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9课《学会处理轻微外伤》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第9课《学会处理轻微外伤》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九课 《学会处理轻微外伤》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二年级(全)
课题 第九课 《学会处理轻微外伤》 课时 1
课标要求 1. 引导学生认识轻微外伤的常见类型,掌握基本的处理方法,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和应急处理意识。2. 培养学生在面对轻微外伤时的冷静应对能力,了解就医的必要性,树立健康安全观念。
教材分析 《学会处理轻微外伤》是人教版二年级《体育与健康》中的重要一课,属于健康安全与应急处理领域内容。本课围绕轻微外伤的处理展开,详细介绍了止血三步法、创可贴使用及抓咬蜇伤处理方法,贴合二年级学生日常校园和生活场景(如运动磕伤、被蚊虫蜇伤等)。通过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应急技能,减少外伤带来的风险,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是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日常游戏、运动中易发生磕破、擦伤等轻微外伤,但缺乏科学的处理知识,可能存在随意处理伤口(如用脏手摸、不消毒直接包扎)的情况。该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对动手操作类活动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需通过直观演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强化学习效果,同时需明确告知危险情况(如伤口严重需就医),避免学生误判。
核心素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轻微外伤止血三步法(清水冲洗、碘伏消毒、创可贴包扎);能正确使用创可贴,知晓其适用范围和禁忌情况;了解抓咬蜇伤的处理步骤(冲洗、就医),清楚何时需要寻求成人帮助或就医。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图示、模拟操作、情景表演等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交流分享,规范操作流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受伤后科学处理的习惯;培养面对外伤时的冷静心态,增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掌握轻微外伤止血三步法的具体操作流程。2. 学会正确使用创可贴,明确抓咬蜇伤的处理步骤。
教学难点 1. 区分轻微外伤与严重外伤,准确判断是否需要就医。2. 规范完成止血三步法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如弄脏敷料、包扎过紧)。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PPT 课件(包含轻微外伤处理视频、止血三步法图示、创可贴使用步骤图、抓咬蜇伤场景图);模拟伤口道具(如带 “泥土” 的仿真皮肤模型);清水、碘伏(可用安全模拟液替代)、棉签、创可贴;“我是小医生” 情景表演所需的角色卡片(医生、病人)。2. 学生准备:提前回忆自己或身边同学曾发生的轻微外伤情况,思考当时的处理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学生运动时膝盖磕破、慌张求助的短视频,提问:“同学们,视频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如果是你们,磕破膝盖出血了会怎么办呢?”2.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处理经验(如 “找老师”“用纸巾擦” 等),随后引出本节课主题 ——《学会处理轻微外伤》,说明掌握科学处理方法的重要性。 1. 认真观看视频,共情视频中小朋友的慌张情绪,关注 “膝盖磕破” 的场景。2. 积极举手分享自己的处理经验,思考 “科学处理” 与 “自己做法” 的区别,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真实情景视频,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直观感受 “轻微外伤” 场景,结合已有经验导入,自然引出学习主题,让学生体会 “科学处理” 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1. 学习轻微外伤止血三步法(1)展示 “场景小剧场” 图片(内容:学生膝盖磕破出血,互相提醒找校医),提问:“轻微外伤出血后,校医老师通常会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分为三步来做。”(2)结合 PPT 图示,分步讲解止血三步法:① 第一步:清水冲洗伤口。说明目的是清除伤口上的泥土、杂物,避免感染,强调用流动清水冲洗。② 第二步:碘伏消毒。展示碘伏图片,说明消毒能杀死伤口细菌,提醒用棉签蘸取碘伏轻轻涂抹伤口周围,避免直接擦伤口内部。③ 第三步:使用创可贴包扎。简要提及创可贴的作用,为后续详细讲解做铺垫。(3)补充 “健康小博士” 提示:若伤口大、出血多,先让学生用干净衣物按压伤口,立即告知大人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2. 学习如何使用创可贴(1)提问:“止血三步法的第三步是用创可贴,大家知道创可贴的胶布和敷料分别有什么用吗?怎样贴才正确呢?”(2)结合 PPT 步骤图,演示并讲解正确使用方法:① 双手捏住创可贴两端,避免触碰中间的敷料(强调敷料不能弄脏,否则会污染伤口);② 将敷料对准伤口位置;③ 先贴好一侧胶布,再抚平另一侧,提醒不要包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④ 告知学生每天至少更换一次创可贴,且伤口避免接触水。(3)展示 “不能使用创可贴” 的场景图片(烫伤、铁钉 / 小刀扎伤、伤口红肿化脓),明确这些情况需及时就医,不能自行用创可贴处理。3. 学习抓咬蜇伤的处理方法(1)提问:“如果被小猫小狗抓伤,或者被蜜蜂蜇伤,这种外伤该怎么处理呢?能贴创可贴吗?”(2)结合 PPT 图示,讲解处理步骤:① 首先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② 立即告诉老师或家长,尽快就医,强调不能使用创可贴。(3)补充 “健康小博士” 知识点:① 被猫、狗抓咬后,需及时接种狂犬疫苗;② 被蜂蜇伤后,要先拔出毒刺,再尽快就医。 观察 “场景小剧场” 图片,结合生活经验思考 “校医的处理步骤”,跟着教师的讲解,记住 “冲洗、消毒、包扎” 三个步骤;关注教师的实物演示,模仿 “轻轻冲伤口”“涂碘伏” 的动作,理解每步的目的(如 “冲洗是除杂物”);3. 牢记 “伤口大、出血多” 的应急方法,知道 “要找成人帮忙,不能自己处理”。思考 “胶布和敷料的作用”,通过教师演示,清楚 “敷料保护伤口,胶布固定”;跟着教师的步骤,在脑海中模拟 “捏两端、对伤口、贴胶布” 的动作,记住 “不碰敷料、不包太紧、每天更换” 的要求;3. 观察 “不能用创可贴” 的场景图片,理解 “烫伤、扎伤等不适用” 的原因,明确 “这些情况要就医”。1. 结合 “被小猫抓、被蜜蜂蜇” 的生活场景,思考 “自己曾怎么处理”,带着疑问学习正确步骤;2. 掌握 “先冲洗、再就医” 的核心步骤,记住 “不能用创可贴”,了解 “狂犬疫苗”“拔毒刺” 的重要性;3. 主动提问(如 “被蜜蜂蜇后,自己能拔毒刺吗”),明确 “需家长 / 老师操作”,避免错误行为。 严格遵循 PPT 内容,以 “三步法 — 创可贴 — 抓咬蜇伤” 为逻辑,通过 “图示 + 演示 + 情景” 的方式,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分步讲解贴合低学段认知,实物演示让抽象步骤变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操作要点;重点提示 “就医情况”,避免学生误判伤口严重程度,突破教学难点;3. 结合生活场景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避免被动听讲,强化记忆。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膝盖磕破出血,先用清水冲洗伤口。( )用了创可贴,就不用每天更换啦。( )被小狗抓伤,要告诉家长并尽快就医。( )烫伤后,直接贴创可贴就行。( )伤口出血多,先用干净衣服按压伤口,再找大人帮忙。( )答案:√ × √× √ 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提升交流协作能力。教师巡视指导和上台展示点评,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学生掌握规范的处理方法。
总结提升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处理轻微外伤的方法?遇到伤口大、出血多,或者被猫狗咬、被蜂蜇,应该怎么做?”2. 请学生轮流发言,教师补充完善,最后总结:“轻微外伤不可怕,记住三步(冲洗、消毒、包扎)来处理;严重情况不慌张,及时找大人就医最安全。”3. 强调日常预防:不攻击小动物、不捅蜂窝,户外远足穿长衣长裤,减少受伤机会。
作业布置 1. 实践作业: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模拟处理轻微外伤(如用创可贴贴在手臂 “擦伤” 处),向家长讲解止血三步法和创可贴使用方法。2. 知识巩固作业:完成课后判断题和填空题(PPT 课后作业内容),核对答案并将错误题目重点记忆。
板书设计 《学会处理轻微外伤》一、轻微外伤止血三步法1. 清水冲洗:除泥土、杂物2. 碘伏消毒:杀细菌3. 创可贴包扎:保护伤口(伤口大、出血多:按伤口 + 找大人 + 就医)二、正确使用创可贴1. 步骤:捏两端→对伤口→贴一侧→抚平另一侧(不包紧)2. 注意:每日更换、避水;烫伤 / 扎伤 / 化脓→不使用,需就医三、抓咬蜇伤处理1. 步骤:清水 / 肥皂水冲洗→找大人→就医(不贴创可贴)2. 重点:猫狗咬→打狂犬疫苗;蜂蜇→拔毒刺 + 就医四、预防:不惹小动物、不捅蜂窝、户外穿长衣裤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本节课严格按照 PPT 内容展开,通过情景视频、图示讲解、情景模拟等多样化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轻微外伤处理的关键步骤,动手操作环节参与度高,对 “何时就医” 的判断较为准确。2. 不足之处:在情景模拟活动中,部分学生对 “碘伏消毒” 的涂抹范围和力度掌握不够准确;少数学生在处理 “伤口” 时仍存在慌张、步骤混乱的情况,应急心态需进一步培养。3. 改进措施:下次教学中,可增加 “碘伏消毒” 的细节演示(如用不同颜色模拟碘伏,展示涂抹范围);在情景模拟前增加 “冷静处理小提示”,让学生先默念步骤再操作,帮助其养成沉着应对的习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