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8校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学情调研 科学调研卷(含答案+答题卷+PDF版 1-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8校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学情调研 科学调研卷(含答案+答题卷+PDF版 1-2章)

资源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源:回
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学情调研
科学答题卷
22.(8分)(1)
可劳
学校:
姓名:
(2)①

班级:
考场/座位号: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
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
留痕迹。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
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时,必须用2B铅笔,并描浓。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23.(8分)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1)

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2)
1[A][B][C][D]
6[A][B][C][D]
1I[A][B][C][D]
2[A][B][C][D]
T[A][B][C][D]
12[A][B][C][D]
3[A][B][C][D]
8[A][B][C][D]
13[AJ[B][C][D]
(3)
4[A][B][C][D]
9[A][B][C][D]14[A][B][C][D]
5[A][B][C][D]
10[A][B][C][D]
15[A][B][C][D]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24.(8分)
16.(4分)(1)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
(1)
(2)
(3)
17.(4分)(1)
(2)
25.(8分)
(1)
18.(4分)
(2)
(3)
19.(6分)(1)
(2)
(4)
20.(6分)(1)
26.(8分)
(3)
(1)
(2)》
21.(8分)(1)
(3)
(3)
(4)
ㄖ囚■
囚囚■
a
a
27.(8分)

(1)
(2)
30.(7分)(1)
U
(3〉
(4)
四、综合题(共5小题,第28题7分,第29题5分,第30题7分,第31题8分,第32题8分,共35
(2)
分)
28.(7分)(1)
(2)
(3)
31.(8分)(1)
(2)
29.(5分)(1)
(2)
(3)
32.(8分)(1)
(2)
U
(3)
(4)

ㄖ■囚
囚■囚
a2025-1九年级10月学期调研 科学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C D C A D C D C B C C A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40分)
16.(1)化学变化: ②④  ;(2)物理性质: ① ⑤  ;
17.(1)并列 (2)②③⑤
18. Fe2+ 1:2
19.(1)盐;(2)BC
20.(1)AC(2)BC(3)2AgNO3+Zn=2Ag+Zn(NO3)2
21.(1)CuCl2(2)CO2(3)Ba(NO3)2+H2SO4=BaSO4↓+2HNO3(4)KNO3
22.(1)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能溶解氯化镁
(2)①蒸发结晶②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③因为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加在后面能同时出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若顺序颠倒,过量的氯化钡无法被去除。(意思正确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 5 小题,每空 2 分,共40分)
23.(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导致试管内气压增大,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
5ml水
(3)甲和乙中硅胶不变色,丙中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24.(1)碱(2)氢氧化钠(或NaOH)(3)2 部分
25.(1)>(2)先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硝酸溶液,白色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溶液中有。(或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有)
(3)过量的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会生成硫酸钙微溶,干扰碳酸根离子检验。
(4)①③②④
26.(1)与空气接触;A、B、C(A和B,A和C)
(2)A、D两试管铁钉锈蚀,而D更严重(合理即可)
(3)金属内部结构
27.(1)碳元素,氢元素以及氧元素的质量(合理即可)
D
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被全部吸收。
(4)C2H6O
四、综合题(共 5 小题, 第 28 题 7分, 第 29 题5分, 第 30 题 7 分, 第 31 题 8分, 第 32 题8分, 共 35 分)
28.(7分)(1)(2分)0.5;(2)(2分)1:4;
(3)设与第1份反应掉的硫酸质量为x。
(1分)
X 0.5g
65∶x= 2∶0.5g(1分)
x =16.25g(1分)
该样品中锌的质量为16.25g
29.(5分)(1)C:H:N:O=1:4:2:1(2分)
(2) (1分)
34:x=60:240t (1分)
x=136t(1分)
答需要氨气的质量是136t
30.
(1分)
95 58
X 11.6g
95:x=58:11.6 (1分)
x=19g (1分)
答:样品中 MgCl2 的质量为19g
(2)
58 117
11.6 x
58:11.6=117:x
x=23.4g (1分)
NaCl总质量:23.4g+(100-19)g= 104.4g(1分)
溶液总质量:100g+313.6g+30x5g-11.6g=522g(1分)
溶质质量分数:104.4g/522gx100%=20% (1分)
31.(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不是立刻产生沉淀。(2分)
(2)(4分)
(3)称量沉淀质量时未干燥;氯化钠饱和析出(2分)
32.(8分)(1)马鬃(2)B
(3)大于(4)B2025-1九年级10月学期调研科学答案
2
3
5
6
7
9
10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D
A
D
C
D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1)化学变化:
②④
(2)物理性质:_①.⑤
17.(1)并列(2)②③⑤
18.Fe2*1:2
19.(1)盐;Na0H(2)BC
20.(1)AC (2)BC (3)2AgNO3+Zn=2Ag+Zn (NO3)2
21.(1)CuCl2 (2)CO2 (3)Ba(NO3)2+H2SO4=BaSO41+2HNO3 (4)KNO3
22.(1)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能溶解氯化镁
(2)①蒸发结晶②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③因为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加在后面能同时出去氯化
钙和过量的氯化钡,若顺序颠倒,过量的氯化钡无法被去除。(意思正确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导致试管内气压增大,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
5ml水
(3)甲和乙中硅胶不变色,丙中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24.(1)碱(2)氢氧化钠(或NaOH)(3)2部分
25.(1)>(2)先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硝酸溶液,白色沉淀不消失,则证
明溶液中有$O好。(或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
有s0好)
(3)过量的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会生成硫酸钙微溶,干扰碳酸根离子检验。
(4)①③②④
26.(1)与空气接触:A、B、C(A和B,A和C)
(2)A、D两试管铁钉锈蚀,而D更严重(合理即可)
(3)金属内部结构
27.(1)碳元素,氢元素以及氧元素的质量(合理即可)
(2)D
(3)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被全部吸收。
(4)C2H6O
四、综合题(共5小题,第28题7分,第29题5分,第30题7分,第31题8分,第32题8分,共35分)
28.(7分)(1)(2分)0.5;(2)(2分)1:4:
(3)设与第1份反应掉的硫酸质量为x。
Zn+H2S04=ZnS04+↑((1分)
65
2
X
0.5g
65:x=2:0.5g(1分)
x=16.25g(1分)
该样品中锌的质量为16.25g
29.(5分)(1)C:HN:0=1:4:2:1(2分)
C02+2NH3=C0NH2),+H20
(2)
34
60
(1分)》
X
240t
34:x=60:240t
(1分)
X=136t(1分)
答需要氨气的质量是136t
30.
(1)MgCl2 +2NaOH Mg (OH),+2Na Cl
(1分)》
95
58
X
11.6g
95:x=58:11.6
(1分)
x=19g
(1分)
答:样品中MgC12的质量为19g
(2)(2)MgCl2 +2NaOH =Mg (OH),+2Na Cl
58
117
11.6
X
58:11.6=117:x
×=23.4g(1分)
NaCl总质量:23.4g+(100-19)g=104.4g(1分)
溶液总质量:100g+313.6g+30x5g-11.6g=522g(1分)
溶质质量分数:104.4g/522g×100%=20%
(1分)》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学情调研 科学调研卷
请同学们注意:
1.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3.考试结束后,只需要上交答题卷;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Na-23,C-12,O-16,Ca-40,H-1,Cl-35.5,Mg-24,Fe-56,
Zn-65,Ba-137,S-32,N-14,K-39,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1.在做有关酸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 滴加盐酸 B.稀释浓硫酸. C.倾倒盐酸 D.测盐酸的pH
2.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及类别中, 完全对应的是(  )
A.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盐 B.碳酸钙 石灰乳 CaCO3 盐
C.氧化钙 碱石灰 CaO 金属氧化物 D.氢氧化钠 火碱 Na(OH)2 碱
3.如图为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溶液中的颜色,下列溶液能使该酸碱指示剂变成蓝色的是 (  )
A.食盐水 B.碳酸钠 C.白醋 D.稀盐酸
4.开发深海潜水艇时,科研团队要考虑深海压强大、海水腐蚀强、上浮困难等问题。中科院研究团队研发的钛合金深海潜水器球舱,解决了以上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钛合金的密度大小会影响上浮的难易程度 B.钛合金具有较好的抗压和抗腐蚀性能
C.钛合金属于化合物 D.合金往往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5.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丝”指的是蚕丝。蚕丝的化学成分与动物毛发相似,蚕丝富含 ( )
A.无机盐 B.维生素 C.糖类 D.蛋白质
6. 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的化学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乙中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有两种
B.图乙中涉及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图甲中的反应本质是
D.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充分反应后溶液pH等于7
7.如图是稀硫酸与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B.乙、戊一定是金属单质
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硫酸钡体现出酸的通性
D.稀硫酸与丁的反应类型可能是置换反应
8.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将等质量的铁粉、镁粉和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硫酸反应。测得一段时间内密闭容器内压强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①对应的反应为铁与稀硫酸的反应 B.曲线②对应的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
C.曲线②对应的反应生成的盐的质量大 D.压强先升后降说明了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热
9.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①NaCl、BaCl2、CuSO4、NaOH、NH4NO3 ②Ba(NO3)2、NaCl、Na2SO4、H2SO4、HCl
③NaOH、FeCl3、MgSO4、BaCl2、KCl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10.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除去固体中NaCl中的NaOH 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稀盐酸后蒸发结晶
C 除去CO2中混有的水蒸气 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 分离CaCl2、NaCl混合溶液 通入 过滤、洗涤,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11.如图1 通过针筒改变密闭容器内压强(波纹状装置为水囊,作用是增大水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图2为pH值随气压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pH随气压增大而减小. B.当活塞吸气时,pH值变大,发生了反应②
C.当气压小到一定程度时,瓶内pH值会大于7 D.将剩余的水换成NaOH时,CO2质量会减少
12.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无色溶液中: NaCl Na2SO4 Na2CO3 B.pH=2的无色溶液中: KCl Na2SO4 HNO3
C.pH=13 的无色溶液中: CuCl2 Na2CO3 NaOH D.pH=14的无色溶液中: FeCl3 Ba(NO3)2 CaCl2
13. 在实验室中,小科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 的粉末放入 AgNO3 与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科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I表示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溶液
B.图II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水
C.图III表示向等质量不同金属粉末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图IV表示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的水
15.归纳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合理的是(  )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所以电离时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
C.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都是有机物
D.盐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硝酸铵中没有金属离子,所以硝酸铵不属于盐类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题,共40分)
16.将下列描述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浓盐酸易挥发;②浓硫酸使竹片变黑;③浓硫酸在空气中质量变大;④铁生锈;⑤合金硬度较大;
(1)属于化学变化:   ;(2)属于物理性质:   。
17.世间万物种类繁多,但宏观上根据组成可将物质进行分类。
(1)物质分类:化合物和单质属于如图关系中的   关系。
(2)以下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有   (填序号)。
①澄清石灰水 ②冰水混合物 ③高锰酸钾 ④碘酒 ⑤甲烷
18.如图所示,表示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前后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 ”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反应完全后,该离子和反应前氢离子的个数比为   。
19. 小科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后,梳理氧化物、酸、碱、盐与X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X是硫酸钠,它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化合物中的   ,
若X是硫酸钠,则图中碱的化学式   。
(2)若X是水,则能实现图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20.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其应用推动了社会发展。
(1)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铁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B.不锈钢的硬度大于纯铁的硬度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2)为了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下列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有______(填序号)。
A.将锌粉分别加入FeCl2溶液、CuSO4溶液中
B. FeCl2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铜粉和锌粉
C.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足量铁粉,最后加入足量锌粉
(3)向Mg(NO3)2、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此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1. 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已知可能含有CuCl2、NH4Cl、(NH4)2SO4、CaCO3、Ba(NO3)2、KNO3物质中的两种或者多种。按图进行试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物A加水过滤得到无色溶液B,可以推出混合物A中一定不含有   。
(2)气体F的化学式为   。
(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4)为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30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3.4g气体D,4.4g气体F,白色沉淀H的质量为2.33g,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为   。
22. 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1)古人智慧:我国四川省自贡市劳动人民在公元1873年便开始尝试取井水煮卤,获得的氯化钠中仍然含有氯化镁等杂质,古人采用“淋盐沥水”(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粗盐)的方法来除去氯化镁,是因为   。
(2)现代方法:智慧小组的同学想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得到氯化钠晶体。他们查阅资料知道,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为了除去可溶性杂质,小华同学设计实验如下图:
①操作2实验名称是   。
②过量X试剂的作用是   。
③为什么碳酸钠溶液需要加在氯化钡溶液之后,请阐述理由?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题,共40分)
23.科学实践小组在学习酸和碱的反应后,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
(1)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验证。
在实验1中,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   现象时,证明了盐酸和 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2)利用酸碱反应放热进行验证。
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学由此认为氧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但有的同学不赞同,理由是   。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成实验2的目的。实验时,针筒内需要的试剂及用量为   。
(3)利用酸碱反应有水生成进行验证。
实验3是醋酸与氢氧化钠固体进行的三个实验,其中硅胶具有吸水性,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若醋酸与氢氧化钠固体能反应,你能预测的实验现象是:   。
24. 某实验小组的三位同学要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准备实验药品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未盖瓶塞。对于该固体是否变质,老师让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来探究:
【探究目的】该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了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没有变质。猜想2: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实验方案】取一定量的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分成三份,三位同学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钱 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 1 成立
小王 向第二份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1成立
小李 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与交流】
(1)小王和小李认为小钱的结论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显   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小李认为通过小王的实验不能得出猜想1成立,原因是当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少量稀盐酸先与   反应。
(3)经过分析他们一致认为小李的实验方案可行,验证了猜想  正确。他们想继续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如何,三人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取小李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发现有蓝色沉淀生成,可得出氢氧化钠   (填“全部”或“部分”)变质。
25. 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一集中介绍了一种川西地区的民间美食——灰水煮笋,这里的“灰水即指加了草木灰的水。草木灰中富含K2CO3(还含有KCl和K2SO4),某兴趣小组打算从“灰水”中提取KCl,请你剂他们完成以下工作。
(1)钠、钾是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近,由此推测K2CO3溶液的pH_______7。
(2)检验“灰水”溶液中的的方法为:将配制好的灰水静置,取土层清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3)检验“灰水”溶液中的的方法为:往上层澄清溶液中滴入过量Ca(OH)2溶液观察白色沉淀产生即可证明其中含有。小王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
(4)通过检验,确定灰水中还含有K2SO4。小宁打算从灰水中制备KCl,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混合物经过一系列操作最终得到KCl固体,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___________。
①加入过量K2CO3溶液 ②加入适量稀盐酸 ③过滤 ④蒸发结晶
26.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钉)
(1)由A、B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可知,铁生锈必需的条件之一是   。甲同学认为,只由试管A中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必须全面观察和对比试管   (填试管编号)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2)轮船在海上行驶时,船体的生锈速度比在江河中行驶时更快,请你预测一段时间后,A、D两试管的实验现象   。
(3)为防止金属锈蚀,除了采用覆盖保护膜等措施以外,还可以制成合金。合金比单一金属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说明金属的腐蚀还和   的有关。
27. 某有机物可能含有C、H、O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为测定该有机物的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的思维流程,根据思维流程进行实验,部分装置和实验数据如图2。
(1)请你补充完成步骤四 。
(2)为了准确测定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虚线框内装置中导管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
A.a→b→c→d B.d→c→b→a C. c→d→b→a D.c→d→a→b
(3)反应前,装置中先通氮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反应结束后在装置中继续通氮气,目的是 _____________。
(4) 若正确称取4.6克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装置质量增加8.8克,B装置质量增加5.4克,则有机物的化学式(最简式)为___________ 。
四、综合题(本题有5题,共35分)
28. 黄铜(由铜和锌形成的合金)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晓军同学为 了测定黄铜屑样品组成,分四组取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样 品 第 1 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取样品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2 0.4 0.5 m
(1)上表中 m 的数值是________;
(2)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当黄铜样品和稀硫酸的质量比为________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3)求该样品中锌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9.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为最常见的化肥之一。
(1)一个尿素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为,若生产240t 尿素,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0.某工厂生产的 NaCl 产品中含有杂质 ,科学兴趣小组取 100g样品完全溶解于313.6g水中,向该溶液中分5次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每次30g,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完成下列各题。
次 序 第 1次 第 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30 30 30 30 30
累计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 5.8 8.7 11.6 11.6
(1)求样品中 MgCl2 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1.某次实验后,得到了一杯可能还含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铜废液,某科学小组的同学想知道该废液中否还含有盐酸以及氯化铜的质量,将废液倒入烧杯中,然后向废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计算:
(1)该小组同学判断该废液中还含有盐酸的理由是 。
(2)该小组测得废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
(3)另一小组同学测量氯化铜质量偏大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32.科技进步促进材料的发展,材料的发展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1) 牙刷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近代制作牙刷丝的材质从曾经的马鬃、猪鬃变为尼龙(一种合成纤维),制作牙刷柄的材质由骨棒、木棒发展为聚丙烯塑料,再转变为在自然界中易降解的聚乳酸塑料。马鬃、尼龙中,灼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
(2)聚乳酸塑料属于________。
A.天然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C.无机合成材料 D.新型金属材料
(3) 铝制易拉罐主要由铝合金制成,除铝外,还含有锌、铜、硅等。
合金中各元素的配比不同会导致性能有差异。根据实际需求,罐盖硬度应大于罐体硬度。结合图分析,生产易拉罐时,罐盖中铜元素的含量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体中铜元素的含量。
(4)虽然合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带来的“白色污染”严重影响环境,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用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杯
C.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 D.回收利用各种废弃塑料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学情调研
科学调研卷
命题学校:回澜初中九年级备课组
审核人:回澜初中九年级备课组
请同学们注意:
1.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3.考试结束后,只需要上交答题卷: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Na-23,C-12,0-16,Ca-40,H-1,C1-35.5,Mg-24,Fe-56,
Zn-65,Ba-137,S-32,N-14,K-39,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1.在做有关酸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镊子
pH试纸
浓硫酸
子水
A.滴加盐酸
B.稀释浓硫酸,
C.倾倒盐酸
D.测盐酸的pH
2.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及类别中,完全对应的是(
)
A.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盐
B.碳酸钙石灰乳CaC0,盐
C.氧化钙碱石灰Ca0金属氧化物
D.氢氧化钠火碱Na(OH)2碱
3.如图为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溶液中的颜色,下列溶液能使该酸碱指示剂变成蓝色的是()
k—黄色一绿色k—蓝色一→
0
6.277.610
14
A.食盐水
B.碳酸钠
C.白醋
D.稀盐酸
4.开发深海潜水艇时,科研团队要考虑深海压强大、海水腐蚀强、上浮困难等问题。中科院研究团队研
发的钛合金深海潜水器球舱,解决了以上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合金的密度大小会影响上浮的难易程度B.钛合金具有较好的抗压和抗腐蚀性能
C.钛合金属于化合物
D.合金往往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5.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丝”指的是蚕丝。蚕丝的化学成分与动物毛发相似,蚕丝富含(
A.无机盐
B.维生素
C.糖类
D.蛋白质
6.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的化学反应。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NaOH
HCI
+8
NaCl
其中,○表示氯原子,0表示氧原子

U
A.图乙中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有两种
B.图乙中涉及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图甲中的反应本质是H++0H=H20
九年级科学调研卷
第1页,共8页
D.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充分反应后溶液pH等于7
7.如图是稀硫酸与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
红色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B.乙、戊一定是金属单质
稀硫酸

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硫酸钡体现出酸的通性



D.稀硫酸与丁的反应类型可能是置换反应
8.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将等质量的铁粉、镁粉和
无色气体
白色沉淀
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硫酸反应。测得一段时间内密闭容器内压强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压强(kPa)
110
压强传感器
105
足量
铁粉或镁粉
100
稀硫酸贸
A.曲线①对应的反应为铁与稀硫酸的反应
B.曲线②对应的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
C.曲线②对应的反应生成的盐的质量大
D.压强先升后降说明了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热
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
鉴别出来的是()
①NaCl、BaCl2、CuS0,、NaOH、NHNO
②Ba(No)2、NaC1、Na,S0、H,S0,、HC1
③NaOH、FeCl、MgS0、BaCl2、KC1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1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1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除去固体中NaCl中的NaOH
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稀盐酸后蒸发结晶
C
除去C0中混有的水蒸气
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0
分离CaCl2、NaC1混合溶液
通入C0,过滤、洗涤,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11.如图1通过针筒改变密闭容器内压强(波纹状装置为水囊,作用是增大水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图2
为pH值随气压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发生了2个反应:
PH↑
①CO,+H,0=H,CO
②H,C0,H,OCO,t
CO
压强计
n
VVVVV

图1
图2
A.pH随气压增大而减小.
B.当活塞吸气时,pH值变大,发生了反应②
C.当气压小到一定程度时,瓶内pH值会大于7
D.将剩余的水换成NaOH时,CO,质量会减少
12.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九年级科学调研卷
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