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平均数与方差(二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时进阶测试一、选择题1.(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能力提优测试卷)小明已求出了五个数据6,4,3,4,□的平均数,在计算它们的方差时,出现了这样一步:(3-5)2+(4-5)2+(4-5)2+(6-5)2+(□-5)2=16(□是后来被遮挡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方差分别是( )A.4,5 B.4,3.2 C.6,5 D.4,162.(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质量评价)小聪的妈妈在网上销售装饰品。最近一周,每天销售某种装饰品的个数为2,4,8,11,10,12,15,按照组内离差平方和最小分为两组为( )A.(2,4),(8,11,10,12,15)B.(2,4,8),(10,11,12,15)C.(2,4,8,10),(11,12,15)D.(2,4,8,10,11),(12,15)3.(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质量评估)在“我的青春,我的梦”演讲比赛中,五名选手的成绩及部分统计信息如下表,其中被遮住的两个数据依次是( )组员及项目 甲 乙 丙 丁 戊 方差 平均成绩得分 91 89 ■ 92 90 ■ 90A.88, B.88,2 C.90, D.90,24.(2023八上·西安月考)数学老师计算同学们一学期的总评成绩时,将平时、期中和期末的成绩按计算,若小明平时、期中和期末的成绩分别是90分、80分、96分,则小明一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是( )A.90分 B.91分 C.92分 D.93分5.(2024八上·岳阳开学考)在一次比赛中,有5位裁判分别给某位选手的打分情况如下表:裁判人数 2 2 1选手得分则这位选手得分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 B. C. D.6.(2024八上·邛崃期末)某学校计划组织“垫排球”比赛活动,为了解参赛学生垫排球水平及稳定程度,在比赛前期分别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10次垫排球的数量,并计算出了各自的平均个数及方差,如表所示:参赛学生 甲 乙 丙 丁51 53 55 556根据上表所列数据,你认为参赛学生中获胜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2024八上·南海期末)某公司要招聘一名职员,根据实际需要,从学历、经验、能力和态度四个方面对甲、乙、丙三名应聘者进行了测试,三名应聘者测试成绩如下表项目 应聘者甲 乙 丙学历 9 8 8经验 8 6 9能力 7 8 8态度 5 7 5如果将学历、经验、能力和态度四项得分按的比例确定每人的最终得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录用者,那么( )将被录用A.甲 B.乙 C.丙8.(2024八上·万源期末)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5,则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A.4 B.5 C.6 D.7二、填空题9.(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质量评价)若样本数据x1+1,x2+1,…,xn+1的平均数是5,方差是2,则样本数据2x1+2,2x2+2,…,2xn+2的平均数、方差分别是 。10.对于一个三位正整数m,其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互不相等。若m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平均数等于十位数字,则称m为“平均数”。例如:753,因为=5,所以753是“平均数”;又如469,因为≠6,所以469不是“平均数”,则“平均数” m的最大值是 ;若“平均数” m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7整除,则满足条件的m的最小值是 。11.(2024八上·揭阳期末)小明参加“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主题演讲比赛,其演讲形象、演讲内容、演讲效果三项成绩分别是9分、8分、9分.若将演讲形象、演讲内容、演讲交果三项成绩按确定最终成绩,则小明的最终比赛成绩是 分.12.(2023八上·龙岗期末)某大学生招生考试只考数学和物理,计算综合得分时,按数学占60%,物理占40%计算,已知小明数学得分为95分,物理得分为90分,那么小明的综合得分是 分.1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章末训练)一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单位:cm):178,177,179,179,178,178,177,178,177,179,这支仪仗队队员身高数据的离差平方和为 ,方差为 。14.(2024八上·新都期末) 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7,方差为3,则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三、解答题15.(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单元素养测评卷)某学校对初中毕业班经过初步比较后,决定从九年级(1)、(4)、(8)班这三个班中推荐一个班为市级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现对这三个班进行综合考评,下表是它们五项考评的得分表(以分为单位,每项满分为10分):班级 行为规范 学习成绩 校运动会 艺术获奖 劳动卫生九(1)班 10 10 6 10 7九(4)班 10 8 8 9 8九(8)班 9 10 9 6 9(1)请问各班五项考评分的平均数能不能反映三个班的考评结果的差异 (2)若根据五个项目的重要程度,行为规范、学习成绩、校运动会、艺术获奖、劳动卫生各项考评内容的占分比例为3∶3∶2∶1∶1,按这个比例对各班的得分重新计算,并从中推荐一个得分最高的班作为市级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16.(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质量评估)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某校七、八年级开展了一次“包粽子”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活动情况按10分制进行评分,成绩(单位:分)均为不低于6的整数。为了解这次活动的效果,现从这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活动成绩作为样本进行整理,并绘制统计图表,部分信息如下:七年级10名学生活动 成绩扇形统计图八年级10名学生活动成绩统计表成绩/分 6 7 8 9 10人数 1 2 a b 2已知八年级10名学生活动成绩的中位数为8.5分。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样本中,七年级活动成绩为7分的学生数是 ,七年级活动成绩的众数为 分;(2)a= ,b= ;(3)若认定活动成绩不低于9分为“优秀”,根据样本数据,判断本次活动中优秀率高的年级是否平均成绩也高,并说明理由。17.某次考试中,A,B,C,D,E五位同学的英语、数学成绩(单位:分)如表所示:项目 A B C D E 平均分 标准差英语 82 88 94 85 76 85 6数学 71 72 69 68 70 70 (1)请在表中直接填写出这5位同学数学成绩的标准差(结果可保留根号);(2)为了比较同一学生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好与差,可采用“标准分”进行比较——标准分大的成绩更好。请通过计算说明:B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数学与英语哪个学科考得更好 [注:标准分=(个人成绩-平均分)÷成绩的标准差]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方差;众数【解析】【解答】解:∵五个数据:6,4,3,4,□的平均数为5,∴□=5×5-(6+4+3+4)=8,∴这组数据为6,4,3,4,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4,方差为×[(3-5)2+(4-5)2+(4-5)2+(6-5)2+(8-5)2]=3.2【分析】先根据五个数据:6,4,3,4,□的平均数为5得出□=8,据此还原这组数据,再根据众数和方差的定义求解即可2.【答案】A【知识点】按组内离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则进行数据分类【解析】【解答】解:A:两组的平均数为或,组内离差平方和为;B:两组的平均数为或,组内离差平方和为;C:两组的平均数为或,组内离差平方和为;D:两组的平均数为或,组内离差平方和为;故答案为:A.【分析】分别计算各选项中 组内离差平方和,然后比较解答即可.3.【答案】B【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90×5-(91+89+90+92)=88(分),则丙的得分是88分;方差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丙的得分,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4.【答案】A【知识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分,答:他本学期数学学期综合成绩是分;故答案为:A.【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即可.5.【答案】C【知识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解析】【解答】解: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数据的平均数为,方差为:,故选:C.【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结合平均数和方差计算公式,即可得到答案.6.【答案】D【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解析】【解答】解:比较平均数可得:丁=丙>乙>甲;比较方差可得:丁=乙<甲<丙;则:参赛学生中获胜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丁;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意义,平均数越大,表示垫排球的数量越大,方差越小,表示越稳定,因此获胜可能性最大的是平均数最大,方差越小的学生。7.【答案】B【知识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甲的平均数为:,乙的平均数为:,丙的平均数为:,∵7.375>7>6.875,∴乙将被录用,故答案为:B.【分析】先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甲、乙、丙的平均数,再比较大小即可.8.【答案】D【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解答】∵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5,∴++++=5×5=25,∴++++=35,∴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35÷5=7,故答案为:7.【分析】先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可得++++=5×5=25,再求出++++=35,最后求出其平均数即可.9.【答案】10,8【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解析】【解答】解:∵样本 的平均数是5, 方差是2,的平均数是2×5=10,方差是故答案为:D.【分析】由数据 是将原数据分别乘以2所得,其平均数是原平均数的2倍,方差是原方差的 倍,据此可得答案.10.【答案】987;579【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平均数” m的最大值是987;设三位数m的十位数字为a,则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之和为2a。因为 “平均数” m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7整除,所以a+2a=3a能被7整除。所以a最小是7。所以满足条件的m的最小值是579,故答案为:987;579.【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可知,若“平均数”m取得最大值,则百位数字是9,十位数字是8,则个位数字是7;再根据“平均数”m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7整除,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m的最小值11.【答案】8.5【知识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解答】解:小明的最终比赛成绩是:(分).故答案为:8.5.【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列出算式求解即可.12.【答案】93【知识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解答】解:小明的综合得分(分).故答案为:93.【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进行计算即可,小明的综合得分=数学成绩×60%+物理成绩×40%.13.【答案】6;0.6【知识点】方差;离差平方和【解析】【解答】解:这支仪仗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178+177+179+179+178+178+177+178+177+179)÷10(厘米)这支仪仗队队员身高数据的离差平方和为 :=6∴ 方差为,故答案为:6;0.6.【分析】先求出平均数,然后根据方差公式计算解答即可.14.【答案】36;12【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解析】【解答】∵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7,∴x1+x2+……+xn=17n,∴(2x1+2+2x2+2+……2xn+2)×=2×17+2=36,∵ 一组数据的方差为3,∴S12=[(x1-17)2+(x2-17)2+……+(xn-17)2]=3,∴S22=[(2x1+2-36)2+(2x2+2-36)2+……+(2xn+2-36)2]=[4(x1-17)2+4(x2-17)2+……+4(xn-17)2]=4×3=12,故答案为:36;12.【分析】利用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分析求解即可.15.【答案】(1)解:设P1,P4,P8顺次为3个班考评分的平均数,则P1=(10+10+6+10+7)=8.6(分),P4=(10+8+8+9+8)=8.6(分),P8=(9+10+9+6+9)=8.6(分),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三个班的考评结果的差异(2)解:设k1,k4,k8顺次为3个班的考评分,则k1=0.3×10+0.3×10+0.2×6+0.1×10+0.1×7=8.9,k4=0.3×10+0.3×8+0.2×8+0.1×9+0.1×8=8.7,k8=0.3×9+0.3×10+0.2×9+0.1×6+0.1×9=9,因为k8>k1>k4,所以推荐九(8)班作为市级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公式求得各班的平均数,从而得出平均数不能反映三个班的考评结果的差异;(2)根据五个项目的重要程度,即加权后计算三个班的得分,再比较,即可得出答案.16.【答案】(1)1;8(2)2;3(3)解:优秀率高的年级不是平均成绩也高,理由如下,七年级优秀率为 平均成绩为:八年级优秀率为 平均成绩为: 2×10)=8.3<8.5,∴优秀率高的年级为八年级,但平均成绩七年级更高,∴优秀率高的年级不是平均成绩也高.【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众数【解析】【解答】解:(1)根据扇形统计图,七年级活动成绩为7分的学生数的占比为∴样本中,七年级活动成绩为7分的学生数是10根据扇形统计图,七年级活动成绩的众数为8分;故答案为:1;8;(2)∵八年级10名学生活动成绩的中位数为8.5分,∴第5名学生为8分,第6名学生为9分,b=10-1-2-2-2=3;故答案为:2;3;【分析】(1)根据扇形统计图即可求解;(2)由中位数为8.5分可知第5名学生为8分,第6名学生为9分,从而可求得a,b的值;(3)分别求出七,八年级的优秀率和平均成绩,比较即可得结论.17.【答案】(1)解:(2)解:B同学的英语标准分=(88-85)÷6=,B同学的数学标准分=(72-70)÷。因为,所以B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数学考得更好。【知识点】方差;标准差【解析】【解答】解:(1)数学成绩的平均分=70分,数学成绩的方差为s2=×[(71-70)2+(72-70)2+(69-70)2+(68-70)2+(70-70)2]=2。所以标准差为。故答案为:;【分析】(1)直接根据方差以及标准差求法得出答案即可;(2)利用:标准分=(个人成绩-平均分)÷成绩的标准差,进而得出答案.1 / 16.1平均数与方差(二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时进阶测试一、选择题1.(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能力提优测试卷)小明已求出了五个数据6,4,3,4,□的平均数,在计算它们的方差时,出现了这样一步:(3-5)2+(4-5)2+(4-5)2+(6-5)2+(□-5)2=16(□是后来被遮挡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方差分别是( )A.4,5 B.4,3.2 C.6,5 D.4,16【答案】B【知识点】方差;众数【解析】【解答】解:∵五个数据:6,4,3,4,□的平均数为5,∴□=5×5-(6+4+3+4)=8,∴这组数据为6,4,3,4,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4,方差为×[(3-5)2+(4-5)2+(4-5)2+(6-5)2+(8-5)2]=3.2【分析】先根据五个数据:6,4,3,4,□的平均数为5得出□=8,据此还原这组数据,再根据众数和方差的定义求解即可2.(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质量评价)小聪的妈妈在网上销售装饰品。最近一周,每天销售某种装饰品的个数为2,4,8,11,10,12,15,按照组内离差平方和最小分为两组为( )A.(2,4),(8,11,10,12,15)B.(2,4,8),(10,11,12,15)C.(2,4,8,10),(11,12,15)D.(2,4,8,10,11),(12,15)【答案】A【知识点】按组内离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则进行数据分类【解析】【解答】解:A:两组的平均数为或,组内离差平方和为;B:两组的平均数为或,组内离差平方和为;C:两组的平均数为或,组内离差平方和为;D:两组的平均数为或,组内离差平方和为;故答案为:A.【分析】分别计算各选项中 组内离差平方和,然后比较解答即可.3.(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质量评估)在“我的青春,我的梦”演讲比赛中,五名选手的成绩及部分统计信息如下表,其中被遮住的两个数据依次是( )组员及项目 甲 乙 丙 丁 戊 方差 平均成绩得分 91 89 ■ 92 90 ■ 90A.88, B.88,2 C.90, D.90,2【答案】B【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90×5-(91+89+90+92)=88(分),则丙的得分是88分;方差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丙的得分,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4.(2023八上·西安月考)数学老师计算同学们一学期的总评成绩时,将平时、期中和期末的成绩按计算,若小明平时、期中和期末的成绩分别是90分、80分、96分,则小明一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是( )A.90分 B.91分 C.92分 D.93分【答案】A【知识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分,答:他本学期数学学期综合成绩是分;故答案为:A.【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即可.5.(2024八上·岳阳开学考)在一次比赛中,有5位裁判分别给某位选手的打分情况如下表:裁判人数 2 2 1选手得分则这位选手得分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 B. C. D.【答案】C【知识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解析】【解答】解: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数据的平均数为,方差为:,故选:C.【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结合平均数和方差计算公式,即可得到答案.6.(2024八上·邛崃期末)某学校计划组织“垫排球”比赛活动,为了解参赛学生垫排球水平及稳定程度,在比赛前期分别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10次垫排球的数量,并计算出了各自的平均个数及方差,如表所示:参赛学生 甲 乙 丙 丁51 53 55 556根据上表所列数据,你认为参赛学生中获胜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解析】【解答】解:比较平均数可得:丁=丙>乙>甲;比较方差可得:丁=乙<甲<丙;则:参赛学生中获胜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丁;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意义,平均数越大,表示垫排球的数量越大,方差越小,表示越稳定,因此获胜可能性最大的是平均数最大,方差越小的学生。7.(2024八上·南海期末)某公司要招聘一名职员,根据实际需要,从学历、经验、能力和态度四个方面对甲、乙、丙三名应聘者进行了测试,三名应聘者测试成绩如下表项目 应聘者甲 乙 丙学历 9 8 8经验 8 6 9能力 7 8 8态度 5 7 5如果将学历、经验、能力和态度四项得分按的比例确定每人的最终得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录用者,那么( )将被录用A.甲 B.乙 C.丙【答案】B【知识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甲的平均数为:,乙的平均数为:,丙的平均数为:,∵7.375>7>6.875,∴乙将被录用,故答案为:B.【分析】先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甲、乙、丙的平均数,再比较大小即可.8.(2024八上·万源期末)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5,则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A.4 B.5 C.6 D.7【答案】D【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解答】∵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5,∴++++=5×5=25,∴++++=35,∴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35÷5=7,故答案为:7.【分析】先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可得++++=5×5=25,再求出++++=35,最后求出其平均数即可.二、填空题9.(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质量评价)若样本数据x1+1,x2+1,…,xn+1的平均数是5,方差是2,则样本数据2x1+2,2x2+2,…,2xn+2的平均数、方差分别是 。【答案】10,8【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解析】【解答】解:∵样本 的平均数是5, 方差是2,的平均数是2×5=10,方差是故答案为:D.【分析】由数据 是将原数据分别乘以2所得,其平均数是原平均数的2倍,方差是原方差的 倍,据此可得答案.10.对于一个三位正整数m,其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互不相等。若m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平均数等于十位数字,则称m为“平均数”。例如:753,因为=5,所以753是“平均数”;又如469,因为≠6,所以469不是“平均数”,则“平均数” m的最大值是 ;若“平均数” m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7整除,则满足条件的m的最小值是 。【答案】987;579【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平均数” m的最大值是987;设三位数m的十位数字为a,则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之和为2a。因为 “平均数” m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7整除,所以a+2a=3a能被7整除。所以a最小是7。所以满足条件的m的最小值是579,故答案为:987;579.【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可知,若“平均数”m取得最大值,则百位数字是9,十位数字是8,则个位数字是7;再根据“平均数”m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7整除,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m的最小值11.(2024八上·揭阳期末)小明参加“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主题演讲比赛,其演讲形象、演讲内容、演讲效果三项成绩分别是9分、8分、9分.若将演讲形象、演讲内容、演讲交果三项成绩按确定最终成绩,则小明的最终比赛成绩是 分.【答案】8.5【知识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解答】解:小明的最终比赛成绩是:(分).故答案为:8.5.【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列出算式求解即可.12.(2023八上·龙岗期末)某大学生招生考试只考数学和物理,计算综合得分时,按数学占60%,物理占40%计算,已知小明数学得分为95分,物理得分为90分,那么小明的综合得分是 分.【答案】93【知识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解答】解:小明的综合得分(分).故答案为:93.【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进行计算即可,小明的综合得分=数学成绩×60%+物理成绩×40%.1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章末训练)一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单位:cm):178,177,179,179,178,178,177,178,177,179,这支仪仗队队员身高数据的离差平方和为 ,方差为 。【答案】6;0.6【知识点】方差;离差平方和【解析】【解答】解:这支仪仗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178+177+179+179+178+178+177+178+177+179)÷10(厘米)这支仪仗队队员身高数据的离差平方和为 :=6∴ 方差为,故答案为:6;0.6.【分析】先求出平均数,然后根据方差公式计算解答即可.14.(2024八上·新都期末) 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7,方差为3,则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答案】36;12【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解析】【解答】∵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7,∴x1+x2+……+xn=17n,∴(2x1+2+2x2+2+……2xn+2)×=2×17+2=36,∵ 一组数据的方差为3,∴S12=[(x1-17)2+(x2-17)2+……+(xn-17)2]=3,∴S22=[(2x1+2-36)2+(2x2+2-36)2+……+(2xn+2-36)2]=[4(x1-17)2+4(x2-17)2+……+4(xn-17)2]=4×3=12,故答案为:36;12.【分析】利用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分析求解即可.三、解答题15.(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单元素养测评卷)某学校对初中毕业班经过初步比较后,决定从九年级(1)、(4)、(8)班这三个班中推荐一个班为市级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现对这三个班进行综合考评,下表是它们五项考评的得分表(以分为单位,每项满分为10分):班级 行为规范 学习成绩 校运动会 艺术获奖 劳动卫生九(1)班 10 10 6 10 7九(4)班 10 8 8 9 8九(8)班 9 10 9 6 9(1)请问各班五项考评分的平均数能不能反映三个班的考评结果的差异 (2)若根据五个项目的重要程度,行为规范、学习成绩、校运动会、艺术获奖、劳动卫生各项考评内容的占分比例为3∶3∶2∶1∶1,按这个比例对各班的得分重新计算,并从中推荐一个得分最高的班作为市级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答案】(1)解:设P1,P4,P8顺次为3个班考评分的平均数,则P1=(10+10+6+10+7)=8.6(分),P4=(10+8+8+9+8)=8.6(分),P8=(9+10+9+6+9)=8.6(分),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三个班的考评结果的差异(2)解:设k1,k4,k8顺次为3个班的考评分,则k1=0.3×10+0.3×10+0.2×6+0.1×10+0.1×7=8.9,k4=0.3×10+0.3×8+0.2×8+0.1×9+0.1×8=8.7,k8=0.3×9+0.3×10+0.2×9+0.1×6+0.1×9=9,因为k8>k1>k4,所以推荐九(8)班作为市级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公式求得各班的平均数,从而得出平均数不能反映三个班的考评结果的差异;(2)根据五个项目的重要程度,即加权后计算三个班的得分,再比较,即可得出答案.16.(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质量评估)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某校七、八年级开展了一次“包粽子”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活动情况按10分制进行评分,成绩(单位:分)均为不低于6的整数。为了解这次活动的效果,现从这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活动成绩作为样本进行整理,并绘制统计图表,部分信息如下:七年级10名学生活动 成绩扇形统计图八年级10名学生活动成绩统计表成绩/分 6 7 8 9 10人数 1 2 a b 2已知八年级10名学生活动成绩的中位数为8.5分。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样本中,七年级活动成绩为7分的学生数是 ,七年级活动成绩的众数为 分;(2)a= ,b= ;(3)若认定活动成绩不低于9分为“优秀”,根据样本数据,判断本次活动中优秀率高的年级是否平均成绩也高,并说明理由。【答案】(1)1;8(2)2;3(3)解:优秀率高的年级不是平均成绩也高,理由如下,七年级优秀率为 平均成绩为:八年级优秀率为 平均成绩为: 2×10)=8.3<8.5,∴优秀率高的年级为八年级,但平均成绩七年级更高,∴优秀率高的年级不是平均成绩也高.【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众数【解析】【解答】解:(1)根据扇形统计图,七年级活动成绩为7分的学生数的占比为∴样本中,七年级活动成绩为7分的学生数是10根据扇形统计图,七年级活动成绩的众数为8分;故答案为:1;8;(2)∵八年级10名学生活动成绩的中位数为8.5分,∴第5名学生为8分,第6名学生为9分,b=10-1-2-2-2=3;故答案为:2;3;【分析】(1)根据扇形统计图即可求解;(2)由中位数为8.5分可知第5名学生为8分,第6名学生为9分,从而可求得a,b的值;(3)分别求出七,八年级的优秀率和平均成绩,比较即可得结论.17.某次考试中,A,B,C,D,E五位同学的英语、数学成绩(单位:分)如表所示:项目 A B C D E 平均分 标准差英语 82 88 94 85 76 85 6数学 71 72 69 68 70 70 (1)请在表中直接填写出这5位同学数学成绩的标准差(结果可保留根号);(2)为了比较同一学生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好与差,可采用“标准分”进行比较——标准分大的成绩更好。请通过计算说明:B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数学与英语哪个学科考得更好 [注:标准分=(个人成绩-平均分)÷成绩的标准差]【答案】(1)解:(2)解:B同学的英语标准分=(88-85)÷6=,B同学的数学标准分=(72-70)÷。因为,所以B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数学考得更好。【知识点】方差;标准差【解析】【解答】解:(1)数学成绩的平均分=70分,数学成绩的方差为s2=×[(71-70)2+(72-70)2+(69-70)2+(68-70)2+(70-70)2]=2。所以标准差为。故答案为:;【分析】(1)直接根据方差以及标准差求法得出答案即可;(2)利用:标准分=(个人成绩-平均分)÷成绩的标准差,进而得出答案.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1平均数与方差(二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时进阶测试(学生版).docx 6.1平均数与方差(二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时进阶测试(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