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化学试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化学试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静海一中2025-2026第一学期高二化学(10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17分)两部分, 3分卷面分,满分共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B:11 N:14 Na:23
知 识 与 技 能 学习能力(学法)
内容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易混易错 规律提炼
分数 25 75 7 10
第Ⅰ卷 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含碳物质燃烧生成1 molCO2 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
C.已知:2SO2 (g) + O2 (g)2SO3 (g) △H =-98.3 kJ/mol。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再通入O2,上述反应ΔH增大
D.已知:稀溶液中,H+ (aq) +OH-(aq) === H2O (l) △H = -57. 3 kJ/mol ,1L1 mol/L的硫酸与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14.6kJ
2.扎染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染色的核心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制备环节:改变还原剂可调控化学反应速率
B.退浆环节:催化剂大幅度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退浆环节:可以加热煮沸提高淀粉酶的活性
D.染色环节:升高体系温度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 对于可逆反应2M(g)+2N(s) 3P(g) + Q(g),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下列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v(M) =4mol·L-1·min-1       B.v(N)=0.2mol·L-1·s-1
C.v (P)=0.2mol·L-1·s-1 D.v(Q)=3mol·L-1·s-1min-1
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A.(a)图可表示Ba(OH)2 8H2O与NH4Cl反应的能量变化
B.通过(b)图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由(c)图可知,若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O2(g)和2molSO2(g)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b)kJ
D.由(d)图可知,A与C的能量差为:E4 -E1 -E3 + E2
5. 对可逆反应2A(S)+3B(g)2C(g)+D(g) ΔH<0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增加A的物质的量,B的转化率提高
B. 缩小体积,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v (正)、v(逆)均增大
C. 恒温恒容充入Ne,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
D. 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6. 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压强 C. 使用催化剂 D. 多充入O2
7.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变大 B.a<c+d
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B.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C.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适量硝酸银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D.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A(s)+2B(g)C(g)+ D(g),平衡时B浓度为0.5mol/L,将容器缩小为原来体积的一半,平衡时测得B的浓度1.0mol/L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恒温恒容容器中,反应A(g)+2B(g)2C(g)达平衡后,再通入气体A,平衡正向移动,A、B的转化率都增大
B.恒温恒容容器中,反应2HI(g) I2(g)+H2(g)达平衡后,再通入HI,再达平衡时HI转化率减小
C.在恒温密闭容器中,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2,再达平衡时,O2的浓度不变
D.恒温恒容容器中,反应N2(g)+3H2(g)2NH3(g)达平衡后,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再达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
10.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平衡体系FeCl3+3KSCNFe(SCN)3+3KCl中加入适量KCl固体 溶液的颜色变浅 平衡逆向移动
B 对平衡体系2NO2(g)N2O4(g)压缩体积, 增大压强 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平衡逆向移动
C 2mL0.1mol L-1K2Cr2O7溶液中存在: Cr2O(橙色)+H2O2CrO(黄色)+2H+, 向其中滴加5~10滴6mol L-1NaOH溶液 溶液变为橙色 平衡逆向移动
D 分别取5mL0.5mol·L-1H2SO4溶液和5mL0.1mol·L-1H2SO4溶液于两支试管中,然后同时加入5mL0.1mol·L-1Na2S2O3溶液 两支试管中的溶液都变浑浊,前者先变浑浊 增大H2SO4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A. A B. B C. C D. D
11. 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t2O+、Pt2O2+都是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C. 使用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可降低该反应的焓变
D. 由图可得N2O(g)+CO(g)=N2(g)+CO2(g) ΔH=ΔH1+ΔH2=-226
12.甲、乙、丙三个恒容且体积相等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O2和SO2,在80℃条件下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其中甲经3 min后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5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起始浓度mol/L 甲 乙 丙
c(NO2) 0.5 1 0.5
c(SO2) 0.5 1 1
A. 丙达平衡需要的时间大于3 min
B. 平衡时,乙中NO2的转化率大于50%
C. 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
D. 温度降至70℃时,测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8,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二、简答题:(共27分)
13.(8分) (概念辨析)在括号内画“√”或“×”,正确的横线处不填,错误的请说明原因。
(1)1 mol H2燃烧生成水时放出的热量是H2的燃烧热( )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使压强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
(3)浓硫酸溶于水是放热反应。( )
(4)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 )
(5)改变某条件,化学平衡正向移动,K值不一定增大( )
14.(7分)(易混易错题组)根据信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1)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N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生成氨气,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25%,放出QkJ的热量,则N2与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NaBH4(s)与H2O(l)反应生成NaBO2(s)和氢气,在25℃、101kPa下,已知每消耗3.8gNaBH4(s)放热21.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煤、石油及其他含碳化合物的燃烧。已知25℃时,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
物质 H2(g) C(石墨,s) C6H6(l)
燃烧热ΔH/(kJ·mol-1) a b c
则25℃时H2(g)和C(石墨,s)生成C6H6(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学法题)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15.(12分)(规律提炼题组)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能源。
(1)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反应为4HCl(g)+O2(g)=2Cl2(g)+2H2O(g),已知相关化学键的键能(E)如表所示。
化学键 Cl―Cl O2中的化学键 O―H H―Cl
E/(kJ mol 1 ) 247 497 463 431
①该反应的ΔH为___________。
②该反应转移0.4mol 电子时,放出____kJ 热量。
(2)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 、ClOX-(X=1,2,3,4)
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右图所示,用离子符号表示B → A+C
的热化学方程式
(3)CH4用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Ni(s)+O2(g)=2NiO(s) ΔH= 479.8 kJ mol 1
CH4(g)+4NiO(s)=CO2(g)+2H2O(l)+4Ni(s) ΔH=+68.9 kJ mol 1
①甲烷的燃烧热为 ________。
②CH4的“化学链燃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分离与 回收,所放出的热量在相同条件下与CH4直接燃烧相比_______(填“前者大”“后者大”或“相同”)。
(学法题)总结ΔH的计算依据
(4)已知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1=-a kJ/mol
C2H5OH(g)===C2H5OH(l) ΔH2=-b kJ/mol
H2O(g)===H2O(l) ΔH3=-c kJ/mol
若使9.2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热量为________。
三、实验题 (共17分)
16. (9分)某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实验药品:
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NaOH溶液)。
(1)实验装置中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
杯盖及隔热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数据如下(溶液密度近似1g·mL-1,比热容c=4.18J·g-1·℃-1):
实验序号 盐酸温度/℃ NaOH溶液温度/℃ 混合液最高温度/℃
1 25.0 25.2 28.4
2 24.8 25.0 28.1
3 25.5 25.7 28.7
4 24.3 24.1 28.8
计算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H=_______kJ·mol-1 (取小数点后一位)。
(3)若用0.50mol·L-1氨水代替NaOH溶液重复实验,测得的△H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 (填“相等”或“不相等”)。
(5)该同学做实验时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的中和反应的ΔH偏大,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填字母)。
A.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去测NaOH溶液的温度
D.将50 mL 0.50mol·L-1盐酸错取成了50 mL 0.50 mol·L-1的醋酸
17. (8分)同学们测定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甲同学测定室温下H2C2O4溶液与用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的反应速率。实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该小组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浓度/mol·L-1 体积/mL 浓度/mol·L-1 体积/mL
5.0 6.0 2.0 4.0
(1)写出H2C2O4与KMnO4(H+)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用的时间为10s,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草酸溶液反应时,开始一段时间反应较慢,溶液变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明显加快。某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致,再次实验,测定反应过程中不同时间溶液的温度,结果如表:
时间/s 0 2 4 6 8 10
温度/℃ 20 21 21 21.5 22 22
①结合实验目的与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的影响。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硫酸钾 B.水 C.二氧化锰 D.硫酸锰
第Ⅱ卷 提高题(共17分)
18. (共11分)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
N2O4 (g) 2NO2(g) ΔH>0。100℃时,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1)60 s内,v(N2O4)=___________。
(2)欲提高N2O4的平衡转化率,理论上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加入催化剂 D.加入N2O4 E.加入NO2
(3)100℃时,在容器中按初始浓度c(N2O4)=0.10 mol/L、c(NO2)=0.10 mol/L投料,反应___________进行(填“正向”或“逆向”)。
(4)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 ΔH<0,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后封口,如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b点的操作为拉伸注射器
②d点v正③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若容器绝热,则平衡常数Ka>Kc
④若不忽略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T(b)(5)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下列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 (填序号)。
①v正(NH3)=2v逆(CO2)
②密闭容器中NH3的物质的量不变
③容器中NH3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气体总压强保持不变
⑤CO2(g)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⑥形成2molNH3的同时消耗1molCO2
⑦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⑧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19.(共6分)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5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ΔH=-92.6 kJ·mol-1,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到达平衡时能量的变化
N2 H2 NH3
① 1 3 0 放出热量:46.3kJ
② 0.2 0.5 0.1 热量:Q kJ
(1)平衡时,容器①中NH3的体积分数为
(2)容器②中平衡常数K= ,该反应平衡时 (放出热量、吸收热量、无热量变化)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C C C C A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C D D C
13.(8分)(每空1分)
(1)(×)应生成液态水。
(2)(√)
(3)(×)浓硫酸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或不是化学变化)。
(4)(×)应为单位时间
(5)(√)
14.(7分)
(1)N2(g)+3H2(g)2NH3(g)(2分)
(2)NaBH4(s)+2H2O(l)=NaBO2(s)+4H2(g)(2分)
(3)3H2(g)+6C(石墨,s)=C6H6(l)ΔH=-(3a+6b-c)kJ·mol-1(2分)
学法题:物质注明状态,ΔH加正负号、加单位、数值与计量数对应(1分)
15.(12分)
(1)① -125kJ mol-1 (2分) ②12.5 (2分)
(2)3 ClO-(aq)=2Cl-(aq)+ClO3-(aq) ΔH=-117 kJ mol 1 (2分)
(3)① -890.7kJ mol-1 (2分) ②相同 (1分)
学法题:依据键能、能量、盖斯定律等(1分)
(4)0.2(a-b+3c)kJ (2分)
16.(9分)
(1)玻璃搅拌器 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各1分)
(2)-53.5(2分)
(3)偏大(1分) 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水溶液中电离会吸热,导致放出的热量偏小,由于是负值,测得的 ΔH偏大。(2分)
(4)相等(1分) (5)BCD(2分)
17.(8分)
(1)(2分)
(2)0.08mol/( L·s)(2分)
(3) ①温度不是反应速率突然加快原因(1分)
②锰离子有催化作用(1分) D(2分)
18.(11分)
(1)0.001 mol/(L·s) (2分)
(2)B (2分) (3) 正向 (2分) (4)②④ (2分)
(5) ③⑤⑦ (3分)
21.(6分)
(1)1/3 (2分)
(2)4/27 (2分),放出热量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