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月壤中含有Ca、Fe等元素的磷酸盐,下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的是
A.O B.P C.Ca D.Fe
2.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装置中,盐桥中的Cl-向盛有ZnSO4溶液的烧杯中移动
B.图乙所示装置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 + Ag2O + 2e = 2Ag + H2O
C.图丙所示装置中,使用一段时间后,锌筒会变厚
D.图丁所示装置中,放电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增强,导电能力提高
3.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氨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B.单晶硅熔点高,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C.青铜比纯铜熔点高、硬度大,古代用青铜铸剑
D.H2具有还原性,可作为氢氧燃料电池的燃料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 1 mol·L 1NaOH溶液:K+、Na+、、
B.c(Fe2+ ) =1 mol·L-1的溶液中: K+、、、
C.0. 1 mol·L 1KI 溶液:Na+、K+、ClO 、OH
D.0. 1 mol·L 1HCl 溶液:Ba2+、K+、CH3COO 、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制备过程涉及的物质转化均可实现的是
A.HCl制备:溶液和
B.纯碱工业:溶液
C.工业制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
D.金属Mg制备:溶液
6.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电解质 H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25 ℃) Ka=1.8×10-4 Ka=4.93×10-10 Ka1=4.3×10-7、Ka2=5.61×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出H+的能力:> HCN > H2CO3 > HCOOH
B.少量CO2通入NaCN溶液中:2CN +H2O+CO2=2HCN+
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溶液和HCN溶液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D.25 ℃时,浓度相等的HCOOH溶液与HCN溶液,HCN溶液导电能力强
7.工业上利用废锰渣(主要成分为MnO2、KOH、MgO)制备MnSO4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反应Ⅰ中生成Fe2+、Mn2+、 S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浸时适当升高温度或加速搅拌都可加快酸浸反应速率
B.反应Ⅰ中每消耗30 gFeS2,转移的电子数为0.5 mol
C.滤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有:Mg2+、K+、Mn2+、H+
D.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2Fe3++Mn2++2H2O
8.将CO2转化为有机燃料是实现碳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CO2催化加氢合成CH3OH总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 ΔH1=- 49.4 kJ/mol。我国学者提出该反应的机理如图(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催化加氢合成CH3OH总反应的ΔS<0,反应低温自发
B.反应①②过程中,碳元素化合价不断降低
C.反应④中存在共价键的生成
D.提高CO2转化为CH3OH的平衡转化率,需要研发在高温区高效的催化剂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反应速率的大小,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组号 反应温度/ ℃ 参加反应的物质
Na2S2O3 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① 10 2 0.1 1 0.4 3
② 30 2 0.1 2 0.2 2
③ 30 1 0.2 2 0.1 3
④ 30 1 0.1 2 0.1 3
A.实验①②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实验②③探究H2SO4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③完全反应需要t min,平均反应速率v(Na2S2O3)=mol/(L min)
D.四组实验中实验④的反应速率一定最小
10.以乙烷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O2+4H+ 4e =2H2O
B.a极是铁,b极是铜时,能达到铁上镀铜的目的
C.a极是纯铜,b极是粗铜时,a极上有铜析出,b极逐渐溶解,两极质量变化相同
D.a、b两极若是石墨,在同温同压下b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乙烷的体积之比为2:7
11.一定温度下,反应CH4(g)+H2O(g)CO(g)+3H2(g) ΔH=-206.3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4E(C-H) + 2E(O-H)<E(CO) + 3E(H-H) (E表示键能,CO中为键)
B.向容器中充入1mol和1mol,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206.3kJ
C.CH4与H2O合成CO的反应原子利用率达100%
D.在固定体积容器中达平衡后,再加入少量H2O(g),重新达平衡后H2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12.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H2SHS +H+;HS S2 +H+。除去烟气中的H2S方法有:①溶液氧化脱除(原理如图1)、②活性炭吸附氧化脱除(原理如图2,核心反应为HS +O=S+O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溶液可以循环利用
B.图1脱除34 g H2S,标准状况下,理论上消耗体积为11.2 L
C.图2中,其他条件不变时,适当增大水膜的pH,H2S的去除率可能增大
D.图2中,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水膜的厚度,H2S的去除率增大
13.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 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NO(g)+O2(g)=2NO2(g)的 ΔH>0
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
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
D.380℃下,c起始(O2)=5.0 ×10-4 mol·L-1, 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000
二、填空题
14.完成下列问题。
(1)现有以下物质:①氨水 ②KOH固体 ③熔融NaHSO4 ④Al2O3固体 ⑤石墨 ⑥CO2 ⑦乙醇 ⑧盐酸;其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下同) ,能导电的有 。
(2)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 mol L-1和0.1 mol·L-1,则甲、乙两溶液的电离度的关系:甲 (填“>”“<”或“=”)乙,甲、乙两瓶氨水中之比 (填“>”“<”或“=”)10。[已知电离度(α)=×100%]。
(3)25 ℃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8×10-5,0.1 mol·L-1醋酸溶液中c(H+)= 。(已知:≈1.34)。
(4)用蒸馏水稀释0.10 mol·L-1的醋酸溶液,下列各式表示的数值随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填字母)。
a. b.  c.c(H+) d.
三、解答题
15.以硫化铜矿(主要成分为CuS,含一定量的Zn2+、Fe2+)为原料制备粗铜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浸取液中c(Cu2+) 约为0.1 mol·L 1
②几种离子沉淀完全(金属离子浓度≤10-5 mol·L 1)时的pH:
离子 Fe2+ Fe3+ Cu2+ Zn2+
沉淀完全的pH 9.6 3.2 6.7 8.2
(1)“浸取”时,CuS转化为S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已知CuS难溶于硫酸。溶液中存在CuS(s)Cu2+(aq) + S2 (aq)。“浸取”时采用高压O2的原因是 。
(3)“调pH”时需控制的pH范围是 。
(4)“过滤1”所得固体X主要成分是 。
(5)粗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步骤1:取0.200 g 粗铜,加入一定量浓HNO3、浓HCl,微热至粗铜完全溶解后,控制溶液pH为3~4,加热除去未反应的HNO3,冷却;
步骤2:将步骤1所得溶液加水定容至250 mL,量取25.00 mL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KI溶液,再加入少量淀粉溶液,用0.01000 mol·L 1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0.00 mL。
已知:Cu2++ I -CuI+I2, I2 + -+I (未配平)
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
16.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
(1)哈伯法合成氨是目前主流方法。
①该方法存在不少缺点,例如转化率低(10%~15%)、 (写一条)。
②哈伯法使用的氢源含有H2S气体,可以采用ZnO吸收法实现脱硫目的。已知:
2Zn(s)+O2(g)=2ZnO(s) ΔH1=a kJ·mol-1;
2H2S(g)+O2(g)=2S(s)+2H2O(l) ΔH2=b kJ·mol-1;
Zn(s)+S(g)=ZnS(s) ΔH3=c kJ·mol-1。
写出用ZnO脱除H2S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电化学合成氨有望解决哈伯法的不足
i.以NO为氮源通过电解法制取氨气。已知酸性溶液中反应时,该过程存在(a)反应历程。写出该电化学合成氨的阴极电极反应式: 。
ii.以N2为氮源通过电解法制取氨气装置如图所示:
①电解装置中质子交换膜的作用为 。
②若b极产生的O2在一定条件下的体积为336 L,a极中通入相同条件下N2的总体积为672 L,则N2的转化率为 %。
(3)实验室模拟合成氨。恒温下,向一个4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5.2 mol H2和2 mol N2,反应过程中对NH3的物质的量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5 10 15 20 25 30
n(NH3)/ (mol) 0.32 0.56 0.72 0.80 0.80 0.80
①计算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
②若维持容器容积不变,温度不变,往原平衡体系中加入H2、N2和NH3各4 mol ,再次达到平衡前v(正) v(逆)(填“>”、“<”或“=”)。
17.科学家利用CO或CO2和H2都能合成甲醇。
(1)利用CO2加氢制CH3OH的反应为: ΔH < 0,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可表示为,逆反应速率可表示为,其中、为速率常数。下图中能够代表的曲线为 (填“”“”“”或“”);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那么发生该反应的温度 (填“>”、“<”或“=”)。
(2)T ℃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和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在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相同时间内测得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c点转化率比a点低的原因是 。
②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的平衡转化率的有 。
A.恒容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He
B.在达到平衡后的体系中移出部分甲醇
C.保持反应容器的体积不变,平衡时再按照原投料比投入一定量的原料
D.选择催化效率更高的催化剂
(3)实际合成反应时,也会有CH3COCH3等生成。在恒压条件下,H2、CO2的体积比为3:1反应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CH3OH选择性(CH3OH选择性)和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合成CH3OH最适宜的温度为 。
②在210℃~2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CH3OH的产率迅速升高的原因是 。
(4)向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一定量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测得平衡时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p1时最初充入1 mol CO)。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该反应的p3>p2>p1
B.反应速率:v逆(A)>v逆(B)>v逆(D)
C.A、B、C的平衡常数大小:K(A)>K(B)=K(C)
②D点时反应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K= 。
参考答案
1.A
2.A
3.D
4.A
5.A
6.C
7.C
8.D
9.D
10.B
11.A
12.D
13.B
14.(1) ②③④ ①③⑤⑧
(2) < <
(3)1.34×10-3 mol·L-1
(4)acd
15.(1)2CuS+O2+4H+=2Cu2++2S+2H2O
(2)增大溶解氧的浓度(或增加O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提高O2氧化S2-的速率,使CuS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3)3.2 ~ 4.7
(4)S、Fe(OH)3
(5)64%,n(Na2S2O3)=0.01000 mol·L 1×20.00×10-3 L=2.0×10-4mol,2Cu2+~I2~2Na2S2O3,n(Cu2+)=n(Na2S2O3)=2.0×10-4 moL,0.2000 g粗铜中m(Cu)=×2.0×10-4 moL×64 g/mol=0.128 g,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 = 64%。
16.(1) 能耗高 ZnO(s)+H2S(g)=ZnS(s)+H2O(l) ΔH=(b+2c-a) kJ·mol-1
(2) NO +5e-+5H+= NH3+H2O 为质子的迁移和输送提供通道,并且阻碍阴、阳两极产物接触 33
(3) 0.1 <
17.(1) L4 <
(2) 温度等于或高于T4 K,反应已达平衡,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2的转化率降低 BC
(3) 230℃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段内生成的CH3OH越多
(4) C 1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