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费县二中高二9月化学检测题
本试卷共10页,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 煅烧硫铁矿时先将矿石粉碎 B. 鼓入过量空气有利于SO2转化为SO3
C. 开启啤酒,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D.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2. 下列图示所表示的信息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 图1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 1
B. 图2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 图3表示一定条件下H2和Cl2生成HCl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则△H1=△H2+△H3
D. 图3表示的反应: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3.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B.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 = -57.3kJ/mol,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C. 由一定条件下石墨合成金刚石吸热,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 在101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H = –285.8kJ/mol
4.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强温室气体,且易转换成颗粒污染物。碘蒸气存在能大幅度提高N2O的分解速率,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I2(g)→2I(g)(快反应)
第二步I(g)+N2O(g)→N2(g)+IO(g)(慢反应)
第三步IO(g)+N2O(g)→N2(g)+O2(g)+I2(g)(快反应)
实验表明,含碘时N2O分解速率方程v=k c(N2O) [c(I2)]0.5(k为速率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N2O分解反应中,k(含碘)>k(无碘) B. 第一步对总反应速率起决定作用
C. 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三步小 D. I2浓度与N2O分解速率无关
5. 某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2Z(g)+W(s) ΔH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后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突然增大,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直到建立新平衡状态
B. 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ΔH增大
C. 平衡后加入Y,平衡不移动,X、Y的转化率均增大
D.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
6. ,合成氨时既要提高的平衡转化率,又要加快反应速率,下列可采取的办法中有几个正确
①加压②升温③及时从平衡混合气中分离出④补充⑤使用催化剂
A. 3个 B. 1个 C. 2个 D. 4个
7. 已知胆矾溶解于水时温度降低,室温时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的热量为Q1 kJ,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 CuSO4·(s)+5H2O(1) Q2kJ,则Q1和Q2的关系为
A. Q1<Q2 B. Q1>Q2 C. Q1 = Q2 D. 无法确定
8. 在某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g)和1 mol Y(g)发生反应:2X(g)+Y(g)3Z(g),反应过程中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M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B.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C. W点时 v正 = v逆 D. W、M两点Y的正反应速率相同
9. 1,3-丁二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进攻1,3-丁二烯生成碳正离子();第二步进攻碳正离子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4-加成产物比1,2-加成产物稳定
B. 与0℃相比,40℃时1,3-丁二烯的转化率减小
C. 从0℃升至40℃,1,2-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
D. 升高温度时,反应产物中1,4-加成产物所占比例减少
10. 时,10L的某刚性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平衡:,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并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新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增大 B. 新平衡时的转化率不变
C. 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D. 新平衡时的浓度减小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 下表是一些常见有机物的燃烧热数值表:
化合物 燃烧热 化合物 燃烧热
甲烷 890.3 正丁烷 2878.0
乙烷 1559.8 异丁烷 2869.6
丙烷 2219.9 异戊烷 3531.3
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丙烷的燃烧热为 B. 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C. 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 相同物质的量的烷烃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12. 标记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部分反应历程可表示为: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为快速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II、III为决速步
B. 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
C. 反应结束后,溶液中不会存在
D. 反应I与反应IV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
13. 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键 键 键 键
键能/() 463 496 436 138
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2mol,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总反应为 B. 过程Ⅲ属于放热反应
C. 过程Ⅱ放出了574kJ能量 D. 过程Ⅰ吸收了926kJ能量
14.乙烯、醋酸和氧气在钯()催化下高效合成醋酸乙烯酯()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反应为
B.②中生成的过程中,有键断裂与形成
C.生成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D.催化剂通过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提高反应速率
15. T℃时,在密闭容器甲、乙中分别充入1mol 和3mol ,它们分别在有水分子筛(只允许水分子透过)和无水分子筛条件下仅发生反应1,测得平衡转化率与压强关系如图所示。在催化剂A作用下,只发生反应3,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
反应1:;
反应2:;
反应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A作用下,8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则900℃时
B. 使用了水分子筛的容器是甲
C. 反应1的平衡常数
D. M点
第II卷(共60分)
16.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盐酸倒入量热计的内筒,测出盐酸温度,用水将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溶液,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溶液分次缓慢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搅拌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的平均温度;
④重复测量2~3次,准确记录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步骤中错误是_______。
(2)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相同形状的细铁丝代替玻璃搅拌器,理由是_______。
(3)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钾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则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
(4)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实验序号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_______(结果保留1位小数)。
(5)上述实验结果与中和热数值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为_______(填序号)。
①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②用量筒量取盐酸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
③分多次把溶液倒入内筒 ④测量盐酸的温度计未洗直接测定溶液的温度
17. 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1.2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已知阶段c(B)未画出]。乙图为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时刻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时刻为使用催化剂。
(1)若,则阶段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图乙中共有I~V五处平衡,其平衡常数与I处的平衡常数不相等的是________(填“Ⅱ”、“Ⅲ”、“Ⅳ”或“V”)。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18. 2023年,中国航天又迎来了突飞猛进的一年,在载人航天、火星探测与月球探测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2023年7月12日,朱雀二号发射升空,它是世界首次将载荷送入轨道的、使用燃料M的新型火箭。已知在标准状况下,1.68L气态燃料M(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质量为1.2g,M在常温常压下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66.77kJ的热量。
(1)M的分子式为_______。该气体的燃烧热Q=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Ⅱ.长征5号火箭发射时使用液氢和煤油作为燃料。H2可用CO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是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之一。
已知:在25℃、101kPa下,
H2O(g)=H2(g)+1/2O2(g) ΔH1=+241.8kJ·mol-1
C(s)+1/2O2(g)=CO(g) ΔH2=-110.5kJ·mol-1
C(s)+O2(g)=CO2(g) ΔH3=-393.5kJ·mol-1
(2)25℃、101kPa下,CO与水蒸气反应转化为H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III.火箭发射常用N2H4(l)(肼)作燃料,与氧化剂NO2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
(3)请写出N2H4作为火箭燃料与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4)1molN2H4与足量NO2反应生成N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kJ。
(5)上述N2H4与NO2反应能够成功用于火箭推进器的原因:①反应释放大量的热;②_______。
19.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回答下列问题:
I.在一定条件下将和转化为甲醇蒸气的相关反应有:
i. ;
ii. ;
iii.
II.不同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
,其浓度变化如表所示。
容器 温度/K 物质的起始浓度 物质的平衡浓度
I 400 0.20 0.10 0 0.08
II 400 0.40 0.20 0 x
III 500 0.20 0.10 0 0.025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1)对于容器I,若5min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0~5min内,________。
(2)对于容器II,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________。
(3)________(填“>”、“<”或“=”)0,判断的理由为________,在该反应中,每转移0.4mol电子,此时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0. 某小组学生设计了如下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可选试剂:溶液、溶液、蒸馏水、溶液、溶液、溶液。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确定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及比较反应速率大小的依据(填充空白)。
实验原理 化学方程式 判断依据
原理i ___________ 产生气泡快慢
原理ii ___________
(2)学生甲选择原理,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影响,必选试剂除溶液外,还应选___________。
(3)学生乙选择原理ii,设计如图所示对照实验,探究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试剂X及其用量:___________。
(4)学生丙选择原理ii设计实验,探究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溶液 溶液 蒸馏水 温度/℃
浓度/(mol/L) 体积/mL 浓度/(mol/L) 体积/mL 体积/mL
I 0.1 1 0.5 1 V 30
Ⅱ 0.1 2 0.5 1 7 30
Ⅲ 0.1 2 0.5 1 7 40
①对比实验I、Ⅱ,为探究___________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V=___________,加入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③对比上述实验数据,推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费县二中高二9月化学检测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5 ACDAD 6-10 CABDB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AD 12.BC 13.B 14.C 15.AD
第II卷
16.(12分)【答案】(1)溶液分次缓慢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 (2分)
(2) ①. 不能 (2分)②. 铁与盐酸反应且铁丝易导热散热,影响测量结果(2分)
(3) (2分) (4) (2分) (5)② (2分)
17.(12分)【答案】(1)0.02mol·L-1 s-1 (2分)
(2) ①. 减小压强 (2分) ②. 放热 (2分) ③. 2.0 mol (2分)
(3)Ⅴ (2分) (4)2A(g) + B(g)3C(g) (2分)
18.(12分)【答案】(1) ①. CH4 (2分) ②. 890.3 kJ mol-1 (2分)
(2)CO(g) +H2O(g) = H2(g)+ CO2(g) ΔH = -41.2 kJ·mol-1 (2分)
(3)2N2H4(l) +2NO2(g) = 3N2(g) +4H2O(g) ΔH = -1134.4 kJ·mol-1 (2分)
(4)655.2 (2分) (5)能快速产生大量气体(2分)
19.(12分)【答案】(1) ①. 80 (2分) ②. 0.032 (2分)
(2)2500 (2分) (3) ①. < (2分) ②. 由容器Ⅰ和Ⅲ可知温度升高,的平衡时浓度越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分) ③. (2分)
20.(12分)【答案】(1) ①. (2分) ②. 溶液变浑浊快慢(2分) (2)溶液 (2分)
(3)溶液 (2分) (4) ①. 溶液的浓度 (1分)
②. 8 (1分) 控制硫酸的起始浓度相同(1分) ③. Ⅲ(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