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青桐鸣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青桐鸣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2025年度重磅天文现象“月全食”,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血月”,于9月8日凌晨上演。太阳光在地球大气层会出现折射和散射,其中短波长的蓝光容易被大气层散射,而长波长的红光则会穿透大气层,这些穿过地球大气层的红色光照在月球表面,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红色月亮——“血月”。如图示意月全食发生时月球位置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食甚发生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是( )
A.太阳位居地球和月球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B.地球位居太阳和月球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C.月球位居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 D.太阳位居地球和月球之间,且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
2.由食始—食甚—食终,月亮红色程度发生的变化是( )
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天兴洲大桥全桥共设有三个交通气象站,自南向北依次为青化立交站、天兴洲大桥站和三环线站。天兴洲大桥站位于土桥,其监测设备悬空于长江水道之上,青化立交站和三环线站均设置在实有路基的路面上。如图示意武汉天兴洲大桥三个气象站位置,下表示意冬季不同天气条件下三个气象站的最低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天气条件 天兴洲大桥站 青化立交站 三环线站
晴天 —5.7℃ —2.1℃ —4.3°C
阴天 —4.2℃ —1.1℃ —1.3℃
雨天 2.1℃ 3.7℃ 3.3℃
3.三个气象站温度差值最大的发生在( )
A.晴天的青化立交站与三环线站 B.雨天的天兴洲大桥站与青化立交站
C.阴天的青化立交站与三环线站 D.晴天的天兴洲大桥站与青化立交站
4.三个气象站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天兴洲大桥站温度均处于最低的主要原因有( )
①桥面悬空,夜晚桥面散热快 ②位置偏北,气温较低
③位于长江水道上,与空气对流热交换强 ④河水吸热,降温幅度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冬季晴天的夜晚,主桥段易出现( )
A.大风和大雾 B.大雾和结冰 C.结冰和冻雨 D.大风和冻雨
射线状云多呈近似圆形或椭圆形,通常有由云系中心向四周清晰伸展的径向云臂,形状如古代车轮。东南太平洋、秘鲁西海岸海域上空,是南半球射线状云的主要分布空域。下图为2014年7月12日世界时16:20东南太平洋上空射线状云发生时的气温(单位:)和相对湿度垂直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850hPa附近空域的气温变化可反映出( )
A.大气对流旺盛 B.存在逆温层
C.水汽垂直输送强 D.存在低温中心
7.射线状云的云顶高度位于( )
A.950hPa B.925hPa
C.825hPa D.800hPa
8.图中800hPa—700hPa空域的大气特征是( )
A.高温、湿润 B.高温、干燥
C.低温、湿润 D.低温、干燥
在寒武纪初期,几乎所有现代动物的门类呈爆发式首现,并迅速占据寒武纪初期海洋的多个生态领域,即寒武纪大爆发。贵州为“古生物的王国”,在贵州寒武纪地层中相继发现凯里生物群、牛蹄塘生物群、杷榔动物群和剑河生物群等重要化石。下图示意在贵州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三叶虫属于( )
A.藻类植物 B.脊椎动物
C.无脊椎动物 D.软体动物
10.贵州寒武纪出现三叶虫地区曾经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温暖的浅海 B.高寒的高原
C.干热的沙漠 D.湿热的雨林
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其日期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法相配合来决定。每年自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每10天重复出现一次)为初伏(也叫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称“三伏”。2025年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至8月18日结束,整个伏期共30天,较近10年常见的40天“长三伏”缩短了10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2025年三伏天期间,所经历的二十四节气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2025年初伏期间,郑州市正午太阳高度发生的变化是(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3.决定三伏天历时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球的自转速度 B.地球的公转速度
C.中伏的庚日数 D.末伏的庚日数
山西省太原市(37°54′N,112°33′E)的北中环桥是跨汾河大桥,由5座高度不等的钢拱组成斜拉塔。北中环桥东西向横跨汾河,向西视野开阔,夕阳透过北中环桥5个错落有致的拱圈时,画面极具艺术感,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在此拍摄日落。下图为某摄影师在北中环桥拍摄的日落景观图(太阳位于拱圈正中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日,太原市的昼夜特征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且夜逐渐变短
C.昼夜等长 D.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
15.当拍摄照片中日落方位从拱圈正中央移至左下方时,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向北移 B.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C.位于北半球,向南移 D.位于南半球,向北移
16.春分当日,北中环桥日落时,北京时间约为( )
A.17:54 B.18:00 C.18:30 D.19:04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我国发射了顶尖的“太阳观测员”——“夸父一号”卫星,它的设计寿命为4年。目前正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高峰期,“夸父一号”正在持续不断地为人类捕捉太阳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更多珍贵的科学数据,服务电力、航空等领域。下图示意“夸父一号”卫星记录的太阳活动。
(1)指出图示甲、乙、丙表示的太阳活动类型。
(2)说明甲、乙、丙这三种太阳活动发生对应的太阳大气层。
(3)列举“夸父一号”记录的太阳活动数据在缓解人类活动受太阳活动影响中的实际应用。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泊表面水温与其上方气温的差值决定了湖泊和大气之间的感热、潜热交换强度,为大气运动提供了下边界条件。同时,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温度差异决定了水陆热力的昼夜差异,影响湖陆风发生、发展和维持强度。青海湖与周边陆地之间形成的湖陆风较为强烈。下图示意青海湖和陆地气温观测点位置、2022年7—9月青海湖与周边陆地的气温日变化。
(1)指出影响青海湖气温日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2)对比2022年7—9月陆地观测点与湖面观测点的气温日变化差异。
(3)据图比较青海湖与周边陆地湖风和陆风的强弱,并说明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极气旋是指在北极地区及其周边(60°N以北)生成和发展的温带气旋。北极气旋通常伴随冷空气在洋面上发生,生命周期为几小时至几天。下图示意北极甲气旋(2021年3月8日12时生成于东西伯利亚海,3月10日12时在拉普捷夫海北侧消亡,历时48h)、乙气旋(2021年9月21日6时生成于冰岛西南侧,9月24日18时在格陵兰海东侧消亡,历时84h)的移动和生消过程。
(1)简述甲、乙两气旋移动轨迹的差异。
(2)分析乙气旋历时比甲气旋长的原因。
(3)乙气旋过境冰岛时,说出冰岛可能经历的天气状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B
6.B 7.C 8.D
9.C 10.A
11.B 12.B 13.C
14.C 15.B 16.C
17.(1)甲—太阳风;乙—太阳耀斑;丙—太阳黑子。
(2)甲—日冕层;乙—色球层;丙—光球层。
(3)提前预警“磁暴”,为航空、电力等部门提供预警,降低卫星故障、电网瘫痪等风险;提前预警高频无线电通信中断,指导航空、航海等领域调整通信方式,避免失联;为航天员和高空航班乘客提供辐射预警,规避辐射威胁;指导人们空间活动,帮助规划卫星发射、太空任务等的窗口期,降低设备受损风险。
18.(1)太阳辐射;海拔;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
(2)陆地观测点的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湖面观测点的气温变化较为平缓;陆地观测点气温日较差大,湖面观测点气温日较差小;陆地观测点的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早,而湖面观测点的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相对滞后。
(3)陆风强,湖风弱。原因:青海湖与周边陆地之间夜晚的温差比白天大,导致陆风强;夜晚山风与陆风叠加,使陆风增强。
19.(1)甲气旋向西北方移动,乙气旋向东北方移动;甲气旋移动速度慢,乙气旋移动速度快;甲气旋移动经历的下垫面变化较小,乙气旋移动经历的下垫面变化较大。
(2)乙气旋发生在9月,洋面温度较高,势力较强;乙气旋移动路径所在的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海水温度高,提供的热量多;乙气旋移动路径受西风带影响显著,移动速度快,发展时间长。
(3)大风;降水;降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