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通县朔山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至六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宋神宗元丰改制前,当有“差除及改更事件”经过门下封驳司时,封驳司将其关报御史台和谏院。而改制后,封驳权转归门下省,给事中舒亶因“恐内省无关报外司之理”上报神宗裁决,得到神宗批示“更不关报”。这一改制A.旨在增强士大夫政治影响力B.削弱了台谏机构的监察权C.对封建皇权形成一定的约束D.使中央决策权力发生转移2.从下表所载金世宗时交聘史事可知时间金南宋西夏遣使贺金正旦大定二十年遣贺宋生日使遣使贺金正旦遣使贺金万春节(1180年)遣贺夏生日使遣使贺金万春节(金世宗生辰)大定二十九年遣使至宋报哀遣使至金吊祭遣使至金入奠(1189年)遣使至宋贺即位遣使至金贺登位遣使至金贺登位A.金夏两国全面接受中原礼仪B.三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C.多民族政权并立呈交融趋势D.南北对峙局面已经得到缓和3.宋代,雕版印刷日益兴盛,工匠可以雕刻出更趋精美的花纹图案,遂使利用雕花木板印制花布的夹缬法成为各种印花技术中最时兴的一种。由此,雕版印刷从业者中分化出一批专门从事雕造花板的工匠。这表明A.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B.工艺改进推动手工业发展C.手工业与农业生产日趋分离D.城市发展促进手工业进步【高三期中检测·历史第1页(共6页)】26-T-146C4.元朝汉地行省的主官从未出现过夺权自立的行为,个别时期曾出现行省官员对抗中央的军事行动,如仁宗时的“关陕之变”和文宗即位以后四川省臣的叛乱,但那都是由皇位争夺引发的上层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中央先乱而地方后乱。这可用于说明元代行省制A.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国家政治B.加剧了上层贵族间的矛盾C.促使中央权力不断下移到地方D.推动各民族间的深度交融5.下面是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临时性的诏令(特命某官入阁、入部、升迁、罢黜等)的颁行流程。这说明当时“意旨”送达内阁成文封写作进“批红”颁行由皇帝亲笔,由司礼监内阁按照意同司礼监下六科或司礼监太或文书房旨写成正式乘笔、随签署颁行监代笔宦官送到文字,加文堂太监朱内阁渊阁印封进笔照抄A.内阁已经失去了票拟权B.奏折制因宦官专权而被破坏C.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专制皇权统治的进一步强化6.明朝一度厉行海禁,按照旧例,撒马尔罕入贡由甘肃验送。弘治二年(1489年),撒马尔罕派遣使者从海道至广东,入贡狮子、鹦鹉等物,朝廷以其贡道不正,遣官阻回。明朝拒贡之举旨在A.强化边疆管理B.减少朝贡频次C.复兴丝路贸易D.调整海禁政策7.有学者指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君以民为本”“臣为民请命”的“为民作主”旧范式,而提出了“民为主,君为客”的君须为民服务的新思想,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民治主张。据此可知,黄宗羲新民本思想A.冲击了传统儒家思想权威B.蕴含着朴素反专制色彩C.强化了社会伦理道德秩序D.影响了理学发展的趋势8.康乾时期,浙江嘉兴府濮院镇“万家烟火,民多织作绸绢为生,为都省商贾往来之会”。镇中有桑叶市场供桑农交易,有丝行专事收购四乡蚕农生丝,有绸行向当地机户收购绸绢。由此可知,当时清朝A.加强了对江南工商业的管理B.外地商帮控制江南市镇贸易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剧烈变动D.市镇繁荣强化城乡经济联系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武举增试水师技术,并主张仿照西方的军队编制与组织,组建中国水师,还提议联合美、法、俄等国以应对英国的侵略。由此可知魏源A.直接推动新式海军的建立B.对西方的认知突破器物层面C.致力于推行“自强”新政D.初步认清西方殖民主义本质【高三期中检测·历史第2页(共6页)】26-T-146C大通县朔山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三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考查北宋监察制度。根据材料“封驳司将其关报御史台和谏院”“更不关报”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驳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封还皇帝的失宜诏令或驳正臣下的失误奏章,宋初设封驳司,负责封驳工作,而北宋台谏官员对封驳工作具有监察权力。元丰改制后,封驳之职转归门下省,台谏机构无法在第一时间得知朝廷的最新政令,这种信息上的延迟增大了台谏官监察职能发挥的难度,削弱了台谏的监察权力,故B项正确。御史台和谏院是士大夫参与政治监督的重要机构,而这一改制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故排除A项;这种改制实际上起了强化皇权的作用,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封驳权力的转移,而非决策权力转移,中书省承担了决策的主要职责,故排除D项。2.C考查古代民族关系。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金与南宋、西夏之间有互派使者参加贺生辰、即帝位、吊祭等交聘活动,这体现出多民族政权在政治交往中的礼仪互动,这种交流互动是多民族政权并立交融趋势的表现,故C项正确。金、夏两国使者往来虽受中原文化影响,但西夏仍保留党项习俗如髡发旧俗,金朝女真族也推行“女真为本”政策,并非全面接受中原礼仪,故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政治外交如贺节、吊丧,未提经济贸易或文化传播如书籍、技术交流,故不能推断三国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故排除B项;南宋遣使吊祭金世宗显示局面短暂缓和,但金宋南北对峙未根本改变,如边界冲突仍存,故排除D项。3.B考查宋朝工艺改进对手工业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雕版印刷技术从文化领域(书籍)向纺织领域(印花)渗透,催生了新的工艺流派(夹缬法)和职业群体(花板雕造工匠)。由此可见,原本服务于书籍印刷的雕版工匠,因市场需求分化出专门从事花板雕造的分支,体现手工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细化,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花布或雕版产品的买卖流通或市场交易规模,而是强调技术进步与分工细化,体现不出“商品化程度加深”,故排除A项:宋代手工业仍与农业紧密结合,且材料也未涉及农业生产,无法体现“分离”,故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城市发展要素,其核心因果关系是“技术改进促进分工细化”,而非由城市发展推动,故排除D项。4.A考查元朝的行省制。根据材料“从未出现过夺权自立的行为”“个别时期”“中央先乱而地方后乱”等可得出,元代行省制下地方行省一般不反叛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有利于巩固大一统政治,故A项正确。这是上层集团内部矛盾导致地方动荡,而非地方导致上层矛盾,故排除B项:这是加强了中央集权,而非权力下移,故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民族间深度交融”,故排除D项。5.D考查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根据材料可知,临时性的诏令,都是从皇帝下来执行的诏令,是由上而下的公文,且需要经过五道程序,各部门分别担任一定的职责,体现出由上而下的公文成文程序严格,这说明专制皇权统治的进一步强化,故D项正确。这是由上而下的公文,票拟指的是内阁对上奏的部门文书提意见,从这些临时诏令不能判断内阁失去了票拟权,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奏折制是清代执行的,故排除B项;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材料也看不出“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故排除C项。【高三期中检测·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6-T-146C大通县朔山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三历史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准考证号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0][0][0][0][0][0][0][0][0[1][1][1][11[1][1][[1][1注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2][221[2]2[2][2j意号:非选择题使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3]事[4]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4][4][5][5][5]项上答题无效[6]6]6&&[5][6]3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7][7[[7][771]填涂正确填涂: 缺考[9][9][9][9][9][9][9][9]9范例错误填涂:中X]四■四标记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1[A][B][C][D]6 [A]CB]CC]CD]11[A][B][C]CD]16[A][B][C][D]2[A][B][C][D]7[A][B][C][D]12[A][B][C][D]3[A][B][C]CD]8CA][B][C][D]13 [A][B][C]CD]4[A][B][C]CD]9[A][B][C][D]14[A][B][C][D]5[A][B][C][D]10 CA]CB]CC]CD]15[A][B1[CJ[D]非选择题(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17.(14分)(1)6分)(2)8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高三期中检测·历史第1页(共2页)26-T-1460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18.(12分)(1)4分)】(2)8分)19.(14分)(1)(6分)(2)8分)20.(12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高三期中检测·历史第2页(共2页)26-T-146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6-T-146C-历史.pdf 26-T-146C-历史DA.pdf 26-T-146C-历史卡.pdf