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峨眉山月歌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峨眉山月歌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KEWAIGUSHICISONGDU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
EMEISHANYUEGE
李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背景资料
他怀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整体感知
qiāng

精读细研
在今四川省峨眉市西南
江名,即青衣江
【译文】秋高气爽,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面,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精读细研
顺流而下
出发
指同住峨眉的友人
【译文】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或友人)了,多么想念你啊!
【诗词赏析】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末句抒写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精读细研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精读细研
本诗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达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精读细研
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当了局跌清江的美景,冒际暗总双夜行船之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友人的留恋与思念之情。
精读细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景图,抒发了诗人行江思友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