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10课《防溺水,知危险》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第10课《防溺水,知危险》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十课 《防溺水,知危险》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二年级(全)
课题 第十课 《防溺水,知危险》 课时 1
课标要求 1. 引导学生认识溺水危险,明确溺水高发场景,掌握预防溺水的核心要点,树立 “安全第一” 的防溺水意识。2. 培养学生应对溺水突发情况的能力,学会正确的自救与他救方法,避免盲目施救导致危险扩大。
教材分析 《防溺水,知危险》是人教版二年级《体育与健康》中关于安全防护的重要一课,聚焦儿童溺水这一高频安全隐患。本课通过场景展示、要点总结、情景引导等方式,系统讲解溺水发生原因、预防措施、自救方法及正确施救方式,贴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场景(如夏季游泳、户外玩耍)。学好本课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防溺水认知,掌握关键安全技能,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培养安全素养的核心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水有天然兴趣,但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对溺水危险的理性认知,容易在水边打闹、忽视安全警示。该阶段学生注意力易被生动案例吸引,具备基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但对抽象安全规则的执行力较弱,且在突发情况中易慌张、盲目行动。因此,教学需结合具体场景、直观演示,强化 “不能做” 和 “必须做” 的行为准则,同时通过情景模拟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晓溺水发生的常见场景(如野外水域游泳、水边打闹、滑野冰);牢记预防溺水 “六点关键内容”;掌握意外落水后的自救方法(头部后仰、抓漂浮物等),清楚正确救助落水者的方式(呼救、拨急救电话、抛救生设备)。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场景、情景模拟等活动,提升对溺水危险的判断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演练中,增强应对溺水情况的决策与行动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强烈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养成遵守安全规则的习惯;培养冷静应对危险的心态,明确 “生命至上,不盲目施救” 的原则。
教学重点 1. 掌握预防溺水的六点关键内容,明确禁止的危险行为。2. 学会意外落水后的自救方法和正确救助落水者的方式。
教学难点 1. 理解并践行 “不私自下水”“不下水施救” 等规则,避免侥幸心理。2. 区分正确与错误的施救方式(如拒绝 “人链” 施救),在模拟场景中做出正确决策。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PPT 课件(包含溺水场景图、预防要点图示、自救与施救步骤图);防溺水警示视频(片段);情景模拟道具(救生圈模型、电话模型、“危险水域” 标识卡);课后作业题卡。2. 学生准备:提前和家长交流是否去过水边玩耍,了解家长告知的防溺水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播放 1 分钟防溺水警示视频(内容:展示野外水域危险场景、学生水边打闹的危险行为,配上 “溺水是游泳或失足落水时的严重意外伤害” 文字说明),提问:“视频里哪些行为很危险?如果我们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保护自己?”2.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 “溺水危险” 的初步认知,随后引出本节课主题 ——《防溺水,知危险》,强调学习防溺水知识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1. 认真观看视频,关注视频中的危险场景和行为。2. 积极举手发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家长的提醒,分享对溺水危险的理解和初步应对想法。 通过直观的警示视频,快速唤醒学生对 “溺水危险” 的重视,避免抽象说教。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与自身安全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 分析 “溺水是怎么发生的”(1)展示 “场景小剧场” 图片(内容:学生提议去玩水,同伴提醒 “要等家长一起”),提问:“为什么不能独自去水边玩水?溺水通常发生在哪些场景呢?”(2)结合 PPT 图示,讲解溺水高发场景:① 忽视安全警示,靠近危险水域(如池塘、水库、积水坑,展示 “水深危险,禁止靠近” 标识图);② 在泳池边打闹、追逐,易失足落水;③ 在野外水域(如河流、深水潭)游泳或玩耍,水域环境复杂(如暗流、淤泥);④ 滑野冰,冰面破裂导致落水(展示冰面裂缝图片)。(3)补充 “安全小卫士” 提示:明确 “远离池塘、水库、水沟、深水潭、积水坑等危险水域” 是预防溺水的基础。2. 学习 “怎样预防溺水”(1)提问:“既然溺水这么危险,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预防呢?有六个关键要点必须牢记。”(2)结合 PPT 图文,逐条讲解预防溺水六点内容,每点配 “禁止” 或 “正确” 图示:① 不私自下水游泳(展示 “独自下水” 的禁止图);② 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展示 “家长陪同游泳” 的正确图);③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强调需经家长同意);④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如陌生河流、野外池塘);⑤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如无救生员的野外泳池);⑥ 不下水施救(明确小学生无施救能力,禁止下水)。(3)再次强调 “安全小卫士” 提示:遇到他人溺水,不能下水,应及时呼喊寻求救援,避免自身遇险。3. 掌握 “意外落水怎么办”(1)提问:“如果不小心意外落水,大家会慌张吗?其实只要记住正确方法,就能争取获救时间,我们可以怎么做呢?”(2)结合 PPT 步骤图,分场景讲解自救方法:① 普通落水:头部后仰,露出口鼻(保证呼吸);扔掉背包、脱掉鞋子(减少负重);寻找漂浮物(如木板、空瓶子)并尽力抓取;找准时机大声呼救。② 冰上落水:靠近冰面边缘,伏在冰面(避免冰面继续破裂);有人营救时,听从指挥(如抓住救援工具,不挣扎)。4. 学习 “正确救助落水者”(1)提问:“看到别人落水,我们不能下水救,那可以用哪些正确方法帮助他呢?”(2)结合 PPT 图示,讲解三种正确施救方式:① 大声向周围人呼救(吸引成人注意,如喊 “快救人!这里有人落水了”);② 拨打急救电话(110、119、120,展示电话图标,说明告知地址和落水情况);③ 抛投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充气玩具,展示 “抛向落水者” 的图示)。(3)拓展施救方法(4)重点强调 “安全小卫士” 警示:千万不能手拉手成 “人链” 施救,易导致多人落水,扩大危险。观看具体原因视频。 1. 分析 “溺水是怎么发生的”(1)观察场景图片,思考独自玩水的危险,结合生活经验列举可能发生溺水的地方。(2)认真倾听教师讲解,观看图示,明确四类溺水高发场景,记住 “远离危险水域” 的要求。2. 学习 “怎样预防溺水”(1)带着 “如何预防” 的疑问,专注学习六点关键内容。(2)通过图示对比,理解每一条 “不能做” 的原因,如 “不私自下水” 是因为缺乏保护;“不下水施救” 是因为能力不足,将要点逐条记在心里。3. 掌握 “意外落水怎么办”(1)结合 “如果自己落水” 的假设,认真学习自救步骤,模仿 “头部后仰” 的动作,理解 “减少负重”“抓漂浮物” 的作用。(2)区分普通落水和冰上落水的不同自救方法,知道冰上落水要 “伏在冰面”,避免冰面破裂。4. 学习 “正确救助落水者”(1)思考 “不能下水救,还能做什么”,主动分享自己想到的救助方法(如喊大人)。(2)牢记 “呼救、拨电话、抛设备” 三种正确方式,明确 “人链施救” 的危险,避免错误行为。 严格遵循 PPT 内容,以 “危险场景 — 预防措施 — 自救方法 — 他救方法” 为逻辑主线,通过 “提问引导 — 图示辅助 — 重点警示” 的方式,让学生系统掌握防溺水知识。每一部分均结合具体场景和直观图示,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通过反复强调 “安全小卫士” 提示,强化关键禁忌和正确做法。
课堂练习 没有家长带领,也能自己去池塘边游泳。( )看到有人落水,我们可以大声向周围人呼救。( )意外落水后,要慌张地使劲挣扎。( )不能手拉手成 “人链” 去救落水的人。(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能预防溺水。( )答案:× √ × √ √ 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提升交流协作能力。教师巡视指导和上台展示点评,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学生掌握规范的处理方法。
总结提升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核心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溺水发生的哪些场景?预防溺水要记住哪六点?落水后怎么自救?看到别人落水该怎么帮?”2. 请学生轮流发言,教师补充完善,最后用口诀总结:“危险水域我不去,私自游泳不可以;落水后仰呼救命,救人心切不莽撞,呼救拨电抛东西,人链施救要摒弃。”3. 强调:“防溺水不仅是自己的事,还要提醒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一起遵守安全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
作业布置 1. 实践作业: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 “防溺水安全约定”,向家长复述预防溺水六点内容和正确的自救、他救方法,请家长签字确认。2. 知识巩固作业:完成课后判断题和填空题(PPT 课后作业内容),核对答案后,将错误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再读 3 遍,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 《防溺水,知危险》一、溺水发生的场景1. 靠近危险水域(池塘、水库等)。2. 泳池边打闹。3. 野外水域游泳 / 玩耍。4. 滑野冰。(核心:远离危险水域)二、预防溺水六点1. 不私自下水。2. 无家长 / 老师不游泳。3. 不擅自结伴游泳。4. 不去不熟悉水域。5. 不去无安全设施 / 救援水域。6. 不下水施救。三、意外落水自救1. 普通落水:后仰露鼻→扔包脱鞋→抓漂浮物→呼救。2. 冰上落水:靠冰边→伏冰面→听指挥。四、正确救他人1. 大声呼救。2. 拨 110/119/120。3. 抛救生设备。(禁忌:禁止手拉手 “人链” 施救)。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情景判断、应急演练等多样化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准确判断溺水危险场景,牢记预防六点和正确的自救、他救方法,尤其是对 “人链施救危险” 的认知非常清晰,达成了教学目标。2. 不足之处:在应急演练中,部分学生模拟拨打急救电话时,忘记说明 “具体地址”;少数学生对 “冰上落水自救” 的 “伏在冰面” 动作理解不到位,存在 “站立爬冰” 的错误演示。3. 改进措施:下次教学中,可在模拟拨电话环节,提前提醒 “要说清地址”,并举例示范(如 “我在幸福小区南门池塘边,有同学落水”);对冰上落水自救,可增加 “冰面承重” 的简单演示(如用薄冰和重物模拟破裂),帮助学生理解 “伏在冰面” 是为了分散重量,避免冰面继续破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