚的苔藓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是( )
A.火山活动→沉积物积累→断裂下陷→森林形成
B.火山活动→断裂下陷→沉积物积累→森林形成
C.沉积物积累→断裂下陷→火山活动→森林形成
D.断裂下陷→火山活动→沉积物积累→森林形成
10.地下森林树干底部多苔藓的自然原因是( )
A.表土流失,淤积谷底,土壤肥沃 B.距海较近,水汽充足,降水量大
C.谷地闭塞,热量充足,蒸发旺盛 D.地形凹陷,汇聚水汽,湿度较大
斯瓦尔巴群岛是位于北冰洋上的极地自然群岛,岛上气候寒冷,约60%的土地由冰川覆盖,具备独特的极地风光与动植物种群,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变暖响应敏感。下图示意“斯瓦尔巴群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斯瓦尔巴群岛生态环境较脆弱,是因为( )
A.动植物个体数量较少 B.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大
C.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D.受北极块状冰影响大
12.甲处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大致分布特征为( )
A.向北凸出 B.与海岸平行 C.向南凸出 D.与纬线平行
13.斯瓦尔巴群岛附近海域永久性块状冰分布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 )
A.沿岸寒流的减湿作用 B.沿岸河流注入大量淡水
C.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D.极地东风吹拂使其漂离
我国科研团队在宁夏贺兰山某农牧场采用不同比例粉煤灰(火电厂燃烧煤炭时产生的粉状废料)添加在盐碱地中改良土地:首先通过活化反应把光滑的粉煤灰颗粒变成多刺颗粒,然后将多刺颗粒添加到盐碱地中,使板结的盐碱地变松散。下表为该科研团队用四种方案改良盐碱地后得到的土壤指标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方案 盐碱土:粉煤灰 毛管孔隙体积(%) 可溶性盐(%) 有机质(%) 磷元素(mg/kg)
① 4:1 55.52 0.51 0.41 12.64
② 3:1 57.48 0.51 0.46 14.55
③ 5:25 8.89 0.48 0.38 13.91
④ 3:2 63.40 0.42 0.35 11.28
14.粉煤灰对盐碱地的改良实验中,效果最佳的方案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粉煤灰能够治理盐碱地的主要原因是( )。
A.调节改善土壤酸碱度 B.提高土壤矿物质含量
C.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D.提高土壤水分流动性
16.为了保持土壤改良效果并提高经济效益,改良后的盐碱地更适宜种植( )。
A.水稻 B.青稞 C.果树 D.牧草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港是世界知名的风电母港,过去曾是一个小渔村(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捕鱼业受配额限制及北海油田的发现和开发,M港从渔村(港)发展为石油重镇。21世纪初,随着全球变暖和《京都议定书》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2001年M港开始涉足海上风电业务。目前,250多家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集聚这里,新生产的海上风机从M港运往世界各地。下图示意“M港位置”。
(1)简述M港产业结构变化历程。
(2)说明M港从石油重镇向风电母港转型的主要原因。
(3)简述M港产业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时期,太湖流域地势低平,吴淞江为其主要入海通道。随着海平面升高,太湖其他入海口淤塞,吴淞江河道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沿岸洪涝多发,虽排水受阻但仍是太湖排水主要通道。明朝以来,受海平面下降、吴淞江支流黄浦的疏浚和出海口位置改变的影响,吴淞江反而成为黄浦江的一级支流,“江浦易位”为今天上海城市发展与空间布局奠定了基础,图1为黄浦江形成前后“吴淞江水系变化示意图”,图2为现今“黄浦江水系图”。
(1)分析北宋时期吴淞江排水受阻的原因。
(2)说明该水系“江浦易位”的原因。
(3)简述“江浦易位”对上海市发展与空间布局的有利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野生大鲵多栖息于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暗河及相连的河段中,1995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选择河流水域建立了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为满足“黔张常铁路项目”建设需求调整了其功能分区。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经历了从人为定性划分到基于“3S”技术划分的过程。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学者提出功能分区的优化倡议。如图示意1995年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其中线条为河流,细线为河流支流,粗线为河流干流。
(1)推测1995年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
(2)有研究学者提出,将该自然保护区水域两岸一定范围内的陆地划为保护区的缓冲区。请说明其依据。
(3)请说明“3S”技术在该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划分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B
6.D 7.C 8.B
9.B 10.D
11.C 12.A 13.C
14.B 15.D 16.A
17.(1)20世纪60年代,由捕鱼业向石油产业转变;21世纪初,由石油产业向风电产业转变。
(2)该地地处西风带的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全球变暖和环保要求提高,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可再生、清洁能源(太阳能和风能)受到重视。
(3)充分利用本地(区域)自然资源(能源资源);利用(港口)等优势区位(交通)条件;紧紧把握住全球(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脉搏、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抓住产业转型契机;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助力产业转型;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18.(1)海平面升高,海水顶托作用加强;其它入海口淤塞,导致汇入吴淞江水量变大,含沙量增加;吴淞江流速变慢,曲流发育;河床泥沙淤积,排水受阻。
(2)吴淞江由于河道淤积,排水受阻,海平面下降后,水下浅滩出露,导致排水能力下降;黄浦江疏浚河道或河道加深变宽,中下游与入海口间河道平直,且海平面下降引起排水能力增强,导致“江浦易位”。
(3)改善上海市的内河航运条件;缓解洪涝灾害对上海的影响;为城市东扩发展提供土地资源。
19.(1)核心区裸露在外,缓冲区无法发挥对核心区的天然屏障作用;保护区覆盖范围过大,与乡镇分布高度重合,影响保护工作的有效性;核心区、缓冲区范围只有水域没有陆域,保护效果有限。
(2)该地野生大鲵多栖息于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暗河及相连的河段中,陆地上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水质影响较大;水域两岸陆地可有效将裸露在外的核心区与外界隔离,实现缓冲区的屏障功能,为水陆两栖的野生大鲵提供完整的栖息地。
(3)遥感技术可快速获取最新的保护区土地利用状况,为功能区划分提供依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野外考察野生大鲵生存环境、种群数量时提供定位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可将野生大鲵适生环境特点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更科学地确定保护区功能分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