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未来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新未来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新未来2025~2026学年度高一年级10月末质量检测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
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4.本卷主要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6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六号着陆器着陆月球背面拍摄的系列影像图。相
关影像数据经鹊桥二号中继星传回地球,影像中可以看到,月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陨石坑。
下图示意鹊桥二号中继星与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读图,完成1~2题。
鹊桥二号中继星
地球
月球
1.嫦娥六号着陆器着陆月球背面拍摄的系列影像图需要经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才能传回地球,其
原因主要是
A.距离地球过于遥远
B.受太阳活动的干扰
C.月球正面太阳辐射强烈
D.受月球本体的阻挡
2.与地球表面相比,月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陨石坑,主要原因有
①月球引力比地球大
②月球没有大气层
③月球距小行星带近
④月球表面的环境相对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一地理第1页(共6页)】
6108A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奇书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等
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2024年6月,国家发布了补贴加码、市场扩容等一系列重要政策调整
与支持措施,在用电紧张地区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使该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据
此完成3~5题。
3.光伏发电
A.发电量昼夜差异小
B.能量分布区域差异小
C.发电成本低于火电
D.环保友好性高于火电
4.分布式光伏最适宜普及的地方是
A.东北林区
B.西南山区
C.长三角平原区
D.内蒙古草原区
5.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
①节约土地资源
②消除环境污染
③推进新能源使用
④减少输配电能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发现了昼行性猫头鹰的化石。本次发现的是一种已灭
绝的猫头鹰,生活在距今约950万年至600万年,这只猫头鹰刚刚吃饱还没消化就变成了化石。
下图为青藏高原发现的该猫头鹰化石图和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一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不
莫霍面
软流层

古登堡面

6.猫头鹰化石最可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高一地理第2页(共6页)】
6108A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尚地壳。
(2)拍摄极光首先需要上网查询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带足防寒保暖的衣物,并做好安全防范等。
(3)图片中由云彩、积雪、树木等分别属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水圈为大气圈
提供水汽,大气圈以降水的方式为水圈补充水分。
18.【答案】(18分)
(1)形成历史悠久,沉积层深厚;(2分)发育过程中有大量动植物遗体沉积;(2分)地壳稳定,储藏条件较好。
(2分)
(2)特点:前寒武纪地球氧气含量不断增加,前寒武纪后,地球氧气含量保持较高的稳定状态。(4分)原因: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生物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不断改变地球大气成分。(2分)
(3)这一时期,蕨类植物繁盛;(2分)动物经历了海生无脊椎动物一鱼类一两栖动物的演化,末期生物大灭
绝。(4分)
【评分细则】(1)形成历史悠久,沉积层深厚(2分);发育过程中有大量动植物遗体沉积(2分);地壳稳定,储
藏条件好(2分)。
(2)特点:前寒武纪地球氧气含量不断增加(2分),前寒武纪后,地球氧气含量保持较高的稳定状态(2分)。
原因: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生物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不断改变地球大气成分(2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
6108A
(3)蕨类植物繁盛(2分);动物经历了海生无脊椎动物一鱼类一两栖动物的演化(2分),末期生物大灭绝
(2分)。
【解析】(1)化石能源是由古代动植物的遗体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或复杂的生物及化学作用转
化而成。化石能源的形成需要丰富的原料、稳定的沉积地质结构及漫长的演化。南阳盆地有丰富的化石能
源,说明其满足化石能源形成的必要条件。
(2)据图可知,地球演化过程中,氧气的含量经历了先快速增加后较高稳定状态。氧气的形成是生物尤其是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生物由无到有,再到稳定,影响了氧气含量的变化。
(3)甲时期为古生代,古生代是地壳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动物的演化经历了海生无脊椎动物一鱼类一两栖
类的演化,在古生代末期,生物大灭绝。这一时期,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
19.【答案】(14分)
(1)河谷在此处由窄变宽;(2分)水流流速变慢,沉积作用增强;(2分)洲尾山体阻挡,泥沙不断堆积,从而形
成江心洲。(2分)
(2)卵石一粗砂一粉砂(4分)
(3)水电站运行后,下泄水流的流速加快,从北侧对江心洲的冲刷作用增强,导致洲体受到侵蚀,面积萎缩;
(2分)水电站拦截部分泥沙,使得到达江心洲的泥沙减少,从而导致江心洲面积萎缩。(2分)
【评分细则】(1)河谷在此处由窄变宽(2分);水流速度变慢(1分),沉积作用增强(1分);洲尾山体阻挡
(1分),泥沙不断堆积,从而形成江心洲(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