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06.第五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2026版语文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一轮复习】06.第五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2026版语文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复习任务群六 情境语段题
语文
第五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内容索引
第一部分
任务一 修辞手法九大考点
任务二 修辞手法题三大步骤
01
02
课时作业42
第二部分
任务一 
修辞手法九大考点




任务一 修辞手法九大考点
——了解修辞特征,掌握表达效果
考点一 比喻
概念 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结构 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条件 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类别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②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③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浅显易懂。如:他跑得跟兔子一般飞快。③表达感情。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1(2025·广东深圳质检T2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6分)
由于海马体的存储能力有限,当超过其容量时,这些新记忆就可能无法被储存,甚至可能会覆盖旧的记忆。海马体如同接收新记忆的U盘,大脑皮层则是长期储存这些信息的硬盘。在入睡后,我们的大脑便按照先从海马体这一U盘中提取记忆、再把记忆文件传输至大脑皮层这个硬盘中、最后将新记忆植入神经网络结构内的流程开始新记忆的保存工作。
答:把海马体比作接收新记忆的U盘,把大脑皮层比作长期储存信息的硬盘,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2分)。海马体和U盘都具有暂时存储信息的功能,而大脑皮层和硬盘都具有长期存储信息的功能(2分)。画横线的句子通过这样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海马体和大脑皮层在记忆存储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记忆保存的工作流程(2分)。
解析:“海马体如同接收新记忆的U盘,大脑皮层则是长期储存这些信息的硬盘”中有两组比喻,第一组中本体是“海马体”,喻体是“接收新记忆的U盘”;第二组中本体是“大脑皮层”,喻体是“长期储存这些信息的硬盘”。比喻贴切,本体、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这两个比喻非常恰当地利用了人们对于电子设备存储功能的普遍了解,来解释复杂的脑科学概念。海马体与U盘的比喻,强调了两者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入口”角色,即它们都是信息初次到达并进行初步处理的地方。当新的记忆形成时,首先是在海马体中被加工和临时存储,就像我们向U盘传输文件一样,这是一个相对快速且容易的过程。而大脑皮层与硬盘的比喻,则突出了它们作为“仓库”的特性,负责将经过初步处理的信息长期保存下来。这样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海马体和大脑皮层在记忆存储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还有效地简化了原本可能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使得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记忆保存的工作流程。
考点二 比拟
2(2025·广东百校联考T18)文段中“汉服款式走进更多人的衣柜”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说明了国风服饰的日常化趋势。请以“智能手机”为陈述对象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拟人修辞;生动贴切,表达流畅。(4分)
起初,人们对汉服的关注点重在服饰形制的仿古与复刻,但“同袍”们逐渐不再满足于体验“打卡”,于是,更加适于日常穿着的汉服款式走进更多人的衣柜。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19.6%的受访者会在日常生活中穿汉服,50.4%的受访者对此表示较理解并能接受。相比2021年,大众对汉服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汉服越来越日常化、大众化。轻便日常的国风单品也成了服装业商家的新目标。
答:智能手机很黏人,你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与你形影不离。(陈述对象1分,拟人合理3分)
解析:此处要求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可将智能手机拟人化,如“智能手机很黏人”。“你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与你形影不离”则生动地展示了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及性。同时,要注意句子应语意完整且表达流畅。
考点三 借代
3(2025·湖北武汉开学考试T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古人很早便以“丹青”指代传统绘画,丹即朱砂。用色彩来完成对意境的描绘,使得中国画与我国古典诗词相辅相成。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有一部分描绘了家庭的天伦之乐,图画上父母和三个孩子的衣服上都用了鲜艳的红色,吉祥喜庆。
答:①用“丹青”代指传统绘画,用材料代替本体。②使形象更突出,表达更生动,使诗词的语言更简洁凝练。(每点2分)
解析:在这句话中,“丹青”被用作借体,代替的是“传统绘画”这一本体。传统绘画中常使用丹砂和青雘这两种颜料,因此“丹青”成为绘画的代称,这里用材料(丹砂和青雘)来代指传统绘画,是一种典型的借代手法。首先,用“丹青”这一具体而富有色彩感的词语代指传统绘画,易使人联想到五颜六色的绘画,使形象更加突出,表达更加生动;其次,用“丹青”二字代替“传统绘画”,既保留了原义的精髓,又使诗句更加简洁凝练,符合古典诗词追求精练美的特点。
考点四 夸张
4(2025·吉林名校质检T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此句中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
一个地方总有它独特的神采。几年前,我移居长沙,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市民。此后,我特意去探访了一次它的“城心”——袁家岭。许多老长沙人一定对芙蓉区的袁家岭了如指掌。袁家岭文化院团聚集,也是长沙最早的商业中心,有太多可以言说的元素集合在这里,似弹丸却有独特的神采。
答:①“似弹丸”指像弹丸一样大的地方,比喻空间狭小。生动形象地说明袁家岭地方小的特点。②同时也是夸张,夸张了“地方”的小,突出表现了袁家岭虽然占地面积小,但文化院团聚集,有着独特的风采。(每点2分)
解析:“似弹丸却有独特的神采”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弹丸”是喻体,袁家岭是本体,把袁家岭比作“弹丸”,“似弹丸”指像弹丸一样大的地方,形象地写出了袁家岭地方小的特点。“似弹丸”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袁家岭面积之小,与后文“有独特的神采”形成反差,突出了即使地方很小的袁家岭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考点五 对偶
5(2025·河北保定部分高中联考T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简练。请综合运用拟人、对偶手法,以“山泉”或“月光”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要求:生动鲜明,连贯得体,不超过80个字。(5分)
蝴蝶被誉为“飞舞的花朵”。那么,蝴蝶为什么如此美丽?原来它的翅膀上生有许多粉状的鳞片,由一个个真皮细胞变化而成,形状各异,而且上面都有不同精细的刻纹,像房顶上瓦片那样排列得非常整齐,表面还有五颜六色的色素颗粒。其中色彩最美的是闪蝶,闪蝶的翅膀结构可以让光线向不同方向弯曲和散射,所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翅膀鳞片时,颜色千变万化。
蝴蝶喜欢集体旅行,旅行队伍有的竟达数十亿只。它们在空中飞翔,与碧云竞飞,与流霞争艳,可谓奇观。
答:示例一:山泉在林间悠悠地漫步,轻轻地哼唱。她迈着轻盈的步伐,笑着、跳着,奔向远方。叮咚、叮咚,那清脆的声音敲打着每一块岩石,像是在诉说着无尽的欢愉。
示例二:月光用她那柔和的笔触,涂抹出蓊蓊的树林,描绘出鳞鳞的屋瓦,好一幅浓淡相间、明暗得宜的山居秋月图!(拟人2分,对偶2分,描写合理1分)
解析:题干要求考生运用拟人、对偶手法,根据给定的描写对象“山泉”“月光”,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解答此题,考生需要结合指定描写对象的形、声、色、态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写,力求营造有韵味的意境,做到拟人贴切,对偶整饬,语言通畅。
考点六 排比
概念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的修辞手法
类别 ①成分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②分句排比,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③单句排比。如: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④复句排比。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作用 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条分缕析,叙事透辟。③节奏鲜明,便于抒情
6(2025·宁夏银川一中质检T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分析其结构特点及表达效果。(4分)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可惜他拉了一会儿就罢。胡琴在我国民间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答:①四个句子都含有“……有之”句式,结构相同(1分)。②“剃头店”“裁缝店”“江北船”“三家村”都极具市井乡野色彩,语意相关(1分)。③娓娓道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凸显了胡琴雅俗共赏,在民间流行之广的特点(2分)。
解析:“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连用四个“……有之”的句式,结构相同,句式整齐;“剃头店”“裁缝店”“江北船”“三家村”都是表地点的名词,这些地点都与市井乡野有关,语意相关。这几句话节奏和谐,朗朗上口,富有韵味,结合“胡琴在我国民间流行”可知,凸显了胡琴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在民间流行很广。
考点七 反复
概念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类别 ①连续反复。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②间隔反复。如: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作用 ①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②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
7(2025·浙江衢州调研T20)请简要分析画线句中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
如果不碰到封锁,电车的进行是永远不会断的。封锁了。摇铃了。“叮玲玲玲玲玲”,每一个“玲”字是冷冷的一小点,一点一点连成了一条虚线,切断了时间与空间。
答:①强调电车轨道的长、看不到尽头。②表现开电车的人枯燥乏味、周而复始、没完没了的工作状态。(每点2分)
解析:“老长老长”表现电车轨道的长、看不到尽头;“没有完,没有完”表现开电车的人的工作状态,没完没了,体现工作的枯燥乏味、周而复始。画线句两处使用反复修辞,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考点八 设问
概念 为了引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作回答
作用 ①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②可使行文有波澜,收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8(2025·山东菏泽调研T22)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月壤是月球的“外衣”。在严苛的环境下,月表的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同时叠加了太阳风、宇宙射线的注入,以及在陨石与微陨石的轰击、翻耕等作用下,形成了一层月壤,其厚度可达数米至十几米。月壤的成因说明月壤是月球内外动力演化的“留声机”,不仅记录了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线索,也富含地月系统撞击历史、空间环境、暴露历史等外营力信息,具有极高的科学和工程价值。
月壤本身是资源吗?是,而且是一种重要资源。未来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和运营,最有可能大规模直接利用的月表物质就是月壤,月壤3D打印技术有望助力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同时,月壤还富含各种资源,例如水、稀有气体、挥发分、钛铁矿等,是维持科研站长期运营原位资源利用的重要对象。
答:①将“月壤”比喻为“留声机”,生动形象地说明月壤的科学价值。②先提出问题“月壤本身是资源吗”,再回答“是,而且是一种重要资源”,引发读者的思考,强调月壤是一种重要资源。(每点2分)
解析:“月壤的成因说明月壤是月球内外动力演化的‘留声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月壤”比喻成能记录说明月球发展变化的“留声机”,以“留声机”的储存功能生动形象地说明月壤对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地月系统撞击历史、空间环境、暴露历史等外营力信息的储存价值,从而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月壤的科学价值。“月壤本身是资源吗?是,而且是一种重要资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先提出问题“月壤本身是资源吗”,再回答“是,而且是一种重要资源”,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同时强调了月壤是一种重要资源。
考点九 反问
概念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类别 或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或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且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中。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作用 ①加强语气,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②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
9(2025·福建厦门开学考试T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叮当,叮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叮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答:①反问可以加强语气,使感彩更为鲜明。②“难道这不是‘风景’吗?”,意思是“这就是‘风景’”。用一个反问句强调加上了人的活动后的沙漠就是“风景”,说明“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道理。(每点2分)
解析: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彩更为鲜明。“难道这不是‘风景’吗?”,意思是“这就是‘风景’”。段末说“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又用一个反问句强调加上了人的活动后的沙漠就是“风景”,强调说明“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道理,揭示了“沙漠驼铃”这一风景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任务二 
修辞手法题三大步骤




任务二 修辞手法题三大步骤
——辨识易混修辞,联系语义分析
判断修辞手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组易混修辞:
1.比拟VS比喻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3)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如“风愤怒的时候”运用了比拟的修辞。
2.借喻VS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的方法有三种。
(1)看实际上是两种事物还是一种事物。借喻所用的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而借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原来事物的一部分来指代该事物。
(2)看它们构成的基础。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本体和喻体这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而借代中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却基本上指的是同一事物,构成借代的基础则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
(3)看能否变成明喻。凡借喻大都可以变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
3.对偶VS排比
对偶和排比不同。对偶仅限于两项,排比必须是三项或三项以上。对偶一般要求字数相等,最好不出现相同词语;排比可以字数参差,长短不齐,常常要重复某些词语。
4.对偶VS对比
对偶和对比不同。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10(2024·全国甲卷T19)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
A.烟花向上空冲去,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
B.鲁迅先生穿着朴素的长衫,从容地坐在西装领带们旁边。
C.夏天的雨是热情洋溢的,喜欢不打招呼就前来拜访。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
解析:文中的“苍翠”是一个指颜色的状态形容词,意思是草木等呈深绿色。在文中,这个词出现在语句“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从语境可以推知,“苍翠”在这里表示的是“具有苍翠颜色的事物”,也就是山上的林木或长满树木的山地。这是以特征来代指事物,属于借代的修辞手法。四个选项中,A项,“花雨”指的是烟花散放后而下落的火焰,二者之间有相似性,属于比喻中的借喻;B项,用“西装领带们”代指“穿着西装领带的人们”,也是以特征来代指事物,属于借代,是本题的正确答案;C项,赋予雨以“热情洋溢”这一人的性格特征,属于拟人;D项,用听觉“渺茫的歌声”来描述嗅觉“清香”,属于通感。
11(2025·河南部分学校联考T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这些内容一边被疯狂点击,一边被诟病为“毒药”。
质疑碎片化阅读的人,尤其担忧这种浅尝辄止的阅读方式会毁了还在求学中的学生群体。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搜索获取手段,这种阅读方式已经深深嵌入学生日常学习的路径中,成为多元化阅读策略的一部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很多人都在思考,对于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而言,碎片化阅读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答:比喻,把“这些内容”比作“毒药”,生动形象地指出了碎片化阅读的负面影响(2分)。
对比,画横线的句子通过“一边被疯狂点击,一边被诟病为‘毒药’”这种对比,生动地展示了碎片化阅读在当下充满争议的特点,引起读者思考(2分)。
解析:第一步,读懂语段。碎片化阅读给人带来的影响。第二步,读懂句子。画横线句指出碎片化阅读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了负面影响。句子运用比喻和对比。第三步,全面作答。比喻。把“这些内容”比作“毒药”,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碎片化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危害性像“毒药”一样。对比。“一边被疯狂点击,一边被诟病为‘毒药’”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指出碎片化阅读一方面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和追捧,另一方面又因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被批评。这种对比使读者对碎片化阅读这一现象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课时作业42




时间:40分钟 分值:38分
1.(2024·湖南长沙模拟)文中画波浪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作佣工,佣工往往变成奴隶,奴隶容易变成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
答: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①承接上文所说“渐”助力人承受境遇变衰,由巨富变成贫者,由贫者变成佣工,再到奴隶,再到无赖、乞丐,最后成为小偷,突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②结构整齐,节奏感强,能够表达作者此时复杂的情感和思绪。(修辞手法1分;效果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3分)
解析: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巨富的纨绔子弟……变为贫者;贫者只得作佣工,佣工往往变成奴隶,奴隶容易变成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可知,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了相同的词语,环环相扣,这是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①从内容表达的角度看,此处承接上文“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具体举例阐述由“巨富的纨绔子弟”变成“贫者”,由“贫者”变成“佣工”,由“佣工”变成“奴隶”,由“奴隶”变成“无赖”,由“无赖”成为“乞丐”,由“乞丐”变成“偷儿”,从而突出了事物之间的“渐进”联系。②从句式的角度看,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后,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能突出表达作者此时复杂的情感和思绪。
2.(2025·山东潍坊联考)文中画横线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你以“你的一整天”为本体再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暗喻贴切,合乎语境,表达流畅。(4分)
回忆一天的细节,这种增强记忆的锻炼你可以每天在入睡之前进行。想象你的一整天是一盘电影胶片,现在正在倒着放映,就像倒退着走路或说倒话,倒着回顾你一天中的每一时刻。或是回忆一间你非常熟悉的房间,想一想房间里都有什么,门窗朝哪开,家具都摆放在哪里,墙上挂有哪些装饰品,暖气片和电灯开关在什么地方等等,要回忆得尽量完整无缺。
答:示例:假设你的一整天是一次旅行,从终点开始,倒着回忆一天中的每一个“站点”。(内容合乎语境2分,修辞运用正确2分)
解析:暗喻,常用比喻词“是”“就是”“变成”等连接,有时也可以不用比喻词。画线句子将“你的一整天”比喻成“一盘电影胶片”,由比喻词“是”连接。在创作新句子时,要选择合适的喻体,能够准确地体现“你的一整天”的特点,并根据喻体进行合理的描述,使整个句子既符合语境又富有表现力,如可以把“你的一整天”比作一次旅行,旅行的途中,会经过不同的站点,在入睡之前进行回想,可以倒着想,也可以顺着想这些“站点”。
3.(2025·广东部分学校联考)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4分)
水是清澈山泉,柴是清香松木,茶是大叶野茶。滚水冲泡,色若琥珀,香若蓓蕾,醇厚如古书,通透直穿心脾,饮之不觉两腋风生。佐以炒薯片、冻米糖之类的农家小点心,美不胜收。
答:①“色若琥珀,香若蓓蕾”运用对偶,“色若琥珀,香若蓓蕾,醇厚如古书”运用比喻、排比,“通透直穿心脾,饮之不觉两腋风生”运用夸张。②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茶色香味俱佳的特点,突出了茶的功效。(每点2分)
解析:①“色若琥珀,香若蓓蕾”是对偶句,“色若”与“香若”、“琥珀”与“蓓蕾”,两两相对。“色若琥珀,香若蓓蕾,醇厚如古书”综合运用比喻和排比,将茶的颜色、香味、口感分别比作琥珀、蓓蕾、古书,且三个较为整齐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通透直穿心脾,饮之不觉两腋风生”运用夸张,“直穿心脾”“两腋风生”夸张式地指出饮用茶水带来的愉悦体验。②表达效果:综合运用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句式表达整齐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生动形象而又深刻地突出了大叶野茶的澄澈、芬芳和醇厚,以及饮用者的愉悦体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B
解析:文中加点字“钉”运用拟物修辞手法,把抽象概念“夏天”当成物来写,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化抽象为具体。B项,不同。虽也是拟物手法,但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与例句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不同。其他三项都是拟物,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情意”“季节”“失败”具体化。
5.(2025·海南海口摸底)文中画横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白鹭都站在那里,像一个总在冥想却始终不得开悟的修行者。它看也不看这棵青杨树上的热闹。它一直站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偶尔飞出去,在天空中盘旋几圈,或者在河滩浅水里散一会儿步,它又回到青杨树上,并且总站在同一根树枝上。这时候,青杨的叶芽儿刚刚冒出一点。整棵树才有那么一点点绿意,这绿意刚刚苏醒,还睡眼蒙眬。那棵青杨呢?已经成为整个河岸上最繁华喧嚣的闹市。这都与白鹭无关。春天的白鹭仍然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不知道在坚持什么。它显得孤独又骄傲。
答:①运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将青杨树比作繁华喧嚣的闹市(1分)。②设问的修辞强调了青杨树上热闹非凡的状态,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了表达效果(1分)。③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杨树上热闹非凡的景象。与白鹭的孤独、安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白鹭的孤独、骄傲,它不为外界的热闹所动,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增强了画面感和感染力(2分)。
解析:①运用了设问的修辞。“那棵青杨呢”是一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随后“已经成为整个河岸上最繁华喧嚣的闹市”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青杨比作“最繁华喧嚣的闹市”。②通过设问,强调了青杨树上热闹非凡的状态,引导读者去关注青杨和白鹭所处环境的巨大反差。这种修辞手法使行文有了起伏,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了表达效果。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青杨树上充满生机活力、热闹非凡的状态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青杨树上生物活动的丰富和热闹程度;与前文白鹭的孤独、安静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出白鹭的独特个性。白鹭在一旁不为所动,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更加突出了白鹭孤独又骄傲的形象特点;使整个场景更加鲜活,富有画面感,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作者所营造的自然氛围中。
6.(2025·云南德宏州定位监测)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在荒山上,张连印总是抢在劳动第一线,与村民们吃住在一起。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他重整旗鼓,悉心请教当地农技专家,逐步摸索出适合家乡气候的植树方法。四年多的风餐露宿,四年多的含辛茹苦,四年多的甜酸苦辣,张连印终于收获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 000余亩。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黄羊也来了。
答:两组排比句,分别展现了张连印带领村民植树造林的经历和感受,以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1分)。两组排比句,句式整齐一致,节奏感强(1分)。第一组极尽铺陈之势,突出了植树造林的艰辛程度(1分),第二组则具体可感,形象地表达了植树造林取得成功的喜悦之情(1分)。
解析:分析排比这一修辞的效果,可从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句子的气势、更好地体现表达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等角度分析。第一组句子中,四年多的“风餐露宿”“含辛茹苦”“甜酸苦辣”,是张连印带领村民植树造林经历的各种困难、不易的真实概括,运用排比能集中体现这些经历和感受,极尽铺陈之势突出了植树造林的艰辛程度;第二组句子中,张连印带领村民坚持植树绿化,终于收获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 000余亩,“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黄羊也来了”,通过写这些动物因为绿树成荫环境变好纷纷而来,具体可感,形象地表达了植树造林取得成功的喜悦之情。两组句子使用排比,从节奏、效果角度看,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能增强句子的气势,更好地表达内心感受。
7.(2025·湖南邵东联考)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读岳飞的文字,让你知道有一种力量叫力透纸背,“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像一声长啸穿云破雾。读“男儿立志扶王室”“功业要刊燕石上”,能感觉到一股理想与信念的力量、正气与志气的力量正拔节生长。迎战刘豫的战斗檄文,更是掷地有声,充满正义的力量。
答:①运用比拟(拟物)的修辞手法,赋予“力量”以植物拔节生长的特性,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②体现出岳飞诗文的力量不断增长、向上,引发读者情感共鸣。(每点2分)
解析:“能感觉到一股理想与信念的力量、正气与志气的力量正拔节生长”这句话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手法,把“力量”当作植物来写,赋予了“力量”以植物“拔节生长”的特性,这样的表达效果使岳飞诗文的力量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同时,这种表达也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岳飞诗文所传达出的积极向上、充满力量的精神风貌,使读者在阅读中更容易被岳飞的理想、信念、正气和志气所打动。
8.(2025·河北邯郸联考)通感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法,请参考文意,围绕“涟漪”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通感;生动贴切,表达流畅。(4分)
这类“闹”字的用法,不仅常见于古诗文,也见于后世的白话作品。例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写一个“小媳妇子”左手举着“闹轰轰一大把子通草花儿、花蝴蝶儿”。形容“大把子花”的那“闹”字被“轰轰”两字申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这也足以证明近代白话往往是理解古代文言最好的帮助。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
答:示例:船夫的桨落下来,一阵一阵涟漪像是孩子的笑声荡来荡去。(修辞运用正确2分,内容合理2分)
解析:试题要求运用通感修辞仿写句子,也就是要打通不同的感觉器官,比如“涟漪”一般属于视觉所见,因此描写时就要借助其他感觉如听觉、触觉、嗅觉等来表现视觉感受。比如,从听觉角度,可以抓住涟漪一圈圈荡开的特点,联想到孩子的笑声荡来荡去的特点,进行描写。
D
解析:文中“红艳久已歇”中的“红艳”,用颜色代指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A项,“汗青”,代指史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B项,“朱门”,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代指富贵人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项,“丝竹”,用乐器代指音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D项,用“雪”比喻浪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0.(2025·湖北武汉名校诊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江南多梅雨。
“梅雨”的命名,让人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联想之美。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贺铸在《青玉案》中也写下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寒暖空气相遇,雨水连日不绝,适逢梅子成熟,由此便有了“梅雨”之名。
答:①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对愁的思考与想象。②运用了比喻(博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形象,使无形的愁变得具体可感,表现了愁之多、愁之乱、愁之连绵不绝。(每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