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B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稻渔综合种养作为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该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效并重”转型。其中,稻小龙虾以“一稻两虾”共作模式为主,通过宽沟模式向平养模式的转变,不挖沟坑,保障了水稻种植面积,促进水稻稳产,优化资源配置。稻鱼模式是第二大模式,2024年应用面积近1400万亩。现代稻鱼模式借助田间工程与现代技术,产量效益大幅提升。稻蟹模式为第三大模式,此外,稻鳖、稻蛙、稻螺等模式在湖北、安徽等地也颇具规模且效益可观。据此完成1—3题。1.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效并重”,主要是因为A.土地资源趋于紧张 B.国家政策导向转变C.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D.生态环境压力增大2.宽沟模式向平养模式转变,对水稻种植的主要优势在于A.能减少病虫害 B.提高土壤肥力C.增加光照时间 D.保障种植面积3.稻鳖、稻蛙、稻螺等模式在湖北、安徽等地规模发展,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适宜 B.水源充足 C.技术先进 D.市场需求2005年启动运营的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与上海火车站仅一街之隔。目前日发班次从高峰时1280班降至现在约200班,客运站大门右侧的地下售票厅已关闭,另一侧商业体内的商家大多已撤出。据此完成4—6题。4.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日发班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省际人口流动数量下降 B.省际出行选择方式多样C.车站地理位置较为偏僻 D.车站配套设施不断减少5.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下降最多的日发班次是A.上海—北京 B.上海—昆明C.上海—南京 D.上海—南宁6.商业体内撤出得商家多为A.品牌时装店 B.手机直营店 C.特色小吃店 D.高档首饰店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流域内分布面积广大的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冷季冻结,暖季融化)。下图示意2018年10月—2020年6月青海湖流域内某地的土壤剖面温度。据此完成7—8题。7.据图判断该地冻土A.为季节冻土 B.上层为季节冻土,下层为多年冻土C.为多年冻土 D.上层为多年冻土,下层为季节冻土8.图中土壤垂直方向温差最大时,当地A.冻土厚度最小 B.地面反照率较低C.地面辐射较弱 D.大气逆辐射较强龙目海峡是热带太平洋海水进入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之一,受来自卡里马塔海峡与望加锡海峡的周期性洋流影响。卡里马塔海峡洋流受季风影响存在季节性转向的现象,冬季(北半球)流量大,势力达到最强,夏季(北半球)流量小。研究表明,流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会形成明显的吸力。受卡里马塔海峡洋流影响,龙目海峡表层海水有短暂的自南向北流现象。图3为5—9月龙目海峡及周边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推测每年5月到9月贯穿龙目海峡的洋流主要来源于A.赤道逆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C.北太平洋暖流 D.北赤道暖流10.龙目海峡及附近海域当地夏季盛行风的初始风源为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C.东南季风 D.西北季风11.龙目海峡表层海水出现短暂的自南向北流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月 B.6月 C.8月 D.10月植被随海拔变化会有一定的差异,山地雨林是分布在热带山区类似于雨林的景观,植被季节变化小。而季雨林植被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常绿季雨林和落叶季雨林。下图为海南岛西南部的尖峰岭植被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12—15题。12.尖峰岭1200米以下范围内,影响植被垂直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光照 C.土壤 D.水分13.推测图中甲海拔范围的植被类型为A.稀树草原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14.与落叶季雨林带相比,山地雨林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全年高温多雨 B.光照更加充足C.夏季降水更多 D.冬季湿度更大15.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山地雨林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 B.气温 C.坡度 D.岩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河西走廊地处黄河以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走廊内的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流河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水系。祁连山上冻土广布,冻土分布在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可分为季节冻土(夏季融化冬季冻结)和永久冻土(常年冻结)。2021年以来,黑河上游来水减少趋势明显。生活在河西走廊的人民,最大的感受就是气温日较差大、风大,尤其是冬季风大得吓人。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1)说出河西走廊主要的两种生态环境问题,并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对河西走廊气温日较差大做出合理解释。(7分)(2)分析河西走廊冬季“风大得吓人”的原因。(6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天坑是由地下暗河长期冲蚀碳酸盐岩岩层,引起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地质奇观。重庆小寨天坑的坑口直径为622米,坑底直径为522米,天坑深度为666.2米,是我国最大的天坑,在底部分布有大量的倒石堆(崩塌形成的堆积地貌)。图左为重庆市天坑及溶洞示意图,图右为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1)与河流沉积物相比,说明倒石堆沉积物的特点。(6分)(2)分析喀斯特地貌对种植业生产的不利影响。(8分)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草莓喜光、喜温凉、喜湿、不耐涝,忌高温和9℃以下的低温。大棚草莓种植一般采用传统的土壤栽培或者有机基质栽培,常出现土传病害。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草莓,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当地使用土质疏松、微生物种类少的黄沙,采用起垄栽培模式种植草莓,配套水肥一体化智能管控系统,实现水肥精准供给。黄沙起垄栽培模式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下图1示意河西走廊主要城市分布,图2示意黄沙起垄温室栽培草莓模式。(1)分析张掖市发展温室大棚种植草莓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2)说明张掖市温室草莓种植选用黄沙作为栽培基质的理由。(8分)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黄渤海海域是我国平流海雾多发区之一,其海雾成因多与低纬暖湿空气流经较冷的海面有关。研究海雾的形成机制和变化发展需要同时借助气象卫星和地面观测站的资料。某年4月30日—5月2日期间,黄海及北部沿海地区受到了大范围海雾的影响。下图示意此次海雾期间辽宁某地面观测站得到的探空资料,露点温度是指气压、水汽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因降温达到饱和的温度。(1)分别指出气象卫星和地面观测站在监测海雾时发挥的优势。(6分)(2)根据探空资料,分析海雾发生时低层风向对近海面空气状态的影响,并说明该影响有助于海雾形成的作用机理。(6分)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D A B C C A C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B A D A D B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等。(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2分)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1分)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2分)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或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2分)(2)靠近冬季风发源地,风力大;河西走廊呈东南—西北走向,与冬季风的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增大;地形平坦、植被稀疏,对风力的削弱小。(每点2分,共6分)17.(1)倒石堆沉积一般无分选性,(2分)较重的崩塌物滚动得较远,而较轻的崩塌物则滚动得较近,(2分)倒石堆沉积物上部物质较细,下部较粗。(2分)(2)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易渗漏,农业用水不足;地势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每点2分,答出四点给8分)18.(1)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草莓的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草莓糖分的积累,草莓品质好;气候温凉、空气干燥,草莓病害减少;沙漠戈壁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为温室大棚的建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祁连山冰雪融水水质好,灌溉水源充足且无污染。(每点2分,答出四点给8分)(2)黄沙土质疏松,有助于草莓根系呼吸和水分吸收;透气、透水性好,避免草莓根系因水分过多而烂根;热容量小,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也快,有利于草莓进行光合作用和积累糖分;微生物种类少,能够减少草莓病害的发生;取材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当地的经济条件。(每点2分,答四点给8分)19.(1)气象卫星:监测范围大,弥补地面观测站空间覆盖不足;(2分)不受地面条件和时间的限制,能够连续追踪海雾整体的发展变化过程。(2分)地面观测站:精确记录海雾发生时的气象要素变化,验证卫星监测结果。(2分)(2)影响:近地面风向为偏南风,导致近海面空气温度升高,水汽含量增加。(2分)作用机理:近海面空气与海面之间的温差增大,有利于海一气之间的热量交换;(2分)近海面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温度,空气水汽饱和,发生凝结,形成海雾。(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试题.docx 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